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設計構想范文
時間:2023-12-05 17:31: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未來城市設計構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科幻電影;未來城市;超尺度;立體化交通;機械化
一、科幻電影的特征
(一)科幻電影的定義
科幻電影(science fiction film)是好萊塢類型片的一種。和其他類型片一樣,它伴隨著電影的工業化生產進程而出現。“當科學觀念、藝術想象和電影手段三者結合時,科幻電影隨之產生?!保?]
自1902年法國人梅里埃推出《月球旅行記》宣告了科幻電影的誕生之后,時至今日,科幻電影更加強調科學的前瞻性在影片中的體現,更多地通過哲學思考和人文關懷來塑造人物,設計場景,講述故事,因而產生了一大批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作品。
(二)科幻電影的基本類型
科幻電影中的人物形象、敘事結構和價值觀都具有一定的模式。它依據現有的科學原理和科學成果,采用推理和預言的方式對未來世界進行幻想式的描述。有7種類型:
a.科幻冒險片,如《地心游記》《侏羅紀公園》;
b.科幻動作片,如《終結者》系列、《蝙蝠俠》《蜘蛛俠》系列;
c.科幻史詩片,如《星球大戰》系列、《星際迷航》系列、《黑客帝國》系列;
d.科幻災難片,如《獨立日》《后天》《2012》;
e.科幻驚悚片,如《異形》系列;
f.科幻社會片,如《ET薄貳妒憊獾沽髕呤年》;
g.科幻喜劇片,如《火星人玩轉地球》。
它們的背景多樣但內部邏輯嚴格,塑造出來的虛幻世界其內部是真實統一的,情節連貫而不矛盾。
科幻電影通過具有前瞻性的假想,將科學技術、社會倫理、進化論等要素共同作用,然后將這種作用進行視覺化與空間化的創造,最終形成影片。它與其他電影的一個重大差別在于科幻電影中人物塑造比較簡單,主要的關注對象是場景的設計營造。
科幻電影極大地激發人們將幻想未來變為實現未來的決心。它在推動電影視覺化發展的進程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幾十年來,以科幻為題材的電影正在做著最大量、最具創造力的工作??苹秒娪拔樟俗钚碌囊曈X表現手法,引領整個電影產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當代,基于尖端電腦科技而產生的科幻影片,在更大的范圍內和更廣闊的維度上激發人們對于未來城市設計和自身生存環境的思考。因此“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城市、建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理性而現實的,是我們都要面對而即將面對的社會現實”[2]。通過故事情節、電影技術等,將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來展現未來城市的面貌,一直是科幻電影所熱衷表現的內容之一。
(三)科幻電影對于未來城市的表現方式
科幻電影的故事發生地不能脫離城市與建筑的背景;而城市與建筑又需要通過時間才能體驗。于是,一方面電影以它獨特的視覺表達方式與傳播手段來詮釋城市與建筑的存在狀態,通過電影的視覺性和公共性來試驗新的建筑與城市設計理論;另一方面,未來城市與建筑作為最主要的場景元素被用于電影敘事和表達的探索。在新的技術支持下,科幻電影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表現未來城市。
方式一:基于現實中的城市和科技手段,從空間與視覺的角度展現城市與未來建筑的關系,通過電影來表現新型城市設計理念,以起到推廣與宣傳的作用。
方式二:通過電影表現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城市與建筑。隨著高科技的發展,電影結合電腦特技的科幻片越來越多,以其場景的奇特和恢宏將觀眾從現實世界帶到另一個無法想象的世界。
科幻電影通過預言的方式表述出對于未來城市的理想,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城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理性而現實的,是我們都要面對或即將面對的社會現實。
二、未來城市的構成
(一)城市的定義
美國現代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認為:“城市是一種特殊的構造,它致密而緊湊,專門用來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在西方很多國家的語言中 “文明”一詞,都源于拉丁文“Civitas”(意指“城市”),這充分說明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二)未來城市的面貌
未來的城市是什么樣的?聯合國人居組織在1996年的《伊斯坦布爾宣言》中強調:“我們的城市必須成為人類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健康的、安全的、幸福的和充滿希望的美滿生活的地方。”
現在,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為塑造未來的理想城市而努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甚至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實力的競爭。它們的最終目的是要改變現有的城市形態與生活模式所引發的空間沖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伴隨著這些思考與實際的行動,科學家和設計師們構想出眾多未來城市的藍圖,如:超級城市、高塔城市、拱形城市、海洋城市、數字城市、生態城市、太陽城市、緊湊城市、田園城市、宇宙城市、立體城市、地下城市、垂直城市等。在未來,城市依然是人類聚居生活、繁衍后代、延續文明的中心,是人類生存空間類型中最具活力和包容性的空間。
