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時空觀素養培育策略
時間:2022-05-18 04:42:02
導語:高中歷史教學時空觀素養培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時空觀念是學生正確理解和敘述史事,分析思考歷史問題需具備的重要觀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歷史情境提高學生的時空意識,巧用時間軸線和歷史地圖等幫助學生梳理歷史事物的發展脈絡,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增強學生的時空觀念。學生可以通過繪制時間軸線、歷史地圖、歷史年表、思維導圖等方式,探尋歷史事物之間的縱橫聯系,建構歷史知識體系,提升時空觀素養。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時空觀念;核心素養
時空觀念是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歷史事物,探索歷史規律必備的重要觀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將培養學生的時空觀素養真正落到實處,是每個歷史教師都需認真思考的問題。然而,一部分高中歷史教師不太重視對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使教學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時空觀念素養落實不到位的情況。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落實時空觀素養的重要性
時空觀素養是高中生歷史學習中需要養成的五大核心素養之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時空觀不僅體現了新課標的客觀要求,而且對學生夯實歷史基礎、建構歷史知識體系、促進自身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一)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客觀要求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2017年版課標)指出:“時空觀念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1]2017年版課標對高中生時空觀念的培養提出了四個層次的細化要求:一是培養學生的時空認知能力,即要求學生能了解歷史的分期方式、古今歷史地名的變化,了解重要史事和歷史人物的基本狀況,辨識歷史敘述中不同的時間表達方式和空間表達方式;二是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即要求學生能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理解史事的發展變化、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時空聯系,理解空間因素和環境因素對認識歷史和現實的重要性;三是培養學生運用時空表達方式進行描述、概括的能力,即要求學生能在時空框架上運用歷史年表、歷史地圖、網格表格等描述史事,能運用專業的時間術語和空間術語概括和說明時間段較長和地理范圍較廣的史事;四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釋說明能力,即要求培養學生在特定的、具體的時空框架下分析、綜合并比較史事,發現史事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究歷史事物的時空規律,學會繪制相關圖表,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釋和說明。[1]2017年版課標對學生時空觀念素養提出了以上四個層次的能力要求。
(二)有利于梳理歷史發展脈絡,構建知識體系
歷史時空觀念包含歷史時序觀和歷史地理觀兩個基本觀念,要求學生在分析歷史事物時,能將時間因素和地理因素結合起來綜合考察和分析,培養良好的時序分析能力和空間分析能力。良好的時空觀念的養成不僅需要學生扎實的歷史基礎知識,而且需要學生提升歷史思維能力,將歷史事物置于較長時間范圍和較大地理范圍內考察,探究史事的發展演變,分析歷史事物發生的原因和影響。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時空觀念的培養不僅能幫助學生夯實歷史學基礎知識,突破歷史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梳理重要歷史事件的基本發展脈絡,而且能幫助學生把握歷史人物與歷史事物之間的時空聯系,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總結歷史事物的階段性特征和發展規律,建構歷史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三)有利于解決學生時空觀念培養薄弱的問題
筆者對貴州省部分高一和高二學生進行訪談和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清晰地記住中外歷史上重要歷史事件和具體時間,不能準確寫出中外歷史上一些重要的歷史地名,不能清晰地梳理重要歷史事件的時間線索和空間線索,缺乏將史事置于較長時間和較大地理范圍內考察和分析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這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學習方法不恰當,缺乏對所學歷史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經歷。二是部分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不足,對整體的教學內容把握不到位。尤其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在教授重要內容時未能系統地講解歷史事件的時空聯系,未能真正落實對學生時空觀的培養,割裂了相關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三是許多學校使用的歷史教材不是通史的編寫體例,而是采用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等模塊加上專題的方式編排。這種專題式的編排方式時間跨度較大,側重歷史的縱向聯系,缺少歷史的橫向聯系,不利于學生將歷史事件發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結合起來考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因此,如何加強學生的時空觀成了很多學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的培養策略分析
(一)創設歷史情境,啟發時空意識
創設歷史情境是高中歷史教學時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創設歷史情境對培養學生在特定的歷史時空背景下準確理解歷史事件發展的基本脈絡、分析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把握歷史事物的發展演變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歷史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影片、講述故事、朗誦詩歌、展示實物和圖片、編排歷史短劇等方式巧妙設置問題,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進入具體的歷史場景中體驗史事的變遷。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歷史事物的時空聯系,并培養學生的時空意識。例如,在“新中國的政治建設”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條件,歷史教師可以播放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影視片段,引導學生建構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與新中國成立的時空聯系。然后,歷史教師再播放電影《開國大典》和《建國大業》中的經典鏡頭,帶領學生進入開國大典的歷史場景以及中國共產黨和各派共同商量國事的歷史場景。通過兩段視頻的播放,歷史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如下問題: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條件有哪些?新中國的政治建設有什么特點?學生通過觀看經典影片和閱讀相關材料,加深了對新中國政治建設內容和特點的理解,掌握了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的基本脈絡,增強了自身歷史時空觀念。
(二)巧用時間軸線和歷史地圖,梳理歷史的發展脈絡
時間軸線是按照時間順序整理一定時空下發生的歷史事件,通過在數軸上標明相應的史實來體現歷史線索的一種方法。[2]在歷史學習中,學生利用時間軸線可以建構線性時空,直觀了解歷史。[3]而且,學生還能利用時間軸線和歷史地圖清晰地梳理歷史事件發生的基本線索,構建歷史事物之間的時空聯系。所以,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時間軸線圖和歷史地圖,梳理史事的發展脈絡,引導學生以時間為線索繪制時間軸線或歷史地圖,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落實對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例如,在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二戰”爆發的原因,教師應梳理出“二戰”中重要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也可以呈現“二戰”爆發前的歐洲形勢圖,然后提問: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什么?二戰前亞歐戰爭策源地是如何形成的?如圖1所示,歷史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條時間軸線,并在時間軸線上標出“二戰”前重要歷史事件的時間點,讓學生根據提示補充完成時間軸線。在學生完成該時間軸線后,歷史教師再展示“二戰”時期的歐洲形勢圖,然后與學生一起探討“二戰”爆發的進程,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二戰”中的重要歷史事件,進一步完善學生知識體系中的時間軸線。課堂活動結束后,歷史教師在課后布置學生畫一幅“二戰”期間的歐洲形勢圖,并在地圖上標出德國進攻其他國家時間的順序,以及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地點。通過畫地圖的課后作業,學生能更加清晰地理解“二戰”發展的基本脈絡,體驗畫圖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編制歷史年表,探尋史事的縱橫聯系
