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發展困境及走向
時間:2022-10-23 03:21:51
導語: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發展困境及走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發展遭遇困境,社會各界應重視對三江流域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予以傳承與發揚。在保證充分保留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內涵的前提下,結合現代音樂思維,積極探索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音樂的未來走向。
【關鍵詞】傳統音樂;文化內涵;融合;發揚
一、黑龍江三江流域音樂文化的歷史起源及內涵
我國黑龍江三江流域包括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在這里世代生活著鄂倫春、達斡爾、赫哲、鄂溫克等眾多少數民族。這些民族大多以漁獵、游牧為生,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濃厚的地域特色造就了傳統民歌的鮮明個性,使其民俗文化內涵璀璨豐富。幾千年來,黑龍江三江流域的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源遠流長,成為當今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追溯至遙遠古代,北邊少數民族曾建立數個地方政權,培育出寶貴的鮮卑、渤海、金源和滿族文化。比如體現尚武精神的《瑯琊王歌辭》、歌頌女性英雄史詩的《木蘭詩》等,這些都是流傳下來的南北朝時期的民歌文化瑰寶,為世人傳頌不衰。當金朝進入中原后,民族音樂由于受到儒家哲學觀念和音樂美學主義的影響,發展為多民族音樂融會貫通、和諧共生的局面,其中黑龍江三江流域的各民族音樂帶有游牧、漁獵的強烈個性特點。所以黑龍江三江流域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其實是中國北邊少數民族從大自然中抽象出來的音樂要素,是在時間的長河中結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果實。黑龍江三江流域的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從起源到發展,無不展現了多樣豐富的非物質文化與璀璨寶貴的民族內涵。
二、黑龍江三江流域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特色及共性
黑龍江三江流域的天然地理環境與北邊少數民族的習俗風情,影響了黑龍江三江流域音樂表現風格的形成與發展,凸顯了鮮明的地域特色以及不同的人文個性。例如赫哲族,主要生活在我國黑龍江三江流域,故多擅長漁獵,其民族文化豐富且歷史悠久。“嫁令闊”在黑龍江三江流域赫哲族聚居區中盛行,歌曲多贊頌家鄉的自然風景風貌和男女之間的真摯感情,表演樣式大多以獨唱為主。再比如說達斡爾族,其傳統音樂主要體現了該民族在經濟、文化、人文習俗等方面的鮮明特色,由于達斡爾族只有口頭言語而沒有筆墨文字,因而達斡爾族百姓之間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將音樂等藝術一步步流傳到現在。達斡爾族民歌大多節奏鮮明,音調大多采用東亞樂系的五聲調式,整體音樂韻律與蒙古族音樂較為相近,但由于多級進、少跳進,較之蒙古族民歌的熱情粗獷,其則更顯含蓄抒情。雖然達斡爾、赫哲、鄂溫克等各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皆因為其民族習性差異而各具特色,但在整個黑龍江三江流域的民族文化大家庭里,其音樂主題、歌詞韻律與樂曲形態又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從傳承上來說,一般民歌的傳承都是口頭的,代代相傳。民歌可以很好地記錄百姓的生活,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表達他們希望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民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能夠充分反映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現出原汁原味的地域特色。黑龍江三江流域的游牧民族、漁獵民族擁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使得他們的傳統民歌在主題等許多方面都具備相似之處,這與自然環境和勞動生產形式密切相關。在這些民族的傳統民歌中,經常出現狩獵、放牧、砍柴、騎馬等題材,從中可見,這些傳統民歌的主題比較相似。受生活方式的影響,與之相關的愛情主題也在傳統民歌中表現出來,愛情主題與生活方式其實也是相互關聯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地方傳統民歌的內容與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著重要的聯系,能夠更生動活潑地體現其鮮明的民族風格。在歌詞韻律上,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民歌的歌詞韻律主要是押頭韻、借頭韻的比興,以此來傳遞內在情緒,傳達深刻鮮明的藝術內涵和豐富的情感意味。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民歌的共同特性也體現在其歌詞中襯詞的使用方面,往往都能夠親切又準確地表達出當地人民質樸真摯的情感,使民歌更具鮮明特色和藝術魅力。
三、黑龍江旅游資源開發帶給傳統文化的雙面影響
當前社會飛速發展,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城市化和旅游開發戰略。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音樂這類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正負兩面的影響。雖然我國越來越重視城市化和旅游開發戰略,為少數民族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帶來了一定的機遇,但也帶來了許多的沖擊和挑戰。目前,我國少數民族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主要面臨傳承人培養缺乏連續性、傳承渠道缺乏豐富性、傳承外部環境差等問題。為促進城市化、旅游化背景下中華民族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加強管理支持,重視對傳承人的正規培養,建立全面的學校教育體系,尋求產業發展之路。