科技期刊多元出版的實踐
時間:2022-09-06 10:46:36
導語:科技期刊多元出版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科技期刊從傳統紙質期刊向數字化期刊的轉型以及網絡化傳播,這使科學信息的傳播方式和渠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1]。雖然從理論上講,網絡技術可實現信息零延時傳播,但實際情況是,用戶從每日海量增加的數據中檢索到需要的內容耗時耗力,或是一些對用戶真正有用的信息因平臺非共享造成“信息孤島”而檢索不到[2]。因此對科技期刊而言,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科學信息在更廣范圍內無障礙傳播。在此基礎上,科技期刊才能提升其學術影響力,從而承載起更多的使命,如確立科研成果首發權、展示國家科技實力、爭取科技話語權等[3]。近年來,國內外學術出版界圍繞科技期刊出版模式展開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目前,國外商業出版集團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專業化的分工協作及不斷創新的精神在國際科技期刊出版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提出并實踐了許多先進的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相較而言,我國科技期刊出版存在技術落后、平臺分散、功能較少、不盈利等問題,尚未形成一定規模和實力的大型出版集團與國外出版集團相抗衡[4],目前還處于學習、實踐和追趕階段。所幸的是,我國已把科技期刊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進行考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進行扶持和激勵,如國家四部委聯合的《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5]、中國科協的“中國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計劃”“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設計劃”以及“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等[6-8]。在這些政策的引領下,一大批中國期刊領軍團體正在逐步形成,如中國科學雜志社、中國激光雜志社、光:科學與應用雜志社等[9],他們對標國際一流、推陳創新,在期刊市場化、集群化、規模化方面積極探索和實踐,從學習到引領,為我國更多的期刊樹立了榜樣,吸引并帶動更多的期刊加入到快速發展的行列。雖然科技期刊發展依然任重道遠,且每一本期刊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生搬硬套,但只要照準方向,積極行動,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本文將以《測試科學與儀器(英文版)》為例,總結期刊近年來對多元出版的一些思考、實踐和取得的效果,雖然與國際領先期刊相差尚遠,但依然可以為同類期刊發展帶來一些啟示。
1網絡首發縮短出版周期
科技期刊全流程數字出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它把期刊選題、組稿、審稿與期刊出版分離,編輯只負責稿件評審,而通過結構化排版可實現后續出版內容的再編輯,出版形式呈現多樣化,編輯可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提升期刊內容質量,出版周期也大大縮短。雖然目前大多數小型期刊社的自建網站還無法實現這種一體化平臺的全流程出版功能,但在期刊數字化網絡化建設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期刊開始選擇與大型出版社合作,利用大型出版平臺功能全、傳播廣、影響大的優勢,將期刊內容在其平臺上進行網絡首發,如中國知網的網絡首發、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平臺、中華醫學會等四單位共建的“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學術交流平臺”等[10]。這些平臺有一定的準入門檻,基于期刊歷年質量評估結果進行遴科學普及實踐選,這樣既保證了平臺內容質量,又極大地縮短了期刊出版周期。更為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全新的出版模式,它弱化了期刊的整體概念,對單篇論文進行處理和,使論文刊出時滯大幅縮短,也增加了對優質研究成果的吸引力,讓科技論文真正愿意和能夠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以《測試科學與儀器(英文版)》為例,期刊2019年12月底與中國知網簽訂了網絡首發合作協議,期刊以錄用定稿的形式對審稿錄用的稿件進行了網絡首發,將論文平均出版時滯從過去的4個月縮短到2個月。此項舉措受到了論文作者的極大歡迎,吸引并留住了許多優秀稿件。而且基于中國知網國內最大學術平臺的影響力,期刊論文的下載量和被引頻次增幅巨大,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期刊學術影響力得到很大提升。
2行業期刊聯盟擴大影響
相較于綜合學術平臺,專業性期刊的受眾更多集中在本學科領域,但各期刊主辦單位卻比較分散。因此,依托各期刊學科優勢,組建測試計量領域期刊集群,實現資源共享,提升聯盟成員群體競爭力成為必然的選擇。國內已形成了多個專業期刊聯盟,如航空期刊群、光學期刊群、物理期刊群、農業期刊群、有色金屬群等。這些聯盟期刊群秉承合作共贏的理念,通過以群育刊、以刊帶群的方式,規模逐步壯大,凝聚力日漸增強,其所打造的學科集群出版平臺已成為行業學術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臺,越來越多的行業期刊通過平臺學術影響力得到提升。以《測試科學與儀器(英文版)》為例,期刊2019年5月加入由中國測試雜志社牽頭組建的測試計量期刊聯盟。在其打造的中國測試科技資訊平臺上,經過嚴格遴選,目前已形成北京、上海、廣東、四川、山西等地的八本行業期刊組成的測試計量期刊群。借助刊群“抱團取暖”散發出的整體能量,在近兩年的時間內,《測試科學與儀器(英文版)》在該平臺獲得了139894次的下載量,遠超過期刊在中國知網11年內獲得的63781次的下載量。這可能與該平臺論文下載費用低于中國知網論文下載費用有關,但也充分說明行業刊群獲得了更高的行業關注度。因此,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強刊群合作,充分調動各期刊的積極性,共同將期刊聯盟做強做大,為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集群化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3開放獲取是大勢所趨
