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分析(共7篇)

時間:2022-06-23 04:39:07

導語: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分析(共7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分析(共7篇)

第一篇: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及發展

一、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會發展的需要

當前,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種手段對我國進行滲透和破壞,通過邪教組織和一些腐朽思想對我國思想領域進行侵襲和腐蝕。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極大增加了社會就業壓力,失業人數不斷增多,導致暴力、偷竊等案件發生率也在不斷上升,而大學院校作為我國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就是這些不法分子的主要瞄準目標之一,致使大學校園周邊暴力、偷竊、火災等案件發生率快速上升。新時期做好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有助于社會治安的穩定,也利于確保人們生命財產安全。

(二)社會法制建設和經濟發展需要

隨著不斷完善的社會法制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得到了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隨之而來的就是國家出臺一系列有關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規,不僅對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行了清楚定位,明確了學校在安全教育中的職責,也規定了大學生在安全教育中應具有的權利及必須履行的義務。社會法制建設和經濟發展需要高素質、高技能的各種專業人才。

(三)大學環境的要求

大學校園是學生步入社會的最后一道約束力較小的圍墻,雖然看似封閉,但其實是一個開放的縮小型社會,因此社會上各種安全問題,這里都有可能發生,例如暴力事件、偷盜事件、火災、離校出走、甚至是心理障礙而導致的自殺等等問題。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以及各種大量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警示我們,大學校園的治安防范及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須得到充分重視。在這種環境狀況下,必須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從而為高素質、高技能型社會人才的培養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

(一)安全意識教育

受社會經濟背景影響,現階段的大學生具有一個極其明顯的特征:生理發育成熟,心理發育滯后;社會需求強烈,但人生觀不明確,閱歷淺,經驗少,承受能力弱;自我意識強,自我保護意識弱;自尊意識強,自我調節能力差,法制觀念薄弱,社會認知與判斷力較低,安全意識低。安全意識教育是大學生教育的首要環節和關鍵環節,讓學生從思想根源上認識危險,以此防范、避免各種危險,從而將安全教育由被動轉變成主動。安全意識教育決定著安全教育的成功與否。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主要包括: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公民意識;對各類可能危及自身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識;遵紀守法和法律維權意識;心理健康意識等。

(二)安全知識教育

安全知識教育涉及面廣泛,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法律知識教育。法律知識教育是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二是人身安全教育。人身安全教育是有效避免個人生命、健康、行動不受威脅的重要途徑。三是財產安全教育。財產安全教育包括防搶奪、防盜竊、防騙、防誤入一些非法組織等。四是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包括交通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教育,教育指引學生正確選擇安全、合法的交通工具,教育學生了解交通規則并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五是消防安全教育。火災是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產生巨大威脅的重要災害,進行消防安全教育,能讓學生正確掌握用電、用火安全知識及火災發生正確的逃生知識。六是網絡安全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全面深入人們日常生活中,進行網絡安全教育,是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心。有助于讓學生明確了解有關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及條例,并提高學生網絡安全防范意識。七是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當前的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情緒容易失控,而面對社會、學校、家庭的多重壓力就極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在大學安全教育中增添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并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利用宣傳教育及時消除學生內心不健康、不安穩因素。

(三)安全防范能力培養

首先,加強培養學生防火、防騙、防搶奪、防偷盜等常見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其次,加強培養學生突發性事件的應變和處理能力;然后加強培養學生野外生存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例如地震、塌方、洪水等,培養學生在面對這類情況時應具有機智、果斷、勇敢的能力,從而有效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認識滯后,重視程度不足

第一,一些高校沒有建立健全的領導機制,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認識相對滯后,重視程度不足,對其發展造成嚴重阻礙。一些學校對于安全教育沒有明確的認識,因而對于安全教育該采取何種形式的機制仍是處于模糊狀態,對自身該擔負的職責也沒有清楚了解。第二,一些學校忽視安全教育,沒有將其納入進學校正常教育工作中,導致安全教育和其他教學專業的關系無法得到有效處理,對于安全教育只有一個片面、客觀的認識,一些學校認為安全教育主要就是學校保衛部門的工作,一些學校甚至認為可有可無。

(二)安全教育內容缺乏系統性

大學安全教育受影響因素較多,許多學校在處理安全教育問題上,仍只是針對傳統的安全隱患,安全教育內容沒有與時俱進,同時專業安全教育效果的檢測手段也極為缺乏。對于安全教育往往是出事之后,才采取一些措施,且就只重視發生事故方面的安全;還有就是上級部門強調一方面的安全,學校就注重這方面安全教育,學校的安全教育內容系統性極為缺乏。

(三)重宣傳,輕防范技能培養

現階段,雖然各大學院校已經逐漸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但都是以安全常識的宣傳說教居多,形式上也仍較傳統沒有新意,主要的形式有:采用墻報、廣播、講座、事故實例圖片展示等,不僅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也沒有提高學生積極性,還耽誤或是忽略了學生安全防范技能的培養和鍛煉。導致學生安全常識豐富,實際應變能力與安全防范技能極為缺乏,從而碰到突發事件,往往是驚慌失措、束手無策。

四、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教育發展策略

(一)朝著規范化、制度化發展

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教育發展策略應朝著規范化、制度化發展,嚴格要求各大學院校貫徹落實安全教育;建立健全的領導機制,做到職責明確,層層負責;將安全教育納入正常教育計劃中;科學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并針對性的、多方面、多學科的開展安全教育;制定嚴格的安全知識考核制度,并將其納入學生總體成績中。

(二)建立專業大學安全教育教師隊伍

大部分大學院校在安全建議的形式上都是傳統的、零敲碎打的,常常將安全教育職責落實在輔導員身上,但是由于輔導員的能力素質與專業知識水平有限的原因,導致安全教育很難有效得到落實和更好發展。在新時期背景下,各大學院校應建立一支專業的大學安全教育教師隊伍,要求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與素質能力、熟悉并能有效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具有豐富的安全保護實踐經驗,以便從根源上保證安全教育質量。

