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學道德教育有效性路徑探索論文

時間:2022-12-16 03:05:00

導語:大學科學道德教育有效性路徑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科學道德教育有效性路徑探索論文

關鍵詞:科學道德高校素質教育創新能力

摘要: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的教育。從科學道德教育入手,是培養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徑;是培養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把德育滲透到各學科各環節的教學中去,從而為推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推進素質教育做出貢獻。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思想道德教育,而道德作為社會行為規范,總是通過人們的社會生活特別是職業生活表現出來,并從職業行為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大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不僅是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接受科學技術工作的技能和素養培養的過程。因此,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如果能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從培養學生的科學道德和科學作風人手,也許會收到特殊的效果,從而真正發揮其作為素質教育核心的作用。

一、從科學道德教育入手,是培養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徑

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和根本目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斗的理想信念。然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崇高的理想信念,決不是掛在嘴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浮現于腦際的美好圖景,而是體現于平凡崗位上踏實地的奮斗和奉獻。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最根本的就是要確立為報效祖國,服務社會而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加強對大學生的科學道德教育具有特殊的意義。

科學道德作為科技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具有多方面的要求。熱愛科學,淡薄名利,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刻苦勤奮,不斷進取,填密嚴謹,一絲不茍,勇于探索,敢于冒險等等,都是科學工作者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這種適應科學研究工作基本要求的道德精神,既是科技工作者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科學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而良好的科學道德和科學作風,總是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基礎的。科學史上大凡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無不以獻身科學、追求真理為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張衡為了研制地動儀,“不患位之不高,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患智之不博”。居里夫婦為了證明鐳元素在生理上的效應,不顧生命危險而以身試毒。愛因斯坦則把“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可貴”作為座右銘,并一生身體力行。這些科學家正是以獻身人類科學事業作為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才能不計得失,不怕犧牲,為探索自然奧秘而跋涉歷險,攀登高峰。由此可以認為,良好的科學道德和科學作風,既是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內在要求,又是崇高理想的直接體現。因此,對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須從學生思想實際出發,以科學道德教育為切入點,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與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道德和科學作風聯系起來,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實到熱愛科學、獻身科學,提高科學素養上來。由于這方面的問題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活和價值目標密切相關,可以避免流于空泛。更容易為學生所認同和接受,因而會收到特殊的效果,從科學道德的內容和實質來分析,將會看到科學道德的教育與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更有著直接的內在聯系。眾所周知,科學研究的任務是探索自然界的未知規律,發現客觀真理,而真理就是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因此,科學道德作為科學工作者的行為規范,盡管有多方面的要求,但其實質和核心則是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正如所說:“科學是老老老實實的學問,任何一點調皮都是不行的”。“凡真理都不裝樣子嚇人,只是老老實實地說下去和做下去”。鄧小平也說:“科學,它本身就是實事求是,老老實實的學問,絕不允許弄虛作假的”。這種以追求真理為價值目標,以實事求是為行動準則的科學道德,既是科技工作者特有的職業道德,又是一種最高層次的普遍的道德原則。它實際上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在科學研究工作上的具體運用,是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在科學道德這一特殊的社會行為規范中的體現和貫徹。因此,對于作為未來科技工作者的高校學生,確立了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科學道德和科學作風,也就從根本上樹立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根本上確立了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斗的理想信念,從而就能從根本上抵制各種錯誤思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襲。

二、以科學道德教育為切入點,是培養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果說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那么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則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根本。一個科技工作者或管理人員,如果不能創造性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新,即使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也不能對社會、對人民有大作為。在當今的信息時代,科技經濟突飛猛進,新理淪、新技術層出不窮,培養富于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全面發展的人才,既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也是我們在國際上搶占科技經濟制高點,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基本保證。從這一方面來看,加強對學生的科學道德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

科學技術工作的本質就是創新,就是發現新事物,揭示新規律,建立新理論,創造新技術。以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為核心內容的科學道德,正是科技工作的本質要求。實事求是就是要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達到對事物真理性的把握。由于客觀事物是錯綜復雜、千變萬化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和科學實驗中時常都會碰到各種新的情況,新的問題。堅持實事求是,就必須研究新情況,揭示新規律,解決新問題,就必須勇于探索,勇于創新,而不能墨守成規,照搬本本。正是深人研究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才創造性地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李四光更是指出:“不懷疑不能見真理”。在實事求是基礎上的懷疑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的一種重要品格,也是創新的一把鑰匙。

創新意味著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要立前人沒有提出的理淪,要創前人沒有發明的技術,這無疑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而且難免會受挫折、犯錯誤。這就需要有敢于冒險、不怕失敗的勇氣,需要有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意志,更需要有為科學、為真理獻身的精神。這無疑也是科學道德的本質要求,是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直接體現。因為科學的道路,真理的發展本來就是曲折的。立志于科學事業,就應該百折不撓、不怕挫折、不怕失敗。科技史上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曾經過多次挫折、多次失敗,然而,正是那種堅持真理,獻身科學的道德精神,激勵著科學家們去攻克一個個難關,攀登一座座高峰。在今天的高科技時代,科技創新更加復雜,更加艱巨,也更具風險性,對于作為未來科技工作者的高校學生,尤其需要加強科學道德和創新精神的教育。

三、以科學道德教育為切入點,有利于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學科各環節的教學中去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各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特別是需要發揮專業課、基礎課教師的作用。因為高校開設的課程,大多是專業課和基礎課,學生接觸最多的也是專業課和基礎課的教師,他們的課堂教學,實習指導以及言行舉止對學生的思想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然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專業課、基礎課老師大部分把自己局限于只講授本課程的知識,,而視德育工作為身外事。這顯然是與“教書育人”精神相悖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要“進一步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這里的“各學科”顯然包括各門專業課和基礎課。因此,《決定》實際上是給廣大專業課、基礎課教師提出了把德育滲透于教學過程的任務,而科學道德的教育恰恰是“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的最佳切人點。眾所周知,任何一門科學都有其產生發展的歷史,都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而一種新理論的建立,都會有一段生動感人的故事,都蘊含著寶貴的道德精神和創新經驗,自然科學的這種內在發展規律及其所蘊含的道德精神和創新經驗無疑是對學生進行科學道德教育的生動教材。專業課和基礎課的教學當然不可能去詳細介紹每一門學科的發展史,而是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適當穿插介紹一些著名科學家創建新理論的典型事跡及其所表現出來的道德風貌。這不僅能使學生在無形之中受到科學道德的教育和創新精神的啟迪,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寓德育于各學科教育之中”可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公務員之家

教學實習,論文寫作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環節,它更是為專業課教師提供了科學道德教育的大好機會。教學實習和論文寫作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它本身就是一項具體的科學活動,必須遵循一些基本的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這些規范和規程是科學規律的反映和科學精神的體現,它對人們行為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不能有絲毫的違反。學生的實習過程,既是接受技術培訓的過程,也是接受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作為指導老師,必須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結合本專業的實際,引導學生虛心學習,多思多問,并以自已的榜樣行為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道德和作風。顯然,專業課教師的這種作法,是德育教師無法做到的。

總之,科學道德教育為“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提供了最佳切人點,只要專業課、基礎課教師切實把德育工作作為自已的一項重要責任,就一定能夠找到更多的結合點,想出更多的辦法,從而為推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發展,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