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城市,一方面通過電影人、藝術家、建筑師、設計師們的構想來體現,一方面通過視覺媒體的傳播去引導大眾對于未來城市的想象。影片中的未來城市與建筑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其光怪陸離的視覺效果不停沖擊著大眾想象和視覺的極限??苹秒娪半m然是虛構的,但其大部分情節是基于科學(包括現有的科學和假設的科學)假想出來的,它們在今天的世界中是不可能發生的,但其幻想出來的因素必定有一個科學理性的支持。很多經典科幻電影中所描繪的設想,正逐步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實現。
三、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城市類型
(一)超尺度的巨型城市
2010年3月,在聯合國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未來可能出現一種“巨型城市區”,它們是由多個大城市 “合并”而形成的,其地域可以延伸數百公里,生活在其中的人口可能超過一億。聯合國人居署稱,“無限擴張的城市”可能是目前人類社會最重大的發展之一。在未來的50年中,人類也許要在其中生活,經濟也賴此得以發展。
科幻電影中所展現出來的巨型城市,常常具有一種烏托邦式的巨型空間體系。未來城市的“整個系統形象是一種高密度,致密編織的城市形態,形成一種連續的容納萬物的結構”[3]。
華納兄弟公司1982年拍攝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以未來洛杉磯城為主體,整座城市被設計成由多個巨構建筑組成,這些巨型構筑物可以反復變換著它的外表。其設計者是建筑學出身的未來派視覺藝術家米德(Mead Syd)。與所有同時代的建筑師一樣,米德經歷了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巨構概念的發展過程。對科技進步和無限能源的向往激發了建筑師們的想象力,《銀翼殺手》營造出可以承載成千上萬居民的單片集成城是未來城市規劃的理想藍圖。
好萊塢經典系列電影《星球大戰》通過強大的電腦技術向我們展現了未來的巨型城市形象――可以懸浮于太空中的一座又一座自給自足的城市。這些城市有完整的自我運作系統,保證了人們能在深邃的太空中維持生命的繁衍與生活的正常延續,這些巨型城市擁有強勁且持續不斷的動力系統?!缎乔虼髴稹穼τ谖磥淼南胂笈c當時科技發展的未來推理相結合,創造出未來極為美麗的社會,到處是高科技的體現,處處都是繁華的不可能的機械體。導演喬治•盧卡斯所創造的未來世界也許就是人類明天的模型。但從這些機器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當今世界那些諸如航空母艦、核潛艇、超音速飛機的影子,現實技術的發展,影響了科幻電影中對機器造型、運動、能源使用的構想。從本質上來說,電影中的機器無非就是有了更多樣的外形、更高效的能源、更智能的電子系統,它們的制造思路完全是延續了現在人們對于機械的理解與要求,這樣比較容易找到技術上的理由,也能讓觀眾更快速地接受和認同。
(二)交通立體化的城市
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執導的科幻影片《第五元素》就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一個全然立體的未來紐約城。影片中的未來紐約通過立體化交通的分割,擁有界限分明的垂直空間,在垂直空間的底層則是被重度污染的陸地。
影片中的城市遍布層層疊疊、高度驚人、直聳云端的摩天大樓,交通空間被分流在無數個水平面和垂直面上,地面的概念被徹底消解。主人公駕駛著出租車、汽車飛來飛去、交錯穿插;列車在建筑的外立面上飛馳而過,各式各樣的飛行器忙碌地穿梭在云端。新的交通工具重組了城市空間的層次,形成立體化的城市交通網絡。城市由豎直方向上切入的無數個橫切面構成,這也就使得影片中那個高懸于空中的麥當勞餐廳的存在,變得合乎情理。
《第五元素》最特別的地方體現在交通空間的多維復合結構以及對運動速度、方向和節奏的調控上。它提供了未來城市設計和規劃領域中城市交通組織方式的新的可能性。影片中的城市是對真實世界的復制和轉化,透露出一種源自于現實世界的親切感以及高于現實世界的新鮮感,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后現代視覺效應。
(三)高度機械化的城市
隨著人類社會邁入21世紀,“機械”的定義也逐漸變得寬泛起來。它不僅僅是人為制造的用于更高效地生產產品、提高行走效率和生活質量的機器設備,人們對于機械的種類、形式、功能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豐富的描述,使得“機械”的概念獲得了空前的突破,“機械化”逐漸成為了人類文明賴以存在與延續的一種方式,機械以特別的方式展現著它強大的力量。科幻電影將機械在未來生活中的形式與功能進行了合理化的想象,往往將未來城市整體描繪成一座擁有復雜系統的機械。科幻電影對“機械化”的關注體現了人們對其發展趨向的極大關注。
《黑客帝國》的導演從以機器為主角的工業文明和以計算機為主角的后工業文明中提取出機械美學作為未來城市的美學標準。創造出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城市――機械城Zero。機械城Zero如同一臺復雜的巨型機器,放眼望去城市全部以機械的齒輪零件、電子元件所構成。城市系統使用的能源均為電能,電能的來源就是機器城大規模的太陽能電池板;另一方面是在機械美學指導下,機械城Zero整體呈現出一種充滿科技質感的黑色,空間氛圍充滿冷峻的金屬質感,機械章魚在空中高速穿行,城市各個部分均由機器操縱控制著。
四、結 語
科幻電影展現出的新奇建構和對未來城市的大膽設想,極大地啟發和激勵了人們對未來的預想。那些科幻電影中的建筑和城市形態魔法般地連接著未來,有些因為走得太遠,過于超前而不被人們所接受,只能成為影像中的設計。
科幻電影傳播的價值觀暗示了未來城市設計過程的變革??苹秒娪皬臉嬒氲絼”驹倩氐叫蜗蟮牟粩嗤魄煤托拚倪^程也為城市建設者們的創作與實踐提供經驗和啟迪。
[參考文獻]
[1] 王志敏.現代電影美學基礎[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309.
[2] 周詩巖.建筑物與像――遠程在場的影像邏輯[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13.
