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高職教師論文

時間:2022-03-08 09:35:28

導語:信息技術高職教師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高職教師論文

1TPACK概述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教師在教學中借助技術進行教學的比例越來越大,技術知識(TechnologyKnowledge)在教師教學實踐中起著重要作用。針對數字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挑戰,為了更好地引領教師運用技術進行教學,2005年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Mishra和Koehler提出TPACK,作為將技術有效整合到課堂中教師應具備的一種知識框架,如圖1所示。教學問題是劣構問題,教師知識也不是獨立單一的,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學科內容知識、教學法知識、技術知識三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知識即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TPACK(Technolog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

2高職教師特點

高職院校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技術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教師既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師,也不同于企業專職員工,是一種有具有一定的教育、學術背景并接受過專門職業訓練的教師。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特征比較公認的觀點是“雙師型”,最根本的要求是既要有專業理論水平,又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緊密結合生產實踐進行教學活動。由于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和學科內容必然受社會需求和市場經濟變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在各個方面都不斷地充實自己。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成為了教學改革的制高點,作為高職教師應該將教育技術整合到自己的教學中,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3高職教師TPACK構成

信息社會中,高職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TPACK的構成。本研究以Mishra和Koehler提出的TPACK框架為基礎,結合高職教師的特點,對TPACK框架中的每個元素描述如下表。

4高職教師TPACK發展策略

由于現代信息技術大部分都不是專門為教育目的設計開發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直接應用,必須將技術根據特定的教學情景進行設計,教師應該成為技術的設計者。TPACK是將技術有效整合到課堂中教師必備的知識框架,它是利用技術進行有效教學的實踐性知識。如何培養和發展教師的TPACK是目前教育技術的一個研究熱點。在這方面很多研究都提供了借鑒:技術映射、設計學習、TPACK游戲、學習活動設計、微格教學、課程研討等等方法都有所涉及。但這些研究成果更多傾向于關注職前教師TPACK知識的發展。以高職教師為研究對象,筆者認為以下兩個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高職教師的TPACK水平。4.1集體備課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組成較復雜多樣化,有剛從大學本科、研究生畢業的新教師,有從中職晉升到高職的教師,還有一部分是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教師在教學中對技術的態度、應用技術教學的能力、TPACK知識結構等都存在很大差異。集體備課能夠發揮群體智慧的優勢,促進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并提升教師自身水平。集體備課的目的是為了設計出更好的應用技術的教學方案,教師不能只關心技術的功能,而必須把技術與學科內容、教學方法結合起來統籌考慮,將教育理論、學習理論貫穿于設計過程之中。在每次集體備課的活動中,教師們通常以所任教課程的一次課或者一個章節作為備課內容,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設計教學方案。例如,基于WebQuest進行高職英語教學的設計。教師首先要對WebQuest的含義、理論基礎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將WebQuest的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的設計。問題情景的設計、網絡資源的設計整合、學生小組分組策略、評價方式的制定等都是集體備課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教師在這種真實的問題解決情景中,可以深刻地理解技術、內容與方法三者之間相互建構的動態關系,從而完善自己的TPACK知識結構。4.2優秀教師開示范課TPACK是一種實踐性知識,優秀教師示范利用技術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對教師TPACK知識的獲得能起到促進作用。首先,在優秀教師示范某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所展示的不只是技術的使用、學科內容的講解或者教學方法模式的應用等某一方面的內容,而是與教學實踐相關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只有將技術、學科內容、教學方法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其次,在示范課上能夠讓聽課教師們直觀感受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增加教師利用技術解決教學問題的信心。總之,優秀教師開示范課是一種高效的策略,通過觀摩示范,能夠促進教師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

作者:劉欣單位: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