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路徑

時間:2022-05-12 10:42:30

導語: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路徑

黨的五中全會強調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在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必須要將科技創新擺在首要位置上,只有這樣才能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注入充足的動力。

一、科技創新對實現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意義

統計數據顯示,城鎮化率每升高1%,可刺激國民生產總值增加1.5%;城鎮人口每增加1人,可拉動的建設投資資金則上漲10萬元。由此可見,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之一。當前,涌入城市的農民工人數呈持續遞增態勢,國內的城鎮化建設水平也日益提升,相應地對經濟的拉動力也非常明顯。1.科技創新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推動力。從某種程度上看,城鎮化建設層次與科技創新水平具有緊密的關聯性。傳統的城鎮化過程實際上是一種人口集聚效應,科技創新所產生的影響并不明顯,但對于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這一論斷是不合適的,規模較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后期所創造的效益是巨大的。基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新型城鎮化,是調整和優化我國基礎設施結構的重要舉措或途徑之一,因此需提前進行布局,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2.科技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從短期看,要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才可為城鎮化建設方式的轉變提供重要條件。因此,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將科技創新的作用充分的展現出來。從長期來看,城鎮化發展的進程必定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如人口增速較快、資源供應緊張等。因此,必須發揮科技的影響力,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現階段,很多部門都啟動了城鎮化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系列研究項目,這不僅為后期的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而且為科技的應用排除了更多的阻力與障礙。3.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升級和提升城鎮化水平的加速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以推動產業結構實現快速轉型。任何產業要想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進行科技創新。比如,基于科技創新來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推動農村土特產實現產業化運營,在發揮農產品特色和優勢的同時,使農民的收入得以增加,最終為城鄉協調發展奠定重要的根基。

二、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分析

盡管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科技創新必不可少,但是從整體上看現階段科技創新和城鎮化兩者甚至還存在著制度上的障礙約束。1.環境基礎薄弱: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當前,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當務之急是要向“綠色增長”的方向轉變。“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全面融入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在科技及環境規劃中要做好全國或地方性規劃,盡快調整產業布局,改變外貿結構,提升資源的優化配置效率,減少環境污染,推動綠色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以便從源頭上消除發展性問題。2.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政府的引導協調能力不足。城鎮化建設會牽扯到多個層面,若只依賴于某個組織去完成明顯是不切實際的,尤其是牽扯到文化產業機制的構建。只有借助不同機構的力量才可展開相關工作。現行機制存在很多的缺陷與不足,使很多領域都比較保守,而且部門之間也處于相對比較封閉的狀態,這就降低了信息共享的質量。從其他層面來看,主要由住建廳等部門參與到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中,科技部門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城鎮化發展規劃對科技創新的作用理解不深,同時也尚未從整體上進行布局。尤其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范圍內,國內的投資均呈現出高度集中化等問題,所突出的重點是外延式的擴張,而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未體現出來。目前,科技創新已經被納入到國家戰略之中,因此必須要在社會經濟建設中以科技創新為重要的驅動力。在該種環境下,投資部門、科技部門等要加強合作,以便在城鎮化發展建設中做出科學的引導與規劃。3.標準建設滯后:科技發揮作用的空間有限。一般來說,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中財政補貼、行政規范等會起到推動科技創新的作用。但是科技創新戰略在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所產生的影響卻并不突出。一是基礎設施的標準建設滯后,可操作性并不強。盡管國內一直在強調要節約能源資源,且初步建成了基于綠色建筑的體制機制,但是很多法律在真正執行的時候卻面臨諸多的阻力與障礙。建設部下發的《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等文件的法律效力并不大,在大部分城市根本沒有落實到位。再者,在制定標準的時候尚未考慮到用戶的實際需求,也沒有確定統一的標準和制定,從而影響了實踐工作的展開。二是激勵性政策不足,對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等未制定出合適的補貼政策。盡管近些年來才建設綠色建筑評估機制,但是因為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且標準統一、清晰,所以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這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4.農業科技人才的缺失:人才的培養機制不足。隨著城鎮化發展步伐的逐漸加快,國家對科研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盡管我國農業人才在素質和能力方面較之從前有所提升,但是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整體力量還比較薄弱。從科研人員方面同口徑比較來看,農業技術人員僅為衛生技術人員的六分之一,是工程技術人員的八分之一,農業研究發展(R&D)人員大概為4萬多人,與全國相比所占比重只有1.7個百分點;從國民生產總值來看,農業科研和人才投入僅占0.8個百分點;從人員推廣方面來看,基層推廣隊伍的年齡結構嚴重失衡。現階段,有50%的基層推廣人員面臨退休,同時人員補充渠道單一,獲取新知識的機會較少,技術優勢也無法充分地展現出來。在農村實用人才方面,人員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專以上學歷所占據的比重只有3.3%,行業結構急需要進行調整和改進。5.公共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科技服務不強。在“十三五”期間,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從整體上看,農業產業結構的改革卻未取得理想的成效。現在工業和服務業的關聯性并不強,而農產品加工技術十分落后,一些科技類企業所產生的拉動效應并不明顯;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等的產業化道路才剛剛開始。農村供銷社等部門的工作核心還是停留在農業生產的服務上,農業綜合服務系統的建設只是流于一種形式,所以在農業產業化運營的過程中無法順應發展要求及趨勢。