(三)安全教育內容朝著多樣化發展

一是進行遵紀守法教育,以此教育大學生學法、懂法、知法并依法辦事。二是提高安全意識,進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教育,樹立安全第一的基本思想,學習安全知識和安全防范技能,以此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感。三是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加大網絡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積極倡導網絡文明、文明上網的教育宣傳活動,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以此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四是加強安全模擬演習,提高學生安全技能;加強與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門的緊密合作,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應對策略進行處理;模擬搶奪、盜竊、詐騙情境,讓學生近距離真實的了解,從而學習防搶奪、防盜竊、防詐騙技能;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安全教育管理,通過實際進行安全教育管理,提高自身安全意識、安全防范技能等等。

五、結語

總之,對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教育存在問題及發展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社會前進發展的需求,也是法制建設不斷完善和社會經濟進步的需要,更是學校加強學生安全穩定工作的前提。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不僅有助于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保障,也能進一步確保人們生命財產安全與社會的治安穩定,還能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蘇群工作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第二篇:大學生安全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日益社會化的發展趨勢,給學校帶來諸多不安全因素。隨著高校的改革發展,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形式己呈現多樣化,如創建二級民辦學院、擴招走讀生和培訓生等,學校己從封閉式辦學轉化為開放式辦學。近年來,高校后勤逐步從學校的母體中剝離,實行社會化運行,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社會上各種人員進校參與各項服務工作,造成學校與社會接觸頻繁,外來工作人員數量增加。同時,外來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潛藏著許多不安全因素,如被盜、被詐騙和被傷害等這些突發性事件有隨時發生的可能,學生的安全隨時都可能遭受侵害。因此高校要積極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識、增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

2.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的客觀要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已成為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就成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高等教育為市場經濟培養人才,大學生的活動范圍也不再局限于高校內部,很多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或社會活動,與社會的接觸增加,現代通訊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泛濫的信息影響和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其中不乏有害的成份。同時,大多數大學生是在家人的呵護中長大,生活自理能力差,思想單純,容易遭受到社會上的不法侵害。總之,客觀現實要求我們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最大程度的減少安全事件的發生。

3.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大學生群體普遍缺乏社會經驗,缺乏足夠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容易疏忽大意,上當受騙,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只有提高生存能力,才能談得上更好的發展。自我保護能力是一種重要的素質。如出門如何保證安全,怎樣乘坐車船飛機,以及如何防火防盜、防騙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要碰到或必須注意的問題。同時,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正處于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期。他們的社會閱歷較淺,心理狀態還比較幼稚,感情也比較脆弱,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許多大學生產生了心理上的問題,心理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針對這些問題,只有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安全技能,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適應能力,才能順利度過大學階段的生活,為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二、當前大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安全意識淡薄。發展是目標,改革是動力,穩定是前提,安全穩定是高校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基礎和保障,而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實現高校安全穩定的重要措施,其作用不可謂不重要。但在現實中,一些高校安全意識淡薄,重管理輕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大學生安全教育只由某一職能部門承擔,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在問題發生后才被動應對,事后又缺乏經驗總結,致使在校大學生缺乏基本安全知識和技能,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不足。

2.安全教育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目前國內高校很少配備專門的安全教育教師,大多是由保衛處、學工處工作人員和輔導員兼任,偶爾會聘請社會上相關專業人士來校開設講座。由于這些部門人員編制有限,而且要承擔大量繁雜的日常工作,常常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無暇顧及如何提高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質量和實效性。

3.大學生安全教育運行機制不合理。大學生安全教育機制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安全教育缺乏常規化的組織安排;安全教育內容不夠系統化;忽視安全技能的培養等方面。首先,很多高校對安全教育缺乏常規化的組織安排,沒有統一設置安全教育課和其他的安全教育活動,最常見的安全教育方式就是輔導員在班會上強調注意防火防盜,外出注意交通安全等。其次,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的內容不夠系統化,安全教育內容比較零散。在社會形勢變化多端的今天,安全問題及影響安全穩定的因素日益增多,而安全教育的內容還停留在傳統的法律法規、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等方面,體現不出時代性,像國家安全、社交安全、網絡安全、就業安全、心理安全等相關內容尚未被納入安全教育的視野。再次,很多高校比較注重安全基礎知識的教育,期望通過安全知識的灌輸,提高學生的自身防御能力。而這種教育方法恰恰缺少了實踐環節的講授與演練,導致在突發安全事故時,學生很難跟據實際情況而采取正確方式應急逃生。大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是處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關鍵在于對大學生安全意識和技能的培養。

三、提高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水平的幾點思考

1.強化責任意識,完善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機制。高校應牢固樹立起“安全第一”的觀念,明確安全是高校穩定發展的基礎,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確保高校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促進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要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建立大學生安全教育責任制,即從學校到各院系,各院系到各班級逐級簽訂安全教育“目標責任狀”,層層落實安全教育責任,制定詳細明確的安全教育考核指標,定期檢查考核,從而保證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實。高校應建立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管理機構,加強對大學生安全教育指導、協調和監督,設計規劃教育的總體工作目標并監督落實到位,增加投入使安全教育軟硬件的需求得到滿足。從師資隊伍建設、目標規劃、教學管理、效果考核、信息反饋等方面建章立制,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改善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逐步健全完善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運行機制,確保大學生安全教育步入規范化、走向系統化、達到常態化,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2.配備合理的專兼職結合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師資隊伍。學校應根據在校生的人數規模,在全校范圍內遴選一定數量的專兼職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師,建立起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首先,充分依靠校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保衛干部、心理學教師、國防教育教師、學校醫務人員、專兼職輔導員隊伍等參與安全教育活動。其次,可以聘請校外公安民警、消防官兵、解放軍指戰員以及其他與安全教育有關專業人士共同參與教育活動,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師選拔、培訓、考核標準,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組建一支充滿活力與朝氣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師資隊伍。

