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學素質教育綜述
時間:2022-05-11 04:51:00
導語:民法學素質教育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在法學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法學教育是以培養法律專業人才為目標的教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社會對法律專業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高水平、高質量的法律職業工作者,要公平公正地執法、實現法律的價值并維護法律的尊嚴,而這一切都要求其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因此,實施素質教育是法學教育的應有之義。
二、民法學的教學現狀
伴隨著民事立法的發展,民法學教學研究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壯大。然而,在民法學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首先,學生對民法理論與社會現實的關系認識不清。現實生活中的民事行為是復雜多變的,因為社會現實中摻雜了很多復雜的社會因素,有時候還可能出現社會現實與法學理論知識的規定完全相背的情形。面對這樣的現實,學生往往會很困惑。其次,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在面對民事法律實務時,難以很好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盡管學生接受了較長時間的正規法學教育,但在真正處理實際問題時,卻不能完美地將理論正確運用于實踐。導致上述情形的出現,總的來說,是由于目前我國民法學教育的滯后性所致。無論是教育的培養目標、結構設置等宏觀方面,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微觀方面,都還存在很多問題。
三、關于民法學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
(一)在強調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注意突出前沿理論
民法學教學的首要目標就是要向學生傳授全面的民法學基礎理論知識。民法課程教學中所涉及的理念、方法以及對法學基本范疇的認識,很可能對學生起到始終的影響。對教師而言,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在教學上首先體現為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基本按照傳統大陸法系民法典的結構框架進行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民法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即掌握民法的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的體系。當然,這種學習方法對初學者來說由于要理解、記憶許多專業概念術語,因此有相當大的難度。為此,在以體系學習為主的同時,還可以從具體案例入手,以喚起學生對民法理論的興趣。在民法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民商立法和司法活動的最新現狀,及時為課堂教學注入新血液,做到與時俱進。另外,教師還應將所能收集到的與民商研究有關的信息資料,經過科學的整理和分類,及時提供給學生,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信息量。
(二)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首先,教師應將有關民法學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及時向學生介紹,并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理論分析、解決問題。例如,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制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重點問題、有爭論的觀點展開討論,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建議。通過此類教學活動,使民法學課程的教學活動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其次,通過讓學生貼近司法審判程序,使他們能切身感受庭審等司法實踐活動,從而增強他們對民法學的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人民法院的民商事案件的庭審活動及人民檢察院對民事訴訟的監督活動,使學生對此類司法實踐產生直觀感受和具象的了解,并且能夠掌握一些通過學校和書本無法獲得的實踐經驗。另外,在不同的民法學教學階段,任課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舉辦模擬法庭以了解庭審的各個環節,到社區進行普法宣傳并對老百姓展開法律援助,到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實習以掌握更多的實踐知識。
(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
各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建設民法學精品課程,并利用互聯網資源,使其得到最為廣泛的共享。學校的教學網站也可安排教師在網站的BBS上與學生交流,答疑解惑,及時溝通。當然,這對課程本身及任課教師來說,無疑是更大的挑戰。教師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博客作為一個教學交流的平臺。對于學生在求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無論是通過面對面、電話還是電子郵件,這種一對一的解答方法無疑都是低效的,而如果利用博客這樣一個公共空間作為教學交流平臺,讓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在“評論”或“留言”中提出來,然后由教師做出文字解答,則不失為一個極為高效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使更多同學理解這些問題,也可以節省教師重復作答的時間。
(四)開展“診所式法學教育”
在診所式法學教育中,教師始終處于指導地位,而學生則是主導,為了能使學生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老師輕易不對學生的觀點做出“是”與“非”的判斷。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他們逐漸明白了怎樣和當事人、法官、檢察官打交道,掌握了如何進行庭前準備,如何撰寫相應的法律文書以及一定的辯論技巧。診所式教學方法僅是為了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而提出的,我們不是要用診所式教學方法取代傳統的法學教學模式,而是在傳統的法學教學過程中引進一種新的理念、方法,在注重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實踐能力。
- 上一篇:影視教育與思政教育
- 下一篇:鄉村經濟發展情況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