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術在學前教育版畫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5-19 08:38:11

導語:信息化技術在學前教育版畫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技術在學前教育版畫教學的應用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高校美術課程的教育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日益頻繁。該文作者以廣西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為例,以已經開設版畫課程的大二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大怪魚”主題剪貼紙版畫的創(chuàng)作實踐為案例,通過分析發(fā)現,在幼師版畫課程中引入信息化教學,既便于學生對技法的了解和掌握,又可以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同時可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其未來從事幼教職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學前教育專業(yè);版畫

信息化是大學生審美觀培養(yǎng)中的一種新穎的渠道和方式,信息化教學改革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又有助于美術青年教師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1]。因此,筆者研究學前教育專業(yè)版畫課程融入信息化技術的必要性、可行性,同時結合“大怪魚”主題剪貼紙版畫的創(chuàng)作實踐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高校版畫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提供參考。

一、信息化技術引入學前教育專業(yè)版畫課程的必要性

1.現有教學模式單一,難以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在美術課程教學中,積極地融入信息化技術已經成為美術教學發(fā)展的主要趨勢。這既便于學生獲取需要的創(chuàng)作素材,又可以在形象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和視覺藝術感的提高[2]。講授式的教學模式雖然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難以適應當代學生偏愛通過移動設備獲取信息的現狀,以致師生之間的交流較少,教學效果不夠理想。2.響應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新趨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將信息化技術運用于高校課堂教學已經常態(tài)化和普遍化,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投入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教學實踐,如短小精悍的微課程開發(fā)、線上直播課程開發(fā)、教學類微信公眾號開發(fā)等。作為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較強的美術學科也不例外。在高校版畫教學中,許多學校、教師為了便于學生課前和課后的拓展學習,相繼開發(fā)出許多版畫類的微信公眾號,如“今日版畫”“川美版畫系”“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等。為了讓學生牢固掌握美術技法,教師紛紛設計微視頻用于美術課堂教學。如,在“大怪魚”剪貼紙版畫教學中,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筆者通過微課直觀演示“大怪魚”剪貼紙版畫創(chuàng)作的畫稿、制版、印刷、簽名四個步驟。同時,美術教師還可以充分將線上和線下教學結合,如通過課上下的微信群、QQ群的答疑互動,使信息化教學優(yōu)勢最大化,彌補以往教學模式的不足,最終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3.創(chuàng)新考核評價模式,促進高職院校美術課程的教學改革考核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對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高校美術課程教學中,以往的考核模式單一,僅僅以學生的期末繪畫作品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依據,沒有考慮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容易造成學生只重視美術技法的提高,不重視美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將信息化技術靈活運用于課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以上不足。如,學生將平時的練習作品統(tǒng)一拍照上傳至云班課平臺,方便教師觀察每名學生一個學期的學習成果,而不是以一幅期末作品確定學生的成績。同時,學生線上互評點贊可作為加分項,使評價更全面、更科學,更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二、信息化技術引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版畫課程的可行性

1.政府和學校的引導與支持“互聯網+教育”的新理念逐漸被業(yè)內專家和學者以及一線教育工作者認可。國家十分重視將信息化技術引入教學。另外,許多地方每年會組織開展相應的信息化教學大賽和培訓,參賽學校也會給予支持。截至2019年5月,廣西已經舉辦了18屆高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每年開展的相應培訓也較多。2.學校信息化設施的配備不斷完善且信息化手段使用廣泛要將信息化技術靈活運用于教學,除了需要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還必須完善硬件設施。首先,高校普遍重視校園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的建設。一方面,為了方便課堂教學,學校開通了免費無線網絡,建立了智慧教室;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用信息化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在課堂內外獲取知識的便捷度。其次,當下的大學生往往擁有一些電子產品,且操作比較熟練,如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這些設施的有效配置為學校實施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3.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實踐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理念和新模式,集多元化、便捷化、個性化、智能化等特征于一體,是當今教育教學領域主動適應社會信息化發(fā)展的選擇。如當前高校比較流行的翻轉課堂、MOOC、網絡直播等,都是將信息化技術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在校大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較強,且擁有較多的課余時間,對各種移動設備的操作比較熟練,自我約束能力、表達能力較強,比較容易接受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就是當今比較深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也是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教學的一種具體體現。