3.創新大學生安全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載體,豐富教育內容。要不斷豐富和創新大學生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可采用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經驗交流、社會調查、實操訓練、疏散逃生演練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安全知識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安全技能,增強安全教育效果。同時,可以把安全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學生課外活動、社團活動中去,引導學生開展以校園安全為主題的各類活動,通過舉辦專題講座、主題畫展、主題征文、安全知識競賽、組建大學生安全保衛志愿者等,讓大學生參與到學校安全管理的實際工作中,讓大學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時增強自覺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的責任感,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積極鼓勵同學之間相互教育和提醒,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充分利用報紙、網絡、校內廣播、電視、宣傳欄等載體,豐富和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效果,以達到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目的。

4.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高校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應更多地關注文化對人的影響作用。安全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安全觀的形成,使大學生對安全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強化為自身的安全意識。為促進安全教育達到最佳的效果,要把潛移默化的環境文化熏陶與直接活躍的教育活動相結合。要積極塑造健康、文明、安全的人文環境,讓學生自覺樹立自身安全防范意識。積極利用各種媒介開展正面宣傳教育活動,加強輿論引導,加大宣傳力度,形成人人重視安全、人人關心安全、人人維護安全的良好氛圍。總之,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的安全穩定直接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安全穩定,隨著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高校面臨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只有深入研究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不斷加強高校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強化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才能確保校園的安全穩定,促進高校各項事業的全面健康發展。

作者:蘇延立張萌工作單位:中國礦業大學保衛處

第三篇: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強化措施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

1.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依法治校的要求

依法治校是在學校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學校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而高等院校及其大學生的安全問題則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加以了明確。

2.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樹立國民意識、提高綜合素質和道德素養的需要

在現代高校教育中,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措施,是培養大學生樹立國民意識、提高國民素質和公民道德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要激發大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確立正確的安全觀,并努力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掌握安全防范知識和主動增強安全防范能力。

3.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確保高校安全穩定的現實需要

學校的安全是高校穩定的重要因素,而高校的穩定又是國家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幫助大學生自覺樹立安全防范意思,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能力,是維護學生安全穩定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學校安全穩定的基礎工作。因此,學校應堅持以人為本,注重養成教育,沿著德育為首、技能為重、素質為本的思路,為學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1.安全意識層面

通過安全教育,大學生應當樹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識,樹立積極正確的安全觀,把安全問題與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相結合,為構筑平安人生主動付出積極的努力。

2.安全知識層面

通過安全教育,大學生應當了解安全基本知識,掌握與安全問題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安全問題所包含的基本內容,安全問題的社會、校園環境;了解安全信息、相關的安全問題分類知識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識,包括應急、物品保管、財產安全、防火消防、交通安全、食品衛生等。

3.安全技能層面

長期以來,安全技能的學習及演練在高校課堂中顯得比較薄弱。求其是在近年的大學校園突發事故中,火災事故占了不小的比例,且對財產和人身的損害極大。因此,在安全教育中,應使大學生了解火災的巨大危害性,了解國家和地方的消防法律法規。掌握正確使用明火和用電、用氣的安全知識。掌握在各種場所的消防逃生知識,了解消防報警、消防處置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學會正確使用滅火器。通過安全教育,大學生應當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與安全管理技能。掌握以安全為前提的自我保護技能、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等。

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徑

1.重視新生入學時的安全教育

新生剛跨入大學校門時,由于對校園及周邊環境情況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識,不懂得如何自我保護,最容易發生各類安全事故。因此,切實加強新生入學安全教育,增強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識,這對于他們以后的大學生活,乃至以后人生道路上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新生剛入校,校園及周邊環境相對陌生,大部分新生少有集體宿舍生活的經歷,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相對較弱,自身安全防范意識不強。要對新生進行人身、財產、交通、消防、食品衛生安全等方面的專題教育,增強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在進行安全教育時,結合學校自身的地理位置、學校周圍交通安全隱患的情況,重點抓好交通安全教育,讓學生明白行人交通安全常識,提高交通安全防范意識。各班級可以通過學生輪流值勤、現場教育等方式,加強教育和管理,確保學生通行安全。

2.開設系統的安全教育課程

近年來,在很多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主要渠道是報紙、電視、廣播、安全知識講座以及上級有關文件、通知精神等。當然,這些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畢竟是有局限性的,其深度和系統性也受到限制。因此,為了使高校學生安全教育逐步走向規范化、系統化和科學化的軌道,應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一門公共選修課“大學生安全教育”,以專業知識和典型事例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由擁有豐富學生安全教育經驗的教師、管理人員采取講座方式授課,內容包括社會安全、校園生活安全、個人修養等方面。除了介紹交通、消防、食品、衛生安全常識,教給學生防盜、防意外傷害的技能外,還涉及防詐騙、防性騷擾以及社交安全、網絡安全等容易被學生忽略的方面。應指出的是,大學生安全教育授課時間不能局限于新生進校時間,應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每年適當安排一定的課時進行,使安全教育始終貫穿于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較好的效果。開設系統的安全教育課程旨在使大學生安全教育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進而達到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增強防范能力的目的,同時也為今后大學生走向社會,成為一名正直守法公民打下基礎。

3.安全教育要突出重點,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教育效果

其實,近年來在我國從小學到中學乃至大學,各級各類學校應該是重視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的。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也是各大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必要的責任。可是時至今日,大學生的安全教育的效果令人不敢恭維。這從北京理工大學社團被困貓耳山、復旦大學學生被困黃山,上海商學院宿舍火災等事件中都可以看出些端倪。可見,學校的安全教育還不夠到位。一是只注意了宣傳,而沒有落實到安全教育課堂上。二是很多的安全課大多是空洞的說教,而沒有實戰演練。所以,大學生安全教育不能單純的注重理論教學,一定要突出實踐性、實效性和針對性,要組織開展演練、專題講座、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師生掌握避險、逃生、自救的知識、方法和技能。各高校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教學計劃,并落實相應學分。

作者:官芯如牟志宏工作單位:成都工業學院

第四篇: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分析

一、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問題

交通安全教育作為生命教育中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觀念,掌握交通法規,保障自身安全。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有:

