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態文明

時間:2022-03-20 04:03:52

導語:淺談生態文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生態文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新部署。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作為公民,必須認識明確,積極投身參與。

1、生態文明的涵義

從狹義上說,生態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對應。生態文明就是指人類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所付出的努力及其獲得的積極成果,表現為人們的生態意識的增強、生態制度的完善和生態環境的改善等。

從廣義上說,生態文明是一種文明類型。從人類文明形態演進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大體上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三個階段,現在正處于從傳統工業文明向現代生態文明的過渡時期。工業文明是以工業為核心產業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則是以生態產業為核心產業的文明形態,是后工業文明時代的文明類型,它是人類社會(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反思傳統工業文明弊端的基礎上提出并且努力建設的一種文明形態,它不僅意味著要改造傳統的產業結構、增長模式和消費模式,而且涉及到制度、觀念等要素的全面變革。

2、生態文明的內容

生態是指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這里的“環境”不僅包括無機環境,也包括由其他生物組成的有機環境。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是通過食物鏈與食物網環環相扣地運行著,任何一種事物都在這個系統中發揮著獨特的功能。“生態文明”這個新概念,首先從文化和倫理角度理解,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界、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以人與自然界、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其次,生態學家的的定義則側重于人類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動中,優化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建立有序生態運行機制的所有物質生產與精神產物的總和;再次,從地理學領域看,生態文明的概念則限制于有特定的地理區域內,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發展達到物質、生態、心態三維度平衡的文明狀況。

3、生態文明的意義

3.1生態文明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文明結構和進程認識的拓展和深化在對文明結構的認識上,在十五大及以前的一段時期,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范疇,強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命題,強調在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要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則首次明確提出生態文明范疇,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實現了從“三個文明”向“四個文明”認識的飛躍。在對文明進程的認識上,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思想,表明中國共產黨清醒地意識到傳統工業文明的弊端并且采取措施努力實現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變。十八大報告則把生態文明放在五個文明的突出地位上來抓。

3.2生態文明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念,并且把科學發展觀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一起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中,作為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在當代中國,堅持科學發展觀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的本質是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把人民群眾利益(包括物質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生態利益)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和歸宿;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之一是堅持可持續發展。因此可以說,注重環境保護和建設,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4、生態文明建設的途徑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之一。循環經濟,源于生態經濟系統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循環、轉化和傳遞的原理。它一改過去以消耗自然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的“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線性經濟增長方式,為把各自孤立的生產環節排放的廢物,運用技術工藝措施,將其轉化為再生資源和再生產品的“資源——生產——消費——資源(再生)”的反饋式循環經濟模式。尤其是,它強調循環經濟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它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應置身于該系統之外,而要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如將“退牧還草”、“退耕還林”、“退田還湖”等生態系統建設,作為維持大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發展循環經濟,首先,要大力加強經濟杠桿作用。要在主要產業之間組成資源循環利用的技術經濟鏈,如規定家電等制造企業要將用戶廢棄的冰箱、彩電、手機等產品回收處理,以使有關企業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日后如何再利用問題。其次,要加快立法工作。真正解決在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方面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問題。第三,要建立激勵機制。加快建設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機制、生態恢復補償機制和環境價格體系,實行排污總量有價分配制度等。

總理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賀信指出:生態文明源于對發展的反思,也是對發展的提升,事關當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發展空間。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國家現代化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下大力氣防治空氣霧霾和水、土壤污染,推進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繼續實施重大生態工程,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設一個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

作者:高建設 單位:甘肅省慶陽市慶陽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