篇2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關系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組成城市的最重要因素是建筑,它是一個城市的象征和代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全國各地各種類型的建筑破土而出,這使得城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豐富了城市的景觀,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城市規劃設計的工作重點是城市中的面和線的問題,處理好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關系是關鍵的因素。只有做好建筑設計的工作,才能逐步的完成城市規劃設計工作,才能加快我國城市發展的速度,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
一、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定義
在一定時期內對經濟、土地、資源、空間等綜合部署,形成人類活動區域空間便是城市規劃。它具有獨立的原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并有著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建筑設計是在城市規劃前提下,以建筑整體目的和整體條件為基礎,對建設任務要求和工程技術條件進行全面設想,解決建筑空間的使用、經濟、美觀的要求。建筑設計通常是提前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設想好,并且擬定好解決的辦法,再通過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
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城市規劃設計有著獨特的設計原理和設計方案,它是對城市進行全面的規劃和協調的設計。建筑設計是保證建筑在城市規劃設計的范圍內符合要求的全面的構想,同時根據建筑的使用功能來確定建筑的大小和協調方案。
1、共同加強城市設計工作
城市規劃可以起到深化城市指導實施的作用,并且有著自己的獨特性。城市設計運用綜合的設計手段和方法,使得抽象的城市規劃指標變具體,使城市各組成要素,各地區之間的相百空間關系更加完善。 借助城市設計城市中的建筑在空間和功能上能更好地反應城市規劃意圖。
2、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協調統一
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都是相對獨立的學科,卻存在著很大的聯系。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做到協調統一才能夠提升整個城市建設的效率。首先要了解城市規劃設計的主要方向和具體政策,之后建筑設計工作的開展應該緊密結合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應該將設計理念和設計目標同城市規劃設計協調一致。城市規劃設計應該進行各方面的改進和完善,在設計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城市已經具有的建筑群體,在具體規劃和布局設計上,應該保持整個城市主體建筑形象。為了保障設計出來的建筑物能夠融入到整個城市中,建筑設計也要保持和城市化建設相同的步伐。在人文景觀和自然環境中,建筑設計會和城市規劃設計形成一致的設計理念,進而在整個建設上形成協調統一的局面。
三、處理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正確方法
1、科學對待城市規劃設計
社會空間和物質空間健康發展進程的社會實踐稱為城市規劃。所以城市規劃設計包括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有不同的類型,城市規劃設計內容日趨綜合,方法包容性也更強。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不但要注重建筑物的體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間等,還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建筑設計的依據,所以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在我國一般一個城市規劃設計經批準后,要執行十年以上,在批準城市規劃設計時一定要采取科學認真的態度。
2、建立建筑設計方案的評審制度
建筑工程項目如果建設的質量足夠好,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它就會成為這個城市的象征,如果建設的質量不好,那么它對于這個城市來說就可能成為一個敗筆。所以,在確定建筑設計方案能否實施時, 建立一套完善的評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應先檢查建筑設計方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具體要求是否是相符的,之后要保證設計方案中設計思想的創新性和先進性,檢查建筑設計方案本身的質量好壞,這樣才是一個好的建筑產品。在最后決策建筑設計方案是否可以應用時,我們不僅要關注建筑的本身,同時更要重點關注建筑物與周圍的環境是否是可以協調共存的,而這對管理者的決策水平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他們必須具備更加準確的、貼合實際的價值取向。
3、以建筑設計為基礎進行城市規劃
建筑是城市的核心要素,是城市的主要景觀,更是城市文化和歷史的承載者。一棟高層建筑可能就是一座城市的標志。它的好壞影響著這座城市的形象,所以建筑設計時一定要使建筑本身和周圍環境相協調。
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是重要的一部分。建筑設計需要經過嚴格的把控才能和規劃設計這個大環境形成統一口徑。我們要先組織相應的專家團隊對整個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看是否符合城市規劃和設計任務書的要求。不僅要重視建筑本身,還應重視建筑和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把建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作為評審的指標之一。建筑設計時設計者必須考慮建筑本身設計,使建筑個體成為城市整體規劃的表達方式。比如要從建筑材料和設備上進行把控,建筑設計作為城市規劃設計的基石,要保證每一個建筑個體都達到質量要求,這樣才能在使整個城市規劃堅實可靠;并且根據建設任務和建設要求對整體項目進行全面把控,例如材料的運用、構造的設計等都可以作為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另外從空間組合形式、景觀設計形式上進行突破,運用各種藝術形式和意識形態對城市規劃元素的表達。
四、結束語
要想城市建設更加科學合理,必須要進行城市規劃,在規劃時就必須重視建筑設計的作用。在未來城市規劃的發展中,不但要保證城市化發展速度,還要保證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協調發展,保證環境不被破壞,實現城市發展與環境治理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 楊濤. 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探究[J]. 應用研究,2007(8)
篇3
關鍵詞:文化地形 城市設計
中圖分類號:TU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文化地形學