(一)領導機制建設不健全

一是高校機制建設不健全,導致各層面不夠重視交通安全教育,對大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認識滯后于目前交通形式的發展,學校并不明確交通安全教育應采取什么樣的運行機制,職責不明確;二是沒有把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一部分,不能明確處理交通安全教育相對其他專業課教育的特殊性,片面地認為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可有可無,有的認為只是保衛部門或是交警部門的事;三是教師忽視交通安全教育,在實際教學和日常教育工作中輕描淡寫,在開展交通安全教育過程中,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沒有形成科學完整的課堂教學體系,缺少富有成效的課堂安全教育;因此,健全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領導機制建設是高校交通安全教育教育的當務之急。

(二)高校交通安全教育資源缺乏

目前學校對學生交通安全教育資源非常匱乏缺乏系統的設計和規劃。我國已經有了針對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項目[1(]P.15-18),但是卻缺乏針對高校學生的特點開展的交通安全教育項目,缺少把高校學生吸引到教育中的項目,加上專門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專家學者不多,開發交通安全教育資源的種類和數量不夠,導致高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的可以加以利用的資料非常少,絕大多數學校都沒有關于交通安全教育資料,從交通安全教育內容來看,一般只限于書面和文字材料,學校多是從口頭上對他們進行教育,很少進行實踐、參觀、體驗活動等,多數交通安全知識來自安全教育讀本,缺乏生動、直觀的學習內容。在教材開發,課時安排方面缺乏科學的設計、系統的規劃。

(三)高校難以承擔所有交通安全教育,使得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學校身兼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多重身份,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既要下力氣又沒有足夠的精力把重心全放到上面,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單純依靠學校的力量來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無論從人力、物力,還是最終的效果來看,都不是最佳的。在實際的工作中,往往是上級安排了,就組織抓一抓,上級不強調了,安全教育就擱置一邊;上級進行安全教育檢查時,就集中力量應付一下,過后就萬事大吉;學校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時就急于抓一抓,事情過后就又放松不管了,使得有些高校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二、進一步加強校園安全教育的對策

依據高校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客觀規律和原則,以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面臨的問題為切入點,探討如何做好高校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具體對策,優化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科學化路徑,改進高校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現狀,以期進一步推動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加強領導常規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日常的交通安全教育貴在持之以恒,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相關領導必須著眼于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長效管理機制。學校要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教育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暫行辦法,在工作中嚴格執行,特別是加強對新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使新生盡快熟悉學校校園環境,了解學校安全管理規章制度,養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為習慣。針對因交通產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可以采取專家報告、典型案例光盤播放、地方經驗交流、專家在線解答等多種方式,深入分析交通事故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對如何制定交通安全預案、完善學校交通管理制度、應對和處置學校突發交通事故,以及如何提高大學生學生安全教育實效性等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系統講解,使學生在獲得交通安全知識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積極落實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動,每年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動都要確定一個安全教育主題,在全國大學生中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宣傳話動,使校園安全教育形成長勢,長抓不懈。

(二)創建針對高校的新教材,積極開展課堂教學

交通安全教育是知識教育,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將在校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納入課程計劃,各類學校應積極開設交通安全教育課,學校應當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設置要求,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全面普及,每學期應不低于一定課時,教材應當采用教育行政部門審定的,符合國家規定和當地實際的交通安全教育讀本為主要學習教材、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交通安全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按照在校學生配備安全教育專任教師,學校可也以聘任具有相關交通安全教育知識和工作經驗的人員,作為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安全兼職教師。定期對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教師進行培訓,保障教師的執教能力;同時應將學校交通安全教育課程的開設情況及學生交通安全知識和交通安全教育技能列入期終考試范圍,作為對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檢查的重要內容,列入對學校的年終綜合考評。通過系統的課堂交通安全教育知識教育,保證學生在知識性和自覺性上得到提高,達到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目的。

(三)多形式開展大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充分利用班、團、校會、升旗儀式、專題講座、墻報、板報、參觀和演練等方式,采取多種途徑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積極實施開展多種教育形式,寓教于樂,使學生接受并熟練掌握交通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交通安全教育可以針對一個主題或多個主題來設計教學話動;通過游戲、實際體驗、影片欣賞、角色扮演等話動,也可以運用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育手段進行。因此,開發音像課程與體驗課實踐,通過構建文字、音像、體驗活動于一體的教學環節,把握好校園交通安全教育的“三實性”——實踐性、實用性、實效性,以生動的案例及講述,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使學生易于接受并熟練掌握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學校應當定期邀請相關部門和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學校交通安全教育集體活動,開展以交通安全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演練,無論是自救自護和逃生實踐演練話動,消防演練,地震演練,都要讓學生親自體驗并掌握逃生自救的本領。還可以與公安部門協調,開展實踐體驗話動,如親自上交警崗體驗交通安全的意義,在教育形式上,盡量設計模擬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在話動中、實踐中指導學生形成技能,樹立安全意識。

(四)落實部門職責,形成全社會重視交通安全教育的協同教育

校園交通安全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更是全社會的事,當整個社會都能重視學生交通安全,落實好本部門的職責,那將會改變和影響一代人。校園交通安全教育應與消防、交警等涉及財產、人身安全問題的各部門共同攜手,一起為學生營造一個人人講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社會環境,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同時對學校開展日常安全教育與培訓的形式和內容等進行明確規定,特別是要求學校要針對預防交通、溺水、火災、觸電和洪水、地震、火災等災害事故,認真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培訓,使師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防范知識和避險、逃生、自救的方法。近此年來,社會相關部門共同協作,消防、交警部門特別重視學校安全,定期到學校進行安全講座,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為學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教育課。同時,開展專題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向全國學生發放安全知識圖冊、防雷安全手冊和安全知識光盤等宣傳資料。這些活動要深入下去,堅持下去,落實到每一所學校,落實到每一名師生的心中,切實提高高校全體人員交通安全意識,共同營造安全、暢通、和諧交通環境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話動。只有全社會行動起來,相關部門各司其責,相互協作,形成全社會重視安全教育的協同教育,我們的交通安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安全是和諧的基礎,沒有安全就沒有和諧。營造安全的交通環境,在全社會形成珍惜生命、遵守交通法律法規的良好氛圍,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目標所在,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要求我們在求發展的同時為人民謀福祉。涉及到人民生命安全的交通安全環境是為人民謀福祉的基礎和重點所在。交通安全教育好則惠及萬民,差則貽誤蒼生。交通安全教育這一涉及面廣、參與部門多的系統工程,其面臨的情況復雜而多樣,但是從構建和諧社會、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安全的交通環境等幾方面來講,交通安全教育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希望能給我國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與建議,為營造安全和諧的交通環境貢獻力量。

