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鍛煉論文:湖南農民鍛煉狀況及戰略綜述
時間:2022-02-18 10:34:31
導語:農民鍛煉論文:湖南農民鍛煉狀況及戰略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鄭冰工作單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圍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人才需求,開展了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培訓,引導農民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農民就地就近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2009~2010年兩年累計爭取中央財政資金12240萬元,完成示范性培訓任務41萬人次。為現代農業發展、全省農村經濟的繁榮穩定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二是開展農民創業培訓,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在認定湖南生物機電等12所涉農職業院校為農民創業培訓基地的基礎上,根據我省農業產業特色,確定了種植、養殖業作為創業培訓內容。兩年來,全省共開設創業培訓班117期,累計培訓6300人。在培訓教學方面重點抓住了三個環節:一是抓師資關。遴選了一批教學能力強,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和農民企業家擔任兼職教師,并組織骨干教師參加了農業部舉辦的創業師資班的培訓。二是抓培訓關。保證了20天培訓時間,創業理念、專業知識和考察學習時間穿插進行。三是抓服務關。建立了創業學員QQ群;派遣了專業教師進村入戶指導;開展了創業優秀學員和“首屆陽光創業英雄”的評選活動;掛牌認定了一批創業培訓基地。另外,各地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在用地、稅收、農機具補貼、農業項目安排等方面給予優惠,從項目上支持農民興辦經濟實體,扶持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據調查,近兩年來有75.1%的學員在農業產業中創業,成為了當地有名的技術員和產業帶頭人。三是組織多種形式的科技培訓活動,多渠道提高農民科技水平。動員各地通過不同方式圍繞春耕備耕,防災減損和秋冬季農業生產,切實加強農民科技培訓。開展了送科技下鄉,促科技普及工作。組織有關單位開展以“推進科技入戶,促進增產增收”為主題的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同時還組織開展了“促春耕保增收”和“百日科技服務行動”等多種活動,通過印發宣傳資料,贈送科技圖書、資料和種子、農藥、化肥,現場培訓等形式,讓廣大群眾真切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真心關懷與愛護。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全省農業系統參加活動的科技人員12萬多人次,贈送資料50多萬冊。開展了抗災減損恢復生產科技服務行動。組織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專家,組成多個小組,分赴各地,與當地農技人員共同開展現場培訓、入戶指導,為抗災減損恢復生產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務。組織參加了全國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活動。全省共有115個縣市區組織參賽,共有91072名科技示范戶、種養大戶、村組干部、農技人員和普通農民參賽,共有1665人獲獎,其中一等獎68人,二等獎203人,三等獎1394人。存在的問題農民整體素質偏低,參加培訓的比例偏低,培訓時間過短,接受技能培訓嚴重不足,無法滿足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新型人才的需求。另外,機構管理不善、經費投入不足、培訓內容結構不合理、培訓資源缺乏整合等等,這種現狀已不能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一是農民整體素質偏低。據毛尚華調查,農民的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占4.68%,小學占41.14%,初中占47.16%,高中占6.19%,大專及以上占0.83%,調查的結果表明:初中及以下占據較大比重,達到92.98%,農民整體素質依然偏低。二是培訓比例偏低,培訓時間過短。農民參加培訓的比例偏低,據調查只有25.75%的農民參加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目前開展的農民培訓主要以課時計算,培訓時間短,很難掌握真正的技能。培訓后技術水平不高,學員難就業,且待遇低。三是培訓內容結構不合理。我省各級機構開展的農民工培訓多是引導性培訓,主要對農民開展傳統的種植、養殖技術培訓以及求職技能、法律普及、安全衛生和最簡單的上崗前技能培訓,而對具有勞動力轉移需求的專業技能培訓,如車床、模具、修車、焊工、電工、電腦、酒店管理等等則很少涉及。因此受培訓農民的勞動力轉移就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四是培訓資源缺乏整合。我省對農民開展培訓的機構較多,如勞動部門的就業培訓中心,教育部門的職業技術學校,農業部門的陽光工程、農廣校及農機培訓中心,群團組織的各種培訓實體,還有各類民辦培訓機構等等。但它們基本上各自開展培訓工作,很少交流合作。由于教學設備、師資力量分散,導致農民教育培訓存在著發展上的不平衡。加上資源利用上的不合理,使得本來有限的培訓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嚴重影響了培訓質量。
根據農民教育培訓的不同對象和需求,充分發揮現代農業遠程教育作用,創新出有效的農民教育培訓模式。強化組織領導,增加財政投入由政府主管領導出面,統籌安排和協調全省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同時,農牧漁業和教育、科技、文化、司法等部門要密切合作,共同推進農民技能培訓和素質教育工程建設。各級財政主管部門要將農民培訓經費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建立多元化新型農民培訓模式一是遴選了一批科技示范戶和農民培訓師,并實行有效對接。根據當地的支柱產業,按照“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則,遴選一批有一定種養殖規模、文化水平較高、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農民作為項目實施的主體,并從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中聘請一批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農技人員充當農民培訓師,按照以一帶十、以十帶百的原則實行農民培訓師與農民、農民與輻射帶動戶的有效對接。二是建立了一批農民教育培訓基地。通過組織現場培訓、考察學習,給農民提供了一個“跟、學、比、超”的現場。三是開展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試點,實施好農民致富培訓上網工程,增強農民網上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通過試點,形成示范效應,進而在全省推廣。四是創新培訓的方式方法,利用現代農業遠程教育平臺、手機短信平臺、農情簡報、農民夜校開展培訓的同時,積極開展農民田間學校的培訓,以田間為課堂,以農民為主體,開展互動式、參與式、提問式的培訓。加強農民的現代意識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培訓教育引導農民更新思想觀念,樹立適應推進“四化兩型”建設的經營理念,注重提升農民的法律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有序推行免費中職教育,鼓勵發展社會資源投入發展職業教育。整合教育培訓資源,加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進一步實施好“百萬農民培訓計劃”和“陽光工程”等,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各部門應理順組織體系和職責分工,做好政策制定、總體協調、資金籌措、監督檢查等工作。各有關部門按分工抓好落實,勞動部門重點抓好勞動技能培訓,農口部門重點抓好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教育部門重點抓好勞動預備培訓,經貿部門重點抓好本地用工的培訓,鄉鎮則具體負責培訓的宣傳發動、組織實施、制定計劃等。各類職業培訓機構要在相關部門的指導和鄉鎮的配合下,充分利用其師資、設備等方面的優勢,發揮培訓的主導作用。職教著重培訓勞動技能,成教側重培訓文化知識,中介機構注重提供就業信息。加強農民的生產技術培訓廣泛普及農業先進適用技術,著力培養一批種養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使廣大農民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同時,要注重在農村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的文明素養。要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推廣高效、特色種植技術,逐步實現“一村一品”的專業化種養結構。對現代農業、農村服務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農村從業人員,如農機手、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農村建筑工匠、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等,開展從業技能、法律法規及農業經營管理等知識培訓;對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農民,包括農業專業合作社社員、基層農機推廣人員通過開展農業科技知識、實用生產技術及有關農業政策等知識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職業技能,培養一批新型農民和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對在農村有創業愿望并有創業基礎的人員開展創業必備知識和能力培訓,提高其創業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造就一批農村創業者和現代農民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