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養成教育實踐研究

時間:2022-07-28 04:34:55

導語:高中學生養成教育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學生養成教育實踐研究

摘要:近幾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民族地區高中學生的思想呈多元化發展趨勢,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如何規范高中學生的行為習慣,落實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培養“四有”新人的育人目標,已成為民族地區很多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把儒家《弟子規》作為養成教育范本,促悟踐行,就能解決養成教育這一難題。

關鍵詞:《弟子規》;民族地區;高中生;養成教育;實踐研究

一、利用《弟子規》進行養成教育的理論基礎

(一)班拉杜的社會學習理論。班拉杜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通過榜樣示范、觀察模仿、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的觀察學習,可以實現社會認知行為發生變化。(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簡言之,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二、利用《弟子規》進行養成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誦讀國學經典,傳承傳統文化,落實教育事業“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有關文件明確提出,教育要向民族地區傾斜,促進教育公平,立足“立德樹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民族地區學校順應時代需要和國家政策導向,應該大力倡導傳統文化教育,重視國學經典的學習。民族地區的學校結合高中學生獨立性增強,有自我發展、自我實現需求的心理特點,應以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為原則,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懂得事親孝、待人誠、舉止雅、語言美、是非明和生活健的道理,擁有良好的心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達到養成教育的目的,促進校園和諧、社會和諧。(二)通過《弟子規》的養成教育,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新時期青年的培養目標是“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是要靠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來完成的。而學校作為教育人的機構,更是責無旁貸。讓學生通過《弟子規》的誦讀理解、領悟模仿、自覺實踐,不僅能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破解民族地區高中學校德育的難題,成為學校德育的一劑良方,而且能幫助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牢固樹立遠大理想。

三、利用《弟子規》進行養成教育的有效途徑

以國學經典《弟子規》為范本,根據高中學生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認知規律,通過宣講解讀、活動強化、督促養成等三個階段的教育,有計劃、有梯度地開展系列教育活動,促悟踐行,使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得到矯正和改觀,切實解決民族地區普通高中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難題。(一)宣講解讀曉其義。宣講解讀階段,《弟子規》的宣講解讀包含三項內容:首先,聘請德高望重的老教師作為《弟子規》內容的解讀專家,每周一早晨,在國旗下作《弟子規》內容的分段解讀,以彰顯學校對《弟子規》養成教育的重視;其次,在宣傳欄開辟專欄介紹《弟子規》、在教室板報欄有計劃地辦出不同《弟子規》主題的黑板報,其他區域張貼包含《弟子規》內容的標語,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學習《弟子規》的濃厚氛圍;再次,班主任組織《弟子規》養成教育主題班會,宣講交流《弟子規》學習經驗,讓學生背誦《弟子規》內容,撰寫心得體會,使《弟子規》要義入腦入心。(二)活動強化悟其理。活動強化階段,以開展課內外、校內外活動為主,給學生創造生活化場景,督促學生感悟《弟子規》中言行舉止和學習的道理。首先,課外活動時間,根據學校計劃,全校各班輪流承辦文藝演出活動,將融入了《弟子規》內容的小品、歌舞、演講等文藝節目搬上舞臺,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得到轉變,從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功效。其次,不僅在學校生活中讓學生得到《弟子規》養成教育,還在在校外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也給學生布置諸如幫助他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的作業,使《弟子規》養成教育以生活化的形式,深入學生內心。比如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返校都要有禮貌的告知家長,每周幫助父母家人做衛生清潔。外出乘車時,禮讓孕婦、老人或殘疾人,等等,從而促使學生以孝親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厚友之德,誠以待人、寬以待人,扶助弱小,尊重他人。(三)督促養成踐其行。督促養成階段,以榜樣示范、督促檢查為主,大力開展踐行活動。首先,評選禮儀標兵,設立禮儀示范崗。將禮儀標兵的評選、獎勵,示范崗的執勤寫入學校計劃,制定相應的制度,予以保障。階段性地從各班評選禮儀標兵,并予以表彰獎勵,并以禮儀標兵為骨干分子,組建禮儀示范團隊,由該團隊成員輪流值班,在規定時段,如下午預備鈴敲響之前20分鐘,禮儀示范執勤,給全體同學做出表率。其次,儀容儀表檢查與學生的操行評價相結合。學校根據實際制定有關著裝、發型、配飾等相關要求為內容的儀容儀表檢查標準,根據德育處計劃定期檢查學生的儀容儀表,并將檢查結果運用于班級考核和學生的操行評價,嚴格約束學生行為。再次,科任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在課堂上開展養成教育,督促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學習行為。最后,班主任聯系家長交流學生的養成教育信息,讓家長配合學校,督促學生鞏固《弟子規》養成教育成果。

總之,利用《弟子規》進行養成教育,只要思路明確,措施得力,就能切實改變民族地區高中學生難管難教現狀,把學生轉化成為有利于社會的人,從而落實“立德樹人”、培養“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務和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錢文忠.錢文忠解讀《弟子規》[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

[2]林格.教育就是培養習慣[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3]王濤.規矩和愛[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4]譚諍,余必健,陳鳳至.中小學國學教育不止于經典誦讀[M]現代中小學教育

作者:樊學信 單位:積石山縣積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