從黑龍江旅游資源開發帶來的積極影響來看,隨著黑龍江旅游開發熱情的高漲,黑龍江旅游產業飛速發展,使人們從五湖四海聚集到黑龍江地區參觀旅游,這樣的旅游資源開發使省內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大大加強了與外部世界的聯系,亦為人們了解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文化提供了平臺,加強了少數民族基礎設施的建設,轉變了其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使這些少數民族走上了發展少數民族區域經濟的康莊大道。從這方面來看,旅游開發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而從另一角度來看,過度的旅游開發也給傳統民族文化帶來了致命的沖擊。黑龍江是一個歷史文化豐富、民族眾多的大省,多樣的民族特色匯集構造了黑龍江的強大魅力與獨特優勢,然而在現今階段,這些寶貴的民族文化卻容易在當前經濟文化的泡沫中被淹沒。例如在黑龍江區域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常只側重自然景觀的開發,而忽略了對于不同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導致各旅游項目不顧所在民族區域的民俗特色,一味膚淺地追求現代利益最大化。旅游產業鏈發展不完善,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淺顯理解,常草率地傳遞給外界游客。這股浮躁的風氣充斥著整個旅游界大環境,造成的最終結果就是旅游景觀千篇一律,各類鮮明的傳統文化被同一化,而未深入挖掘其內涵。所以在社會各方面迅猛發展的今天,需要嚴肅地正視一個問題:區域寶貴的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正在不斷流失。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的音樂特色在這樣的社會發展背景與趨勢下正被不斷沖淡。
四、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發展未來走向的思考
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發展,應該在保證傳承其鮮明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與當今社會文化大背景充分接軌,相互助長。黑龍江三江流域民族音樂的保護與探索領域,具備巨大潛力和廣袤天地。一是無論國家、社會音樂組織,還是音樂人個體,都有責任與義務潛心學習與研究三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內涵,并借助當今社會媒體科技的力量,根據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用新時代的新技術代替以往的音樂傳承方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共享檢索速度快、保存時間久的現代科技優勢,結合錄音錄像技術,建設音樂文化數據庫。將一些有影響的民間老藝人的代表曲目在實地調查中進行收集,使錄制的錄像與詳細的文字、樂譜相結合,進行全方位的儲存和展示。要建立細致方便的檢索目錄,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領略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獨特的音樂文化傳統,真正實現資源的快速共享。還應該充分弘揚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內涵,打造一個面向社會乃至世界的展示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良好平臺。二是應更加深入地學習與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要立足于當今時代音樂審美的角度和視野,把握新的音樂走向和社會政策機制,對少數民族音樂更加潛心地進行深刻的探索和廣泛的運用。比如在傳承黑龍江三江流域游牧、漁獵民族傳統民歌時,可以考慮運用現代化的思維,與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進行融合,在繼承的同時推動其不斷發展。將現代音樂熱烈的表達方式、具有強烈沖擊力的配器手法,有選擇性地與傳統民俗音樂巧妙結合,這樣不僅能充分展現出民族民俗文化特征,還能使現代人們的音樂審美需求得到滿足。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傳統民歌文化的內在要素,把握其根本特性,并熟悉當代音樂的基本特點。要鼓勵更多現代音樂人才與民間藝人在創作技法上不斷鉆研,努力將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與現代音樂元素自然融合,更好地傳揚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的傳統民歌文化。三是充分抓住國家的政策機遇,呼吁政府積極搭建傳承平臺,鼓勵重點保護少數民族口授文化、民俗演出藝術以及開展風俗音樂文明活動,積極組織民間音樂人、民間藝術演出團體參與海內外文化交流活動,共同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研究基地,為未來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音樂規劃出一條長期的、可實現的發展道路。
五、結語
黑龍江三江流域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在現今發展中面臨著一定的困境,民族音樂傳承工作也遭遇著不小的挑戰。為了繼承和發展三江流域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應該將現代音樂與民族音樂的巧妙結合作為基礎手段,以此充分體現與發揚三江流域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內涵;同時以國家、政府的文化保護政策為指令,積極搭建未來三江流域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平臺。
參考文獻:
[1]劉暢.淺析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人才培養[J].北方音樂,2019,39(19):202+204.
[2]初征,丁寧.黑龍江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獻的保護與傳承[J].藝術教育,2019,(08):46-47.
[3]湯洋.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的藝術文化[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9,(03):122-129.
作者:郎群 單位:佳木斯大學音樂學
- 上一篇: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建設研究
- 下一篇:少數民族音樂史料的價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