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03 03:24:15

導語: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和文化傳承的雙重使命,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而文化引領育人,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歸根結底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建設社會主義廉潔政治而形成的廉政文化,可以促進大學生廉潔品質的養成,以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塑造人、感染人。為此,首先要明確廉政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的密切聯系,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廉政文化建設。其次,要從學生的思想觀念、文化涵養、日常行為、團學自治等方面入手,探索以廉政文化建設引領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教育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廉政文化;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教育

高校是黨的意識形態建設的前沿陣地,高校引領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又可以為高素質人才培養提供積極健康的文化土壤。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廉政文化建設是其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廉政文化是以廉政思想為核心,廉政價值為載體,廉政信仰為支柱,以知識、行為規范、生活方式等為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1]。廉潔政治不僅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提高黨員教師隊伍先進性的必備條件,廉潔品質也是衡量學生“成功素質”的重要指標。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環節,更是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的必要途徑。只有在廉政文化視域下,將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疇,落實在常態化德育工作中,才能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然而,在目前高校的育人體系中,對大學生的廉潔教育是薄弱環節。許多學校認為,廉政教育只是教職工的事,甚至只是教工群體中的領導干部的事,學生還沒踏上社會,未從業從政,便不在廉政教育之列。這是沒有意識到大學生在校期間廉政教育的必要性。廉潔品質教育不僅使大學生在校期間養成必要的廉潔素養,而且是為其未來的人生尤其是職業生涯,奠定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為此,高校急需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在學生群體中形成濃郁的思廉、尚廉、踐廉的氛圍,通過以文感人、以文化人的特性,促進大學生廉潔品質的逐漸養成。

一、對于“廉文化”概念的解讀

(一)廉文化的內涵:“砥礪廉隅”是必須弘揚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廉”是一種道德,一份操守,一種情懷。《說文解字》中說:“堂之側邊曰廉。”房屋的邊為“廉”,角為“隅”,有個成語叫“砥礪廉隅”,即形容有棱有角、正直不阿的做人準則。“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曰:“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唯廉,一身正氣;唯潔,兩袖清風。“廉”是君子修身正己的拳拳操守,“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謙謙君子、淡泊如水、節儉勤勉、窮且益堅,這些都是廉之本色。“廉”也是一種恪盡職守的實踐情懷,宋代呂本中在《官箴》中說:“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正廉潔自古是對官聲的最好褒獎。廉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歷經數千年傳承,不僅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現實價值,集中體現在當代個人修身、為人處世、廉潔從政、治國理政等方面。從古代的十大廉吏到今天無數勤政為民的好干部、好黨員,他們都是克己奉公、激揚正氣的典范與榜樣。他們廉潔品質的奉獻,歸根結底是為了人民,不計個人私利,是“砥礪廉隅”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完美詮釋。(二)廉文化的載體:以“蓮”喻“廉”促使廉政文化建設更具象化。文化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在傳播的過程中,往往借助比喻和擬人的手法來具象化,使之可觀可感,更貼近于生活。而“蓮”正是廉文化宣傳的重要載體。花有花的品性,人有人的性格,既有諧音之美,又可以精神類比。蓮花并沒有選擇在最干凈的地方開花,而是在淤泥中扎下根來,選擇了最需要它的地方。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這是多么內斂正直、胸懷坦蕩、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蓮”乃花中君子,“廉”為人之正品。蓮之美,在于潔;廉之美,在于正。所謂“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蓮”與“廉”有著太多共通之處。以“蓮”喻“廉”,正是為了達到以“蓮”倡“廉”的目的。通過深入挖掘蓮文化的廉潔內涵,把廉政文化建設融入觀蓮、賞蓮、品蓮過程中,引導廣大黨員讀廉、思廉、悟廉,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人人講廉、時時思廉、處處守廉的良好氛圍,持續營建良好的政治生態和文化環境。如此基于一定的物質載體,來提煉和體現廉文化,使得廉文化更深入人心。(三)廉文化的特性: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設與文化建設相融合的產物。廉文化不僅具有鮮明的文化屬性,它首先具有政治屬性,是廉政建設與文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新時期,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就要堅持廉潔政治建設與文化環境建設并重,并增強兩者的互動與交融。在立德樹人的高校語境中,則體現為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育人的緊密結合,而始終以學生廉潔品質的養成為中心,將各方面力量都調動和凝聚起來。從以文化人的角度講,主要是通過文化環境的影響和各種文化活動實現的。環境本身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這種力量以潛移默化、穩定持久的特點影響著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2]。高校不僅要善于挖掘傳統文化經典中“廉”的要素,作為塑造人、感染人、激勵人的豐富教材,更要加強時政教育,大力發揮廉政文化在新時期的教化功能。從思政育人的角度講,則是通過“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開展意識形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等,乃至于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最終有利于良好的教育氛圍的形成。如此結合廉政文化的政治屬性與文化屬性,方能促進大學生廉潔品質的養成,將廉之要求融入到學思踐悟中,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四)廉文化的功能:廉政文化建設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戰略舉措。廉政文化建設是反腐倡廉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具體落實。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各高校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必然要求。新時期,“廉”不僅是不貪不腐的獨善其身,而且更要能夠兼濟人民,有擔當、有建樹、有作為,肩負起共產黨員應有的初心和使命。“思廉”是深樹“廉”之意識,“尚廉”是厚植“廉”之風氣,“踐廉”是爭創“廉”之作為。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指出,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廉是立身之本,是新時期的文明標尺,更是我們共產黨員信仰之基、精神之鈣、思想之舵。黨員領導干部要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作為教師,更要體現愛崗敬業、廉潔施教的師德風范。“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以廉潔之愛面對學生,才能放空功利心理,摘下有色眼鏡,做三尺講臺上的一朵蓮花,慎微慎獨,香遠益清,春風化雨。