中華民族歷史淵源流傳,在漫長歷史長河中,人們一直探尋著適宜的生活居住環境。從東方的樂土到西方的伊甸園;從上古的瑤池到現代的天街;從新疆的八卦城到廣西的葫蘆城,無不展現出人類營建美好生活環境的智慧,在此過程過,也積累了許多利用、改造地形的經驗。在當今看來,這些經驗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習慣,對于城市建設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指導意義。
對有關地形的文化經驗進行梳理總結,形成了一門新的學科門類即文化地形學。萬敏認為文化地形學是以人與地形的關系為研究對象,強調人類活動對地形起伏與形態特征的影響、解釋和利用,特別是人類情感造成的對地形理解多樣性的以及產生良好作用的方面的一門學科。筆者認為文化地形學是從地形中找尋文化基因,從而進一步指導城市鄉村建設的一門學問。其概念與中國傳統風水學有著眾多的相通之處。風水學凝聚了幾千年來古代先民在擇居、營宅中獲得的山水審美認識與山水實踐經驗。俞孔堅認為風水是中國人內心深處和文化深處的那種理想景觀模式。潘谷西則認為風水的核心內容是人們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學問。文化地形學與風水學兩者皆為處理人地關系,優化人居環境的學問;前者注重吸取了后者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固有范式和文化經驗,同時利用ArcGIS等現代技術對地形進行科學分析,在后者基礎上完善形成的一門學科。
文化地形學的研究是地形學、景觀學、建筑學及中國傳統文化等方面的復合運用,根據不同的文化設計意象,可分為仙境范式、具象范式、風水范式、聯想范式、生活范式、綜合范式6大范式。
2.文化地形的發展過程
東西方早期的城市設計理論主要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精神信仰,多與宗教或原始崇拜有關。宗教宣揚遵守教義的善者死后將進入天堂,宗教典籍中構想了豐富的天堂環境。許多城市會以此為范本,進行城市鄉村設計。秦代的大咸陽規劃就是模仿天上北斗七星的方位布局宮苑,象征著皇帝的至高無上。西方有“一種由僧侶抓沙撒地以落沙所呈圖案決定未來城市平面規劃的方法,就是一種很具體的建城宗教儀式”。又如希羅多德記載“古代伊朗第一座都城??怂堑亟ㄔO,曾采用了七道不同顏色、不同象征的城墻”,古人把對宇宙的理解和崇拜轉化為城市設計的主導因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知識的積累,東西方產生了不同的哲學體系,至上而下的影響到城市的建設模式。上古時代的人神對話,在東方逐漸轉化為天賦神權,君權神授;在西方則經歷了神權至上的中世紀,以及追求人權的文藝復興運動。在東方城市最后形成了以宮城府衙中心,在西方則以神廟教堂為中心。
兩者的緣起都是人類與天尋求對話,在中國發展成風水學,表現在文化與地形的強烈關聯性;西方則慢慢步入理性的規劃設計體系,強調城市的服務功能,卻淡化了城市的文化性。
2.1.西方發展:從原始崇拜到宗教神權
基督教的 《圣經》對伊甸園的描寫如下“上帝在東方的伊甸,為亞當和夏娃造了一個樂園。那里地上撒滿金子、珍珠、紅瑪瑙,各種樹木從地里長出來,開滿各種奇花異卉,非常好看;樹上的果子還可以作為食物。還有河水在園中淙淙流淌,滋潤大地。河水分成四道環繞伊甸:第一條河叫比遜,環繞哈胖拉全地;第二條河叫基訓,環繞古實全地;第三條河叫希底結,從亞述旁邊流過;第四條河就是伯拉河?!笨梢钥闯鑫鞣嚼硐氲木幼…h境是由河流經過,具有豐富的物種的城市環境。伊斯蘭教《古蘭經》中是這樣描繪“天園”的:“許給敬慎之人天園的情形:內有常久不濁的水河,滋味不變的乳河,在飲者感覺味美的酒河,和清澈的蜜河。他們在那里享受各種果實,并蒙其養主的饒恕?!?隨著阿拉伯人的遠征近戰,整個伊斯蘭教世界迅速擴大,向西循北非到西班牙,向東經波斯、阿富汗到印度,地域十分廣闊,但氣候大體一致,都是干熱少雨。這些地區形成了同樣的“天堂園”景觀:矩形的庭園由十字形的水渠分成四等份,中央設一個噴泉,泉水從地下引出,噴出來之后由水渠向四方流去,每方的渠代表一條河,就是水、乳、酒、蜜四條河;水渠兩側夾著園路,四塊花圃低于水渠和園路。這不僅是西方規則式園林的起源,也間接影響到西方的城市結構。到了黑暗的中世紀,神權至上,城市建設以教堂為中心,高大的教堂穹頂成為城市制高點,從城市各個角度均能看見穹頂,教堂旁邊布置大廣場,主要為議會功能。發展到1898年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想,這已經是現代城市規劃理論體系的起點。從雅典到馬丘比丘再到新城市主義等等,逐步形成現代城市規劃的理論體系。當下的城市規劃建設都是在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指導下開展的。
2..2東方發展:從原始崇拜到君權神授
中國城市雛形出現于夏朝,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已有成形的宮殿建筑。 《周禮·考工記》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嚴格的禮制成為后世城市布局方式的濫觴。秦始皇統一天下,依北斗七星設置大咸陽規劃,象天法地。建筑形式也發展成高臺式,以通神靈,尋求人神的對話,皇帝君權神授。漢武帝建章宮旁挖太液池布置三仙山,亦是在人間設置仙境,以求長生不老。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火紛飛,名不聊生,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桃源仙境即是當時人們向往的仙境。唐宋時期已經形成完善的風水理論體系,風水理論已經全面的指導人們進行擇居相地活動。 元明清的城市建設基本延續了前人的建設經驗。
3. 案例借鑒
筆者按照上述文化地形學的分類,以仙境范式、具象范式、風水范式三類文化地形為例,進行案例研究與發現,試圖從中尋求文化地形與城市設計的契合點。
3.1仙境范式——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的湖泊區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聲和環碧三個島嶼,中間連以長堤一一莖芝云堤,堤島分隔湖面形成中國古代吉祥物“如意”、“靈芝”的形狀,使湖中三島的形象構成一棵“如意靈芝”樹,為“一池三山”的傳統湖島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如圖1所示)
3.2具象范式——安徽宏村(牛形村)
安徽宏村布局出自中國古老風水術中城市形象的“金土眠牛形”,被譽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跡。古宏村人獨具匠心地結合仿生學原理,打造牛形村落,每家每戶門前都有水渠蜿蜒,既可防火又可灌田。宏村以雷崗山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東西民居群為“牛身”,九曲十彎的水渠是“牛腸”,聚天然泉水挖掘的池塘是“牛胃”,水渠最后注入南湖為“牛肚”,人們又在繞村河上架起4座橋作“牛腿”,歷經數年,牛形結構躍然而出。(如圖2所示)
3.3風水范式——蘭溪諸葛村(陰陽八卦第一村)
諸葛村位于浙江中西部的蘭溪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創作理念為“堪天道,輿地理”,從外部形態看,村鎮坐落在八座小山之內,形成天然的八卦構圖,村內比照九宮八卦圖建造,鐘池為核心,八條街巷向八卦的八個方位輻射連接外面的小山,形成天然的內八卦,內外八卦組合一起,相得益彰。(如圖3所示)
鐘池,是全村的核心,由一半水塘一半陸地構成極具象征意義的魚形太極圖,也形成了八卦陣的陣眼 ?!兑捉洝飞险f東南為陽,西北為陰,古人又說“天圓地方”,故鐘池西北為水塘,邊緣呈圓形,東南為陸地,邊緣呈方形,兩邊各設一口水井,恰似陰、陽魚眼,這一切正附會了古文典籍使諸葛村從外形以致內涵上都迎合了八卦的構圖理念。(如圖4所示)
4.結語
美好的神話傳說為我們展現仙境意向,現代城市建設要以此為目標,在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等理念的支持下,探尋、保留、凸顯城市場地地形特色,保留地域文脈、珍視地域文化,為城市設計提供啟迪,相信這樣的城市將是充滿個性,同時又因地制宜的。
參考文獻:
[1] 萬敏,汪原,趙軍等.從地理"發現"中尋求土家新城構建的理性——以貴州省思南縣新城城市設計為例[J].華中建筑,2011,29(4):113-118.DOI:10.3969/j.issn.1003-739X.2011.04.032.
