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計算機技術社會化的影響論文

時間:2022-12-01 05:37:00

導語:淺談計算機技術社會化的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計算機技術社會化的影響論文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逐漸成為當代影響人們的學習、工作、休閑、通信等方式的最有效的信息傳播載體,它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技術個人社會化載體

一、個人社會化及網絡技術

個人社會化是指社會將一個自然人轉化成為一個能夠適應一定社會文化,參與社會生活,履行一定社會角色行為的社會人的過程;也是一個自然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通過與他人的接觸與互動。逐漸認識自我,并獲得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

個人的社會化既與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有關,又取決于社會所提供的環境和條件。尤其是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通信設備更新的基礎上對傳統的信息傳媒的大規模改造和整合。一個全球范圍的、大眾化的信息流通渠道正在形成。隨著Web2.0、微博客等技術的應用使得人們可以更迅捷、更方便地交流、共享生活中的信息。人們不但可以通過聯接在網絡上的電腦隨時使用世界各地的信息資源,還可以積極地參與網絡信息資源的生產制造。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創造出的“虛擬現實”環境以其形象逼真的效果反映客觀真實世界,使網絡傳播的內容更具社會滲透力。當然,網絡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也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譬如:網絡商業欺詐、色情信息泛濫、計算機迷戀等。總之,網絡技術對個人社會化的利弊分析正在成為技術社會學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

二、網絡技術在個人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同電視、電話一樣成為現代社會信息交流的重要設施,它以其獨特的方式和豐富的內容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環境,從空間和時間上根本改變了傳統的社會信息交流方式、社會群體結構和人的社會互動方式。它的出現對人的社會化方向、內容產生了深遠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網絡通過傳播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等信息幫助社會成員掌握社會生活的本領,順利實現自身的社會化

教育是人的社會化開端。尤其是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現代社會中,社會成員必須學會一些科學文化的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自我謀生的技能,習得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行為規范,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特別是當代社會積極倡導的終身自我教育,終身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終極形式。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這一倡導能夠很好的實現。

網絡技術整合了傳統的大眾媒介,構建出本世紀跨越地域最廣的全球信息傳媒。它突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以先進的電子技術手段向社會成員實時傳播全人類優秀文化、當代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及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幫助社會成員在一個比以往更加廣泛的社會環境中學習和積累社會知識,發展和形成自己的個性,順利參與社會生活。

2網絡通過傳播人類新文化和社會信仰促使社會成員開始新一輪的社會化活動。

由于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個人社會化也必然是貫穿于一個人整個生命周期的過程。社會成員只有調整和發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價值標準、行為目標和行為方式。才能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實社會生活。

由于網絡將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方式實時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使得民族和地區間的經濟、政治、文化傳統、思想觀念以及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不可避免地對個人社會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產生沖擊。同時,網絡技術本身也要求建立與之相應的新的行為模式和行為規范。因此,社會成員只有繼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價值目標及行為模式,開始新一輪的社會化活動,才能適應隨之而來的信息社會發展要求,否則個人將不可避免的"OUt"(落伍)了。

3網絡所創造的“網絡群體”環境,有助于社會成員建立新型的社會關系。

人類基于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結成符合一定社會關系的社會群體,以滿足人的各種社會需要。傳統的社會群體構成一般制約于人的社會地位、社會身份和社會角色等因素。因此,人際交往范圍也基本限于權力、地位、職業和利益相近的社會階層,以會面、書信和電話交流作為常用的交往方式。網絡技術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傳輸為社會成員提供了更方便且范圍更大的社會交往機會,使人的社會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發展。網絡技術拓寬了社會環境。創新了社會關系。

人們隨著網絡信息的流動將自己融入到“無限”的網絡群體之中,社會接觸范圍成倍增大,思想和感情也隨著網絡跨越時空地延伸到世界每個角落,網絡社會關系逐步形成。由于網絡技術借助計算機為媒介創造了一個大眾可以任意選擇并同時共享又彼此分離的寬松社會交往環境,緩解了傳統的面對面交往方式給人的心理壓力。因此,網絡空間為個人的社會化提供了更加平等的“虛擬社會”環境,有助于人們在比較輕松的狀態下學習社會交往,解決人際沖突,建立新型的社會關系。在開心農場里,員工和領導是平等的“菜友”,員工可以去“偷”一下的領導菜地里的菜,想必領導也不會為此大動肝火,說不定還會很開心地幫你除草、殺蟲。

4網絡創造的“虛擬現實”環境,有助于培養能勝任多種社會角色的社會成員

社會化的最后結果就是要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社會成員,使其在社會生活中承擔起特定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人生存于社會之中,必然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角色。人所具有多重的社會屬性和社會關系決定了他所扮演的角色也具有多重性。例如,一個人在家庭中要承擔丈夫、父親等角色;在單位要承擔職業角色。由于個人道德水平、價值觀念以及所處環境的差異,對同一社會角色的理解也千差萬別,而且人不可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經歷角色實踐,角色實踐也不可能一帆風順,遭遇障礙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角色扮演者需要不斷地進行角色學習和角色整合,減少角色失調現象的發生。

“網絡環境”為人們提供了角色實踐的絕好場所。人們可以在“網絡環境”中進行“角色換位”。把自己“假定”成不同的角色。體會不同角色的需求和情感并按照自己理解的角色規范進行角色實踐,通過網絡的信息反饋驗證自己的角色行為。如果能將網絡社會中的平民化、草根化的帶有善意娛樂精神的和諧特性帶到實際的工作生活中,從而可以能更好處理真實社會關系中的“不和諧”。而且,“網絡環境”將成為“現實環境”的一部分,人們不可避免地需要在“網絡群體”中建立新型“網緣”社會關系并扮演新型“網絡角色”。

