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多重內涵分析
時間:2022-10-29 09:43:36
導語: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多重內涵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了重要部署,同時也宣告著愛國主義教育進入到新時期,結合的相關重要論述,揭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所具有的新內涵。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承擔著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和培養時代新人的雙重使命,立足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主題,以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為本質,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理論與實際相統一的新特征,是立德樹人的靈魂和主軸。
[關鍵詞]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內涵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既是指導大綱,同時也是宣言書,它不僅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思想理論以及方法論上的指導,也意味著愛國主義教育進入到一個新時期,發展到一個新高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是在創新繼承愛國主義教育歷史和傳統的基礎之上,培養既能擔當歷史重任也能完成時代新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正所謂“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1],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歷史和現實雙重意義。
一、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新使命
愛國主義既是亙古不變的優良傳統,也是歷久彌新的時代主旋律。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淬煉中,愛國主義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血脈和精神底色;在中國人民前途道路探索的鍛造中,愛國主義成為中國人民的精神旗幟和動力源泉。
(一)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
中華民族自古就具有優良的愛國主義傳統。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使中國人民與土地、故鄉以及國家產生了依賴和情感,家國一體的政治結構讓中國人民形成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之情,儒家傳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樹立忠君愛國、協和萬邦的思想意識。正因如此,早在古代中國人民就展現出弦高犒軍、戚繼光抗倭等反抗侵略的愛國之舉。近代在遭受列強入侵時,中國人民進行了反侵略的愛國斗爭,從民間自發的三元里抗英、愛國官兵的甲午中日戰爭到全民族統一抗戰,都展現出了一種原生態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時,中國人民積極投身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在繼承革命斗爭精神的基礎之上,凝聚出如紅旗渠精神、奧運精神等具有時代性的愛國主義精神。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導向,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時代背景,引導青少年,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在時展過程中不斷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并將其創造性轉化為具有愛國底色的時代精神。如:靠著步行和自行車日夜兼程奔赴武漢戰場的最美逆行者甘如意,推遲婚禮前往湖北抗疫一線的護士王琿,等等。青年一代成為抗擊病毒的主力軍,展現出了強烈的愛國擔當,凝聚出以愛國主義為底色,將科學精神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抗疫精神。
(二)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青年是每一個時代的接棒人,是愛國擔當的生力軍。在革命戰爭年代,青年是救亡圖存的一代,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掀起了一場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以其磅礴之力將愛國主義推向高潮。此后,一批批有志青年紛紛投身于革命斗爭中,如:在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年僅24歲的共產黨員尹沛霖,嚴刑拷打仍堅定革命信念英勇就義的王德三、王復生兄弟,等等。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青年是建設國家的一代,如:錢學森等一大批海外學子沖破海外重重阻力回到祖國,投身于中國的科學事業報效祖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青年是強國富民的一代,如:平均年齡35歲的北斗團隊,中國5G技術最年輕的核心研發人員申怡飛,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展現出青年一代的愛國擔當。歷史證明,“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就是由一代又一代新人接續奮斗而取得成功的”[2]。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育新人擺在重要位置,根據所處的時代背景提出相應的培育目標和要求。進入新時代后,黨中央基于歷史與時代雙重任務的考慮,指出青年一代的使命就是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同心同向同力,一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3]同時,這也意味著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所要培養的人是能夠擔負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就要求當代青年必須深刻了解當前中國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方位,明確其身上肩負的歷史重任和時代新任,展現出青年的愛國擔當與責任。為此,新時代青年既要有足夠的信心去相信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也要有堅定的毅力為實現中國夢奮斗。
二、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新要求
基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時代背景的把控,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主題,以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為本質要求,從而確保大學生的教育和成長向著正確的方向進行。
(一)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主題
首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目標導向。就國家層面而言,要想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完成兩大歷史任務,當前已經完成了第一個歷史任務,正朝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這就要求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擁護黨的核心領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為國家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努力奮斗。就民族層面而言,要想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就要求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要突出民族團結教育,引導大學生與各民族友好相處,從而激發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從而形成多元一體化的愛國主義情感。就個人層面而言,中國夢集中體現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喚起愛國主義傳統的清醒劑,也是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的營養劑。這就要求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要從小抓起,還要貫通于大中小一體化的思政課中,更要貫穿于各學科體系之間。其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愛國主義教育為其提供戰略支撐。當前,我們處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新時代,我們不僅有足夠的能力去實現這一目標,也面臨著來自經濟全球化、社會思潮以及自媒體等帶來的挑戰與危險。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之間聯系越來越緊密的同時也帶來了民族認同危機和國家安全危機,愛國情感淡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削弱。各種社會思潮碰撞交流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如:通過虛構、歪曲歷史將中國共產黨與國家以及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割裂開來,從而動搖大學生內心的愛國之情、擁黨之念和實現社會主義的信心。自媒體在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思想意識造成消極影響,也給國家信息安全帶來威脅。為此,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激發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國熱情,將中國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以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為本質