二、廉政文化建設對于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的重要意義

(一)廉潔是高素質人才必備的思想品質與職業精神。大學期間,正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進行大學生廉潔品質的培育是非常必要的。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言:“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通過點滴培養、逐步養成,當學生有了廉潔的理念和習慣,才能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因此,首先要讓他們對于廉政問題有科學清晰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廉潔觀。然后從日常的點滴行為抓起,踐行廉潔品質各項要求,做到廉潔自律、廉潔待人、廉潔從業,養成守正高潔的人格品行。尤其在高職院校,更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諸如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吃苦耐勞、克己奉公、慎微慎獨等廉潔品質,不僅是基本的做人準則,更要上升為學生必備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加強廉潔品質的培養,才能真正為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便于他們在日后紛繁復雜的社會活動中,依然保持自己出水芙蓉般的初心和秉性。(二)高校有著建設廉政文化的獨特育人優勢。從大學的優勢講,大學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搖籃,它有著人才特別集中的主體優勢。高校有著雄厚的師資,他們都有著較高的理論研究能力和教書育人水平,足以形成一股合力,共同致力于廉政文化建設和文化育人。高校也有著足夠的社會資源,學生在頂崗實習、交流共建、志愿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接觸社會的過程中,都能為廉潔品質的養成得到較多的鍛煉。高校富于大學精神,即境界開闊、思維活躍、包容性強,因此廉政文化在高校的土壤中更便于得到積極認知和廣泛傳播。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廉政制度建設便于得到快速完善,教師層面的黨風廉政建設更便于有效落實。通過規范高校內部的學術活動、招生收費、人事選配、職稱評聘、大額資金使用等關鍵舉措,優化高校育人環境,為學生的廉政培養提供有利條件。因此,要充分利用學生在校時間,發揮高校建設廉政文化的獨特優勢,及時推進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教育,將廉政文化建設作為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環節。(三)文化育人的過程與養成教育的理念有內在一致性。傳播一種文化,就能催生一種理念,形成一種風氣,鑄就一種精神[3]。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相應的,優秀的廉政文化也對學生廉潔品質的養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學生廉潔品質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好的品德、觀念、習慣,都是在教育引導、文化熏陶、制度保障、實踐鍛煉中逐漸養成的,不斷滲透滋養才能根深葉茂。注重養成教育,即強調廉潔品質教育的系統性、持續性與常態化,在循序漸進中凸顯育人的實際效果。而站在文化育人的視角,文化的熏陶力、感染力也是通過一定的載體,在“潤物細無聲”中實施和展開,同樣是一個系統持續的過程。優秀的廉政文化不斷影響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廉潔品質逐步養成的過程,兩者具有內在一致性。因此以廉政文化為主導,加強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教育,才能使廉政文化真正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時刻提高學生的廉潔修養和廉政能力。(四)廉政文化融入師德師風建設有利于言傳身教。廉文化進高校,首先就是要加強教師隊伍的黨風廉政建設,融入到師德師風建設中,由教師起好廉潔的示范表率作用。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帶動學生。因此,先要在教工黨支部中加強監督、執紀、問責,發揮教師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并在全體教師隊伍中倡導淡泊名利、廉潔施教的師德風范。為此,高校要出臺制度舉措,引導廣大教師以積極的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和教化學生。高校教師也應加強自律與自勉,增強開展學生廉潔品質養成教育的使命擔當,以自己高尚的精神境界去影響學生的心靈。同時,教師還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豐富教書育人的形式和手段,創造多種為學生所易于接受和喜聞樂見的實施路徑,推進廉政文化進課堂、進教材、進活動、進實踐。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廉政文化建設才能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擴大影響范圍,才能在德育工作中不斷提升廉潔品質養成教育的實效性。