作者:胡杰滕小艷工作單位:廣西科技大學

第五篇: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研究

一、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在團體領導者的組織下,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適應的助人過程。將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中,對于提升大學生心理安全素質有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構建積極的自我。大學生正處于青年中期,心理發展處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階段,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矛盾,對自我的認知、控制、發展都不盡成熟。這也是大學生心理安全事故頻發的根源之一。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增強大學生對自我的認知和體驗,激發大學生強烈的自我意識,增強大學生自我效能感,從而構建積極的自我。通過集體活動不斷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悅納,改變自傲或自卑等不合理的自我認知,發展積極、良好的自我,為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順利開展奠定穩固的心理基石。

2.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一般都有著良好的人際交往愿望,但相當部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卻比較缺乏,這給大學生的心理帶來了困擾,使他們感到孤獨、冷漠、不被信任,心理安全感低。大學生都有著共同的人際交往課題和類似的困擾,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創設的情境,通過人際交互作用,培養對他人的理解、信任、支持,調整和改善不良的行為模式,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從而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支持和信任與人的內在安全感相關聯,可以使得個人對于他人產生適當的依戀,進而產生安全感。因此,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獲取的良好人際交往能力,對于提升大學生心理安全感是大有裨益的。

3.培養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以自我中心,渴望得到他人和集體的關愛,卻不愿主動付出,對集體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產生自卑、抑郁等不安全心理體驗。團體心理輔導創設的團隊心理安全,能為大學生提供信任、接納、支持的氣氛,使成員感到安全、自在、真誠、溫暖,團體成員在團體中能自由地陳述自己的觀點、感受,傾訴遭遇的困難,利用團體的智慧協助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團體內,大學生既是傾訴者也是傾聽者,是自助與助人的高度統一。大學生在團體內獲得的安全感、歸屬感,擴到信任周圍的人。由對團體的歸屬感和信任感,延伸、擴大到對家庭、學校及社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由對團體成員的支持、幫助擴大對其他人的關心、幫助;由在小團隊中的團結協作,擴大到學習、生活、工作中團隊的支持協作,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二、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中應用的步驟

1.確定輔導對象。一是進行心理安全狀況篩查。通過心理測評、問卷調查等心理安全評估方法對大學生心理安全狀況進行篩查,以期掌握大學生心理安全的概況,為有重大心理安全問題的學生建立檔案。二是通過向輔導員、班主任、分管副書記、學生干部、宿舍長等了解有心理安全隱患的學生的情況。三是對有心理安全隱患、心理安全問題的學生進行分類,將有共同心理安全隱患、困擾、問題的學生進行信息匯總,確定為團體心理輔導的對象,并為確定輔導方案做好信息準備。

2.擬定輔導方案。根據參加團體心理輔導對象的情況,確定輔導方案。首先確定團體心理輔導的性質。根據輔導對象存在的心理安全問題,分為治療性團體和發展性團體。其次,確定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目標要有層次性,既要有總體目標,也要有具體目標。第三,確定輔導主題。

3.實施輔導活動。實施輔導活動是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關鍵步驟。首先要成立心理安全團體心理輔導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可以由分管副書記、學工處、心理咨詢室、保衛處、教務處等人員構成。其次是具體的教學組織。遵從教學規律,組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教學活動,確定團體心理輔導開展時間、次數、師資等。再次,從場地、教學設備、資金等方面保障團體心理輔導的順利開展。

4.評估輔導效果。對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進行評估,是保障心理安全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手段。評估主要有以下方法:一是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對團體心理輔導開展的情況既要有定性評估,也要有定量評估。二是定期評估與不定期評估相結合,這樣,才能了解團體心理輔導的動態發展和整體概況。三是客觀測評和主觀測評相結合。通過心理測評、問卷調查等方法來進行客觀測評大學生的心理安全狀況;通過向輔導員、團體成員、非團體成員等來了解參加團體心理輔導后的大學生的心理安全狀況,把參加團體心理輔導前后的心理安全狀況進行對比,分析改變的原因,并提出下一步整改意見。

三、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須注意的問題

1.師資問題。團體指導者是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成敗的關鍵,它對團體指導者的專業知識、背景、人格特征、技能、工作經驗等都有較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從事團體心理輔導的老師主要是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輔導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數量非常有限,有的高校甚至只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他們平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課程教學已經不堪重負了,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很多高校都讓輔導員來兼任團體心理輔導教師,盡管輔導員有比較豐富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但是他們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比較單薄,多數沒有安全教育的專業背景,日常工作也繁雜瑣碎,因此,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有比較大的困難。為了讓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中真正起作用,必須加強對團體心理輔導師資的培訓。加強他們團體心理輔導知識的培訓,選派優秀教師到其他高校學習團體輔導和心理安全教育新理念、新技術,邀請團體心理輔導專家來校進行專業培訓。同時,選聘優秀專業教師充實到團體心理輔導師資隊伍中來,依靠全體教師的力量來開展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甚至可以從高年級學生中選聘有志向參與團體心理輔導、具備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優秀學生從事朋輩心理輔導,作為教師團體指導者的協助者。