篇4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規劃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eople'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our life to carry out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be considered,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city construction, moreshould be to develop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the plan together, to form an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Keywords: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我國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現狀
自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原建設部以河北省保定市和上海市為試點,推出低碳城市發展示范項目以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杭州市、貴陽市、廣元市、無錫市、廈門市等爭相提出了建設低碳城市的構想。低碳已經成為這些城市發展的新坐標。如果在生態城市建設中融入低碳理念,推動低碳生態城市發展,無疑可以給我國生態城市建設增添新的元素,進而推動生態城市建設向縱深發展。
一些城市已經開始這樣的嘗試。提出要用10年建成生態市的江西省南昌市,在2009年11月初,被國家發改委正式確定為低碳試點城市。南昌市有關負責人表示,發展低碳經濟要與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緊密結合,廣泛利用太陽能將成為南昌市發展清潔能源的核心有關專家指出,城市是能源消耗的重點區域。根據歐盟的經驗,城市建筑和交通用能占終端能源消耗的2/3。中國的城市建筑和交通用能占終端能源消耗的比重也迅速攀升,其比例已由2000年的35.9%上升到41.9%。加之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城市形態改變起來難度很大,因此應當盡早優化城市布局,提高基礎設施的能源效率,大力建設低碳城市。就目前來看,雖然我國城市建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由于城市管理和建設的方式不夠科學,致使城市污染嚴重,生態環境遭到了較嚴重的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積銳減、物種滅絕、水污染等問題,不僅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環境,還阻礙著城市經濟的正常發展。
二、生態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大量企業布局在城市或城市周邊,消耗了大量的水資源、能源和原材料。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有待控制,生態治理水平還有待提高。城市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原退化、森林砍伐、物種滅絕、湖泊縮小、水體污染、空氣污染、廢渣堆放、城市內澇、噪音污染等問題,造成了巨大的顯性與隱性損失,影響了預期經濟指標的實現。造成生態問題的原因眾多,主要包括人口因素、工業化因素、經濟因素。在人口因素上,我國人口基數龐大造成人口控制難度大,制約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圍湖造田、毀壞森林、過度開采等行為,超出了自然支付系統的支付能力與承載力;在工業化因素上,我國長期成為世界工廠,但工業化發展的層次較低,多以加工業為主,資本投入高,但產生污染嚴重。在經濟因素上,各種短期經濟行為仍然屢見不鮮,由于我國還處于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市場經濟有許多自發性和盲目性,部分企業忽視社會與生態效益,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帶來了眾多生態問題,加劇了“城市病”。
三、生態城市規劃的對策
生態城市系統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生態系統,其中物質、能量流動量大、流動速度快,是高度開放的生態系統。要提高生態城市的規劃水平,必然要加強對城市的整體規劃設計,將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應用于城市規劃過程中。
1、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
在編制生態城市規劃的基礎上,要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以真正實現城市的生態化目標,并體現不同城市獨有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風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設計有城市景觀設計、城市產業設計和城市住區設計三個方面。城市景觀設計的目標是建立在由建筑、園林等為主的人文景觀和各類自然生態景觀構成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建筑景觀設計的重點是在平面規劃的基礎做好空間天際輪廓線的規劃設計,特別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觀設計,要在做好高層超高層建筑景觀設計的同時,適當布置低層的生態建筑。園林設計的重點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兩岸林帶以及城市公園、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融生態環境、城市文化、歷史傳統與現念及現代生活要求于一體,提高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要以生態化的示范產業園區為平臺,建設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以循環經濟為特色的生態型工業體系,同時努力發展旅游、教育、醫療、物流、文化、信息、房地產等產業。要建立生態產品開發、設計、孵化中心,逐步實施現有產業的調整和改造,實現產業的生態轉型,提高生態經濟在GDP中的比重。建立企業環境行為、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將企業的環境信用納人企業社會信用體系之中,通過多媒體向社會公示。要用生態建筑原理對居住區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形成生態建筑與完善的基礎設施構成的生活環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內的社會生態系統。
2、提高城市產業規劃水平
提高城市產業規劃水平,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體規劃,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產業。規劃應按照城市區域功能進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態規律,優化產業布局,控制城市工業規模,進行生態監管,重點搬離市區一些污染較大的企業。同時,加強城市上風方向、城市水源及環境脆弱地帶的保護,嚴禁項目建設,堵住污染源頭,達到城市規劃的思維超前、技術先進、經濟適用、環境優美的良好效果,為人們工作、學習、居住提供良好環境。
3、提升城市交通規劃水平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動脈,是影響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國城市人口多、人均擁有道路量低、私家車發展迅速等因素,加劇了城市交通擁擠和空氣嚴重污染等問題。因此,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態化的首要措施,樹立公共交通優先意識,在發展規劃中優先考慮公共交通,加強法規與經濟支持,改革引入競爭機制,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地位。同時,應研發新技術、新能源交通工具,為未來城市交通打下基礎。
4、加強城市綠化建設
城市綠化建設是打造生態城市的基礎性工作,合理規劃城市綠地系統,劃定綠化用地范圍,科學布局城市綠化結構,重視提高城市中心區域綠化率,合理規劃城市綠化點、線、帶的布局。尊重城市自然和人文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同時加強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的規劃建設。
5、加強城市生態評價
城市發展是人與自然作用的結果,任何城市發展都與周圍環境有密切聯系。城市生態評價體系應包括城市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條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技術水平、生態意識等指標,通過專家和人民的評價為建設生態城市提供決策參考。
參考文獻
[1]趙志慶.徐蘇寧.城市設計過程理論探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2]趙運林.傅曉華.從可持續發展價值觀透析城市生態化[J].城市問題,2008.(02).
