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語言學下茶文化英語研究

時間:2022-07-13 08:49:39

導語:認知語言學下茶文化英語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認知語言學下茶文化英語研究

1引言

廣義上的“茶文化”指的是一種與茶有關的任何文化符號;狹義上的“茶文化”主要指作為一種核心價值體系的茶文化、作為一種行為實踐的茶文化和作為一種器物文明的茶文化。例如有學者提出就核心價值精神而言,茶文化的主要精神指向是天人合一的科學理念、尚中貴和的基本精神、厚生愛民的人文傳統。相對應的,“茶文化英語”泛指那些與茶文化有關的英語表達,這既是一種語言符號的對應性轉化,也是生活習慣和價值體系的轉換。大概在20世紀80年代,“認知語言學”成為語言學中一種重要的研究范式和發展趨勢,這種語言學的分支很大程度上拓展和顛覆了傳統的客觀語言主義的一些主張,認為語言作為一種概念體系,發揮價值和意義的中介是人的主觀認知,而在特定的語言背景下人的主觀認知受到多樣化的文化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經驗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因此即便是同樣的語言或者概念,在不同的共同體或者語境背景下也會存在著人的主觀認知的差異。所以,包括喬治•雷可夫(GeorgeLakoff)、馬克•約翰遜(MarkJohnson)及朗奴•蘭蓋克等認知語言學家在內的學者們都提倡,我們對一個特定語言表達符號或者交際理念的意義要理解透徹,這就需要將意象和隱喻等方面納入考慮范疇。在當前經濟全球化伴隨著文化全球化的過程中,茶文化英語作為一種重要的跨文化交際語言的交際橋梁,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加強對茶文化英語的研究有利于促進不同國家的茶文化交流,同時也有助于將我國茶文化的軟實力提升到一個重要的水平。

2認知語言學理論的基本內涵面向

總的來說,認知語言學不是一種統一的學說體系,而是一種重要的分析范式,這種語言學上的新型范式將我們對于語言的本質、語言的認知、語言的把握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偟膩砜?,認知語言學的主要流派包括“認知語法”的派別、“認知語義學”的派別、神經“認知語言學”的派別等方面。從共同性角度看,認知語言學相關的理論流派的主要內涵包括以下幾點:

2.1語言的本質是一種非客觀主義的概念符號

早在20世紀50年代,國外語言學家就提出“語言是一種客觀的存在”的觀點,事實上這正是“語言客觀主義”的一種直觀表述。因此,語言作為一種客觀的符號體系就是一種不受人的感知系統和認知系統所制約的交往體系。到了20世紀80年代,認知語言學的“非客觀主義”哲學基礎誕生,這種新的趨勢糾正了“客觀主義”的一些弊端,認為語言作為一種人的實踐理性、交往理性的產物,事實上這與人的生理基礎是分不開的。因為本質上,語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認知能力的一部分,是區別于動物交往的一種顯著特征,因此我們對于語言的表達和解釋都應當遵從人的認知過程。換句話說,語法和句法在語言中并非獨立,二者與更為基礎性的語義、詞匯等存在著一種緊密相連的關系。

2.2理解概念隱喻是理解語言語義的一個重要邏輯前提

國內外認知語言學家們認為,世界上的任何語言都是一種對應著一定“隱喻體系”的交際符號,而所謂的“隱喻體系”是深層次上存在于人的意念之中、文化價值之中的隱性存在,或者說它是一種特定的“心理映合”,集中代表著語言背后的價值認知和思維方式,它賦予了語言何種程度的合理性和價值性。Lakoff和Johnson在其《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這本專著中對“隱喻”的類型進行了劃分,將其分為方位隱喻、實體隱喻和結構隱喻這樣三種類型,分別對應于不同的語言形式。在認知語言學家們看來,理解語言“主觀認知”含義的關鍵就在于洞察語言背后的“隱喻體系”,破解語言背后的價值邏輯和思維認知方式等。

2.3認知語法、認知語義是理解語言內涵和意義的主要渠道

認知語言學以體驗哲學和認知心理學等作為知識論基礎,它明確地反對將語言作為一種可以自然存在的客觀體系。袁雪梅曾提出:“語言是客觀現實、身體經驗、人類認知、生理基礎等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對語言的描寫必須參照人的一般認知規律,才具有較大的解釋力和說服力。”作為人的認知規律和思維邏輯慣性的一種表現,認知語法、認知語義是促成我們理解語言正確含義的主要渠道。認知語法是從人的認知規律出發對語言結構本身進行的合乎常理的解釋;認知語義則旨在對語言的特殊情境進行分析。