2.深度輔導問題。團體心理輔導以感染力強,影響廣泛,效率高,省時省力,效果容易鞏固等優勢被廣泛應用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由于團體領導者對每個成員都需要關照,勢必相對減少對每個成員的關注與交流,而無法滿足特殊成員的特殊要求。因此,團體心理輔導更注重整個團隊的成長和問題的解決,對于個人層面上的問題解決得不是很到位。大學生的個性不同,心理安全問題程度不一,團體心理輔導對于大學生的個體差異無法照顧周全,就使得個別學生的心理安全問題隱患難以發現,或者即使發現了,解決起來也是淺嘗輒止。因此,要求團體指導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良好的共情能力,及時發現有深層次心理安全問題的學生,給予他們特別關注和支持,給予個性化心理輔導,或進行引介、轉接,使得有深層次心理安全隱患或問題的大學生,及時得到有效支持和援助。

3.對學生的引導問題。相對于課堂教學的傳統心理安全教育形式,團體心理輔導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行為訓練、團體游戲、影視觀賞等生動活潑、多樣的形式而深受大學生喜歡,心理安全教育的效果也更明顯。但是,學生參加團體心理輔導有兩種錯誤思想,一是把團體心理輔導當作純粹的玩游戲,更注重玩得是否開心,而不是在團隊中的體驗、交流、感悟;二是對團體心理輔導存有抵觸情緒,在團體中不夠投入,不夠積極主動,既不愿向團隊成員傾訴,對于他人的困惑或者問題也漠不關心。因此,要求團體指導者除了組織好各項團體活動的順利開展,也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引導他們如何融入團隊,如何在團隊中實現自我,而不是讓學生停留在做游戲或者過客的層面,鼓勵學生注重分享,討論、提升,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真正實現大學生心理安全知、情、意的和諧統一。可以給學生布置針對性強、學生樂于接受的課外作業,讓學生自我踐行,深入思考,促進各種形式的心理安全教育內化為學生的意識、素質、能力,外化為學生良好的心理安全素質和心理安全防范、抵御能力。

作者:黃月圓工作單位:桂林醫學院

第六篇:大學生安全教育強化思考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安全,是指事物的主體在客觀上不存在威脅,在主觀上不存在恐懼的一種狀態。在不同的時代,有其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反映一定時期人們對安全利益及實施途徑的不同認識。所謂安全教育,是針對遭遇突發性事件、災害性事故時所表現出來的應急、應變能力的教育;避免學生自身的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的自我保護、安全防衛能力,增強安全意識的教育;是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御違法犯罪能力的教育。當今高等教育的辦學主體和辦學層次日趨多元化,高校與社會相互滲透融合、頻繁接觸,影響校園穩定安全的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多。而高校重點發展教學、科研,培養專業性人才,容易忽視安全教育。但是大學生們從小學到大學,多半沒有受過系統安全知識教育,他們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做事情比較感性,容易沖動,易傷害別人利益和被別人傷害。再則,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依然復雜,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大學生心理尚未定型,認識能力有待發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在形成之中,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接觸網絡機會多等特點,進行文化、意識形態、價值觀念方面的侵蝕滲透,企圖占領大學生的思想領域,這些都嚴重影響到高校乃至國家的穩定安全。當前,文化領域的相互交流和文化產品的輸入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對于旨在建立單級世界的國家,正在利用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上的異同進行滲透,達到侵犯主權國家的文化安全和國家安全的目的。當代大學生正承擔著傳承和重建中國傳統文化及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任務,應該將實現這個任務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提升到確保中國文化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來加以認識。大學生即將成為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對大學生實施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引導大學生樹立大安全觀,不僅關系到高校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也促進著社會的穩定。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

(一)高校普遍采取的安全教育措施

1.加強校園安全管理,通過加強技防、人防、物防等安全防范措施,確保校園安全。

2.新生入校教育時進行安全教育講座,內容涉及人身財產安全、網絡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心理健康等。提醒大家防盜竊、防傳銷、放陷阱,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技能。

3.借助“消防宣傳周”、“形勢報告會”及典型安全事件分析等形式,通過網絡、電臺、報紙、展板、傳單等平臺,進行安全教育、宣傳,這是高校多年來進行安全教育的方式,有助于促使學生參與其中,自覺接受安全教育,有利于樹立大安全觀,構建校園安全文化。

4.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穩定壓倒一切”,各高校充分認識到穩定工作的重要性,制定了不同工作范圍的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責任制度,加強了制度的約束作用,使得各部門開展這一工作時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使得學校的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大幅提高。

(二)當前大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不可否認,當前的高校安全教育模式及內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的法制法紀觀念、安全防范意識、安全責任感等,但效果仍不盡如人意,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高等教育系統重視不夠,體制不健全,還未形成長效機制。如前文所言,高校工作的重點在教學、在科研、在于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繼而忽視了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雖然開展了一些安全教育活動,但也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沒有納入正規的教學體系,沒有形成長期的專門的學生安全教育機制,沒有形成校園安全文化。

2.安全教育的模式單一。簡單的安全教育猶如隔靴搔癢,容易使大學生產生排斥和麻痹心理,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才會當發生一些諸如財物被盜等案件時,一味埋怨學校管理不到位,而不會反思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措施是否到位。

3.文化安全與國家安全教育的意識淡薄。當前的安全教育涉及內容面較窄,大多停留在傳統意義安全上,而涉及文化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內容很少,部分大學生對此也不感興趣,造成其文化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意識非常模糊。目前大學生中的韓流熱、洋節熱等對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了潛在的沖擊。更重要的是,這些文化產品放大了大學生感興趣的某些元素,蒙蔽了大學生的眼睛,認識不到這些外來文化產品并非他國真實的生活寫照和文化體現。即使大部分學生了解到文化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形勢后,表現出來的也只是缺乏理性分析的愛國熱情,極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從而制造事端。

三、關于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幾點思考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樹立大安全觀

隨著影響大學生安全因素的增多,安全內容也在不斷拓展,其內容涵蓋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態環境等多個領域,將安全教育引向意識形態安全研究。目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趨向一致,形式基本相同,效果差強人意。而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教育角度不同,特點鮮明,給人以教育啟示。高校應引導大學生樹立大安全觀,將傳統與非傳統的安全觀有機結合,進行務實有效的大學生安全教育。