三、網絡技術的挑戰與個人社會化方式的選擇

網絡技術對于社會包括人的社會化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對人的社會化過程產生消極的后果。網絡技術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僅就它對個人社會化的影響而言,如何理智地對待它的負面影響則是一個十分現實而又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就網絡技術與個人社會化而言,如下的幾個問題值得認真思考。

1正確對待個人早期社會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

個人社會化過程中所形成的生理、心理素質和行為特征是特定文化的產物。由于文化環境不同。個人社會化的內容就有很大差異。網絡的應用加速了人類文化的全球性傳播。將不同的文化傳統、不同的風俗習慣以及不同的價值觀念呈現給人們,既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人們在早期社會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造成人們心理上的不適應與行為上的障礙。公務員之家

由于通過網絡提供或傳播信息的人很多,他們來自不同的民族、國家、地區,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政治態度、生活習俗和倫理價值觀念,也難免會有一些對社會及他人具有敵對或不滿情緒的人試圖誘惑人們背離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網絡的隱蔽環境也給人們提供了逾越社會規范的機會空間,人們可以伸縮自如地張揚自我,肆無忌憚地挑戰社會權威,逃避法律懲罰與輿論的譴責,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此外,雖然網絡承受和容納了多元化的經濟、技術、政治、文化的“震動”,但是它所形成的大文化圈有可能把千千萬萬的網民納入同一思想軌道,使他們的思維喪失自我而趨向單一。社會化的個人如果對此喪失警惕,一個喪失自我的人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單面人”,他也將無法在真實的社會中生活。所以在網絡社會化的過程中,不能完全喪失已經形成的“自我”,不能全盤“拿來”,一定要批判地接收,這樣才是真正的有益的個人社會化過程。

2正確對待“人機關系”和“人際關系”

網絡的不斷擴張導致了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正在向以網絡為中介的方向轉化,改變了傳統社會交往的秩序和規則。因而造成了人機關系和人際關系的混淆。由于生存依賴關系和歸屬關系的原因,傳統的人際之間的親和性與持久性較強。個人的社會能力發展也是在與他人的接觸過程中經過學習和實踐完成的。

隨著“網絡學校”、“電子商務”等網絡應用技術的出現。社會生活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彼此獨立分離,甚至永不謀面的社會成員之間也可以在網絡上自由組合成網絡群體,新型的“人機關系”開始出現。由于網絡創造的這種“虛擬現實環境”不存在實體的拳腳之爭和面對面的沖突,且有著世外桃園般的安全感,寬容地接納任何階層的社會成員,使人們感覺無比的自由、安全、舒適,避免了現實世界的危機和壓力,因而使得人們更加喜歡利用虛擬的“人機交往”替代實體的“人際交往”,以屏幕為界面來回避直接爭論的尷尬,緩解矛盾引發的面對面沖突。例如,最近很流行開心農場、陽光牧場等游戲對農牧生產的真實再現使得人們在現代信息社會中能夠享受到傳統農業生產的樂趣。但是,三更半夜起來“收菜”、“偷菜”折射出來的種種弊端更是引發人們深思。引用一句流行話語是:我們偷的不是菜,是寂寞。長此以往,人們便過分依賴技術器具,沉迷于隨心所欲的“網絡空間”,喪失了在人性化世界中的生活能力。正如一位學者所指出的那樣:“當信息傳播可以通過手指一按就可進行時,人的嘴便沉默了,寫作也停止了,心靈也隨之凋謝”。

3正確對待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

人們在網絡上也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獲得超自然的力量。在網絡的虛擬空間中,你可以是穿墻過壁無所不能的超人,領略現實空間無法享受的情景。但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現實生活中人類依然是肉眼凡胎。人們對物質、能量以及感知和情感等方面的需求還是要到現實空間中才能獲得滿足,人們從網絡上習得的知識、技能、道德和規范必須經由現實生活的檢驗。如果一味地以電腦的思維和邏輯處理現實世界,難免發生障礙。

4網絡社會中“他律”的弱化與個人的“慎獨”。

10月27目晚,網絡上突然風傳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自殺的消息。一時坊間傳言四起,關于其“自殺”原因,有人猜測是經濟問題,有人猜測是壓力過大……lO月30日,身處輿論漩渦中的白巖松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表達了對“被自殺”之事的感慨和一個媒體人對網絡的反思。他說,當所有人都在娛樂的時候,沒有人真正去想我會是什么感受。其實,真正讓我難過的不是很多人的惡搞,而是很多朋友真的來安慰你。比如。“巖松兄,別來無恙么?”“過得好么?需要傾訴的話,哥可以傾聽,要不來內蒙古散心吧。”閱讀越來越簡單,并且急于表達,看個標題就可以做評論了。大家都想“娛樂”一把,卻忘記了簡單閱讀之后的思考,思考事情的真相跟本質,在帶給自己娛樂的同時,沒想過給當事人帶來了什么。

網絡社會雖然是個隱蔽的環境,但是我們應該學會自律,學會約束自己。如果通過個人的自律,樹立起網絡空間中人與人之間的正確態度,網絡的空間還會更大,網絡還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中,網絡同樣存在著兩面性的問題。只有利用得當,才能使得網絡技術真正地為個人社會化服務,而利用不當,或者個人被網絡技術所控制或陷于其中,那只能是“去社會化”,從而走入極端的“個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