篇5
――勒?柯布西耶
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02年至2011年,中國的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1.35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2011年的城鎮人口比2002年增加了近1億9千萬。以這個數字為基礎,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中國發展報告2010》稱,在未來20年,中國每年將有2000萬農民向市民轉變,也就是說,約有4到5億農民在未來的20年要變成城市居民。毫無疑問,中國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城市化進程。這個過程將對中國當代的國土資源、國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系統、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構成巨大的挑戰和沖擊。在這個滾滾的歷史洪流之中,我想,有個問題可以提出來討論:即作為一種不斷發展的智慧模式,一種被認為能夠為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提供解決之道的方式與策略,建筑設計能有何種作為?
建筑設計與中國的城市化
《圣經》里說“太陽底下無新事”,的確,當今中國的建筑師所面對的復雜現象和問題,歷史上并非從未出現過。尤其是導致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社會動蕩的住宅恐慌問題,今天在中國似乎又在重演。當時,革命導師恩格斯在《論住宅問題》(1872)和現代設計的先驅、社會主義者威廉?莫里斯在《烏有鄉消息》(1891)里給出的答案都是“革命”,然而即使革命成功也解決不了迅速增長的無產階級和城市貧民的住房問題,后來以埃比尼澤?霍華德、勒?柯布西耶、格羅皮烏斯、漢斯?梅耶等為代表的建筑師和城市規劃專家們則提出了有衛星城的“田園城市”和能夠大批量廉價建造的單元宅樓的概念,從建筑設計的角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歐洲城市住宅短缺的問題。有些國家的社會穩定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這些設計思考。比如,20世紀30年代的瑞典,現代主義平民住宅設計中所蘊含的那種社會關懷與瑞典社會“人民之家”的概念一拍即合,社會結合現代平民住宅設計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一種社會性的住宅供應政策,這成為幫助其在1932年獲得權力,并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執政生涯的一個關鍵舉措。這種民主主義的設計原則也逐漸成為北歐設計思想的核心。
在中國,由于大量的勞動力涌入城市而帶來的住房短缺問題,以及新增城市人口與城市規劃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近些年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個問題也非中國獨有,而是許多處在工業化過程中的發展中國家都在面臨的問題。最近,加拿大記者道格?桑德斯(D. Saunders)出版了一本名叫《落腳城市》(Arrival City)的著作,討論人類的遷徙與城市的未來問題。通過他的描述,我們看到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經或正在從鄉村轉移到城市。他用“落腳城市”這個概念來指稱當今世界具有世界性的城市化進程。他認為,到21世紀,人類將成為一個完全生活在城市里的物種。他們回不去故鄉,也離不開城市,他們必須在城市扎根。而這種遷徙的終點,就是成為中產階級,只有這樣,遷徙者才會有歸屬感,而城市也才能長治久安。桑德斯的見解理論上是說的通的,但事實上是非常理想化的,譬如,到底有多少移民最后能成為城市中的中產階級,這很難講。而且,桑德斯過于相信城市,他對中國的農村以及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關系也缺乏研究。我曾經寫文章支持三農學者賀雪峰的觀點,他反對歷史學家秦暉關于在城市中設立“貧民區”(實際“貧民窟”)的激進的城市化觀點,認為中國的農村是中國現代化的緩沖地帶,或者說是蓄水池,當中國遭遇到經濟危機的打擊,農民可以回到農村,而不至于使城市受到絕望的威脅。我認為,賀雪峰的觀點更加穩妥,更加符合中國的國情。(《人道的棲居》,《讀書》2008年第10期)而且,我要補充的是,厭倦了城市生活的人也可能回到農村,發展新型的綠色農業和鄉鎮經濟,這在當今中國經濟相對較發達的一些地區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選擇。桑德斯只看到單向的流動,沒有看到雙向的流動。但是,目前來看,城市化的確是歷史發展的主要方向。
如果我們提出要研究和探討“建筑設計與中國的城市化”這個議題,那么,我們首先要明確,城市化設計的核心不是“美化城市”,而是“人的真實需求”,尤其是新增城市人口在“落腳城市”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真實需求”。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居住的問題。事實上,中國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安居樂業”的思想(《漢書?貨殖列傳》),現代的北歐人也有這樣的說法:“福利從住宅開始,以住宅結束?!笨梢姡≌瑔栴}一定是與一個社會的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緊密關聯的。美國的庫珀-休伊特國家設計博物館曾經做過一個展覽“與另外90%的人設計:城市”(Design with the other 90%:Cities),匯聚了許多與居住相關的建筑設計實驗。那么對于中國來說,這90%的人在哪里?我想,首先是剛剛就業的年輕人和大量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后者的生存狀況事實上就相當于19世紀末歐洲的產業工人。盡管他們現在的生存狀況不盡如人意,但他們是中國城市未來的希望,也是城市的管理者和設計者要首先考慮的人群?,F在城市中針對這些人群的住宅,主要是建在荒郊野外或鐵路、垃圾處理廠旁的廉租房,其基本的形式就是現代主義者為歐洲當年的產業工人發明的平民住宅。顯然,很多時候,政府并沒有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充分考慮廉租房住戶對交通、醫療、教育等配套服務的現實需求,不過人們似乎還可以等待和忍受。但在設計的問題上,竟然有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提出,為了窮人的利益,建廉租房單元不應該配有廁所,這就讓人匪夷所思了。這反映出,許多中國的“專家”都沒有居住標準的意識,而這種標準的背后是對家庭的生活尊嚴的關注。歐美各國都有最低住宅標準,一般都要求具備寢室、廚房、衛生間、浴室等功能空間,并有最低面積標準。當別國專家在討論標準面積大小的時候,中國的一些“公共知識分子”卻在討論廉租房要不要廁所的問題,這豈不是一個鄙陋的笑話么?