三、學前教育專業(yè)版畫教學信息化教學案例分析——“大怪魚”主題剪貼紙版畫創(chuàng)作

1.設計思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繪畫方面以簡筆畫為主,創(chuàng)作方式一般以臨摹為主,自主創(chuàng)作較少,所以教師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有一定難度。學生未來從事幼教職業(yè),主要面對的是天真爛漫的幼兒,該職業(yè)尤其需要創(chuàng)新精神與發(fā)散思維能力。因此,筆者以此為出發(fā)點設計該課的教學,以充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其能自主創(chuàng)作個性化的藝術作品。此次“大怪魚”的主題就是開放性的命題,經過課程的引導,基于相同的主題和制作方法,學生創(chuàng)作出各不相同的畫面,其中不乏優(yōu)秀的、有個性的版畫作品。2.教材分析該課的教學內容選自廣西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中的教學單元五第三節(jié),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術》。這本教材的顯著特點是緊密聯系實際,突出美術技能型幼兒教師的培養(yǎng)目標;面向學生實際,理論與實踐并重;與時俱進,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3.學情分析該課的授課對象為廣西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學習主動性相對不足,但喜歡創(chuàng)作實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筆者確定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分別是知識、技能與素質三方面目標。教學重點是剪貼紙版畫的制作步驟,難點是獨立繪制“大怪魚”的造型。4.教學方法筆者基于教學目標和信息化教學手段擬定教學策略,課前通過云班課上傳木刻版畫視頻并任務,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歸納出制作版畫的工具和步驟,并畫一條魚拍照上傳,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工具準備,筆者在課上檢查與評價預習情況。課中,學生利用云班課參與搶答、投票以及作品上傳等活動,在互動引導中學習知識點。學生利用微課導學輔助解決難點問題,通過實踐相互合作、鞏固重點、拓展技能。課后,學生利用網絡與實體空間展示學習成果,通過線上與線下的互動交流,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作品評價,增強學生的自豪感與自信心。5.教學過程根據該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學實施步驟分為六步:通過藍墨云班課任務單;以學生復述課前預習內容導入新課;講解紙版畫相關的新內容;欣賞不同題材的剪貼紙版畫作品;通過主題創(chuàng)作實踐突破重難點;學生作品展示與點評。一是課前預習。筆者通過藍墨云班課上傳木刻版畫微視頻,約5分鐘,主要介紹版畫的發(fā)展簡史、制作木刻版畫的工具與流程。同時,教師讓學生完成任務單:歸納版畫制作流程,畫一條魚并上傳。二是新課導入。筆者以學生搶答復述預習的木刻版畫制作流程導入新課。筆者介紹此課的知識目標,即紙版畫的相關概念,展示工具,讓學生理解不同版種的版畫,認識到工具與創(chuàng)作流程是有共通之處的。筆者引出此課的重點內容:剪貼紙版畫的制作流程,采用“先講解再演示后實操”的訓練方法,逐步強化學生對畫稿、制版、印刷、簽名四個制作步驟的掌握。三是作品欣賞。學生欣賞不同題材的優(yōu)秀剪貼紙版畫,筆者讓學生在云班課上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總結紙版畫的審美特征——稚拙樸實之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四是主題創(chuàng)作。筆者給出“大怪魚”的主題,讓學生創(chuàng)作剪貼紙版畫。從學生課前畫魚的情況可以看出,學生深受簡筆畫的影響。筆者提醒學生魚的造型要有個性,杜絕臨摹,以保證學生作品豐富多樣,同時提高學生的獨立繪畫能力。獨立繪制“大怪魚”造型的是此次課程的難點,筆者采用“先引導再操練”的方法,有效保證學生作品的質量和水準。筆者先帶領學生欣賞自然界的魚,讓學生知道美在生活里、在自然中,借此開闊學生的視野;利用形狀工具提取魚的外形,方便學生進一步觀察魚的造型。這些奇形怪狀的魚的外輪廓,可以讓學生徹底擺脫簡筆畫中常見的三角形或橢圓形魚的思維定式,使學生思維得到發(fā)散。學生的筆尖在紙上自由行走,或凹陷或凸起,或尖銳或圓潤,根據位置適中的構圖原理,使畫面飽滿。筆者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獨一無二的輪廓,初步完成畫面。學生利用豐富的點、線、面裝飾出魚的頭、尾、鱗、鰭。面對繁多的形體,筆者提示學生要遵循一定的組織原則,即疏密有致、有大有小。為了方便學生理解,筆者設計四組圖片,在云班課發(fā)起投票活動,讓學生挑選。投票顯示:一半的學生認為均勻分布的草地和兔子符合自己的審美,但對疏密有致的理解較差;90%的學生認為有大有小的山脈和草叢更美,對有大有小的認識比較好。筆者歸納疏密有致、有大有小的審美法則及其在繪畫中的運用,使畫面豐富而統(tǒng)一,拒絕平均、單調。學生形成自己的繪畫思路,提高了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最后,筆者利用微課視頻更加直觀地演示“大怪魚”剪貼紙版畫畫稿、制版、印刷、簽名的四個步驟,鞏固重點,突破難點。五是學生實踐。筆者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完成能力目標,同時驗證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情況。第一,畫稿。學生在卡紙上獨立創(chuàng)作畫出大怪魚,并且把自己課前畫的魚放在一起拍照上傳至云班課。通過教師點評與學生互評,學生進步很大,畫稿的造型豐富,沒有臨摹的痕跡,更多的是表現自己的想法與點、線、面的組織。第二,制版,學生利用剪刀、刻刀、白膠在卡紙上剪貼,制成凹凸的底板。第三,印刷。學生先滾油墨,再壓印,最后晾干。第四,簽名。學生按照版畫規(guī)格在畫面下方簽名,完成作品。六是作品點評。學生展示成果,簡述心得與體驗。教師先整體點評,然后從中選出比較優(yōu)秀的作品重點點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成此次教學的素質目標。6.教學效果筆者利用信息化手段全程引導講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習更加方便、直觀。筆者利用形狀工具,通過啟發(fā)思維式引導,使非美術專業(yè)的學生也獨立完成了作品創(chuàng)作,其中不乏令人驚喜的作品,整個班級成果頗豐。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互助學習,充分體會藝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筆者重視學生作品評價與展示,營造藝術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成就感與自豪感。結語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美術教學開設了版畫課程,同時也實現了版畫教學與其他藝術形式教學相融合的教學目標,版畫教學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3],但尚未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技術在版畫教學中的優(yōu)勢。因此,在高職院校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將信息化技術引入課堂教學的意義,善于緊跟學科發(fā)展的新趨勢,利用課外時間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養(yǎng),合理地將信息化技術與教學結合,以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曉春.運用美術教學提高高校青年學生的審美觀研究——評《美術信息化教學設計》[J].高教探索,2019(3):135.

[2]葛明芳.信息化背景下美術教學策略的分析[J].現代裝飾(理論),2015(8):259-260.

[3]郭紅雨,郭人歌.高校美術教育中的版畫教學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1):94-95.

作者:彭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