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三階段七步驟混合式教學模式
時間:2022-12-27 11:47:02
導語:中職三階段七步驟混合式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利用微課創新教學模式是解決中職學生學習水平差異大、接受速度慢等問題的可行途徑。“三階段七步驟”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基于掌握學習和動作技能形成理論提出的,體現了微課與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深度融合,其中,三階段是指微課應用的三個階段,七步驟是指師生教與學活動的七個步驟。以中職信息技術類專業課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中的“網線制作”為例,基于微課的“三階段七步驟”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微課;混合式教學;教學模式;職業教育
微課作為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的課程組織方式,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在這個層面上更適宜職業訓練。[1]現有的“互聯網+職業教育”研究大多關注的是翻轉課堂,而且多數是針對理論研究的探討,進行系統性的模型搭建以及完整的教學設計并付諸實踐的實證研究不多,教學效果也有待進一步研究。[2]本文試圖充分利用技能形成規律和混合式教學優勢,聚焦教學模式的核心要素,構建基于微課的“三階段七步驟”混合式教學模式。
一、“三階段七步驟”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教學模式可以理解為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一整套方法論體系,實質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較為穩定的課堂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3]針對中職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大、有效學習的時限短、學習過程的交互性不強和學習效果不理想等特點,“三階段七步驟”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掌握學習理論和技能形成理論為基本依據,提取其中支撐微課與混合式教學模式深度整合的理論資源。
(一)指向混合式教學效果的掌握學習理論
“掌握學習理論”指向學習效果,強調通過課堂教學讓大多數學生都達到掌握理論學習水平。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以教育目標分類學為理論基礎,依據“卡洛爾”的公式“學習達成度=F(實際學習時間/需要學習時間)”[4]提出了掌握學習理論,并指出“只要學生所需的各種學習條件具備,每個學生都可以完全掌握課堂教學中要求他們掌握的全部課程內容,即絕大多數學生(或許90%以上)都達到掌握水平”。[5]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的學習條件是掌握學習的前提。布盧姆在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研究后發現,“學習必備的首要條件是,教師必須能夠對他們所指的‘掌握’是什么給予確定,能夠明確判定學生究竟是否達到了教學要求與目標”。[6]由此可見,在學校的學習中,各種必備條件是學生掌握學習的關鍵,教師一定要明確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與方式。學生擁有更多時間和適當的教學是掌握學習理論的核心。事實上,許多學生的學習能力未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主要是因為學習時間和教學手段沒能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因此,教師如果能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給予其學習幫助,同時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學生的成績將得到一定的提高。掌握學習理論為“三階段七步驟”教學模式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一方面,微課教學具有長效性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有足夠的時間自主學習并達到掌握理論的水平。另一方面,微課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學生可以反復觀看視頻并達到應有的水平。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診斷性測試及時得到階段性學習效果的反饋,從而針對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輔導,為保障每個學生掌握學習新知提供了判斷標準和依據。
(二)指向混合式技能訓練的動作技能形成理論
費茨和波斯納在1964年提出了動作技能形成的三階段,即認知階段、聯系形成階段和自動化階段。[7]基于此,本課程將動作技能階段的認知階段置于課前環節,為學生增加了訓練時間,也有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訓練。將動作技能形成的三階段融入微課為融通“線上+線下”教學提供了新思路。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的認知環境是動作技能形成的保障。學生進行動作技能訓練時,一般以認知為前提,需要理解教師的言語講解,觀察教師的動作示范,分析與領會所學技能的性質和要領。通俗來說,在動作技能形成的第一步,學生以“看”和“想”為主:“看”是指觀察,“想”是指理解和領會。只有在此基礎上,學生才會想去“做”,此刻的“做”僅是一種模仿性行為。微課此刻就成為教師講解、示范的載體,是一種能實現重復講解、示范的載體。學生擁有更多練習時間是其技能形成的關鍵。技能是在多次練習中形成的,并非天生的本能。練習的質與量決定技能的熟練度,即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練習從而達到第二天性的開發。微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各個階段都可以實現師生互聯,回放功能還可以增加練習時間,促進技能的形成。動作技能形成的三階段為基于微課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所需的心理學和動作技能形成的理論基礎。一方面,微課能夠滿足學生對“看”的需求和刺激學生“想”的提問方式。在課前,微課可以為學生打下基礎,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在課中,微課可以確保座位靠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再次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和示范的操作。另一方面,微課能隨時隨地在學生練習遇到困難時提供指導,解決教師在課堂上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問題。
