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時間:2022-06-25 08:28:48
導語: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筆者在下文中探討了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展的困境,并闡述民族音樂的獨到韻味以及教學價值,從民族音樂的規整、教科書的編纂以及推介、音樂課的師資力量構建、教學形式的推陳出新等層面,闡述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以及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音樂;民族音樂;繼承;發揚;探討
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有機構成元素,也是音樂藝術發展史上的瑰寶。全球的不同國度的音樂文化,無不在本國與他國的交互融合中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發展。我國擁有56個民族,民族音樂能夠映射民族文化鮮明特征,并且其在民族文化中所起到的傳承作用也極為明顯;其就像是在古老的中華沃土上誕生的藝術奇跡。悠遠的中華文化、璀璨奪目的民族音樂文化以及多元化的民族音樂形式,不僅讓我國公民陶醉,更讓世界為之矚目。然而由于各方因素,其中的問題亦不少。
一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教育目前的困局以及發展情況
我國民族音樂是非遺項目,因其獨到的感染力在全球民族文化中的位置節節攀升。“民族音樂的”、“歌曲與舞蹈之鄉”、“音樂文化的奇跡”等等飽含溢美之詞的稱呼是對中國民族音樂的高度精粹。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校音樂教學不管是在課程設立抑或教學形式方面,大部分都借鑒西方音樂教學的模式以及形式,在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復調以及配器等理論的傳授過程中,剽竊國外音樂理念的情況居多,而忽略了對本國民族音樂的挖掘以及應用。從中國高校音樂教學的情況來講,大部分學生對國外藝術了如指掌,而對本國民族藝術文化卻知之不祥甚至根本沒有去了解的想法。在如今的年代,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腳步加快,這對我國古老文明的沖擊是劇烈的;特別是對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來說更是如此。一部分人甚至指出:中國未來的音樂之路會與國外音樂發展之路重合,自此刻意貶低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誤導我國高校大學音樂教學,這對中國的民族音樂來說并不公平。而閱覽中國高校音樂教程的教學提綱,國外樂理所占的比重極大,而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在其中卻屈指可數,雖然一部分高校在課程布置方面添加了《民族音樂》教程,然而本國音樂以及民族音樂在其中僅僅是一筆帶過,對民族音樂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來說意義不大。我國高校音樂教學中無法傳承和發展音樂文化是一種異象,有逐漸脫離主流的態勢,這應引發我國的重視。
二民族音樂文化在我國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價值
上佳的音樂作品通常包括熱烈的情感訴求,對學生的德育品質的形成有極大的助益。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通常能夠顯示出巨大的思想價值,高校傳授民族音樂的樂理,對學生來說,不但能夠增廣見聞,也讓學生的審美趣味發生轉變。民族音樂是中國人最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其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風貌與精氣神。其在我國漫長的歷史變遷中誕生、成長以及成熟,是對社會各方面發展情況的真實記載。高校音樂教學中,把民族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教學融合,讓學生通過對民族音樂的領悟,提升其民族自尊心,讓其以本國音樂為榮是當前甚至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高校音樂教學的重點。
三我國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策
音樂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在體現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傳播以及教學中,更應參考高校音樂教學的具體情況,從民族音樂文化的獨特歷史底蘊方面來升華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在喧鬧的世界中找到靈魂的歸屬。
1、高校音樂教學要重視對民族音樂的搜集與規整。民族音樂——特別是少數民族的音樂的搜集與規整,必須充分認知,并透過具象化的策略來進行維護以及傳承,發掘并發揚音樂文化遺產。筆者通過走訪以及調研了解到:目前能夠演唱“川江號子”的藝術家已經屈指可數,外號“陜江號子王”的胡振浩業已達80歲以上的高齡,而可以演唱二百余首川江號子、20類以上的曲牌唱腔的陳邦貴業已年滿90歲。此外,對某省某區域的小學生實施調研,可以演唱自身所屬民族音樂的學生的比例很小。因此,發掘民族音樂并“搶救”民族音樂文化遺產已經刻不容緩。
2、高校音樂教學要重視對民族音樂教科書的編纂以及推介。教科書承載著高校音樂教學的內容,而編纂與推介民族音樂教科書是高校音樂教學的當務之急。高校應在搜集與規整的前提下,挑選適當的民族音樂材料實施編纂以及改寫,并在課程設立與編排方面著眼于民族音樂的挖掘。燦若星河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的民族史實、異彩紛呈的民族音樂藝術呈現方式,均為民族音樂教科書編纂的參考元素。而在民族音樂呈現模式的挑選中,應權衡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從思維、民族特征方面凸顯民歌、曲藝、唱腔、曲目的獨特韻味。高校應綜合相異地區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展情況,并重視民族音樂自身的多樣性,凸顯本國民族文化的獨到風格——特別是把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融會貫通,完成地區民族文化的繼承來充實高校民族音樂素材。