(二)積極探索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模式和內容

安全教育不僅僅是搞幾次講座,發幾次傳單,傳授一些安全防范技能而已,它更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程,應該探索多種教育途徑,改變單一化的模式,盡早規范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科學內容,將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安排到大學生課堂之中。目前,部分高校已將安全教育納入學生的選修課程,有課時、有學分、有專業的師資,較之傳統的教育模式,更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更明顯。例如海南大學,開設了安全教育的選修課,配備專門的師資、專門的教室,涉及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多樣、教師講授生動、課堂氣氛活躍,深受學生歡迎,大家都爭相選修這門課程,學生爆滿。據筆者了解,這些學生的安全責任感、責任意識、安全防范意識和技能明顯優于其他學生,初步樹立了大安全觀,并能較理性的分析、對待安全事件,校園的安全文化建設亦初見成效。“安全無小事,責任大于天”,發生在學校的安全事件,不僅會給學生本人及家庭帶來傷害,同時會給學校的穩定安全造成影響,嚴重的還會波及社會。高校必須與時俱進,站在大安全觀的角度,不斷拓展和完善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突出培養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及技能,強化網絡安全責任感,提高網絡信息辨別能力,理性對待文化領域的沖突與對抗,高度認識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大學生樹立牢固的、經得起考驗的思想防線,引導學生加強對國家安全的憂患意識,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意識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法制意識。

(三)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隊伍建設,積極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常規化

高校在安全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中,應選任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深厚的理論素養、較高的專業業務水平的人員來承擔。組織安全教育工作隊伍進行系統的學習培訓,增加他們的政治敏銳性,熟練掌握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將現實案例融入到教育工作中,強化教育效果,通過高效出色的安全教育隊伍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方式,以人為本,正確引導大學生接受安全教育。大學生安全教育要做到經常進行、經常落實。從維護高校穩定安全的大局出發,堅持開展各種宣傳活動、知識講座,舉辦豐富的安全教育實踐活動,著力推進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當前,大部分高校還未將安全教育納入正規教育體系,還未進入課堂,勢必影響到大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關注程度,要做到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常規化,就需要考慮使安全教育走進課堂。如前文所言,海南大學的做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四)正確引導,促進校園安全文化的構建

大學生的安全教育能增強大學生安全責任感、安全責任意識、安全防范意識及能力,對破壞高效穩定安全的行為有著很好的制約作用,必須正規化、常態化。這需要高校既充分重視安全教育工作的規范實施,還要利用各種平臺,創新模式,引導輿論,在高校營造一個人人都重視、處處能感覺安全存在的大環境,形成和諧的安全文化氛圍,教育、引導、培養、塑造大學生的安全人生觀,促進健康向上的校園安全文化的構建。總之,大學生安全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只有正確把握方向,豐富教育模式和內容,加強隊伍建設,才能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正規化、常態化,才能構建和諧的校園安全文化。

作者:容嵐工作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第七篇: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全面發展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大學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正處轉型中,人們身邊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傳統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高校“圍墻”漸漸打破,融入社會步伐加快,學生深入社會各領域的機會增多了,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動態和生活行為習慣影響顯著,影響大學生安全的不穩定因素也增加了;校園治安環境變得日益復雜,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大學生安全問題變得更加突出。然而,當前高校安全教育還存在明顯的弊端和局限,在對安全的認識與教育上的觀念還沒有轉變,還沒有完全脫離計劃經濟時代的狀態,教育教條,形式陳舊,內容缺乏創新,沒有與時俱進。因此,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深化改革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二)安全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基本要求

安全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求。關于人的需求的論述,馬克思曾經提出“三級階梯”理論,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也提出“五層需求”理論,兩者都強調安全需求是人基本的需要,是實現其他一切需要的基礎和保證。人類要實現安全需求,就必須有較強的安全意識,掌握相關的安全知識和必要的安全技能;而安全意識的提高,安全知識和技能的獲得,要通過教育來獲得。高校是塑造培養人才的地方,就應從人的需要出發,在抓好專業教育的同時開展安全教育,以滿足人們生產生活和發展的需要。

(三)抓好高校安全教育是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手段

大學校園培養的是一代又一代的社會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技能。當一代又一代的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通過他們的輻射和影響,推動全社會勞動者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的提高,并培養人們的安全需求,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二、高校安全教育及大學生安全意識的現狀

(一)高校對大學生安全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

1.安全教育機制不健全,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當前,高校安全教育沒有列入正規的課程教學,對于安全教育要采取什么樣的運行機制,還沒有形成確切的規定,大部分還停留在偶爾搞點演練,開開講座的狀態,學生真正學到的安全知識比重不是很高。在筆者所在高校進行的一次學生安全知識獲取途徑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獲取安全知識教育的渠道主要是:平時生活總結(44.2%)、安全教育(23.9%)、讀書看報(20.8%)這三類,這其中又以平時生活總結(44.2%)占的比重最大。通過平時生活總結的安全知識存在許多缺點,例如,平時生活總結的知識一般比較零散,不夠系統,也不夠科學。因此,應加強安全教育,讓學生通過正規、科學的安全教育獲得系統有效的安全知識,以便在生活中預防和控制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2.在安全教育角度的選擇上還存在偏差,不夠全面。安全教育側重于教育學生遵紀守法和自我約束方面,對自我保護技能的教育甚少。校園安全問題錯綜復雜,學生在安全問題中的角色不斷變化,有時可能是行為者或參與者,如酗酒、賭博、打架斗毆等;對這類問題以遵紀守法教育是可以的,但學生有時也可能成為受害者,如被騙、被搶、被盜、被侵害等。對這類問題僅靠法制紀律教育是不夠的,應教授他們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技能。況且在校園學習生活中,因學習壓力、情感問題,或是其它挫折,有些學生出現了心理障礙的問題,對此,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3.安全防范策略的相關教學內容缺乏。安全教育最實用的就是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的防范對策,對學生來說這是最實用的,但在教育過程中如何抓好這方面的教學也是最難以把握的。對防范對策的教學除了要有一部優秀的教材,還要有社會實踐經驗豐富教育者的。加強安全防范策略教育主要教學生一是要提高安全意識,掌握相關的安全技能,懂得如何做好自我保護;二是要學會隨機應變,遇事不慌,還要學會善于自我疏導。當前高校在安全防范策略方面的教學,還很欠缺,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大學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識不高,缺少相關安全知識

