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行為調查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21 03:04:00
導語:大學生消費行為調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當今的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生活消費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也表現出了非理性的傾向。通過以問卷調查為主的調查方式,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分析得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時又明顯存在著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上的誤區,需要來自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引導和幫助。
一、導言
大學生不僅是當前社會的消費主體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未來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他們的消費方式將可能深刻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消費方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風氣和思想。因此,選取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消費行為和方式,有助于認識青年一代乃至整個社會未來的消費趨勢。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消費心理、消費行為特點和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具體涉及到的問題有大學生平時消費資金的來源、月消費狀況、消費支出分布情況及其對消費方面的感受等。調查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對C大學2004-2006級150名在校本科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為92.67%。其次,通過面對面訪談等方式對其中15名學生進行了個案調查,從而提供了比較具體的資料。在以上兩方面情況把握的基礎上,結合網絡上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
(一)理性消費
1.合理計劃。問卷調查顯示,在費用開支上,16.6%的學生有詳盡的計劃,67.7%的學生稍有計劃,只有15.7%的學生沒有計劃,隨心花費;81.3%的學生沒有或偶爾有透支情況,經常出現透支情況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大學生在消費時都是精打細算,消費的盲目性并不能夠用來形容大學生整體,當前社會上普遍關注的大學生超前消費只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少數現象。
2.理性消費。根據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有關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普遍比較重視商品的質量和價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可見大學生的消費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通過訪談我們得知,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選擇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喜歡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把握時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全國學生聯合會、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中國青年校園先鋒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公布的《2004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顯示,諾基亞、聯想、索尼、TOM、匯源、阿迪達斯等成為中國大學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鋒品牌。此次調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類先鋒品牌中,非內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們針對性地訪問中,發現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商品消費上,基本都是外國品牌的天下。對C大學學生的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根據《報告》,排在大學生購買首位是“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57.7%)”,其次就是“單純追求流行時髦與新奇的東西(30.4%)”。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導向性較強
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費方式。很多商家都將大學生作為重要的目標顧客進行市場銷售,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于60%。針對此種情況商家紛紛推出面向大學校園的促銷活動。例如中國移動,他們借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杰倫為“M-ZONE”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其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這些追“新”族。同樣,金融機構也逐漸將業務延伸到大學校園,以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作為新業務的推動,逐步拓寬市場。前些時,國內首張專門面向大學生的雙幣信用卡——Young卡由招商銀行推出,不論專業、家庭經濟條件,全國近220所著名高校本科二年級以上學生均可申辦,最高可透支額度,在讀本科生為3000元、在讀碩士生5000元、在讀博士生8000元;如急用現金,只需打個電話就可將透支額臨時調高30%。幾個月招行在全國就發放Young卡約8萬張。這個數目相當可觀,也證實了大學生對于信貸消費這種區別于傳統的新型消費方式的認可和接受。對C大學生問卷調查的數據也同樣說明了這個問題。
三、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一)所處消費層次與消費水平的矛盾
大學生是消費群落的一個特殊構成部分,他們不參與生產,是純粹的消費者。這點對于大多數在校大學生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以下是通過問卷得到的數據:大學生消費主要來源,有83.45%來源于父母資助、8.7%來自獎學金和助學貸款,6.8%是個人兼職收入。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的經濟來源仍然是依賴于父母、家庭。這種依賴性,使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與家庭經濟狀況直接掛鉤。這種消費水平,完全決定于其家庭經濟狀況。至于家庭經濟寬裕的,在必要的生活消費外,還有另外一筆錢可用于其它。從這一點看來,經濟來源對于消費水平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是更甚于大學生本身的消費觀的。在有限的消費寬度內,不論出于自覺與否,他們都必須嚴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使之與經濟狀況相適應。所以中國大學生的平均消費水平理應與我國居民的平均水平相一致。然而事實并不同于公眾一般的認知:大學生們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4919元,支出為4819元,同時,目前大學生每學期自籌收入平均491元、獎學金374元,即自身獲得的總收入為865元,僅占每學期支出的18%。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9000元之間。而將大學生在兩個假期的支出計算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支出已經在一萬元以上。大部分幾乎沒有創造收入的大學生,每年的消費都要高于城鎮居民平均水平,收入與支出存在嚴重的反差。大學生們既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卻享受著高檔次的生活,且消費水平和質量往往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呈現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費現象。這個特殊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與他們所處的消費層次不甚協調。