3、高校音樂應重視對民族音樂課程的構建。課程構建是高校音樂教育的主導方向,應妥善處置國外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教育的融通。①從國外音樂的引進來實現中外音樂文化的溝通視界的開闊化,在國外音樂中取長補短,讓我國音樂能夠實現長足的進步。②要從對本民族音樂的發掘中傳承我國的豐富的音樂文化內涵,從重塑人類音樂世界的戰略高度來傳承以及發展本民族音樂文化。而且,我國高校應以風味獨特的民族民間樂曲入手,在課程設立方面增加少數民族音樂教程,透過對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來奠定高校民族音樂在教學中的重要位置。例如:恰當加入鄉土音樂內容,創辦有著鮮明的區域特征的音樂教程,提升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系統中的影響。
4、高校音樂教育應重視對民族樂理知識精通的老師的引入以及培育。對民族音樂的繼承和發展來說,一支民族樂理基礎扎實的老師團隊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必須大力引入我國民族音樂方面的專家來充當大學民族音樂課中的導師。例如:通過聘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樂器演奏抑或演繹的音樂界棟梁之才或者可以從民族音樂素材中獲得靈感并創編民族歌曲曲目的創作家等等,讓師資力量更為充實。此外,應激勵老師在校外采風階段考察民族區域,讓其領略民族風情,透過搜集、規整以及研討來提升民族音樂素質。而透過從民間聘任民間藝術家來校就職,抑或透過開辦現場演繹活動以及討論會,從而讓音樂老師從內心深處認同民族音樂文化,讓老師與學生在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中能夠對其進行正確定位,這其實就是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以及發展。
5、創造性地開發民族音樂教育形式,規整音樂教學資源。推動高校音樂教育革命,通常需要老師在教學形式上進行創新,并調整教學思維,接受新鮮的教學觀念——尤其是在民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高校不但要在常規模式下講授民族音樂,還應打造民族音樂文化的濃郁氣氛,挑選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民族音樂教學形式。例如:創辦民族音樂社團,在大學文化的建設中宣揚民族音樂的關鍵性,讓學生以本民族的民族音樂文化為榮;再例如:引入民族歌曲(如新疆舞曲、苗族歌曲等等),讓學生領略新疆舞曲的柔媚,苗族歌曲的婉轉動聽。透過對相異民族歌舞的教學,拉近各民族學生間的距離,推介與發展民族音樂文化。
6、高校音樂教學應重視對民族音樂文化活動的創辦。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要有探尋精神以及創新思維——尤其是在少數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展方面。應從地區特征、文化內涵、活動模式以及宣揚媒介上實施全方位解析,探尋出一條與高校音樂教學特征吻合的民族音樂活動創辦之路。例如:舉行民族音樂實踐采風活動,融合地區民族特征,在民族音樂采風階段,不光要搜集民族音樂材料并實施規整;還要透過組織民族音樂匯演,讓優美動聽或慷慨激昂的民族民間歌曲傳遍神州大地。
7、構建民族音樂教育的優良社會環境。氣氛上佳的民族音樂教育環境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說極為關鍵。高校的民族音樂教學,要引發社會各階級的關注。在學校中應演播多元化的民族音樂歌曲;在電視節目、播音節目、互聯網視頻中體現民族文化元素,構成繼承與發展民族文化的大環境,體現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老師在這方面應讓學生多看、多聽、多學,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比如快板書、講壇等讓學生領略少數民族文化的歷史(比如西藏的歌唱家央金蘭澤的《愛琴海》,歌頌了神山圣水,于華麗處見真情,也讓聽者領略了西藏的風情)以及韻味。而學生在網絡資源發達的當今社會,能夠隨處聽到民族歌曲,就是為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提供跳板。
四結語
綜上,民族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融合以及推介是遞進的,高校在歸納以及參考的前提下,應重視創新民族音樂教育的模式。通過多元化、異彩紛呈的民族音樂文化活動并凸顯民族音樂自身的感染力,展示各民族的優秀品質,并融入民族文化活動,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以及發展,讓我國民族音樂為世界所喜愛。
作者:高海燕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博特樂圖.高校到底培養什么樣的傳承人?——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傳承班的探索[J].人民音樂,2015,(1):57-60.
[2]黃妙秋.非物質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與高校少數民族音樂師資隊伍建設的接軌與契合[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1):17-21.
[3]李松蘭,黃虎.2014高校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現狀調查報告——關于33份調查問卷的分析研究[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3):65-75.
[4]李松,樊祖蔭,張歡,等.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反思——“第三屆全國高等音樂藝術院校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術研討會”主題發言[J].中國音樂學,2013,(1):12-23.
[5]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對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4,(10):212-212,176.
[6]金奉.誰來擔當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云南高校藝術專業中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研究[J].青春歲月,2012,(4):6-7.
[7]滕騰.第三屆全國高等音樂藝術院校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術研討會綜述[J].人民音樂(評論版),2013,(2):46-47.
- 上一篇:民族音樂學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 下一篇:民族音樂在群眾文化建議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