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音樂教育發展對策研究
時間:2022-04-11 03:19:05
導語:大學音樂教育發展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學音樂教育是當前大學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分析大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理念欠先進、教育體系欠合理、師資隊伍不完善、教學設備落后等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大學多元化音樂教育體制、構建科學的音樂課程體系、培養內化教師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建議和對策,旨在促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有效發展。
關鍵詞:多元文化;大學音樂教育;問題;策略
音樂教育是我國教育系統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實現素質繼續教育的一種重要途徑。在經濟信息全球化進程中,音樂教育文化也在不斷更新、不斷進步,呈現出音樂文化民族化向個性化與多元化、全球化沖突與交融的趨勢,這對音樂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一、我國大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多元文化潮流襲轉全球的同時,我國有部分高校在實踐中摸索著如何以多元文化來指導音樂教育教學,而還有部分高校的觀念較傳統,缺乏創新理論,存在著教育教學模式單一、師資薄弱,隊伍缺乏多元文化支撐、設備陳舊等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缺乏先進教育理念
1.受“二元論”思想禁錮阻礙多元發展。自建國以后,黨和人民緊鑼密鼓恢復生產、重抓教育,面對本國薄弱的經濟文化,又放眼國外發達的西方國家,在與西方文化的對比中情不自禁地覺得西方文化優于本國,本著“洋為中用”的態度引進、吸收了外國文化中有益的東西。過于受到這種“第三世界的文化落后”的“二元論”謬論的左右,給我國帶來了嚴重而深遠的影響,就連對音樂教育的沖擊也不可小覷[1],國人在體驗音樂新感覺的同時,也使得部分人民盲目地對國外音樂文化進行膜拜和模仿,使得音樂教育呈現“崇洋媚外”的畸形發展趨勢。
2.忽視本土音樂文化教育。健康的音樂文化發展是由各種文化的相互碰撞與交融中逐步得到傳承,其發展不單只是純粹的吸收借鑒其他民族的文化,還應以發展本土音樂文化為根本。音樂文化的發展既要把握好跨文化多元化吸收借鑒,又得拿捏準“勿忘在莒”。“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筵撞鐘”,一味的“拿來”,而甘心情愿地將本土音樂文化舍棄于一旁,拋棄了文化根基,這無異于舍本求末,以致在許多的課程設計上存在沒有延續性等缺陷。
(二)音樂教育體系欠合理
1.教育定位欠合理。論及大學的多元化音樂教育定位,部分高校重技術型課程(如:大學語文、大學英語、體育等必修課),輕文化教育類課程(如音樂、美術類的選修課),與文化多元化和多元化音樂教育相去甚遠。而對于文化藝術節、才藝演出、音樂比賽等音教類有關的第二課堂少之又少,即便有幾個音樂類的文藝社團,也由于學校的重視不夠,缺乏相關專業指導老師和經費支持而由學生任其發展。由于對音樂教育的定位欠科學合理,在理論與實踐課程的設置、必修與選修課的分配、人才培養方向、人才培養規格等程度上缺乏欠斟酌,以致在專業興趣等方面挫傷了學生對音樂愛好的追求,在如何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上存在一定的難度,更談不上塑造學生的音樂多元化發展[2]。
2.課程設置欠科學合理。對于課程設置方面,多元化的音樂教育需要多元化的音樂教材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但對目前來說,很多學校深受專業音樂藝術院校的影響難以實現,普遍傾向專業化,在教學內容與專業化程度上片面追求高、難、全,在體例設計上過于條塊化,在教學形式上較封閉、死板和單一,在教學效果上比較沉悶,學生參與性較差,得不到滿足感,造成非專業學生難接受,專業學生強技能缺理論,難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導致學生音樂理論素養不高,難以培養學生多元化發展。
(三)師資隊伍不足,教學設備落后
在一些大學里開設了音樂教育專業,但由于一些人員存在偏見,也由于團隊建設的不足,高校音樂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和完善,具體來說,人員編制不足,團隊搭建不完善,教師的專業素養參差不齊,部分教師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直接影響到了音樂教育和音樂文化的推廣與普及。另外,各種音樂專業教學設備不健全,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室僅配備了簡單的多媒體,難以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師生的教學效能感得不到發揮,體驗性不強,效果不明顯,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難以激發。由于高校的師資隊伍不足,教學設備落后,彼此制約,導致大學音樂教育發展遲緩,與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相差懸殊。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音樂教育的策略