日本建筑學者早川和男多年前就提出了“住宅福利論”,他主張要“把住宅問題當作國家、社會的首要問題來看待”,“一個普遍的安全、適用的住宅和居住環境是社會穩定的最基本條件”,他認為居住是社會應該保障的一項基本人權和福利,任何人都有在適當的居所里居住并持續居住的權利,任何人都不應該受到居住歧視,而且人們還應該擁有參與居住政策的策劃和制定的權利。我非常贊同早川和男的主張,他的主張針對所有的住宅設計,廉租房當然也適用。盡管這些主張對于許多新增城市人口來說還顯得有些遙遠,但是這個大的方向無疑是正確的。
當然,不平等是客觀存在。今天的中國據說已經被分成了“有房階級”和“無房階級”。城市的既得利益者與新涌入城市的外來人口之間產生了眾多的矛盾,其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居住問題。所以,如果我們今天談“建筑與公民社會”,舍棄居住問題不談就是舍本逐末。不要以為城市化的結果一定是“大國崛起”,一定是現代化的成功。如果在城市設計中,最終形成窮人和富人之間在空間和地段上的兩級分化,年輕的“外來人”找不到城市的歸屬感,最終對城市產生恐慌和絕望,那么城市化的另一種可能,就是加劇階層矛盾,引發社會的動蕩與不安。前些年法國和英國的城市騷亂是前車之鑒,盡管原因各有不同,但未必不會在中國發生。桑德斯說,這個時代的歷史,有一大部分是由漂泊無根之人造就的。這個說法沒有錯,但是人們要清醒地看到,飄泊無根之人所創造的歷史并不都是積極的,這取決于城市如何對待他們。如果要桑德斯所說的“落腳城市”成為未來成功的社會實踐,那么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建筑師和設計師必須創造出切合實際的方法與理論構想。政府與建筑師不要以為是在為另外一個族群解決問題,解決工人的問題就是解決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城市的問題。我們可以把這種設計工作理解為人類學家馬塞爾?莫斯(Marcel Mauss)所說的“饋贈”行為,但我們要明確,饋贈不是施舍,它永遠是雙向的――城市饋贈給新增人口居所,讓他們安居樂業,而城市自身則獲得活力、穩定與發展。
建筑理想與棲居思想
篇6
關鍵詞:小城鎮,地塊,開發模式
中圖分類號:F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近二十年來,城鄉規劃的作用和地位不斷提升,對城鄉建設的指導作用越來越明顯。城鄉規劃的對象——土地,如何劃分利用,是值得長期探討的問題。本文以重慶市墊江縣高峰鎮為例,針對城郊型小城鎮地塊的劃分與其開發模式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
高峰鎮位于墊江縣腹心,距縣城中心區約12公里,距規劃城區邊緣不足5公里,具有重慶城郊型小城鎮的普遍特點:傳統的農業鎮;依托過境公路發展;山水格局較好;面臨開發模式更新等一系列問題。
一、基本概念
(一)城郊與城郊型小城鎮
所謂“城郊”,也就是城市的郊區,指靠近城區的區域。目前對于這一區域的界定,在空間距離上尚不明確,其中原因受城市拓展、交通條件改善等方面影響。
本文研究的城郊型小城鎮,是指位于城市郊區的小城鎮,空間距離城市中心區一般在15公里以內,車程在半小時以內,與城市有著便捷聯系的小城鎮。
(二)地塊劃分
就城鄉規劃專業而言,地塊是規劃用地開發強度賦值的基本單位。地塊劃分時往往要考慮以下因素:
1、保持用地性質的完整性和協調性;
2、與土地權屬相關,便于管理,包括確權、出讓等;
3、考慮土地價值的區位差異,體現價差;
4、兼顧交通疏散和消防通道等要求,每一地塊需與一條以上城市道路或街坊支路相毗鄰;
5、考慮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等方面因素。
二、城鎮發展方向預測
城郊型小城鎮的發展,受政策、交通、產業、地形等多方面的影響。
城效型小城鎮的發展軌跡有以下可能:成為衛星鎮;成為城市新區;成為城中老區。第一種可能說明依然與城市保留一定的間隔,在功能上可以實現互補;第二種可能則是城市在拓展過程中將小城鎮統一考慮,作為新的功能片區加以考慮;第三種可能就是城市在拓展過程中繞開了小城鎮,小城鎮作為現狀暫時被保留下來。
高峰鎮坐落于墊江縣的幾何中心位置,未來在其東北部留有渝武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城市大環線也經過這一區域,同時作為西南地區目前唯一的試車場所在地,近期內對服務業的拉動十分明顯。高峰鎮與城市之間的用地多為丘陵地,用地條件較好,適宜開發。高峰鎮被城市總體規劃列為區域中心鎮。
高峰鎮的規劃期限遠期至2030年,在這一期間,高峰鎮如前所述的三種發展方向均存在。這便涉及到規劃宏觀政策的解讀及規劃智慧的運用。
長期以來,國家一直提倡“控制發展大中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的戰略思想,近些年來,又提出城鄉統籌發展的構想,更加重視小城鎮及鄉村的協調發展。從小城鎮的數量、分布、尺度、歷史、經濟等方面來說,其在我國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還應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經綜合分析,規劃將第一種可能作為高峰鎮的主打思路,引導其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城鎮開發模式解讀
開發模式受經濟發展水平、當地習俗、政策力度等方面的影響。從理論上來說,開發模式應符合市場規律,由市場選擇最佳的模式。
目前重慶城郊型小城鎮開發普遍存在的幾種模式:個體開發;集體開發;商業開發。第一種模式是自上世紀八十年后興起的一種模式,老百姓根據自身的需求,在自家的土地(或置換成自家的土地)上進行修建使用;第二種模式,則是以集資、出工的方式,由多戶統一建房自用;第三種模式,則是由開發商統一修建,然后安置、銷售給業主使用。
