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育研討論文
時間:2022-02-09 09:21:00
導語:信息技術教育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信息技術的定義、分類與特征
1.1信息技術的定義人們對信息技術的定義,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圍、層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
1.1.1現代信息技術“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為特征”。
1.1.2信息技術“包含通信、計算機與計算機語言、計算機游戲、電子技術、光纖技術等”。
1.1.3信息技術就是“獲取、存貯、傳遞、處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標準化的技術”。
1.1.4信息技術是指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支持下用以獲取、加工、存儲、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數值、圖像以及聲音信息,包括提供設備和提供信息服務兩大方面的方法與設備的總稱。
1.2信息技術的分類
1.2.1按表現形態的不同,信息技術可分為硬技術(物化技術)與軟技術(非物化技術)。前者指各種信息設備及其功能,如顯微鏡、電話機、通信衛星、多媒體電腦。后者指有關信息獲取與處理的各種知識、方法與技能,如語言文字技術、數據統計分析技術、規劃決策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等。
1.2.2按工作流程中基本環節的不同,信息技術可分為信息獲取技術、信息傳遞技術、信息存儲技術、信息加工技術及信息標準化技術。
1.2.3日常用法中,有人按使用的信息設備不同,把信息技術分為電話技術、電報技術、廣播技術、電視技術、復印技術、縮微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也有人從信息的傳播模式分,將信息技術分為傳者信息處理技術、信息通道技術、受者信息處理技術、信息抗干擾技術等。
1.3信息技術的特征有人將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特征——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化、智能化、虛擬化,當作信息技術的特征。我們認為,信息技術的特征應從如下兩方面來理解:
1.3.1信息技術具有技術的一般特征——技術性。具體表現為:方法的科學性,工具設備的先進性,技能的熟練性,經驗的豐富性,作用過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1.3.2信息技術具有區別于其它技術的特征——信息性。具體表現為:信息技術的服務主體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處理與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決定信息技術還具有普遍性、客觀性、相對性、動態性、共享性、可變換性等特性。
2信息技術教育的定位
我們從信息技術教育與教育信息化、計算機教育、科技教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關系方面,多視角地對信息技術教育的定位問題作具體分析。
2.1信息技術教育與教育信息化
2.1.1教育信息化“信息化”一詞最早是與“信息產業”、“信息化社會”聯系在一起的,其提出源于日本。1963年,梅棹忠夫在《信息產業論》一書中首先向世人描述了“信息革命”、“信息化社會”的誘人前景。此后,“信息化”一詞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使用。人們從技術、知識、生產、經濟、社會、國家等多角度對“信息化”的定義與內涵進行了闡釋。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領域的信息化的簡稱。關于教育信息化這一概念,有的學者認為其本質是要創設“一種充滿信息,而且方便教育者和學習者獲取信息的環境。”
也有人說: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促進教學過程的全面革新,使學校能夠適應信息化對教育的新要求。我們認為,教育信息化應包括如下九個方面的內容:①教育思想的“信息化”。要從工業化社會的班級批量化、“一刀切”教育思想轉向信息化社會的個性化、人本化教育思想。②教育資源的“信息化”。要創建分布式的、超鏈接的、非線性的、多媒體化的、開放的、智能生成式的多種教育信息資源庫,使學校教室、辦公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電子化、網絡化;要建立教育資源信息系統,使人、財、物、時間、空間等各種資源要素的調控與管理最優化。③課程教材的“信息化”。要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深化課程教材改革;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努力提高各科教材的技術含量,注意培養學習者的信息能力。④教學模式的“信息化”。要注重建構主義、人本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理論的綜合運用,構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要將信息的獲取、處理、應用、創新等環節的組配作為教學模式構建的基礎。⑤教學技術的“信息化”。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技術的核心,提高各種軟件、硬件、潛件中的技術含量與信息質量。⑥教育環境的“信息化”。創設豐富、多樣、美好的教育信息環境,使師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獲得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校園環境的熏陶。⑦教學評估的“信息化”。注重計算機與網絡在評估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和結果分析中的應用,使評估經常化、自動化、智能化。特別要注重信息導航與實時評估,使教學過程能自動朝教學目標演進。⑧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以績效為價值取向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常規管理、人事管理、工資管理、檔案管理、設備管理中的應用。⑨教師素質的“信息化”。要注重培養教師的信息素質,提高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能力。
2.1.2信息技術教育與教育信息化的關系信息技術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徑,能加快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術教育實施的重要基礎,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一句話,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2.2信息技術教育與素質教育、創新教育
2.2.1信息技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一詞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教改運動,現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與實踐體系。信息技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下述兩個方面:①二者的根本目標一致,但出發點不同。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培養人的整體素質,要求各級各類教育都要滲透素質教育思想。信息技術教育強調的是增加信息技術這一教育內容,加強對每個公民信息素質的培養,以適應信息社會的要求。②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可以推進素質教育。同時,推行素質教育,要求加強信息技術教育。
2.2.2信息技術教育與創新教育信息技術教育與創新教育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關系。創新教育強調的是教育的目標與教育思想的改革,其核心是培養學生如下幾方面的創新素質:
創新意識、精神與品德──具有自覺的創新取向與動機,喜歡立異圖新、與眾不同;敢于改革一切保守、落后的東西,向傳統向權威挑戰;具有堅韌不拔、樂觀自信的品質;尊重他人,善于合作,樂于奉獻,有良好的道德素養。
創新思維與技能──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變通性、新異性、發散性、直覺性、敏捷性、流暢性等方面);能熟練運用一般的創新方法與專門的創新技巧獨立發現與解決問題;能通過實踐不斷提高創新的智力技能與運動技能。
同時,為了實現創新教育,必須抓好信息技術教育。因為創新素質不會憑空產生,它必須在創新環境中通過一定的創新過程逐步培養;創新方法的掌握、創新技能的形成,必須靈活采用多種信息技術。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育的定義、本質與特征,討論了學校信息技術教育與教育信息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信息素質定義目標定位
- 上一篇: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方案
- 下一篇:信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