1.社會經驗不足,安全防范意識不高。青年學生社會認知需求強烈,但涉世不深,閱歷淺,生活經驗不足,容易出現遇事處置不當的問題。有些學生長期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遇到挫折就恢心散氣,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在人際交往中,有的同學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陌生人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容易輕信他人而受騙上當。

2.缺乏與防范對策相關的安全知識。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各類安全問題都有跡可循,對已發生過的案件的分析可發現,不少事例是由于當事人在事件發生時,因缺乏相關安全知識,驚慌失措,在事故初發階段無法正確處置,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從而擴大本可避免的損失。

3.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身心快速成長,但生理與心理的成長并不對稱。他們思想活躍,求知欲望強烈,但由于受到認識的局限,遇到社會上的各種消極因素,難以很好地抵御侵蝕,容易在無意識中違紀違法。因此,需要通過不斷加強安全教育,樹立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識技能,不斷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從而降低各類安全問題帶來的損失。

三、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對策

基于以上對高校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存在問題的分析,筆者認為,大學生安全教育要與時具進,不斷更新教育內容和形式,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多方面、多途徑開展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安全素質,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

(一)以制度為依托,確保安全教育入課堂

高校應像重視專業教育一樣重視大學生的安全教育,要把安全教育納入大學生教育管理體系,列入教學內容和教育計劃,保證足夠的課時,要配備專業的教師隊伍,提供合適的教材,優化教學內容。真正做到全面、系統、規范地開展安全教學活動,使安全教育課與其它課程一樣做到有目標、有措施、同平比、同考核,從而提升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實效。

(二)以原有課程體系為載體,融入安全教育內容

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較多,涉及范圍很廣,主要包括法律知識、安全防范知識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學校可通過已有的課程體系融入這些內容的教學。教師可結合相關專業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教授安全專業知識,例如在思想品德課堂中可抓住發生在身邊的典型事件或事故,進行安全教育,通過分析安全問題發生的規律,警示教育學生,以提高防范意識;在學科技術規范操作的教學中加強安全教育;把物理、化學實驗課與防火防暴知識的講授相結合;在計算機學科教育中植入網絡安全知識教育的內容等等,通過這種融會貫通的方法,使學生在相關學科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安全知識和技能。

(三)既要注重全面教育又要做到因人而異

不同個體,個性思想千差萬別,對安全問題的認識體驗、處置辦法也是各不相同。對不同的對象應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異。安全咨詢作為安全教育的一種方法在高校應特別重視,通過咨詢可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困惑,便于對不同個體開展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更有效地解決學生個體存在的安全隱患,做到問題早發現,早介入,早解決,防患于未然。通過安全咨詢可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念。高校要建立健全安全咨詢機構,把安全咨詢做為課堂安全教育的延伸和補充。

(四)加強學生安全技能教育,注重實踐教學

與其它技能的教育一樣,安全技能的提升也要靠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通過對社會實踐,具體問題的分析處理,設身處地的安全演練來提高學生的安全技能和素質。要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開展安全演練,特別是在生產生活中有可能會遇到的如防災、防火、防盜、防侵害等事故的安全教育演煉。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增強防范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使學生在面對安全事故時,處變不驚,沉著應對,有效地保護個人幫助他人,降低危害程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五)充分發揮網絡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利用網絡、手機短信等平臺為安全教育服務,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做到生動、有趣味、融教于樂。從筆者所在高校調查情況看,目前網絡是學生業余時間娛樂的主要方式,且98%學生有手機。把網絡、手機信息平臺做為課堂教育的延伸,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可將安全教育的內容案例制作成卡通、PPT課件等形式,放到網絡上,學生根據個人喜好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演練,使安全教育具有靈活性、趣味性、針對性,從而提高教育的成效;還可以過組建QQ群、網絡微博、手機微信等手段開展有關安全主題討論,鞏固提高學生的安全知識。建立校園短信群發平臺,根據教育需要把警示提示、校園安全熱點、校園治安動態、敏感問題等通過信息及時傳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化解矛盾,消除不穩定因素,真正在學生思想認識上構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

(六)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營造安全文化氛圍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某種氛圍的長期積淀,一旦形成就會影響人們的思想行為。人創造了文化,同時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人。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文化環境對人的深刻影響。優秀的文化對思想起著正確的導向作用,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因此,在大學安全教育中,必須營造有利于安全教育的良好大安全文化環境。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學習生活環境。一是要完善基礎安全設施的配備,如配齊消防設施、應急救援器材等設施,加強校園安全環境的整治,形成衛生、整潔、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二是要加強教師思想建設,培育一支品格高尚,心理健康,關心同學,為人師表的高素質的安全教育隊伍;三是要大力開展安全教育宣傳工作,利用校園網絡、墻報、標語牌,宣傳安全知識、安全制度,聘請專家講座,召集班會討論安全議題,開展安全知識競賽、舉辦事故災害防護圖片展等活動;四是要開展實際演練,經常開展消防、逃生、防盜、防爆演練等活動,考驗學生的應變和處置危機的能力。學校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安全文化環境,形成了人人講安全,人人重視安全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質。安全是社會發展的前提,是人類個體發展的基本保障,事關個人發展,社會穩定大局。安全教育做為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是現代人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要貫穿于人才培養特別是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培養教育全過程。高校應本著對學生,對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開展安全教育,研究安全教育的方法、手段,改革創新教育模式,豐富拓展教育內容,積極營造校園安全文化環境,努力為社會培養具有良好安全素質的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許友孝工作單位: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