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貿易順差激增原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31 04:49:00

導語:貨物貿易順差激增原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貨物貿易順差激增原因分析論文

一、近期我國貨物貿易順差的特點

1.貨物貿易順差規模不斷擴大

1990年至2004年的十幾年間我國貨物貿易除個別年份如1993年為逆差122.2億美元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了順差,年度貿易順差金額最小為43.5億美元,最大為434.7億美元,大多數年份貿易順差為200多億美元。但最近兩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激增,2005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為1018.8億美元,2006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為1774.6億美元。

2.貨物貿易順差主要以加工貿易順差為主,其次是一般貿易,而其他貿易方式貿易逆差

2006年我國貨物順差為1774.6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順差為1888.8億美元,比2005年1424.5億美元增長了464.3億美元;2006年我國一般貿易順差為831.4億美元,比2005年353.7億美元增長了477.7億美元;2006年我國其他貿易方式貿易逆差為945.6億美元,而2005年其他貿易方式貿易逆差為759.4億美元,貿易逆差增加了186.2億美元。

3.貨物貿易順差來源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機電產品、紡織品服裝和高科技產品,而農產品貿易為逆差

2006年,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額是1470.85億美元,紡織品和服裝進口總額為180.51億美元,貿易順差達到1290.34億美元;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5494.2億美元,機電產品進口額4277.3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216.9億美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2814.9億美元,進口額2473.1億美元,實現順差341.8億美元。同年,我國農產品出口310.3億美元,農產品進口319.9億美元,貿易逆差9.6億美元。

4.貨物貿易順差來源國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并呈逐年擴大趨勢

2006年,我國與香港地區的貿易順差為1446.0億美元,較2005年增長了28.8%;與中美貿易順差為1442.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6.2%;中歐貿易順差為916.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0.7%。2006年,中國與這些香港、美國和歐盟的貿易順差總額為3805.2億美元,是2006年我國貿易順差額的2.14倍。

5.貨物貿易順差的市場主體主要集中在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

2006年外資企業出口額為5638.3億美元,進口額為4726.2億美元,順差額為912.1億美元;同年,民營企業出口額為2118.3億美元,進口額為928億美元,順差額為1190.3億美元。相比之下,2006年我國國有企業出口額為1913.4億美元,進口額為2252.4億美元,逆差額為339億美元。

6.各地區貨物貿易順差不平衡

2006年我國東部沿海的廣東省貨物貿易順差為766.9億美元、浙江省貨物貿易順差為626.5億美元,江蘇省貨物貿易順差為368.4億美元,福建省貨物貿易順差為198.67億美元,河北省貨物貿易順差為122.7億美元,天津貨物貿易順差為25億美元,而有些省份和地區出現了貨物貿易逆差,如北京822.2億美元、內蒙古16.78億美元、吉林19.2億美元、甘肅8億美元,上海3.48億美元。

二、近期我國貿易順差激增的原因分析

1.全球化趨勢下跨國外包與供應鏈重組的加速發展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劇,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把生產或服務轉移到海外,再把產品納入旗下的全球供應體系,形成供應鏈的重組。跨國外包產生的影響之一就是各國的比較優勢格局發生重組,并出現了時間差,即勞動成本密集型生產和服務通常率先外包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中國、印度等國,發達國家轉而生產更高檔次的產品或服務,以期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出口優勢。但這一過程往往滯后一段時間,從而形成了時間差。在這一階段,貿易不平衡會擴大。外國直接投資在跨國外包和改變貿易平衡發揮了很大作用,中國形成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加工貿易基地,且供應鏈不斷延長,附加值不斷提高。這種生產和貿易的匯率彈性相當小,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大幅增加部分替代了中國從國外的進口。