(二)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兩極分化分明
大學生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閑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調查數據表現出,每月消費水平在600元~1000元的學生中,飲食支出與生活費月支出(680元)平均比率是31.9%,這可視為他們的“恩格爾系數”,這一水平已經低于我國城市居民2005年的恩格爾系數,女生相對更低一些。這說明大學生們的消費趨向已經不再滿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生之間比較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閑消費部分。低的在50元左右,高的則達到1500元,這些高消費包括電子產品、穿著打扮、交朋會友、文化消費等等。部分高價值消費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他們的“消費地圖”: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27%擁有個人電腦、19%擁有PDA、12%擁有MP3、6.6%擁有數碼相機。旅游、電腦、手機、戀愛被稱為大學生的四大消費。對于能體現社會年輕人時尚、前衛等特征的高消費,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學生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體現的更明顯。追求品位、高雅、時尚、情調的文化消費,是大學生的又一特點。調查結果顯示,68.9%的被訪者去過酒吧、茶樓、咖啡屋等休閑場所。與這些新出現的消費熱點增長迅速相比,學習消費所占比重要小得多。(三)消費心理易受外界影響走進消費誤區
追求高消費、炫耀消費、享樂主義和超前消費詮釋了后現代性的消費主義消費方式,也極大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追求時尚、潮流和高消費已漸成大學生的消費趨勢。雖然在前面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理性化分析中我們看到,大學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費方式,但消費品的品牌和時尚特質仍然普遍受到大學生的重視。而且在事實上,“阿迪達斯”、“蘋果”、“卡爾登”、“耐克”之類的世界名牌在大學生中的擁有者也不乏其人。當代大學生現有的消費誤區具體表現有:庸俗性消費,突出表現是人情消費;超前消費,消費遠遠脫離了實際;炫耀消費和攀比消費,以追求高檔、名貴商品為榮。同時,根據資料顯示,大學生的對未來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期望,遠遠超出當前社會能夠提供的標準。許多大學生在沒有考慮自身情況的前提下,還抱著年薪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求職念頭。而事實是,近日在廣州舉辦的一次招聘會上,很多企業提供給大學生的月工資水平僅為700元~800元。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期望消費水平不僅遠遠高于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的普遍初始工資水平,而且也脫離了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可見大學生群體雖然由于經濟來源的限制,在校階段的現實消費方式是理性的、有計劃性的,但在他們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種消費主義的消費方式,而一旦時機成熟,這種對高消費的訴求就將導致他們的消費理性的顛覆和解構。
四、引導大學生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群體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較寬闊的文化視野以及對新事物敏銳的反應能力,所以其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都存在著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我們應該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中存在的問題。由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方式在未來社會中會有較強的影響力,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長、大學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與作用,針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學的措施,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消費與金錢、精力之間的關系,樹立理性的消費生活觀和科學的消費方式。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消費現狀,樹立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在這里對大學生消費的引導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希望老師在思想理論教學中,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后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家長應該教育正在讀書的大學生子女明確自己的消費定位,不能過于縱容,尤其應該讓大學生們清楚自身所處的消費層次和現在所能創造財富之間本來就存在著明顯差距。其次,家長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這樣看來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就更為重要。同時社會輿論對大學生的關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和指責,尤其是針對當代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突出,單純的說教效果不甚明顯,對其應采用結合現狀的引導,用事實來幫助大學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費定位,擺正消費心態。
第二,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專家指出,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話題。可以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建議培養大學生合理的消費觀,可以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具體操作型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過良好的校風建設和學風建設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大學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園內各種觀念和行為的影響,其消費觀和消費行為也是如此。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高校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學校應該通過校園文化和校風的建設誘導學生主動調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費行為。因此,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與優良學風和校風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德琦,張新國,嚴學軍.青年與現代消費[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邁克爾·R·所羅門.消費者行為[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韓璐.當代大學生畸形消費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4(4)
4.倪瑞華.可持續消費:對消費主義的批判[J].理論月刊,2003(5)
5.陸漢文.大學生:消費與現代性.青年研究[J].1999(6)
6.陳沙麥.對當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5(3)
7.李小芳.“新貧族”:一種消費的新主張[J].中國青年研究,2003(6)
8.彭慧蓉,鐘漲寶.大學生消費方式的現代性與后現代性分析
- 上一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論文
- 下一篇:青少年網絡成癮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