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公民意識培養研究
時間:2022-05-28 10:29:44
導語:高中歷史公民意識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是目前歷史學科所必須做到的。當下,多數青年學生的公民意識淡薄,對國家、法律、環保等方面關注度過少。鑒于此,在他們學習過程中提高這些意識,就成為教育工作者所重點任務之一。歷史科目包含內容較多,其中可提取出來作為公民意識教育的素材也較為豐富。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巧妙將其與歷史知識相結合,在講課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引起他們對國家、對社會的關注。
[關鍵詞]高中歷史;公民意識;培養
歷史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古老的學科,其中所蘊含的知識豐富、體系眾多,學生學習歷史知識,不僅要了解世界過去發生的事情,還應從中感悟到與當今社會息息相關的歷史史實,并從中學到借鑒方法,將其熟練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去,為國家、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本文擬簡要分析培養公民意識的原因以及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
一、什么是公民意識,為何要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是緊跟“公民”這個概念出現的,當前我國大多數人對“公民”這個意識的認識極其不完整。公民意識是公民本身對自己的認同,它反映了公民自身對法治的認識、對民主的認識、對人文知識的認識。而公民意識的本質則在于人格的獨立、自由和能動性、明了權利和義務之間的界限,其實質則在于強調一個人在社會、國家中所處的地位及個人對自己政治、法律地位的自我認識。目前多數學生受升學考試的影響,對國家、社會的關注度過低,這對他們以后的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在課堂上培育他們的公民意識,引發他們對國家、社會的思考。以此,為國家輸送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培養出只會學習、不會思考、不會實踐的學生。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
鑒于公民意識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以此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一)教師應增強自身的公民意識教師擔任著講解知識的重任,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之前,教師應增強自身的公民意識,傳達給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首先,教師本人需要對社會、國家有一個正確的了解與認識,并熟悉相關培養公民意識的技能,因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大多數來自于教師本人。鑒于此,高中歷史教師不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科業務水平,還必須緊跟時代潮流,學習與公民意識相關的法治、環保、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上還必須明確公民意識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的關注。而最為重要的則是,教師需要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做出好榜樣,給學生提供可參考的范例,以此,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其次,高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包含的知識較為豐富,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之前,應仔細研讀教材中可能出現的與公民意識相關的內容,并考慮將其與歷史知識結合,在課堂上將其充分講解出來。如,學到我國的近現代史時,教師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人士,像林覺民、張謇、鄧世昌等,來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學習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文明時,教師可結合我國的歷史,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學習“人文精神”相關知識、“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培養學生人權、義務等公民意識。最后,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時,應該選取一些的經典的教學實例,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如,學習“新文化運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列舉“”的相關事例,給學生講解的生平,讓他們了解為了祖國奉獻自我的偉大精神,并在此基礎上,了解到當自己的利益與其他人的利益發生沖突時,應以其他利益為先,以此培養學生的功德意識。耳濡目染的力量不可小覷,高中階段學生接觸最多的便是教師,若教師本身具備完善的公民意識,那么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學習起來,從而對公民意識有一個全新的了解。(二)營造科學民主的教學環境。對公民意識教育來說,創設一個民主、公正、科學的課堂環境,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鑒于此,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創設一個恰當的教學氛圍,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公民意識。以“辛亥革命”這一內容為例,我在講解完重點內容之后,讓學生思考這樣兩個問題:“如果你們是孫中山,面對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你們會怎么做?”“參照歷史事實,你們覺得孫中山是怎樣一個人?”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同學認為:可能是時局命運所迫,孫中山所做的一切決定可以說是經過深思熟慮,甚至考慮過成全民族大義的,即便最終他主動讓出臨時大總統的位置,但我相信,這其中也有不能說的苦衷,從客觀來說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這也是孫中山想要看到的結果。還有的同學則認為:作為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孫中山應該適時表現出其英雄氣概來,不應該軟弱與妥協,對袁世凱抱有幻想,最終導致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竊取。但總的來說,我認為,孫中山還是一個大英雄。作為高中生,在評判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能做到用辯證的態度去看待,我認為非常難得。若是我給予其恰當的鼓勵,能有效激發學生自尊自信,在此基礎上,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再比如,學習“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這一內容時,在講解完其主要分類之后,我要求學生自己研讀課本,并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將各類科技發明與文化歸類,這樣的課堂環境是輕松的、民主的,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學習歷史知識,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此過程中,產生對祖國的歸屬感,從而感受到國家的偉大之處,在此基礎上,培養自己的公民意識。(三)善用科學的教學方式。科學的教學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課堂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課堂上便能進一步接觸并理解公民意識。我在教學中會采用“辯論法”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以“辛亥革命”這一節內容為例,我引導學生圍繞“武昌起義的發生是偶然的嗎?”這一辯題展開討論。首先按照學生對這一辯題的態度將其分為正反兩方,然后選取各個席位的辯手,在課堂上展開辯論。一場辯論賽結束之后,班級學生之間的關系會變得更加融洽,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會得到很大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祖國的歸屬感也會增強。再比如,學習“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這一內容時,我要求學生圍繞“張謇投入實業中是否值得”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最終學生會明白“實業救國”這個道理,也會明白這些歷史人物為了國家的復興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他們也會從中悟出人應該要以國家的利益為重,要樹立起報效祖國的偉大決心。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借助翻轉課堂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并在此過程中,激起他們的公民意識。以“抗日戰爭”這一知識為例,我在教學中,首先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電視劇《亮劍》第十四集中的片段,以引發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好奇;接著,我引導他們思考這樣幾個問題:“為何日本能夠侵略我國?”“國共合作抗日帶給我們什么啟示?”“作為一名普通百姓是如何抗日的?”然后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教材上的內容,通過對這幾個問題的學習,學生也就能掌握本章節的重要內容,以此幫助他們樹立起愛國之心。以上,是教材中關于愛國方面的公民意識,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中還包含政治文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知識,教師在研讀教材時,應將其摘取出來,并結合相關案例,給學生充分講解出來,以此培育他們的公民意識。近幾年關于公民意識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論上,我認為,還應從教學實踐出發,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公民意識,并在課堂上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然后高度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幫助他們樹立起報效祖國之心,喚起他們的法治意識、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趙亞夫.學校歷史課程的公民教育追求[J].全球教育展望,2009(04).
[3]牛曉琴.我國中小學公民意識教育實施研究[D].山西大學,2008.
作者:王鍵 單位: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學
- 上一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 下一篇:高中歷史教學新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