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的處女地--科技教育專業
時間:2022-05-24 02:57:00
導語:未來教育的處女地--科技教育專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技教育專業是以培養有較高科學技術素養、較強的創造教育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合格的中小學科技教師為目標的一種師范專業,它的創辦具有歷史必然性。這塊未來教育的處女地必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人類正在經歷著一場跨越千年史冊的巨大變革。在這場變革中人類將以驚人的加速度走出工業文明,步入追求知識創新的信息時代。當前,一個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社會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誕生,并迅速向全球擴展。知識經濟將人的創造力提高到社會財富的首位,如何培養開發人的創造力則被推向科學探索的前沿,成為多學科交叉的尖端科學[1]。
筆者研究發現,培養開發學生的創造力的關鍵是教師的創造教育能力。因為,創造教育能力本質上是以開發教育對象的創造力為目的的教育能力,是教師教育能力的核心[2]。那么,如何去培養和造就大批具有較強創造教育能力的教師呢?綜觀培養教師的主要基地師范院校的所有專業,沒有哪個專業是以培養具有較強創造教育能力的教師為目標,因此,筆者以為,未來教育的處女地--科技教育專業的創辦就很有必要了。
一、對科技教育專業的基本構想
科技教育專業是一個嶄新的專業,是誰最先提出來的,尚有待考證。至于什么是科技教育專業,目前尚未見有統一的、規范的定義。筆者認為,科技教育專業就是以培養有較高科學技術素養、較強的創造教育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合格的中小學科技教師為目標的一種師范專業。該專業的理論支柱主要是:教育學、心理學、創造學、科學學等,及其有關的交叉學科如:創造教育學、創造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等。
科技教育專業主要覆蓋中小學科普教育課、科技活動課、勞動技能課、自然課等科技教育課程。在這些科技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側重于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創新思想、創造規律的教育,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正是該專業的特色。
一個該專業畢業的合格的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創造教育能力和較高的科學技術素養、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他能站在科學學的系統高度上掌握較多的現代科技知識,并能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將世界科技事業飛速發展的較新科技信息補充到教學中;他能敏銳地抓住學生小小的創新閃光點,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能結合學生的實際較好地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小制作和小發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科技教育專業誕生的歷史必然性
承上所述,筆者以為,該師范專業的誕生具有其歷史必然性,這種必然性是基于以下的時代背景:
1、素質教育的實施為科技教育專業的誕生營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新技術革命的浪潮強烈地震撼著中華大地,知識經濟已現端倪,不論人們的主觀意愿如何,中華民族畢竟被卷進了國際間日趨激烈的競爭之中,在這場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等全方位的較量中,中國將會怎樣,這是每一個走向21世紀的中國人所關心和不能回避的問題。
無數事實表明,從本質上說,這場全球性大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們創造力的競爭。一味地模仿外國,一味地依賴進口,不但不是什么進步的標志,而且長期下去還會滋長崇洋媚外的心理,繼而進一步會磨滅中華民族的創新精神。同志1995年曾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所以,只有不斷地培養和發揚創造精神、提高創造能力,才能在強手如林的世界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則,不創則必亡。
然而,調查表明,我國目前大學生中95%以上人的創造力資源并沒有得到很好開發,他們在畢業后的較長一段時期難以進行各種創造發明活動[3]。造成這種局面決不只是因為傳統的高等教育,而是因為整個傳統教育尤其是傳統的基礎教育極大地延誤或限制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的發揮,因而,他們不但很難適應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而且更難參與國際間的激烈競爭。黨和政府早已深刻地認識到傳統教育的種種弊端,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高等教育要加快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繼續調整專業結構和設置,使學生盡早地參與科技研究開發和創新活動,鼓勵跨學科選修課程,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由此可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實施為科技教育專業的誕生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2、""事件是科技教育專業的"催生劑"
""事件震驚中外,雖然""組織已被取締,但""事件震動的余波未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居然會發生如此荒誕的""事件,而且卷入該事件人數之多、知識層次之高、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影響之深遠,這不得不引起上至黨和政府下至平民百姓深刻的反思。""的泛濫,有多種社會原因,但不少人缺乏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是一個重要原因。通過這個事件,無論黨和政府還是平民百姓都普遍認識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1999年全國科普工作會議因此而召開。會議強調科普教育至關重要,是提高國民科學技術素養的有效措施,要大力加強中小學的科普教育工作力度。李嵐清強調把科普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著力培養廣大青少年的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4]
3、"兩會"核心精神的一致性
