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類人才培育方式
時間:2022-07-02 10:50:08
導語:藝術設計類人才培育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理工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支主力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工院校相對于其他專業院校來說更注重于學生動腦、動手等綜合能力的培養,藝術設計專業更應如此。然而,在我國的大多數理工院校中,藝術設計專業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都是附設在其他相關專業里面或者完全參照美術、機械制圖等專業的課程設置并進行教學,多側重于對學生進行機械制圖、工程學、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能力的培養,而不注重對專業學生進行形態訓練與表達、動手制作方面的教學。有的理工院校開設藝術設計專業后引進了大批美術教育的教師,開設的藝術設計專業照搬美術院校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由于受到美術教育教學體制的限制,學科劃分模糊、人才培養定位不準。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工作室制”等藝術設計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設想,以供廣大教育同仁參考,相信對研究理工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等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理工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培養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學以致用的人才,是我們理工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藝術設計產業的迅猛增長,社會對于高技能、高智商的藝術設計實用型人才的渴求與日俱增,但是從各專業院校畢業的學生由于受到美術教育體制和培養模式的影響,專業能力卻不強,這是擺在理工院校藝術設計教育面前的一道亟需突破的瓶頸。
(一)教育理念不清
機械設計是一種理性的思維和精準的計算,美術設計圍繞的是個人的審美意識中心,而藝術設計教學一定要結合市場需求,老師在教學前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然后再有的放矢進行教學,不但老師要長期進行市場調研,專業學生也要長期進行市場調研,要走出校門,走進企業,每次調研后都要做好詳盡的記錄。老師還要注意引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了解人們的審美思想以及消費觀念,根據不同的審美思想和不同的審美觀念設計出符合大眾需求的新穎產品,不可以隨心所欲。藝術設計是一門嚴謹而理智的科學,世界上沒有不受限制的設計。而我國很多的專業院校對機械制圖、美術教育、藝術設計教學的方法混亂,概念不清,專業劃分模糊,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專業不明、思想含混,進入社會也難以勝任設計師的工作。
(二)缺乏實踐能力
藝術設計專業要求學生不光要學會書本中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具備動手實踐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社會與市場需求,然而目前我國許多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卻只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培養模式完全與市場的需求脫節,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創新能力弱,缺乏實際的應用能力,因此將來畢業后也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
(三)缺乏創造性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腦的普及應用等,各種設計類的軟件也在開發和運用,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電腦軟件的應用漸漸取代了動手造型的訓練,學生都產生了惰性,缺少了動手鍛煉的機會,很多需要動手操作設計的作品都通過電腦軟件程式化處理了,設計出來的作品都是生搬硬套的,缺乏創造性,從而制約著學生自身藝術潛力的挖掘和設計思維的調動,學生的創新能力自然得不到培養。
(四)教育的設施設備、師資力量投入不足
國家在高等院校教育方面投入的不足,致使教育按產業來辦,把教育推入了商品市場。藝術設計教育要求投入的方面很多,包括高科技設備的投入、師資力量的投入、教育科研經費的投入等,而很多藝術設計專業院校的經費卻嚴重不足,因此目前要想達到優質的藝術設計教學是相當困難的。
二、理工院校藝術設計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的思考
(一)教學模式的調整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理論性、專業性很強的專業,該專業注重于對學生造型藝術,審美意識、創意設計、品位格調和素質涵養的培養。藝術設計專業與社會實踐結合非常密切,因此理工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要根據自己專業的特色,設置教學內容,開設適應性強的專業課程,培養目標要明確,應探索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求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例如,在大學一年級課程教學中盡快讓學生掌握Photoshop、AutoCAD、3dsMAX等計算機輔助類課程,這些知識都是專業學生以后學習相關知識的起點,這一點非常關鍵,老師要強化這些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注重這些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為整個大學階段的專業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老師還可以采用“WORKSHOP互動”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師生間進行良性互動,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勇于實踐,勇于創新。
(二)建立“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
1.什么是“工作室制”“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工作室為依托,在真實的環境中,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以完全準就業的形式完成課程教學任務,使教學課程項目化,教學內容真題真做。這種教學模式在國外已較為盛行,德國魏瑪建立的國立包豪斯學院“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與實踐同步”的教育體系至今仍影響著世界設計教育,在歐洲一些藝術設計學院的教學過程中會專門聘請行業技術人員負責學生技術方面的教學。歐洲的藝術設計水平一直領先于世界,這和他們的自身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分不開的。近年來,國內有不少高職院校也在試行歐洲的人才培養模式,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建立“工作室制”的必要性我國正在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邁進,藝術設計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前景廣闊。藝術設計已經成為適應市場需求的熱門專業,這就要求藝術設計專業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由于藝術設計專業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開展的比較晚,教學時間短、教學經驗少,傳統教學體系的痕跡比較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不被重視,教師以組織學生外出參觀為實踐教學的主要途徑,不重視校內實驗室的建設,致使藝術設計專業建設與行業發展嚴重脫節,學生的實踐能力非常薄弱。按照應用型理工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在專業教學中,可將一節課的教學由原來的講授為主,轉變為講授、交流、實踐、鞏固提高四個階段,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作靈感,培養出能適應多樣化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要實現這一要求,非常有必要借鑒歐洲的教學模式,通過改善教學模式來培養專業人才已經成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和較強專業實踐能力的復合型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3.“工作室制”中的師生角色轉換在創立“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時,工作室教師可以由校內教師和企業設計專家兩部分人員組成。校內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較高的實際設計項目操作能力,而對專任教師的培養是整個體系得以實現的基礎,引進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是學校與社會溝通的優質通道,學生則以準員工的身份參與實際設計制作生產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強調教師和學生交互式、互動性的教學。在“小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性和團隊精神將得到訓練。
4.“工作室制”的教學評價方法在教學評價上,可以通過評價學生項目設計作品水平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一是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制,側重于讓學生總結表達,總結掌握了哪些專業知識,提高了什么,分享自己所取得的學習成果;二是采用作品展示制,將一門課程完成后,把學生所做的項目設計作品都集中展示出來,可起到交流學習、相互促進的作用;三是采用客戶選用、參賽獲獎、投標中標制,學生的最終項目設計作品能被客戶選定使用、或參加社會各類設計大賽榮獲獎項、或參加投標項目被中標都是最客觀的評價標準。學生的成績評定和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都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進行。通過教學水平評價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促進教師認真教學,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三)扭轉學生的思維模式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社會競爭更激烈,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面臨著嚴峻挑戰,理工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主要是培養工程型的應用藝術設計人才,理論基礎強、專業口徑寬是理工院校的最大特色,這些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為社會未來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專業的、綜合素質全面的應用型人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是理工院校培育藝術設計實用型人才的新任務。大學一年級是學習藝術設計專業知識的起點,對學生以后的專業知識學習以及畢業后面向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大學一年級我們就要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動腦、動手能力。大學一年級是剛剛進入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轉變期,也是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的“轉變”期,誰轉變的快,誰就能先進入專業學習狀態,成功率就高。抓“轉變”應該成為理工院校藝術設計實用型人才教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
通過長期的教學探索,我們深知只有理論聯系實踐,適應市場需求,按照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特色模式教學,把藝術與設計、技術、制作相結合,才能培養出適應時展、社會需求的專業設計人才。理工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還要我們在摸索中繼續前進,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進一步改善辦學環境、完善教學設施、增加實驗設備,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強化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使學校的教學目標與社會崗位的需求趨向一致,這樣才能逐漸形成一套良好的、完善的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 上一篇:李寧品牌營銷發展方式
- 下一篇:新聞訪問觀察藝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