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問題式課堂實施策略
時間:2022-07-16 10:56:38
導語:高中歷史問題式課堂實施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問題式”教學指的是教師精心設計歷史“有效問題”,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和富有生機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思維升華與延伸等環節,培養學生分析處理史料信息、應用新知的能力和正確的歷史史觀,從而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一種課堂模式。“問題式”課堂中的實施要把握好幾個環節:問題設計———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和升華。本文將結合高中歷史教學中《羅斯福新政》的課堂探究實踐,就如何有效實施“問題式”課堂策略進行探析。
一、問題設計———“有效問題”選擇策略
在“問題式”教學課堂中,設計優質有效的問題是關鍵。即教師必須要向學生提供若干的“有效問題”。“有效問題”一般要體現三個原則:首先,教師要使學生的活動圍繞著教學中心,針對重點難點加以適當的控制與誘導。這樣問題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也就掌握了。其次,學生能在已經掌握的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等形式進行探究,取得一定的收獲。再次,要有新問題或新知識的生長點,能夠在部分更改條件下能產生新的問題,或是問題能夠遷移等。如在探究《羅斯福新政》一課中,針對羅斯福當選總統這一內容,教師提出問題:“羅斯福在接受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演說詞中關鍵詞是‘新政’。最初羅斯福所說的‘新政’(NewDeal),其實沒有具體計劃,只是表明如自己上臺一定會采取與胡佛反危機措施不同的新的應對措施。那么,為什么這么一個空洞的‘新政’使得羅斯福在當年以絕對多數當選為新一任的美國總統?”這樣的問題緊緊圍繞課堂活動的中心,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激發了學生主動去探究羅斯福上臺相關歷史背景的興趣。并得出結論:大危機的爆發及蔓延,說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經無法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的新發展,美國普通人民在危機的打擊下,絕望情緒普遍存在。大多數的美國人期盼出現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預經濟,克服危機。同時,還可以生成新的問題:“除了新政的魅力,羅斯福上臺與他個人的性格有沒有關系?”這個問題為接下來探究羅斯福大刀闊斧進行新政埋下伏筆,是能促使“問題式”課堂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的。
二、問題提出———探究情境創設策略
設計好了“有效問題”,教師必須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創設一種有意義的、開放式的、富有挑戰與激情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內心的真實需要出發,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繼而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羅斯福新政》課堂導入時,教師采用了最普通的“猜猜我是誰?”的方法來導入:“我是美國杰出的總統;我和華盛頓、林肯齊名;我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連任四屆的總統;我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總統。”這樣的內容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他們迫切地想知道這個歷史人物是誰。學習的激情與興趣迅速高漲起來,教師這樣的創設情境導入設計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可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大家得出了謎底是羅斯福之后,教師進一步拋出問題:“這樣的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讓他能與華盛頓、林肯齊名,能連任四屆總統?”從而引出對《羅斯福新政》的探究。
三、問題探究———觀點質疑及開放性策略
(一)“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在以往的課堂中,學生規矩地走在教師設計好的路線之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學生“被填鴨”,其創造性受到壓抑和扼制。因此,在“問題式”教學課堂中要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和提出問題。讓學生擺脫機械接受,轉向主動探索,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學習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讓學生把學習歷史當作一種樂趣。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拓展。如在講述新政的農業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引用1933年5月通過的《農業調整法》,“授權農業調整管理局用政府津貼鼓勵農民縮減耕地面積、銷毀大量農產品、屠宰大量幼畜”,此時有學生提出了疑問:當時很多人失業,人民生活很困難,為什么要毀滅農產品?這樣的疑問是大多數同學心里所共有的。教師因勢利導:“是呀!為什么如此多的人失業,生活無著,政府卻引導農民大規模毀滅農產品?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這樣的問題可以鼓勵學生對歷史的質疑問難,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頻頻撞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閥,從而逐漸養成自主質疑的思維品質,最終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讓學生獲得提高和發展。
(二)教師“無為”———培養學生歷史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布魯姆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要學生參與建立該學科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在新課程的課堂中教師主要作用在于對學生的有效的嘗試指導。就是要通過精心設計科學的教學程序,讓課堂“無為”,盡量減少對學生的干預,讓學生在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里進行主動探究,共同討論,互相交流。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對歷史史料的處理能力。在對羅斯福新政的評價的探究中,一個學生提出疑問:“我認為羅斯福新政不新!”全班嘩然!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此時,教師形成問題:“有同學認為羅斯福新政是新的,有同學認為羅斯福新政并不新!你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能說說你的理由嗎?”學生在討論中靈感飛現,新意迭出。他們有的從徹底打破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的角度去分析;有的從羅斯福新政的本質去分析;還有其他一些角度去分析,以此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當然,有些看法不一定科學,但這種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品質確實難能可貴。教師則做適時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和歷史史觀。學生是一個蘊藏著巨大潛能的教學資源寶庫,只要我們充分相信學生,高度尊重學生,放手解放學生,我們的課堂就會充滿生機。學生歷史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會得到發展。
四、問題解決和升華———真實構建和問題發展升華策略
(一)強調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真實建構
“問題式”課堂教學以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全面參與為導向,強調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真實建構。解決問題并不僅僅追求問題結果的成功、有效,而且強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親身體驗與主動建構,形成自己科學的價值觀以及積極的學習品質、學習態度等,從而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這才是教學的價值所在。在《羅斯福新政》的探究中,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羅斯福新政的很多措施都是很有效的。假如你是當時的羅斯福智囊團的成員,你還會向羅斯福建議實施哪些措施?假如你是當時美國的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你將如何看待羅斯福新政?假如你是一名當時蘇聯的官員,你會怎樣評價羅斯福新政?這樣問題有利于學生主動去體驗和構建。并在體驗和構建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強調學生對問題的發展和升華
問題發展和升華,是在原有問題已經獲得解決的情況下,并不局限于停留在問題本身,而是通過對條件進行考察,得到新的發現或新的問題,并對新情境中的條件進行考察、變更,探索提出新的結論。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多元認知能力的課堂效果。在《羅斯福新政》的探究中,在學生學習到了課本自身的知識,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后,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羅斯福新政對當時的美國和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如果當時沒有羅斯福新政,美國又會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跳出了新政本身,而是延伸到了另一個高度,面對經濟大危機的選擇:美國等國家實施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而如果沒有羅斯福新政,美國則可能走上法西斯道路,給世界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這樣一來,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中目標達成度狹窄、單一的弊端,達到“見一葉而思樹木,見樹木而思森林”,使歷史課堂更加豐滿生動有效。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發展水平。要實施素質教育,確保新課程理念的順利推行,就必須改變廣大教師習以為常的課堂教學方式。通過“設計問題———引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問題式”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使學生逐漸形成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和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
- 上一篇:歷史課教學管理藝術
- 下一篇:全市住房調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