1999年6月召開了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同年12月召開了全國科普工作會議,這兩個會議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因為,科普如果只停留在告訴學生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史實這一層次上是遠遠不夠的,而應該讓學生掌握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創新思想和創造規律。因此,筆者認為,科普的核心應該是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創新思想和創造規律的教育。而99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特別強調了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強調"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從這個角度來看"兩會"核心精神是一致的。那么,這兩個會議的核心精神如何去貫徹落實呢?承前所述,創辦科技教育專業顯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兩會"給科技教育專業的誕生揭開了序幕。
4.創辦"科技教育專業"是大量培養合格科技教師最有效的途徑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必須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科技教育對提高學生的素質有著別的學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為了把中小學生培育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中小學的課程設置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自然課、科技活動課、勞技課等科技教育課程已作為必修課程排入了課表,并由教育部有關部門組織編寫了相應的教材。
可是,在我國由于較長時期封建文化和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師范院校從來沒有培養過專門的科技教育教師,造成目前上述課程沒有專門的老師,臨時應付的現象較嚴重,往往是由沒有學習過科技教育專業的語文、數學或其他學科的教師臨時擔任,使實驗和科技制作課等的教學不能達到應有的要求。相當一部分中小學,即使配備了相應的硬件,由于缺少受過培訓的科技課教師,自然課和活動課的實驗仍不能正常開展,而是以填空式作業代替,有的活動課雖然開展起來了,但也只能停留在工匠式的師傅帶徒弟的低層次教學上,不能把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載在科技活動課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實施。
為了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對現在在職科技活動課教師進行一兩次短期的培訓,是使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得到一定提高的辦法。但在短時間里,要使其科學素養、創新精神、現代科技的思維方式、實踐能力、尤其是創造教育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是比較難的,加之各類學校對科技教育課教師的需求量較大,所以,在師范院校設置"科技教育專業"是大量培養合格科技教育師資的最有效的途徑。
三、展望
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全國科普工作會議召開以后,黨和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對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以及科普必將更加重視,并將采取相應的措施,各級各類學校的科技教育類課程必將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不久的將來,正如要求各個中小學必須配備2-3名心理學老師一樣,教育部必將同樣要求各個學校必須配備若干名科技教育專業教師。那時,科技教育專業教師的供需矛盾必將驟然突出。
全國高校科技競賽活動(如"挑戰杯")已成為各高校勢力主要表現時機之一,各高校紛紛看重此類活動,因而,科技特長生已成為各高校爭奪的焦點,也是各中學的門面。科技教育是使科技特長生脫穎而出的有效措施,因此,科技教育將成為各中學競爭的重要方面,優秀的科技教育專業教師將成為中學的"搶手貨"。
由此看來,科技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高級專門人才必將有廣闊的市場。
綜上所述,時代在呼喚師范院校盡快培養出合格的科技教育專業教師。"科技教育專業"的創辦,是對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所需創造性人才培養的一項有意義的嘗試,它順應了教育發展的潮流。鄧小平先生認為:"教育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世界著名未來學家、澳大利亞未來委員會主席埃利雅德博士1992年提出的名言如今已成為共識:"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來,那么明天你將生活在過去!"科技教育專業是未來教育的處女地,我們應該站在未來教育的高度來創辦"科技教育"專業。
本文在寫作的過程中得到了黃秋富書記、曹晨忠教授、桑新民教授的鼓勵與支持,在此我深表謝意!
參考文獻:
1、桑新民著科教興國的教育使命--實現人類學習方式的歷史性變革
2、王偉清著對創造教育能力的理性思考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
3、莊壽強著普通創造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4、李嵐清、在全國科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國教育報1999年12月16日
Thevirginsoiloffutureeducation--science-technologyeducationprofession
Abstrat:Thescience-technologyeducationprofessionwillbehistory-inevitablyanormalprofession,thedestinationofwhichistomaketheteachersinmiddleandelementaryschoolhavebetterscience-technologycultivatedcharacter,moreforciblycreative-educationabilityandpracticeability.Herdevelopmentalforegroundwillmustbecapacious
Keywords:Thescience-technologyeducationprofession,history-inevitability,creative-educationability,culturingcreativity-talented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