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管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3 23:34: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糧食管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糧食管理論文

糧食管理論文:地方糧食產業化水平的探索

本文作者:陳章杰工作單位:湖南省桃源縣人民政府

走糧食產業化之路是促進桃源糧食生產的現實選擇

糧食產業對產業化發展具有強烈的需求對于桃源縣來說,糧食產業無疑是第一大農業支柱產業。2011年,全縣農民人均年收入6347元,其中種糧收入不到3000元。種糧比較效益偏低,導致農民糧食生產意愿減弱,“誰來種糧”問題突顯。要提高比較效益,通常有2個途徑:一是提高糧食價格;二是提高糧食產業集約度。由于糧食價格關系國計民生,所以只能通過提高糧食生產集約度,擴大產業規模來提高產業化水平,取得規模效益。糧食產業化發展與整個社會的發展相契合糧食既是人類生存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工業生產特別是生物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原料。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的持續增加,城市化和工業化的迅猛擴張,國家對糧食的需求日益增長,傳統、粗放、低效的糧食生產形式已嚴重落后于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政府必須發展以規模化布局、標準化生產、企業化經營、一體化管理的糧食產業化,才能有效滿足整個社會現代化發展對糧食的需求。2.3糧食產業化各方面已有一定的積累2004年以來,為推動糧食產業快速發展,國家在政策、資金、技術上,不斷加大對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投入,為糧食產業化發展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經驗,同時也為桃源縣糧食產業進一步提升產業化水平創造了條件。