2.加工貿易發展過度以及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加工貿易傾向

加工貿易的進出口額在我國外貿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無論通過來料加工還是進料加工,最終產品一般銷往國外,在中國境內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構成順差。而我國為了鼓勵加工貿易發展對加工貿易的原材料進口免稅,使加工貿易進口額遠低于加工貿易出口額,加工貿易順差高速增長。2006年我國加工貿易出口額為5103.7億美元,加工貿易進口額為3214.9億美元,占對外貿易額的47.2%,加工貿易順差達1888.8億美元,是貿易順差總額的1.06倍,同比增長32.6%。其中,進料加工貿易實現順差1682.4億美元,占加工貿易順差的89.1%。

3.出口退稅等政策繼續調整的預期以及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導致企業加快出口步伐

2004年以來,國家先后幾次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總趨勢是下調或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這增強了企業對此類政策繼續調整的預期,造成一些企業短期內加快出口步伐。此外,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也對貿易順差火上加油,它不僅驅使一些企業開展提前錯后操作,加快出口,放慢進口,而且通過高報出口價格、低報進口價格而造成貿易順差擴大。

4.中國本土企業產品競爭力的提高、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的內銷使國內產品進口替代效應明顯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增強,產品綜合競爭力明顯提高,一些原本通過進口才能實現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就能滿足,進口產品的國內替代效應顯著。中國長期以來作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第二大國,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大量內銷,使我國居民和企業減少了進口量。

5.中國國內消費需求乏力,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過于依賴投資的拉動,而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迫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長期以來,有效需求不足制約著我國經濟國民經濟的發展。1998年以來,我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政府投資,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最近幾年GDP年均增速在10%以上,2005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率為42%,但與投資率及國民經濟連續多年的較高增長速度相比,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在減弱,2005年消費率下降為51.9%,低于發達國家20%左右。由于國內居民消費市場平淡,缺乏活力和持續的熱點。因此,企業不得不將目光放在擴大國外市場上,造成出口劇增。同時,由于中國前幾年國內高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正釋放出來,導致某些產品出口激增。如2004年中國凈進口鋼鐵1500萬噸,是當年全球第一大鋼鐵進口國,而2006年凈出口鋼鐵58萬噸,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擔憂。

6.企業的利潤率過高,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大大高于工資的漲幅

首先,我們企業的效益提高了,利潤增長提高了,而我們的制度,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制度還是為虧損企業制定的制度,國有資產的利潤都留給企業。20世紀80年代初,因為國有企業虧損,沒有能力增長就把錢全留給企業,現在企業盈利了企業還繼續拿著這些盈利。2006年全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1萬億元,同比增長19.%,2006年159家中央企業實現利潤7546.9億元,同比增長18.2%,1031家省市級國有企業實現利潤2097.2億元,同比增長38%。

其次,中國企業在資源的收益問題上不向國家納稅,甚至資源行業都不繳特許權金,國內的資源價格上漲產生的地價收益全部歸企業所有,而我們的企業所得稅正在從33%下降到25%。因此,企業的這一塊都以利潤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且都留在企業。因此,企業的存款大幅度增長,企業未分配的利潤、所產生的儲蓄大幅度增長,就進行過重投資,包括到股市上投資。

最后,由于我國人口眾多,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中國勞動力具有無限供給的特點,加上我國勞工保護方面的法律不夠完善,企業生產的環境成本過低,中國工人工資的價格非常低,企業即使低價出口依然有利可圖,貨物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摘要]我國近期的貨物貿易順差從其貿易方式、順差產品來源、順差國別來源、順差經營主體、順差區域分布看有其自身特點,其形成是由于全球化趨勢下跨國外包與供應鏈重組的加速發展、加工貿易發展過度、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中國國內消費需求乏力、企業的利潤率過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關鍵詞]貨物貿易順差外匯儲備跨國外包

參考文獻:

[1]陳繼勇:2005年我國貿易順差激增的原因及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J].武漢金融,2006(3)

[2]張志新:淺談我國貿易順差的原因、影響和政策[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2)

[3]張旭宏:如何看待目前我國的貿易順差[J].宏觀經濟管理,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