三、以廉政文化建設引領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的實施路徑

(一)從思想觀念入手,提高學生對于廉潔政治的價值認同。一些高校雖然開展廉潔品質教育,但存在重視程度不夠、形式單一、缺乏體系、效果不明顯等問題,更沒有突出“養成”的過程性和系統性。為此,應從思想觀念入手,在學生群體中厚植廉潔的意識,提高他們對于廉潔政治的價值認同。首先,從思想理論的層面,提升學生對于廉政問題的認識。通過加強廉潔政治和反腐敗理論的教育,聯系時事政治,使大學生從理論高度認識腐敗問題產生的原因、類型、危害及其防御措施,以便在實際生活中建起堅固防線,抵御腐敗侵襲。為此,要抓好思政理論課主陣地建設,一部黨史、革命史、建設史,其實也是一部反腐倡廉史,要充分利用既有思政課堂的廉政教育深厚土壤;同時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廉政教育資源,發揮“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功能。其次,從價值觀念的層面,樹立正確的廉潔觀。價值觀念決定價值判斷,繼而決定實際行為。要想錘煉廉潔品質,踐行廉潔作為,必須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做起。要通過教育,幫助學生在“廉”的是非面前,擺正態度、堅守立場,即讓學生在價值觀念層面能堅持人生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將勞動、創造、奉獻的服務社會的過程,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先行條件和必然路徑。基于這樣的正確認識,才能樹立正確的廉潔觀,自發地廉潔奉公,養成和踐行廉之素養。(二)從文化涵養入手,推進廉政文化滲透進思政教育過程。大學生廉潔品質的內涵,突出了廉政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緊密聯系;而這些品質的特性,也決定了必須采用“養成教育”的過程方法。而大學生廉政建設并非單打獨斗,它可以與文化教育協同起來,找到廉政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契合點,推進廉政文化滲透進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首先,加強“廉”的傳統文化和經典作品研讀。挖掘傳統文化經典中“廉”的成分,比如廉潔詩詞、名言警句、廉吏形象、廉政故事等,以文化課堂或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廉政文化入腦入心教育。既要認真領悟中華民族崇尚廉潔的優良傳統,傳承中華優秀廉政文化,又要明確新時期對于廉政建設的各項要求,弘揚時代主旋律。其次,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學生尚廉、踐廉。高校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大學生開展廉政教育提供了廣闊的文化平臺。可以由“5•10思廉”主題教育月系列活動向平時常態化推進,開展形式多樣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動,如專題講座、經典誦讀、知識競答、征文比賽、話題辯論、廉政文化宣講等,在全校形成爭當廉潔楷模的濃郁氛圍,倡導以廉為鮮明特色的校園精神文明建設。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加強新媒體引航陣地建設,營造守正創新的廉政宣傳文化。(三)從日常行為入手,構建反腐倡廉的學生管理制度文化。將思想觀念、文化涵養落實為日常行為,是知行合一的過程。厚植廉政文化,不僅是使學生能在文化的影響下自發地忠誠、干凈、擔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外在制度的約束和引導。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是一個持續的相當復雜的過程,要反復抓、抓反復,強力約束,也要注重體驗、激勵帶動。首先,明確學習生活中應杜絕的不廉潔行為。將廉的要求與大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通過收集和剖析大學生中出現的種種不廉潔行為與現象,讓學生明白腐敗問題就在身邊,學習生活中一些不正當的做法都包含有不廉潔的因子。