21世紀的音樂教育應朝著“世界音樂”為核心的多元化音樂發展,通過合理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培養出能多方位服務社會、具有高素質、全面發展的多元化音樂專才。大學音樂教育需審時度勢、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尋找自我發展的機會,創造機遇,合理開設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專業課程,本著合理把握“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存偏廢,合理開設精專業知識+強技能技術,逐步強化、深化、內化學生音樂運用能力,培養其審美能力、音樂感知能力,豐富其體驗能力,促進多元化音樂教育落地。
(一)建立健全大學多元化音樂教育體制
1.轉變教育觀念,樹立音樂全球化理念。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蘊涵了我國民族的文化底蘊、民族精神、民風特色、思維方式、審美藝術、表現形式等多維主體的藝術體系,而非西方音樂的填充品。高校多元化音樂教育需在教學中徹底轉變“漢族中心論”、“歐洲文化中心論”等觀念,突破“二元化”的禁錮,構建“多元化”的音樂,在立足于本民族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根基上,固本思源,不斷汲取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之精髓,“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著眼于世界音樂的平等性,以美育為基礎,堅持多元文化價值觀。教師應不斷加強業務能力,儲備知識,樹立音樂全球化的理念,深入領會世界音樂文化,秉承“音樂無國界”理念,重視與國際音樂教育接軌與交流、學習與合作,融其精華,傳播特色,形成多元一體、獨立完整的音樂體系。教師不斷提高學生對本土文化的重視程度,合理開設本土音樂文化課程,在教學體系中有機融入中西方的音樂文化,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其差異性,充分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追求有內涵、高雅的音樂美感。
2.創新教育理念,樹立多元教育的理念。借助網絡技術和傳媒的力量,樹立多元教育觀,創新音樂教育理念。具體在實施過程中,可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制定一套具有全球化、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高規格、高質量的培養方案,樹立全面發展的專才與通才有機融合的音樂人才培養觀[3];在培養原則上遵循自然主義教育法,以共性為基礎,將多種“自然”共性有機融合,以本土音樂為出發點,融入世界音樂精髓,形成多元化方式,確保大學音樂教育發展呈多元化態勢,陶冶大學生的情操,提高其修養、完善其人格、促進其全面和諧發展;在知識獲取、能力培養方面,本著“教育終身化”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音樂教育的可待續發展奠定人才和知識基礎。
3.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繼續教育模式。我們要吸取、兼容“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斯教學法”等國外先進音樂繼續教育經驗,結合本國、本區實際,逐步兼容、內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民族特色的多元化音樂繼續教育模式,形成科學的教學體系,使學校、社會以及家庭音樂繼續教育得以全面發展,為我國的素質繼續教育作出更大的貢獻,以帶動和促進我國的音樂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構建科學的音樂課程體系
1.科學定位本土音樂,構建多元文化音樂課程。在高校開展多元化音樂教育的過程中,秉承教育公平原則,合理開設對各民族音樂的教學,研究、鑒賞外國的先進經驗,本著科學發展觀,密切聯系我國的國情和學校的校情,著力開展多元化的音樂教育工作,為其思維創新及從事跨區域文化交流與合作奠定基礎。要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貫徹“以人為本”的人性理念,不斷優化多元化音樂課程體系,逐步實現音樂素質教育。在課程設置上要增加世界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概論等內容,開設培養多元化音樂基礎知識、加強藝術修養的理論選修課程,適當地教授世界民族音樂文化,如非洲音樂、拉丁美洲音樂、歐美音樂、亞洲音樂;合理設置民族音樂的比例,如:開設中國民族音樂、基礎音樂理論、音樂欣賞、古典音樂,舉辦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等講座[4];保護原生態音樂,邀請各民族學生表演本民族的音樂藝術,展現各個民族、地區的音樂本土特色,呈現多元文化音樂原生態;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設各具特色的技能選修,采集有效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注重本土特色,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通過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去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培養學生全球化思維,促進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憂患意識。在時機成熟,人才梯隊搭建成形后,音樂教育專業下可以開設聲樂、器樂、舞蹈、指揮等技能表演類課程,通過課程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通過交流、碰撞、融合以及變化,將中外各民族音樂文化進一步傳承發展[5]。