自20世紀90年代提出開放獲取(OpenAccess,OA)的理念到2002年2月14日布達佩斯開放獲取宣言正式發表[11],OA出版一路走來,雖然飽受爭議,但30多年發展成果顯示,它已成為學術出版不可阻擋的一種趨勢。作為一種全新的出版范式,它旨在促進學術研究文獻無障礙獲取,從而使科學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被傳播和使用。目前,國外期刊主要的開放獲取平臺有DOAJ、J-STAGE、OpenJ-Gate等。其中,DOAJ是目前最權威的期刊開放獲取平臺,其收錄的期刊都是嚴格同行評審的學術期刊,且在網站管理、質量控制等方面符合一定的標準。國外的這些期刊開放獲取平臺不以盈利為目的,但需要資金資助或作者付費的方式維持運營。一些國外大型出版商看到了期刊開放獲的發展前景,不失時機地加入到開放獲取的隊伍中來,他們利用其在出版行業已有的軟硬件基礎和靈活的機制,吸引了大量投稿。有人稱這些期刊是掠奪性期刊,雖然并不能一概而論,但現實情況是,這些開放獲取期刊收稿量巨大且論文處理費昂貴。國內的期刊開放獲取平臺主要有中國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平臺(ChinaOpenAccessJournals,COAJ)以及各期刊群自建開放獲取平臺或期刊社自建網站。其中,COAJ是國內最大的開放獲取科技文獻資源門戶,目前收錄國內科技期刊1000多種。相較于國外開放存取平臺的收錄期刊數目,我國加入開放存取平臺的科技期刊較少,這些期刊主要是公益性出版機構的刊物或是有資金資助的刊物,而國內多數商業性出版機構尚需依靠期刊內容來盈利,目前還無法完全開放,但未來需要探索開放期刊的多元盈利模式以順應期刊出版發展趨勢。《測試科學與儀器(英文版)》自2010年創刊之始,就在自建網站實現期刊開放存取,2016年加入了中國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平臺,并于2018年被日本J-STAGE收錄。雖然這些開放獲取網站因其影響力和覆蓋面不同所產生的實際影響力無法精確估計,但可以肯定的是,期刊所在的平臺越大、數量越多、時間越長,對期刊顯示度和影響力提升效果越明顯。目前,期刊正在申請加入DOAJ開放獲取平臺。
4多元合作拓展發展空間
科技期刊與科學技術的關系極為密切,一方面科技期刊報道人類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其特征不斷演化,功能不斷發展強化、出版形式更加豐富多樣。特別是隨著計算機、多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融合與應用,科學傳播和評價已進入“后期刊時代”[12]。變化是永遠的主題,最好的應對之策便是順應變化,以開放的心態迎接新事物,善于學習、善加利用,不墨守成規,不固步自封,與技術發展同步、與時代同步。《測試科學與儀器》作為一本英文學術期刊,其辦刊宗旨是為國內外測試技術與儀器領域科研人員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其學術服務對象是全世界的科研人員,因此期刊不僅需要擴大其國內學術影響力,更要注重提升其國際學術影響力。科技期刊的核心要素有二:內容和傳播,兩者相輔相成,提升期刊學術影響力需要在這兩方面下工夫。為提高期刊內容質量,采取的措施有:通過參加學術會議了解本學科前沿研究動態;增進與本領域學者專家的交流合作,約請高質量創新成果在期刊發表;依托本校優勢學科,關注科研一線中青年人才的科研成果,以優惠政策吸引投稿;逐步建立一支嚴謹認真的審稿人隊伍為期刊質量把關;編輯人員通過學習培訓,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并將所學在實踐中應用,以認真科學嚴謹的態度審校稿件等,這些措施有力地保證期刊內容質量不斷提升。為擴大期刊在國際上的學術傳播范圍,采取的措施有:積極尋求與國外多機構的合作,通過專家舉薦或自薦向國際上商業性第三方出版機構推廣期刊,爭取在盡可能多的出版平臺上展示期刊;以國外投稿作者為橋梁,連接更多的作者來了解期刊;利用編委的學術影響力向國際同行介紹期刊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期刊的國際顯示度和學術影響力。到目前為止,期刊已被國內外10多家重要數據庫收錄,包括《美國《化學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俄羅斯《文摘雜志》、波蘭《哥白尼索引》、美國《斯蒂芬森數據庫》和《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以及國內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庫、超星數據庫、重慶維普數據庫等。同時,期刊的學術品質也得到了廣泛認可,2018年和2020年,期刊兩次被評為“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2019年,期刊獲得“第二屆山西出版獎提名獎(期刊獎)”;2020年,期刊入選“山西省科技期刊能力提升項目”。這些榮譽是對期刊所做工作的一種肯定,更是一種鞭策,未來還需再接再厲、與時俱進。
5結語
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學術出版不斷推陳出新,科技期刊的特征、功能和傳播形式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變化中既有機遇,又面臨挑戰。目前,對我國科技期刊而言,在宏觀層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國家從政策層面給予諸多扶持和優惠,從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巨大投入,自上而下各級相關單位也逐步認識到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意義,可以說,科技期刊健康的發展生態正在國內逐步建立,這是期刊發展的機遇。但是,面對國外大型商業出版集團,我國科技期刊整體還處于弱勢,學習借鑒、探索規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是當前最迫切的任務。以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我國科技發展的技術推動為基礎,相信我國科技期刊在學術出版的新時代一定可以大有作。
- 上一篇:談刑法修正案入罪化的合理性
- 下一篇: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上年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