歷史年表以時間為線索將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歷史人物活動軌跡等史事聯系起來,使復雜的歷史知識簡單化,便于學生掌握重點,解決記憶難點問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時間為線索編排結合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因素的綜合年表,或圍繞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而展開專題性年表,或編制同時期的中外歷史對照年表或相似歷史事件的比較年表。在編制年表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收集相關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資料,構建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時空聯系,思考歷史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的作用,分析歷史事件的前因和后果。例如,在教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一戰”爆發的原因,歷史教師需引導學生收集“一戰”前的相關資料,然后制作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背景的大事年表。通過梳理“一戰”前發生的帝國主義戰爭、巴爾干地區的沖突、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等重要歷史事件并將之制作成年表,使學生明白“一戰”前重要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加深對一戰前的地區沖突和國家間基本矛盾的了解。再如,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清朝后期中外歷史上重大歷史事件的基本脈絡及其關聯性,歷史教師可引導學生完成1840—1900年中外歷史事件對照年表的制作。在該年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梳理1840—1900年中外歷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學會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客觀評價歷史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的作用,加深了對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的認識,提高自身的時空觀念素養。
(四)繪制思維導圖,構建歷史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或心靈圖,由節點、連線和連接詞三部分構成。[4]思維導圖是以歷史知識的重點內容為核心,利用關鍵詞作為聯系,將有關聯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樹狀圖形或結構圖表。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梳理復雜繁瑣的歷史知識點,厘清歷史事件的基本線索,探討歷史變遷的背景和原因,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學習完一課或一個單元的內容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單獨繪制思維導圖,整理一課或一個單元的知識點,突破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然而,對時間跨度較大、知識點較多的專題,學生單獨繪制完成專題復習的思維導圖難度較大。所以,學生可以在歷史教師的指引下總結歸納知識點,由師生共同完成專題復習的思維導圖,建構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這一單元時,為了讓學生系統掌握本單元的知識點,可以以“古希臘羅馬民主和法制的發展演變”為題繪制一個樹狀思維導圖。樹狀思維導圖的兩條主線如下:一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演變;二是古羅馬法律的發展演變。在此基礎上,學生補充完善如圖2所示的樹狀思維導圖,將本單元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既提升了學生時空素養,也完善了學生知識體系。圖2古希臘羅馬民主和法制的發展演變
(五)開展合作探究性學習,增強時空素養
合作探究性學習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主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和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學生自主探究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并根據自主探究做出合理科學解釋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歷史學習中,開展合作探究性學習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而且能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升其時空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的歷史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性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合作探究歷史事物的過程中感受到歷史學習的快樂。通過合作探究性學習,學生既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也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時空觀念素養。例如,在教學“兩極世界的形成”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兩極世界形成的原因、過程及其影響,歷史教師可以布置課后收集資料,讓學生探究以下問題:“二戰后美蘇為何會從盟友轉變成對手?二戰后美蘇在處理德國、日本和東歐等問題上分歧日益加劇,為何沒有直接爆發戰爭?什么是冷戰?美蘇冷戰對國際關系產生了哪些影響?你如何評價美蘇冷戰”。學生先分組收集以上問題的資料,然后各小組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合作完成一篇小論文,論述冷戰產生的原因,回答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冷戰的發展演變及其影響因素、冷戰對國際關系格局的影響等問題。通過合作探究活動,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冷戰的理解,而且對冷戰的基本線索及其相關因素有了更深的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時空素養也得到了提升。總之,時空觀念是學生正確理解、敘述和解釋史事的重要觀念。歷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重視學生時空觀素養的培養,通過多種手段、運用多種方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將時空觀念素養真正落到實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還要合理創設歷史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繪制時間軸線、歷史地圖、歷史年表、思維導圖等,梳理歷史知識的基本脈絡,啟發學生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下理解和解釋史事的延續與變遷,建構歷史知識體系,增強時空觀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2]方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中學歷史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9:90.
[3]陳雪敏.從選考題看高中歷史復習教學中的時空觀[J].教學與管理,2017(31):71.
[4]吳麗莉.思維導圖與概念圖的應用辨析[J].遼寧教育,2018(21):5-9.
作者:劉向陽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
- 上一篇:智慧旅游場景優化分析
- 下一篇:高中歷史教科書老子思想內容變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