三、以科技創新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的路徑分析

新型城鎮化建設并非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良好的成效,所以在建設的過程中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這使得科技資源的分配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同時也對創新活動的開展和管理產生了影響。但是,必須要對當前的基礎設施條件進行改善,且要使科技建設走向規劃化和制度化,由此為人才創新提供重要的保障。1.優化農業環境基礎建設。對傳統的農業科技體系進行創新和調整,是實現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現階段,國內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然而,從整體上看,農業企業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如農業技術類企業缺乏較強的競爭力,沒有自身的特色,它的科技成果可分為多個類型,如信息形態的科技服務、物質形態的產品等,而對于直接受益的“農民、農村、農業”,不可“待價而沽”。因此,全球農業科技機構基本都是公益性質的,而我國同樣如此。所以,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各級農業科研機構要加強創新。從某種程度上看,促使農業科技發展的動力則源自于基礎性、應用性、研發性的研究。對此,建立多種類型的研究體系則顯得非常有必要。若應用性研究、基礎性研究沒有保持協調的發展狀態,則會對農業科技創新帶來不良的影響。2.完善農業科技標準化建設。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前,國家已經在有條不紊地推動中國特色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農業技術也取得了良好的集成效益。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要求是促進農業科技實現標準化建設,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具體做法是要跟各大農業院校或涉農機構等建立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以便為研發與服務工作營造較為有利的環境;還要將產學研三者充分的結合在一起。著力在一些重點農業科技項目上展開深入的研究,以取得更大的進步。對農業龍頭企業要加大扶持力度,在短期內應盡快建設多家技術研發中心,將農業核心技術作為攻破的重點,為創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提供更多的支持。以合理的舉措來完善新型農業科技資源組合模式,將產業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上,將農產品作為單元,將產業鏈視為突破口。3.加大農業科技制度保障。可結合地區之間的實際狀況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出來,以便從源頭上消除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培育大批優質的復合型人才,完善農業基礎設施體系,增加人才儲備量,為全國農業科技發展注入充足的活力。另外,以重大課題立項的方式,對國內的科研力量進行整合,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的搭建排除更多的阻力與障礙。在高層科學家的引導下,科研成果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且日漸形成了自主創新的新格局。在“三農”發展的過程中,國家強調要基于原始創新力,結合當前科技研發所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將全力推動集成創新的發展,使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需求得到切實的滿足,最終以最低的成本而獲得最大化的效益。進入“十四五”時期,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科研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這主要體現為,優化現有的涉農科研機構,在國內打造一支先進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形成新的分工與管理體系。除此以外,要明確主要攻克的目標和任務,并對現在的布局結構進行調整和改進,最終推動新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形成。創建該體系還可將其跟科技體制改革進行充分的對接,以便做全局性的安排。由國家財政設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基于當前所設定的“創新編制”的試行辦法來進行適度的補貼,最終再有步驟地進行試點驗收。4.完善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機制。樹立“人才第一”的理念。第一,正確認知農業科技人才對現代農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同時要了解人才資源的重要價值,以此在社會上形成尊重和愛惜人才的良好氛圍。對于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應該將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上。第二,不斷提升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與專業勝任能力。在注重人才數量的基礎上還要把控好質量,這樣才可為農業院校的招生質量提供重要的保障。在該環境下,還要大力支持一些優秀的青年人才繼續深造,對于農業院校的大學生可實施免學費政策,以增加人才儲備;對于在職人員要引導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對現有的多層次教育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以便使人才的培育、深造、交流等走向體制化;當然還可賦予其強制性,以推動科研人才隊伍素質與能力的快速提升;重視人才的引進工作,對涉農優質人才或致力于農業科技創新的人員加大扶持力度;嚴抓職業道德素質建設,引導科研創新人員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在實際工作中要爭先創優,做好榜樣,對待上級交給的任務要認真去完成。第三,對現有的人才隊伍結構進行創新與改革。農業院校或涉農機構應該基于市場的發展方向或趨勢,對當前所設置的學科內容或科研任務進行調整,建議要對復合型人才的培育投入更多有利的條件。第四,設立專門培訓機構開展涉農人才的專項培訓工作,結合科技創新的要求和目標來開設課程。5.改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對相關的政策法規進行完善和改進,對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重視,為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對現有的科研創新機制進行創新。與此同時,還要構建相配套的獎懲模式、合作與競爭模式,以此來減少人才的流失,且為更多的創業群體提供較為有利的條件,最終促使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基于“強化公益性職能、放活經營性服務”的總體戰略,為改革指明方向和道路。大力推行國家農業技術,鼓勵科研人才、高校畢業生、企業家積極參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以便為構建和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機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實踐中摸索構建農業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理論研究的新機制,為科研機構、中介等組織搭建良好的合作平臺,支持各類科研機構投入到農業技術推廣活動中,使科技成果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還要確保國家財政能夠穩定持續的投資支持農業科技創新。

參考文獻:

[1]吳福象,沈浩平.新型城鎮化、創新要素空間集聚與城市群產業發展[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04).

[2]田逸飄,劉明月,張衛國.城鎮化進程對區域科技創新水平的影響[J].城市問題,2018(04).

[3]李曦,彭品賀.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地方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08).

[4]鄭強.科技創新對新型城鎮化的影響——基于面板門檻模型的實證分析[J].城市問題,2017(06).

[5]賀建風,吳慧.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了嗎[J].當代經濟科學,2016(05).

[6]丁明磊,陳寶明,吳家喜.科技創新支撐引領新型城鎮化的思路與對策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3(04).

作者:孟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