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合作視域下低碳經濟發展路徑探討
時間:2022-01-03 04:54:20
導語:區域合作視域下低碳經濟發展路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烏大張長城金山角經濟合作區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一部分,肩負著“十三五”規劃下治污防污、節能減排的重任。本文從分析在區域合作中發展低碳經濟所面臨的矛盾入手,提出了區域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具體闡述了應對低碳經濟發展矛盾的實施辦法,希望能夠對其他在低碳背景下開展區域經濟合作的省市起到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區域合作;低碳經濟;烏大張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部分,烏大張的合作面臨著要從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發展轉型為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集約型發展模式。如果說京津冀減排工作是保證我國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減排比2005年多40%-45%目標實現的重中之重,那么烏大張低碳經濟的發展正是助力于此目標實現的根本所在。
一、區域合作中推行低碳經濟的矛盾
1.發揮地區比較優勢與能源大省減排目標之間的沖突
烏大張三市因在五省中占據兩個席位,所以三市作為資源稟賦具有差異的地區需要考慮碳排放的空間分布與區域自然差異性的關系。低碳經濟下的產業結構優化一定是建立在優勢產業基礎上,通過增加產業附加值和節能技術創新來促成碳排放降低的目的,而非為了低碳而放棄優勢產業。三市的主導高碳型產業主要集中于煤炭、黑色金屬、非金屬礦物等開采與采選業,而低能耗產業多數趨同,均屬于一般低碳型產業,多數為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皮革、毛皮及其制品業、酒、飲料、塑料制品業等。所以如何在繼續享有地區比較優勢紅利的基礎上,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是三市所面臨的第一大困局。
2.低碳經濟與區域本位利益的沖突
區域合作中的各經濟體在推進低碳化的過程中必然會衡量成本與收益,減排的成本無疑由烏大張三市各自承擔,但減排的收益能否由各自獲取,也就是外部性能否內部化是三市作為生產者要權衡選擇的一大問題。利益不明確,責任劃分不詳實則必然會帶來三市在減排過程中出現推諉,主觀能動性不強的局面。3.現有低碳政策及其存在的問題在眾多的低碳政策中,既有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約束,也有對市場配置的調節還有對政策制定當局的管制,從政策制定的手段上講,法律、規章、條例是最為常見的形式,但多數的低碳政策都普遍傾向于使用行政手段而非法律和經濟手段,對節能減排的監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特別是檢測技術和專業人才的匱乏將導致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最后,政策中對地方政府的監管和對監管的監督也沒有真正的落實到位。
二、區域合作中推行低碳經濟的措施
1.完善區域合作中的低碳政策體系
第一,可以建立區域內和區域間“碳稅+碳交易市場”的模式,根據碳減排權交易和碳資本的需求創設相關的金融服務。在烏大張區域內部開展“碳稅+碳市場”的兩階段碳價機制。第二,加快標準化建設的進程。三市需共同制定若干標準化的建設條件,如設定建筑節能環保標準規范、對重點行業的產品設置能耗限額和能效標準;加速環保監測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對農業、工業和機動車污染源加大檢測力度,從監測的技術裝備和人員配置上施以資金的適當傾斜。第三,根據《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在三市統一踐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制度,將自然資源保護、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作為考核政績的指標之一。
2.強化烏大張區域合作中的責任機制
(1)低碳區域責任分解體系具體而言,三市的首要任務是計算各地區節能減排邊際成本,進而衡量出三市節能減排指標的相對關系,最后,在中央既定的“十三五”減排目標下,制定出科學量化的三市減排目標。三市政府對各經濟主體下達的減排目標是否準確取決于能否找到最小的政府權力界定成本與市場成本之和,也就是說,只有當政府從一開始就明確了本區域內經濟主體的減排成本曲線,那么在分配減排任務時才能夠使碳排放權的配置無限趨近于減排成本。(2)深化低碳區域責任考核體系新形勢下的低碳目標責任考核應該在三市區域內以責、權、利對等的關系,構建擁有績效考評體制和經濟激勵措施的層級減排負責制。符合政府官員的預期目的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其努力工作的潛力。其次,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的統計和監測體系是責任考核體系長效化和常態化的必要保障。烏大張三市需要建立以地區單位GDP能耗為標準的統計制度,重點考核建筑、交通、能源等高碳排放領域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節點的實時數據,然后將數據信息匯總成公報的形式對內對外向公眾開放。盡可能的將公眾的意愿與官員和地方政府的政績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增加全員節能減排工作。最后,還需要改進三市的考核制度。越完善的考核制度越有利于問責制度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3.構建烏大張區域經濟的互助合作機制
本文所述的烏大張低碳互助合作機制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是三市統一對外尋求其他區域的援助;其二是三市內部實施互助合作。第一種統一求助外援的辦法可以追溯至1990年代鄧小平提出的“包省援助”和“多交利稅、轉移支付”設想。由沿海地區的一個省承包內地一個或兩個省,通過技術、人員、轉移支付等形式援助烏大張三市的低碳經濟發展。第二種在三市內部開展的互助合作機制,是指在三市區域內的相同行業中,不同的經濟主體憑借非市場交易主體的資格,采用合作、援助、幫扶等形式實現資源共享和協調發展。4.研究應對可能出現的碳排放及產業轉移趨勢首先,三市可以設置具有一定的碳排放和能耗標準的產業轉移壁壘,對超過GDP碳排放量和單位GDP能耗的產業限制其入駐三市,對其他符合標準的產業也要進行有序的入駐安排,避免產業轉移一哄而上,因為即使是單個產業或企業的排放量較低,但數量的劇增也會起到碳排放量累加的效果。其次,要順應“十二五”規劃中的“統籌規劃產業園區建設”的綱領,將產業園區作為承接產業轉移、整合區內區外產業資源的重要平臺。
三、結論
總體而言,區域合作是是實現地區間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有利措施之一,地區間的產業集聚和優化重組既依賴于生產要素與商品的流動,也反過來促進了這種流動。區域合作的形式打破了條塊分割和區域壁壘的存在,極大地推動了區域一體化的發展。但是離開環境保護、離開可持續性的發展談經濟必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在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成為未來經濟導航的時代,利用區域合作形成的合力來加速各地區低碳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率,不僅能夠減輕各地區財政與稅賦壓力,更長遠地看,還是利于低碳經濟穩固發展與運行的根本保障,但與此同時也應注意到沒有誠意的實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誠的團結協作。
作者:尚妤 單位:集寧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黃世坤.中國低碳經濟區域推進機制研究[D].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12,1-230.
[2]孫起生.低碳經濟與縣域產業結構優化[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3]張海如.區域經濟教程.[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 上一篇:低碳經濟背景下低碳物流發展策略
- 下一篇:低碳經濟時代石油企業管理創新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