高峰鎮目前建房模式以私人建房為主,老百姓以私人名義申請宅基地,經相關部門批準后,自行修建或請工人修建。至規劃編制結束,尚無成規模的居住小區,也就是說目前無前述的第三種模式。
結合目前的情形來看,第一種開發模式容易造成以下問題:開發無序;土地浪費;公共配套得不到保障;生態環境投入有限;城鎮風貌容易失調;城鎮功能難以正常發揮;等等。第二種模式則容易產生權屬糾紛,適用范圍較小。第三種模式則與城市土地開發模式一致,與市場經濟接軌,并受到政府部門的管理,能夠在功能、風貌上協調,統一配套,與長期、整體發展不相沖突。
近兩年,高峰鎮面臨城鎮開發模式轉變的較好機遇,一方面是城市大環境的開發模式基本走上正軌;二是試車場動工建設,將約有3000人在鎮區進行集中安置。
四、開發模式對地塊劃分的影響
(一)招商引資
重慶城郊型小城鎮雖然近些年來發展較快,但要通過自身的財力改變城鎮面貌為城鎮開發創造成熟的條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需要招商引資,將城鎮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環境綠化、市政配套與社區建設等結合起來。招商引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土地實現的,因此,地塊的劃分合理與否,對招商引資能否成功影響較大。
(二)生活方式轉變
隨著城郊型居民物質、精神層面需求的不斷提升,應為其提供完善、優質的各種配套,包括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則是實現由“沿街化”向“社區化”的轉變。原來的居民多由村民轉變而來,生活方式已經過一次大的轉變,現在則要由“底商上住”向“單元式住宅、居住商業分開”的方式轉變。因此,地塊在劃定上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三)公共品質的保證
之前的開發模式,缺少對公共用地(空間)的考慮,如公園、廣場、停車場、避難場地等,而未來高品質的生活環境(既安全又安逸),則需要這些公共產品作為支撐。因此,在地塊劃分過程中,則應根據規范要求劃定相應的用地。
(四)長遠發展及規劃管理等
個體開發、集體開發,對整個城鎮的長遠發展通常會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如違規建設、風貌不協調、造成外部負效應等。而商業開發則是在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直接管理下進行的開發,是以城鎮總體規劃作為依據,從利于長遠發展入手,進行有序開發,符合城鎮居民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因此,在地塊劃分上應充分考慮商業開發的需求。
五、地塊劃分要領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大體得出重慶城郊型小城鎮地塊劃分的一些基本技術要領。
(一)形狀
1、結合地形、道路及氣候條件,盡量規整、方正,盡量避免異形地塊。
2、有利于建筑布置,符合小城鎮建筑合理的尺度空間要求。
3、處理好與周邊地塊關系,包括不同權屬(業主)、不同性質、不同分期等方面的關系。
(二)大小
地塊大小對開發模式的影響較為明顯,為了統一開發,《重慶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06)明確城市舊城改造區和新建設區最小的建設用地規模(分別為0.1公頃和0.2公頃),對小城鎮的最小開發單元則未出臺強制的要求。
城郊型小城鎮地塊的劃分既不同于城市,又不同于偏遠鄉鎮,應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小城鎮未來發展方向預判。關于高峰鎮的發展方向,前文已做分析,在此不再贅述。預判后,在地塊劃分度的把握上,則有相應的依據。
2、符合小城鎮發展的階段。高峰鎮目前的城鎮化水平在24%左右,結合其社會經濟水平,目前還處于城鎮化的初級階段,因此,在地塊劃分的過程中,仍應考慮少量個體開發和集體開發可能性。
3、符合開發商的實力水平。未來高峰鎮的開發將引進企業進行統一開發,引進什么實力水平的企業、地塊如何打包出讓等,應與地塊劃分結合起來。
4、符合長遠開發要求。小城鎮的開發是一個動態過程,其開發水平的提升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地塊劃分過程中應近遠結合、統籌安排。
(三)具體劃分形式
1、沿街一層皮式。這是小城鎮普通存在的地塊利用方式。往往臨街面交通方便、商業價值大,更受青睞。這種模式在一定時期內仍然存在。
2、小區成片式。隨著開發企業的入駐,將成片的用地進行集中開發,從而形成獨立的居住小區。這樣的用地往往以內部空間使用為主,安排1-2個主入口,其他作為次入口,強化了小區的私密性。
3、混合兼容式。為了使用地更具彈性,采用地功能混合的形式,允許不同功能的用地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甚至在相鄰地塊的劃分及內部道路組織上,允許做適當的調整。
六、討論
(一)在城郊型小城鎮規劃過程中,應注意新生活方式的引導,包括生態文明社區建立,新的商業業態的引入,承載城市人群周末休閑的功能。
(二)小城鎮畢竟不同于城市,應保持其尺度的宜人性以及功能的完備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將小城鎮作為城鎮體系重要單元進行考慮。
(三)采用城市設計與城鎮規劃相結合的手法,讓規劃管理者及老百姓直觀地看到未來城鎮的空間形態,讓土地利用生動起來,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劃分地塊,讓開發更有序、管理更有力、城鎮更美麗。
- 上一篇:交通安全處置預案
- 下一篇:電工與電子技術綜合實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