“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于以來歷史發展邏輯之中,高度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實踐之中。”[4]為此,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是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凝聚出來的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愛國主義。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實踐的領導核心,愛國必然愛中國共產黨。回顧黨的百年歷程,中國共產黨誕生于民族危亡之際,自成立就擔負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重任,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28年武裝斗爭。雖然中途面臨大革命失敗后大量黨員被捕被殺,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一路艱險,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加劇民族危機等種種困境,但并沒有動搖中國共產黨內心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他們依然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最后的勝利。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的必然選擇,愛國必然愛社會主義。當中華民族面臨著救國存亡的民族危機時,中國人民紛紛對國家的出路進行探索,直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愛國主義的時展指明了社會主義方向。此后,在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中創新繼承和發展愛國主義傳統,從為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掃清歷史障礙到探索出一條符合國情的中國道路,從貧窮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到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黨帶領人民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不斷前進,在這一過程中,愛國主義也不斷融入到社會主義之中成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愛國主義也成為了歷久彌新的時代主旋律。
三、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模式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突出開展不同層次、不同范圍以及不同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這就要求,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構建內容全方位、過程多層次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新模式。
(一)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愛國主義教育
明確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內容,深化全方位的教育內容。通過“四史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學習中國歷史,尤其是近代以來的歷史,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史實基礎之上,才能深刻理解來時路,從而更加堅定去時路。通過紅色傳承教育,帶領大學生重溫紅色記憶,發揚優良革命傳統和精神,從而傳承紅色基因。通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在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夠挖掘其背后的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懷,在實現傳統文化的時代性發展的同時,進一步開展愛國情懷教育。通過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引導大學生在了解國家安全知識的基礎之上提升國家安全意識,在樹立正確的國防觀念的基礎之上履行國防義務。通過以上四個基本方面的教育,既實現了歷史知識、傳統文化知識以及國家安全知識的理論結合,也實現了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軍隊文化的史事結合,更實現了理論知識與歷史知識的史論結合。明晰愛國主義教育的邏輯層次,體現多層次的教育過程。愛國情感是由知、情、意、行四個部分構成的心理結構,愛國情感的培養有一個明確的邏輯層次和過程,這就要求教育者在對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要兼顧“知、情、意、行”四重維度。[5]“知”就是要知道中國的基本情況,了解我國所處的歷史新方位和國際新形勢,從而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情”就是抵御民族虛無主義與的不良影響,培養理性的愛國之情,堅定愛國追求,樹立愛國情操。“意”就是強國之志,明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巨性,從而引導他們敢于直面挑戰和風險,發揚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行”就是報國之行,積極鼓勵學生在實現夢想和奮斗目標的過程中,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為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付出自己的實際行動。
(二)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愛國主義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愛國主義理論教學的主渠道,通過教師說理學生思考之間的良性互動開展愛國主義理論教學;“通過多課高效聯動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創新,既協同聯動,又各有側重,不斷筑牢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6]。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為例,通過學習“四史”深入了解中國人民和歷史選擇理論、選擇政黨、選擇道路以及選擇改革開放的原因和過程,發現其所蘊含的歷史規律和經驗。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將其放在長時段的歷史時空里去理解和分析,從而樹立學生的大歷史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愛國主義實踐教學的主陣地。由于國家政策和價值導向的影響,愛國主義基地的作用日益重要,也成為了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必然選擇。如近期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參觀紅色遺跡、重走紅軍路、唱紅歌等形式多樣的紅色傳承教育,弘揚傳承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重大紀念活動或者傳統節日是開展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時機,如在建國70周年之際,各地高校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為祖國獻禮,運用合理的時機占據有利的地理位置,從旁通過儀式禮儀的協助,讓學生在直觀生動的體驗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相比課堂理論教學,現場的參觀體驗和宣傳人員的講解使學生能夠潤物細無聲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實現了傳統教育與休閑方式的有機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做到了寓教于樂。正因如此,許多高校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合作,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體驗現場教學后進行演講、宣講,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養成有機結合,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愛國主義教育模式。
四、結語
基于時代主題以及社會矛盾的變化,愛國主義教育被賦予了新使命、新模式,對其也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和新模式解決了當前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以及怎么培養人的問題,新要求回答了中國當前需要弘揚的愛國主義是一種什么樣的愛國主義。為此,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就呈現出總體要求更加明確化、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更加時代化的特征。當前,中國開啟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這是繼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又一個偉大挑戰,這就要求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為其凝聚并激發人民力量,為接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動力源泉。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2]王炳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EB/OL].
[3].在紀念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9-05-01(02).
[4]黃相懷.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N].解放軍報,2019-05-24(07).
[5]徐國亮,鄧海龍.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四重維度[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0,6(1):126-133.
[6]朱濤.高校思政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四重路徑[N].重慶日報,2019-12-19(06).
作者:劉籽婧 趙善慶 單位:大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醫院捐贈物資管理流程分析
- 下一篇:科研項目建設教學團隊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