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循環農業發展方式認識
時間:2022-05-11 10:11:00
導語:國外循環農業發展方式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是一個以農業人口為主的國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的全局,但是我國農業現有發展遠遠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推行現代農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國農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農業循環經濟則是把循環經濟理論應用于農業系統,以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和生態技術原理及其基本規律為指導,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和產品生命周期中減少自然資源消耗、物質投入量、廢棄物排放量,實現“投入品-產出物-廢棄物”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1]。在我國農村,發展循環農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經濟模式,也是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農村的經濟模式。借鑒國外循環農業的發展模式,對促進我國循環農業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在國外,許多國家都已開始循環農業的實踐,由于自然資源、地理條件、氣候等方面的差異,采取了不同的農業循環方式進行生產,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循環農業模式,不過多數都不稱為循環農業模式,但其目的都是為了協調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1國外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1.1瑞典“輪作型生態農業模式”
瑞典生態農業的發展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隨著生態農業的發展,瑞典生態農業戶不斷涌現。在種植業方面,瑞典提倡只能施用牲畜糞便等天然肥料,不使用化肥、農藥和除蟲劑。為使土地保持肥力和減少病蟲害,要實行輪作,特別是要種植豆類作物和牧草。每4年循環一次,即第1年種小麥,第2年種豌豆,第3年種燕麥,第4年種牧草。生態農作物產量相對于普通作物要低,如生態小麥產量比普通小麥低15%~20%左右,但銷售價格卻高出2倍以上。在養殖業方面,瑞典提倡讓牛、羊、豬、雞在室外自由活動,使用自己生產的沒有使用過化肥和農藥的飼料。禽畜傳染病以預防為主,一般不喂藥,如果喂了藥,要等3個月后才能屠宰。普通豬飼養期為6個月,而生態豬飼養期為7~11個月,生態豬出售時價格要比普通豬高1倍。如今在瑞典,有機農場的發展相當普遍,在整個歐盟中位居前列。
1.2美國“低投入可持續農業模式”
美國盡管沒有明確提出循環農業的概念,但是循環農業理念卻廣泛應用于農業各個方面。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在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的基礎上,提出了可持續農業的概念。有機農業往往造成農作物產量的降低,實際利潤減少。美國又提出可持續農業的農作制度,該制度由水土保持耕作、農牧混合和作物輪作等技術作為支撐,更多地強調農業生產經濟效益。近年來,美國農業傾向于采用低投入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所謂低投入可持續農業,是指通過盡可能減少化肥、農藥等外部合成品投入,強調資源的充分利用,并以法規的形式把化肥、農藥等施用量控制在安全水平上,并強調維護資源的自然屬性,以求獲得理想經濟效益[2]。目前,美國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可持續農業理論和目標、措施。
1.3德國“綠色能源農業模式”
早在20世紀90年代,德國科學家發現可從一些農作物中提取礦物能源和化工原料的替代品,以實現農產品的循環再利用,德國政府開始重視發展此類經濟作物。德國政府每年用于“工業作物”的研究和開發撥款達40億歐元以上,2006年德國政府撥付約6.15億歐元給各個州,各州再按政府撥付資金的40%比例進行配套,專門用于農業的發展。據資料顯示,如果按農民的人均來計算,德國每年每位農民享受的補貼約為1.7萬美元;如果按照耕地面積計算,德國每公頃土地補貼在300美元以上,遠遠高于大多數國家。通過幾年的努力,德國科學家對部分作物進行了定向選育,先后從甜菜中獲取乙醇、甲烷,從菊芋植物中制取酒精,從羽豆中提取生物堿,從油菜籽中提煉植物柴油代替礦物柴油作為動力燃料。這些能源和原料均是綠色無污染的,符合德國人注重環境保護的理念,從而實現了農業模式的創新。
1.4日本“環保型可持續農業模式”
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在農業領域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在推動了農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的資源,污染了環境,造成了水土流失,又造成了社會公害。當農業可持續發展浪潮到來之時,日本很快推出了環保型的農業持續發展模式。這一模式要求:一是降低農場生產資料如化肥、機械、農藥等的投入來保護環境,防止環境污染,保持和逐步提高土地的肥力;二是以提高效率來保護周邊環境;三是對農業資源特別是森林進行經濟效益評價和測算,指出森林在防止水土流失和動植物多樣性及凈化空氣等方面的價值,以期保護綠色資源[3]。近幾年來,日本又興起了一種小農戶有機農業經營模式。歐美的有機農場規模都達到66.7hm2左右,而日本的有機小農場一般只有0.67hm2左右。其經營模式無需進行官方有機認證,而是在信任的基礎上向20~50戶市民直接供應,這個模式在日本已比較盛行。
1.5以色列“無土農業模式”
以色列土地資源極其匱乏,發展無土農業是其農業發展的重要一環。為此,以色列充分利用自己的高科技優勢實現循環農業,主要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一是采用無土栽培直接向植物提供無機營養液確保作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二是采取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熱量的栽培方式。目前,以色列的無土玫瑰年均產量可達150枝/m2;若按中國計量單位計算,每667m2無土甜椒產量達6500kg,每667m2產無土櫻桃番茄3500kg,每667m2產大西紅柿15000kg。蘋果、櫻桃、油桃、杏、葡萄等也采用無土雙倍籬壁式栽培技術,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這種無土生產方式既無污染又節約土地資源,具有可持續性,是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成功嘗試[4]。