二、操作程序
基于掌握學習理論和動作技能形成理論,充分發揮微課在課堂教學應用中的優勢,本次課程改革構建了適合中職學生技術技能習得的“三階段七步驟”混合式教學模式,具體如圖1所示。圖1基于微課的中職信息技術類專業三階段七步驟混合式教學模式“七步驟”是中職學生的技術技能習得需經過七個步驟,體現了理實一體的知識授受過程,包括學生活動和教師活動;“三階段”是指微課在中職學生技術技能習得中所發揮的三個階段性作用,這三個相互銜接遞進的階段全過程地反映了微課對中職學生技術技能習得的支持。“三階段七步驟”混合式教學模式構成了一個基于微課的可循環、非線性的閉環。
、
(一)理實一體的“七步驟”教學過程
理實一體的“七步驟”教學是一個由學生活動與教師活動構成的教學過程整體。學生活動的七個步驟分別是操作定向、理論認知、操作模仿、援疑質理、操作整合、理實互構及成果展示。與學生活動相對應,教師活動的七個步驟則是操作示范、理論講解、個別指導、集體答疑、輔導鞏固、提煉總結以及評價反饋,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二)微課支持的“三階段”混合式教學形態
在理實一體的“七步驟”教學過程中,微課的作用主要是實現教與學之間的有效互動,刺激學生線上與線下感官之間的互聯,調動學生習得理論和技能的積極性。根據微課與理實一體教學的融合狀況,“七步驟”教學過程可劃分為邏輯遞進的三個階段,即基于微課的知識導學階段、基于微課的知識補充階段與基于微課的鞏固階段。每個階段都要盡可能地利用微課資源,且微課資源在各個階段的作用、設置及使用方法都大不相同。1.基于微課的知識導學階段該階段是將標準化的操作示范并配合知識的講解錄制成微課。通過微課中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示范激發學習者對所學內容達到初識,為后續的教與學活動做準備;通過微課中教師的操作示范和講解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導學目的。2.基于微課的知識補充階段該階段是將微課作為一種解疑、復習的工具補充到實訓過程中,學生在訓練中遇到問題或在微課中有提及相關的解決方法時,可以利用微課及時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在這個階段中,微課主要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其主動翻閱資料并自主解決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主學習補充性知識,或通過課外的個性化指導進行知識的補充。3.基于微課的拓展階段該階段,教師將課上使用過的微課、微練習及拓展知識的資源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在完成課堂要求的學習任務后,可以利用剩余時間完成附加的拓展性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微課構建差異化教學環境。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利用拓展性知識清單進行知識的拓展學習;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可以繼續完成本節課的任務,直至任務完成。總之,基于微課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意義下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結構。本研究將微課引入中職課堂教學,設計了基于微課的“三階段七步驟”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微課與理實一體化教學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時間、空間和多種學習渠道。該教學模式一方面使學生能根據自身基礎完成課前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則與教師進行個性化互動,另一方面可以為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要求提供支持。
三、教學應用建議
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微課資源,不僅可以自主設計和開發本次課的微課資源,而且可以利用互聯網尋找契合程度高的微課資源進行整合或再設計。同時,微課雖然能滿足不同學生重復學習的需要,有效降低教學成本、提高效率、突破課堂難點,但中職學生普遍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需要監督并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數據,對可能出現的注意力分散、小組討論偏離主題等做好準備。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學生學習反饋,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汪瀅.微課的內涵、特征與適用領域———基于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作品及其征文的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4(7):17-22.
[2]陳怡.基于混合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39-40.
[3]呂景泉.EPIP教學模式———中國職業教育的話語體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132.
[4]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8-352.
[5]本杰明·S.布盧姆.布盧姆掌握學習論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43.
[6]李建剛.掌握學習的實驗與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26.
[7]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82.
作者:林旭陽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
- 上一篇:價值中立原則在職業教育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會計專業勞動教育實施體系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