比如考試作弊、騙取或惡意拖欠國家助學貸款、畢業生就業誠信缺失、部分學生干部行為失范、關系網復雜、入黨動機功利、生活奢侈浪費等[4]。只有深刻意識到這些行為的嚴重性,才能從“廉”的高度遵守相應規章制度,自覺抵制這些“失廉”行為。其次,在學生群體中加強巡查、檢視、整改。加強獎優罰劣力度,一方面選樹優秀典型、廉之表率,通過開展表彰活動,講好榜樣故事,深化朋輩影響,提高廉政文化影響力;另一方面,嚴厲懲戒不廉潔的行為。這不但要求加強規章制度建設,更要提高執行力,將學生的各項日常行為約束在廉的框架之中。完善紀檢監察隊伍的體系建設,形成上下聯動機制,將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檢查與對廉潔行為的督察結合起來。使全校上下一致意識到廉潔品質養成的重要性,共同想方設法加強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教育。“廉”字當頭,合力推進,則在全校形成濃郁的踐廉氛圍,反過來也能促進廉政文化的建設。(四)從團學自治入手,在學生組織中錘煉和養成廉政品格。推進廉政文化融入日常學生管理和團學組織建設雙管齊下。日常學生管理是外在的制度約束,而團學組織是黨團領導下的學生自治組織。校學生會、學生社團聯合會等學生組織,以及各類學生社團,是由學生自主管理、自主運行、自主開展相關活動,是大學生養成廉潔品質、鍛煉廉政能力的良好平臺。首先,將廉文化融入團學組織工作開展的每一個過程中。從干部的選拔、干事的任用,到內外聯絡人際關系網的建立,到活動過程中的公開公正,到經費的使用等等,處處講究“廉”的重要性。團學組織的自治是“廉”的各項要求的貫徹執行,也是學生踏上社會和工作崗位后,廉政的一次提前模擬。學生踏上社會,不管處于怎樣的崗位,只要有權力在的地方,都應該克制住貪腐的誘惑。將他們置于自主管理的實踐情境中,更能夠錘煉廉之品格,養成廉潔自律的好習慣。其次,尤其注重團學組織中學生干部的培養。那些學生干部,已具備干部身份的雛形,更應該接受“廉”的監督,服務師生,光明磊落,克己奉公,這已然是防微杜漸的開始。當學生在大學階段,能加強自身修養,從嚴自律,那么長大以后才有可能進一步以優良的品德規范自己,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廉”在學校養成,并在踏上社會之后繼續踐行致遠。高校是培養人才的神圣殿堂,而文化是育人的沃土。發揚尚德守正的廉文化,可以凈化意識形態氛圍,營造出風清氣正、向上向善的校園文化環境,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提供優越的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有利于學生廉潔品質的塑造和養成。高校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歸根結底是為了服務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學生廉潔品質的養成正是有賴于良好文化氛圍的鋪墊和熏陶。高校既要弄清廉政文化建設的出發點、落腳點,又要明確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的意義和方法。只有將廉政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廉潔品質養成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兩者的互動交融、無縫對接,才能落實黨風廉政領域的育人目標,實現學生更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孫紅,李寶連,張慶國.廉政文化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9):8.

[2]李春華.文化的“化人”與思政的“育人”[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9):138-144.

[3]王官成,茍建明.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創新與實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8(4):107.

[4]高福燕,孔德平,劉素平.廉潔品質培養與教育[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3):111-116.

作者:陳斌 任沁 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