2國外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比較
國外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模式,但是每一種模式都有其獨特的亮點,這就為我國循環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借鑒經驗。通過表1可以看出,瑞典、德國等西歐國家由于氣候土壤條件較好,主要實行綠色生態農業模式,實施過程中農戶自覺參與、政府重視并積極投入;美國由于人均土地資源豐富,主要實行低投入可持續農業模式,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強調制度規范的建立,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日本人口密度大、土地資源貧乏,他們發展環保型可持續農業模式,由于他們起步較早,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以色列農業生產條件較差,該國地處沙漠地區,水分和土壤條件不適合作物的生產,但是依靠高技術的有效應用,他們建立了獨樹一幟的無土農業模式,對世界農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通過對國外幾個典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的介紹,找出各種模式的優劣,為我國循環農業的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參考。
3對我國循環農業發展的啟示
3.1轉變觀念,提高意識
在我國,巨大的人口總量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形成了尖銳的矛盾,生態安全已受到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已不堪重負。發展循環農業可從根本上緩解資源約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現實選擇。因此,我國農業的發展不能進行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產方式的持續擴張,必須轉變思想和經濟增長方式,不能走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同時應加強運用各種手段和輿論傳媒對循環農業的宣傳,以提高公眾的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并通過宣傳教育,引導人們盡可能減少農業廢棄物的丟棄,進行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另外,由于涉農人員普遍對循環農業認識不足,阻礙了循環農業的發展,需要加強組織和宣傳,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意識,為發展循環農業注入活力。
3.2抓緊立法,加強管理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循環農業的發展法規。為了從思想上、制度保障上充分體現循環農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循環農業方面的專門法律法規,并為它們構建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實有效的支撐體系。法律和法規作為一種強制手段,可以有效地引導循環農業的規范化實施,使循環農業的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國應盡快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循環農業法律法規,通過法律的約束來確定循環農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明確政府、企業、農民在發展循環農業中的權利和義務。同時,要提出一些操作性強的法規,明確全社會推進循環農業的途徑和方向,將農業資源循環利用逐步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制定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規劃,制定相關政策及實施辦法,推進循環農業的發展,這樣才能讓循環農業更好更健康地發展下去。
3.3政策重視,籌措資金
隨著循環農業的發展,對資金的需求會逐步增加。多渠道籌集資金,對一些重大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和稅收優惠等的支持,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有利于促進循環農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給予貸款支持,增加循環農業建設資金投入。由于循環農業的科技研發和前期投入很多,很多經營都是微利的,因此,必須加大國家公共財政對資源循環利用的支持力度,激勵循環農業的發展。例如歐盟各國為了盡快適應歐盟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都采取了政府扶持措施,主要體現在稅收、信貸、征費、補貼、政府采購等方面。我國要發展循環農業,必須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并建立監督其實施的管理機制和促進其發展的激勵處罰機制,引導企業自愿發展循環農業。
3.4積極合作,因地制宜
發展循環農業,必須要有相關的體系作支撐[5]。我國一方面要加強資源循環利用科技的研究和開發,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的整體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科研機構等在循環農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借鑒發達國家發展循環農業的成功經驗,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促進我國循環農業的順利進行。在我國廣大的農村,特別是落后地區,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僅僅依靠農民自身很難尋找到合適的循環農業治理模式,因此要充分發揮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技術優勢,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各個地區發展循環農業的模式,同時依靠示范區建設,把好的循環農業模式輻射到廣大農村地區。
- 上一篇:中國對外投資措施選擇思索
- 下一篇:農業自然災難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