3認知語言學對于當前茶文化英語發展的主要促進作用

茶文化英語泛指那些與茶文化交際有關的詞匯、語句、語法和表達形式的綜合。以“茶藝英語”這個分支為例,茶藝英語主要是包括茶具介紹、茶葉介紹、水的介紹、接待禮貌用語、咨詢服務用語、茶館實務、茶與養生、茶藝解說等內容的英語表達,在跨文化交際的背景下加強利用認知語言學對于茶文化英語的傳播具有這樣幾個明顯的促進作用:

3.1有利于促進中華茶文化更好地被國際主流社會認可

我國茶文化具有3000多年的歷史,集中承載著我國傳統社會中對于人生信仰、價值哲學、社會交往、倫理道德、政治統治等方面的觀念認知,具有明顯的東方文明和儒家思想的韻味。作為農耕文明社會的一種文化產物,我國茶文化一直是一種“內斂式的文化形態”和價值理性文明形態存在的,它內嵌于人的社會生活細節當中,成為中國人國民性格和思維認知方式的一種模型。但是在國外,茶文化更多地是一種消費文化和速食主義文化,而不是一種生活教條。因此,基于認知語言學的“隱喻體系”,我們需要對這種茶文化的相對重要性價值進行轉換和翻譯。

3.2有利于促進當前我國茶文化英語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根據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分析,當前我國茶文化英語作為一種專門用途的英語教育模式,主要是存在于部分高職院校、大專院校或者中專院校中,多年以來這種茶文化英語的教學和科研存在著普遍的“中式英語泛濫”的問題,沒有很好地進行語言的、認知的、思維的轉換和換位思考,從而造就了我國茶文化英語整體水平較低,在與國外茶文化進行對話交際的時候處于一種無效交流的狀態。然而引入認知語言學的概念和理論體系以后,我們要努力培養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視野,將我國的茶文化英語從“專門用途英語”適當地與“通識英語教育”進行融合。

3.3有利于促進我國茶文化產業的國際化進程

近些年來,我國茶文化產業在逐步從傳統的產業形態朝著“二次創業”的方向在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諸如“國際茶文化旅游”、“茶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業態都在朝著“知識集成”、“文化集成”、“國際化渠道”等方向在發展。由于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對于不同的茶文化認知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何有針對性地圍繞著這種語言認知的差異開展針對性的翻譯和營銷、整合傳播便成為一種重要的現實情境。

4認知語言學視角下我國茶文化英語的發展策略

作為一種新型的語言分析范式和應用框架,認知語言學將語言的本質認識拉回到了“人的主觀認知”這種層面上,為我們的跨文化交際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視角。對此,我們建議嘗試這樣幾點策略:

4.1隱喻挖掘策略

認知語言學界定的語言隱喻主要是語言背后的認知邏輯和背景性的倫理教條知識等。在這方面,我國茶文化作為一種延續了幾千年的文化價值體系,承擔著修身、養性、尊禮等社會價值功能,這些寶貴的隱喻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開展跨文化交際時,茶文化英語要向國外受眾闡釋出這種文化隱喻。為了更好地向國外受眾傳達我國茶文化的內蘊,我們在翻譯涉茶類外宣資料、茶文化宣傳單、古代茶學典籍等文獻資料時,需要加上注釋對此類隱喻進行解釋,幫助外國受眾更好地認識我國茶文化內涵。

4.2語言順應策略

語言作為一種人的主觀的認知和邏輯思維的延伸,在不同的語言體系中有不同的認知語法、認知語義等,因此我們在開展茶文化英語的交流中要適當地進行語言順應,用國外受眾習慣的語法結構、詞匯組合、衍生詞等進行表達,使我們的茶文化英語能夠順應其閱讀習慣。在語言順應理論的基礎上,茶文化英語可以更好地得以傳播,并使國外受眾對我國茶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張大海 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暉.認知語言學理論視角下的英語隱喻問題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7):160-161.

[2]Lakoff,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preface.

[3]袁雪梅.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語法教學[J].經濟研究導刊,2011(20):235-236.

[4]藍純.從認知角度看漢語和英語的空間隱喻[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5]高楊.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茶文化研究[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6(3):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