2.借力互聯網+技術,實施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借力互聯網+技術,創建網絡社區,以論壇等形式進行音樂知識的傳遞;構建信息化教學平臺,通過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實現主體交流式教學;借助校園網、圖書館網站和論壇等開設多元化音樂教育的網絡課堂、遠程教學、天空教室等欄目和專欄傳授世界音樂文化;注重在學生社團中整合校外資源,按多元化類型劃分音樂派系,由專業導師指導培訓;開展娛樂教學活動,舉辦校園音樂節、音樂會等,創設音樂學習環境,貫穿多元化音樂知識和研討,在交流中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3.更新教材,改革教法,創新教學內容。吸收借鑒國外優秀的關于世界音樂方面的教材著作,充分吸收互聯網中海量的健康的、藝術水準高的又風格各異的中外古典音樂名作、民族民間音樂、現代流行通俗音樂等音像資料,整合成具有與時代接軌和同步的特色音樂教材庫,注重綜合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音樂教育理念,引入多元的概念和方法,在創新多元化音樂教育內容上本著以科學的學科架構為模型、理論體系為參照學習中外優秀經典音樂,以學科性教育學習少數民族與漢民族音樂[6],精選歌唱選修節目、演唱會、音樂會、晚會、電影、游戲等作為案例教學,深入剖析和討論,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經驗,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學習基本的音樂常識、技能和鑒賞的方法,彰顯個性,培養其具有審美、創造、創新等能力,實踐多元化音樂教育長效機制。
(三)培養、內化教師綜合素質
1.加強教師多元信息綜合能力培養。大學音樂教育要轉型多元化,內化教師多元化音樂專業素養、提升教學質量是關鍵。一方面要合理設置師生配比,減輕教師負擔,擴充教學資源、豐富教學信息內容,加大教師的計算機技術培訓力度,使其掌握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結合聲音、圖像、文字等信息符號整合相關教學資源,上傳到互聯網中,通過以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來創新教學手段[7],大大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調整多元化知識結構,增加知識儲備,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深挖教材,提高自身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
2.“雙師型”音樂教師隊伍優化。學校合理規劃師資培訓,采取系統地培訓、進修及知名藝術家、專家講座、人才引進的方式,引導與鼓勵教師考證獲取證書,培養“雙師型”與“先學后用雙證型”雙管齊下,通過講座、座談、訪談、組織教學觀摩活動和出國考察等形式開發多元的教師發展模式,加強音樂文化的交流,培養教師具有國際化的視野,提高大學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構建新的組織結構,促進師資以教學優秀教師業務為主體穩步過渡到以國家級演員、指揮家、評估專家、咨詢師等多元化、多樣化的專業人才梯隊,促進教師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大學開展多元文化音樂教學是與時俱進,也是我國大學音樂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著力構建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體系,能促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有效發展,促進素質教育的不斷提升。
作者:李拓夫 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黃靜.多元文化視域下的大學音樂教育分析[J]藝術科技,2015(4):263
[2][3]趙毅.多元文化視角下高校音樂教育的反思[J]藝術評論,2013(3):125-126
[4]李思華.論多元文化視域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J]紅河學院學報,2012(8):123
[5][6]吳靜.高校開展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創新研究[J]大眾文藝,2012(3):283
[7]李婧雅.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大學音樂教育模式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65
- 上一篇:商業銀行智能互聯網產品體系的建設
- 下一篇:全面預算管理在B銀行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