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探究
時間:2022-12-08 11:14:32
導語: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者:劉曉平劉彥軍左天宇劉曉慶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西京大學
實現生態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
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在一定的時空尺度上,以長期持續的城市增長及其結構進化,實現城市高度發展和現代化,從而既滿足當代人對城市發展的現實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滿足其對未來城市的發展需要,實現城市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的過程。首先,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指導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就要形成可持續性城市設計的理念。其次,要重視建設緊湊型城市,建設生態可持續發展城市社區。新城市主義認為,環境時代的鄰里空間應該是“緊湊的,適于步行的,混合功能的空間”,而且包括“多種內型和價位的住宅”,還有“一系列的公園”[1]。新社區理念更注重將生態可持續思想生活化,具體化。正如新城市主義憲章所述:“我們提倡改進公共政策,開發實踐來支持下列原則:鄰里應當是人口多樣和多種用途的;社區應當既為私人車行,也為行人和公共交通設計,都市空間應當包括那些反映歷史,氣候,生態和建筑技術的建筑和景觀藝術?!笨傊沙掷m發展的思想下,城市生態化不再是單純的結合自然與節能問題,生態化作為現實目標更需要從技術,經濟和社會上全面思考,只有與城市和社區發展結合起來整體看待,生態化才具有實際意義。
生態農村的發展建設
農村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地設計、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系統工程體系,并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推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
1加大農業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培養生態文化意識。地方政府機關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引導民眾參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活動。其次,各級農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對轄區內農業資源的保護、農業生態污染防治以及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直接污染或者破壞的行為實施監督管理。增強群眾環保意識,逐步培養生態文化意識。
2強化環境整治力度,促進農村城鎮化建設。按照“統籌規劃、整村推進、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目標原則,以城中村、城鄉結合部、集鎮為重點,以科學合理的規劃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不斷加強村鎮基礎設施、公益事業、農民住宅等方面的規劃建設的同時,注重生態化發展,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3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使用肥料,推廣農業生物綜合防治技術,降低和杜絕農業污染,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建設生態農村,還要推進農村沼氣化進程,減少農村林木砍伐,協調與林業保護之間的矛盾,切實保護農村生態。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農業生產高效無害化,形成生態上和經濟上的良性循環,達到治理與發展雙贏的目的。
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游建設
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資源利用主要有林下種植、養殖、林產品利用以及開展生態旅游等幾種方式[2]。相比較而言,生態旅游是一種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影響最小的利用方式,是一種對自然負責任的旅游,它建立在環境影響評價和旅游開發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同時還有嚴格法規制度的管理,以防止旅游活動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生態旅游能為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護工作的開展籌集資金,帶動周邊社區經濟發展,使生態教育深入人心。因此,生態旅游是促進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最佳結合點。
發展生態旅游必須以生態保護為基準,統籌兼顧,全面考慮,按生態學原理去開發、利用和保護。自然保護區發展旅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然資源,我們應根據生態旅游系統的變化其結構和布局,盡力維護生態平衡及環境效益[3]??梢姡粋€良好的生態旅游系統應具備和諧的結構、高效而經濟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既能突出自然的真、善、美,又具有凈化環境污染能力,發揮最佳的生產效率,為人類提供優美的生態旅游場所。
結束語
總之,可持續發展并不否定經濟的增長,相反的,只有積極穩定的生態化發展,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護我國環境,這亦是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意義所在。搞好整體規劃和分類管理研究,有利于我國民族經濟發展和物質文明程度的提高,更有利于市場經濟形勢下城市、農村建設。生態化發展是總的趨勢,是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
- 上一篇:闡述土地與能量循環轉化規律
- 下一篇:土地利用的生態學探索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可持續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