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2-21 09:05:17
導語: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實踐證明,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情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圖片、音頻、視頻等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營造入情入境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情動于衷,全身心投入學習狀態。例如,在《黃河頌》這首現代詩的教學中,讓學生欣賞《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黃河頌》,在激情澎湃、氣勢磅礴的歌聲中拉開課堂序幕,給學生以強烈的精神震撼。在昂揚的旋律與豪邁的情感中,引導學生感受黃河波瀾壯闊的雄偉畫卷以及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勇氣,起到了先聲奪人的課堂效果。又如,在《看云識天氣》一文的教學中,我先以圖片展示各種變化多端的云,繼而讓學生聆聽課文范讀,耳聞目睹,更加形象直觀。隨之鼓勵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以天氣預報員的身份解說圖片上各種云彩與天氣變化的關系。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達到了寓教于樂的課堂效果。再如,《西游記》名著導讀的教學,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前,我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大話西游之取經故事會》的微課視頻,視頻以生動的畫面、熟悉的配樂和細致的講解,回顧了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車遲國斗法、真假美猴王、三調芭蕉扇等十多個主要故事,既深化了閱讀記憶,又激發了學生深入探求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故事情節來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課堂效果。
二、豐富教學形式,激活課堂氛圍
語文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就必須摒棄傳統語文課照本宣科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豐富了教學形式,激活了課堂氛圍,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益。例如,《賈生》一詩的教學,在“知人論世”環節,我分別播放了兩段動畫視頻,生動地展現了李商隱仕宦生涯中的“牛李黨爭”以及賈誼的生平經歷與文學成就,幫助學生理解李商隱在詩歌中寄寓的懷才不遇的感慨。視頻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使學生全神貫注,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與乏味,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受。同時,課件上濃墨重彩地突出重點,使學生一目了然。在“整體感知”環節,我運用配樂指導學生把握誦讀的節奏、語調和感情,使學生掌握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古詩朗讀技巧。全詩教學輔以多姿多彩的課件、音樂和視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了生趣盎然的課堂氛圍。
三、建立微信平臺,創造展示機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關于寫作教學,則要求:“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也為學生的朗讀與寫作創建了更為廣闊的展示平臺。例如,我校初一語文備課組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聲動筼筜”欄目,學生錄制的詩文朗誦音頻。初二語文備課組也開設了“朝花惜時”專欄,推送學生的習作集錦與美文感悟。這些娓娓動聽的聲音、珠圓玉潤的文字,以及筆酣墨飽的篇章通過公眾號被分享給更多的同學和家長,既鼓舞了學生對于誦讀與寫作的熱忱,又增進了家校互動。例如,在自讀課《丑小鴨》一文的教學中,我緊扣“丑小鴨的自我追求與自我實現”這一教學重難點錄制了一節微課,引導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在微課中,先由一小段動畫引出本課教學的中心問題———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只是因為它原本就是一顆天鵝蛋嗎?接著要求學生用自主學習的方式閱讀課文,并完成任務單上的問題:①丑小鴨在成長過程中遭到哪些歧視和打擊?②在這些打擊面前,丑小鴨抱什么態度,有什么追求?這兩個小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思維高潮,啟迪學生層層深入地解讀丑小鴨的心路歷程,從而水到渠成地領悟課文主題,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思考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既相輔相成又相得益彰。教師要擔當起這一整合的重任,在教學方法上,既敢于創新,不墨守陳規,又努力汲取傳統經驗中有益的部分,從而開創出“信息技術巧融合,語文教學添聲色”的新局面。同時,信息技術又不能喧賓奪主,它是手段是過程,最終目的仍是為了語文課程服務,在兩者的整合中達成有效教學的目標。
作者:朱海花 單位: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藏族中學
- 上一篇:高校鋼琴教學模式探析
- 下一篇:信息技術推動教學方式變革探索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