提高糧食產業化水平的途徑

糧食加工企業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主陣地。對于桃源縣來說,要做好糧食產業,首先要做大做強起著龍頭帶動作用的糧食產品加工業。糧食加工企業是轉移農村勞動力的最佳渠道。桃源縣有82.3萬農業人口,在當前外需不足、擴大內需的經濟轉型期,只有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糧食加工業,讓更多的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才能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糧食加工企業是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根本保障。培養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引進一批糧食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積極開展糧食訂單生產,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從而有效提高種糧農民收入[3]。目前,桃源縣糧食加工企業總計超過1000家,其中國家級大型龍頭企業1家、市級4家、縣級8家,農業產業工人1萬名以上。2011年,全縣糧食產品加工實現銷售收入過10億元,加工轉化率達到55%;2012年上半年,糧食產品加工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農民人均種糧現金收入達到2000元,為桃源縣實現糧食“九年增”發揮優勢作用。如國家級龍頭企業“萬福生科”,目前有員工1000余人,年加工轉化稻谷50萬t以上,2011年產值達4.3億元,實現利稅4400萬元;企業圍繞“稻米精深加工、副產品綜合開發利用”,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企業+經紀人+農戶”、“企業+基地(農戶)”等形式,建立水稻生產基地6666.67hm2以上,開展訂單生產,發展循環農業,惠及農戶15萬余戶,基地農民年收入增幅保持在15%以上。但從全縣整體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糧食加工企業仍處在家庭式、作坊式、松散式經營和管理的低層級階段,產業化水平不高,結構不優,設備落后,技術創新不夠,帶動力不強,亟待提高。2012年,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為發展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指明方向,提出目標。桃源縣要把握發展機遇,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資金投入,按照“一個產業一個龍頭”、“一個園區一個龍頭”,實行扶優、扶大、扶強,培養壯大一批年產值過億元的骨干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糧食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糧食產業鏈條,推進糧食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力爭到2020年,全縣糧食實現加工業銷售收入50億元,年均遞增20%;糧食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5%以上;培育市級龍頭企業30家以上,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龍頭企業10家。通過做大做強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糧食生產農民就業增收的帶動能力、名牌產品市場競爭能力。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農業現代化在催生大生產、大市場的同時,也凸顯出人地矛盾、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近年來“誰來種地”的問題也日益突顯,要保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必須創新農村經營體制,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提高家庭經營集約化水平、組織水平,走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道路。農業現代化的本質特點是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和標準化。對于糧食生產而言,只有扶持發展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組織,推進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組織等各要素聚合,才能有效解決由于農業經營規模小、集約化水平低而導致的經營成本高、效益低,農業資源損耗嚴重、產出水平不高等問題。就目前桃源縣的現實來看,實現糧食規模化經營主要有2個途徑:一是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培養種糧大戶、種田能手;二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這是分戶經營條件下實現規模經營的有效途徑。自2007年我國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來,桃源農業規模化經營有了很大起色,截至目前,全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70多家,其中糧食專業合作社12家;水稻種植2hm2以上的農戶超過1萬戶,其中6.67hm2以上的有200多戶,糧食規模種植面積達到3.33萬hm2,占糧食種植總面積的22%,總產38%以上,真正發揮了糧食生產主力軍作用。2012年,按照“開發一個產品、培植一片基地、組織一個專業合作社或協會、帶動一批農民、致富一方經濟”的產業發展要求,桃源縣提出“力爭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5家以上、組建聯合社2家以上、爭創市級以上示范社5家”的目標。針對糧食產業,從政策、技術、資金和服務等方面全力支持,積極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合作模式,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進糧食產業規模化發展,全力打造常桃路合作社總部經濟示范走廊,實現全縣34個糧食主產鄉鎮都有專業合作社,全縣50%以上糧食產品通過合作社來加工,60%以上合作社實行品牌化經營,90%以上合作社實行標準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建立糧食產業化聯結機制,建立穩定的“產+銷”合作關系,合作組織農民人均年收入達9000元以上。提高糧食產業科技水平科技進步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第一推動力,是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的引擎。在糧食生產環節,積極實施科技興糧、科技到田入戶計劃,推廣糧食生產防災減災穩產增產新技術,大力開展標準化生產、測土配方、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機械化作業等先進實用技術,主攻糧食單產,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糧食生產效率。在糧食加工環節,支持、引導龍頭加工企業加快設備更新,提高加工工藝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在流通服務環節,構建網絡服務系統,搭建產銷平臺,提升信息化水平,暢通糧食產品銷售流通渠道。同時,抓好農民素質教育,深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有針對性地加強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領辦人、村集體組織負責人和龍頭企業管理骨干的業務培訓,提高其現代農業經營能力。抓好園區基地建設糧食生產基地是加工企業、合作組織、農民聯系的紐帶,彼此互為依存、互為促進,“基地興、企業興、農民興”。要按照“一個產業、一個(批)專業合作社、一套標準、一套檢測體系、一個(批)品牌、一批標準園區”的模式,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園區建設,打造高標準高質量糧食生產示范園區,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輻射帶動能力。2012年,桃源按照“農田田園化、育秧工廠化、良種統一化、生產標準化、作業機械化、原糧品牌化、銷售訂單化”的要求,建成6666.67hm2雙季稻標準化示范園區、6個萬畝雙季稻高產創建示范片、以及鄉鎮千畝村百畝示范基地,總面積達到1.67萬hm2,示范園區雙季稻單產高出全縣平均水平3000kg/hm2。加強品牌建設積極實施振興湘米工程,強化“三品一標”認證,鼓勵和引導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創建知名品牌,提高企業競爭力;支持糧食加工企業申報和推介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原產地標記、農產品地理標志;整合同區域、同類產品的不同品牌,加強區域品牌的宣傳和保護。提高思想認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黨政領導要高度重視糧食產業化的重要意義,樹立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觀念,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桃源縣農業農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來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資金投入。認真落實國家有關農產品初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所得稅優惠政策,優化審批環節、提高服務效率,保障糧食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開展糧食產品加工、組織專業化生產的合理用地需求。建立農業產業化建設部門資金整合投入機制,按照“資金性質不變、安排渠道不變、使用范圍不變、監督管理不變”的原則,以規劃統籌項目,以項目整合資金,形成集中支持糧食產業化建設的強大合力。設立糧食產業化重點建設補助和獎勵資金,積極支持大型龍頭加工企業上市融資[3-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