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金融機構風險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10 11:52:00
導語:我國民間金融機構風險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對民間金融和正規金融的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進行比較分析,得出民間金融內部風險較小而外部風險較大的結論,并指出進一步研究可以行進的路徑。
【關鍵詞】民間金融內部風險外部風險
一、問題的提出
民間金融對于民營經濟的壯大、對于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民間金融活動具有一定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民間金融的發展形成了與正規金融的互補效應,可以減輕中小民營企業對銀行的信貸壓力,轉移與分散銀行的信貸風險。但民間金融風險也不容忽視,比如由于民間融資的自發性和信息滯后性,及一些行業高利潤的誘惑,極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不利于當地產業結構和信貸結構的調整;民間金融活動的隱蔽性造成社會財富重新分配,從而激化社會矛盾,甚至導致局部性金融動蕩。以上有關民間金融的風險分析散見于對民間金融政策取向的研究文獻中,但有關專門探討民間金融風險及其管理的文獻還很少見,即使談到民間金融風險的文獻主要也是從其溢出效應角度進行分析的。是不是民間金融的內部風險不存在或者沒有談論的必要?民間金融風險分析是否可以借鑒正規金融風險分析思路?民間金融風險防范或管理的重點在哪里?本文擬對民間金融風險與正規金融風險進行比較分析,希望這個分析對于提高政策層面風險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于提高總體金融效率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二、民間金融與正規金融內部風險比較
所謂金融的內部風險,是指金融供給主體業務開展活動中所面臨的各種影響企業收益、企業價值甚至企業生存的負向可能性。民間金融面臨著與正規金融一樣的多重內部風險,以下主要從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等四個方面著重進行比較分析。
信用風險是指因交易對方無法履約還款而造成的損失。信用風險直接產生于交易雙方的商業選擇,可以細分為違約風險和由于交易對手信用狀況和履約能力上的變化導致債權人資產價值發生變動遭受損失的風險。正規金融機構在信用風險的管理上采取了抵押、擔保、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等等規避信用風險的諸多措施,即使如此,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廣泛存在和市場的不完善,信用風險仍然是世界各國正規金融機構面臨的一個難題。在不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中,對公眾公司進行強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市場主導型)或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適度融合(銀行主導型)是力圖解決這類問題的可行路徑。民間金融的合約關系是關系型合約而非契約型合約,這種合約具有的特點是在一定的范圍內(建立在血緣、親緣、業緣和地緣之上,面子成本小于民間借貸的預期收益)這種合約的達成和履行具有較低的交易成本,而一旦超出臨界點(面子成本=預期收益),軟性的預算約束下(無抵押、無擔保)必然導致大量違約現象的發生。從表象上看,由于民間融資活動的合約完備程度弱于正規借貸合約,民間金融的信用風險要大于正規金融,但從實證角度分析,結論正好相反。原因在哪里?在于民間金融本身就是一種經濟交往活動中自發形成的一種非正式制度安排,要保證非正式制度的效率,依靠的不是法律等正式制度約束,而是來自于看似無強制力的道德、信仰和習俗等非正式制度約束。當然由此也會產生一定的正式與非正式制度的沖突,通常交易成本更低的非正式安排是解決民間金融信用風險的首要手段,如果民間金融貸放者在釋放這種信用風險時使內部風險外化為外部金融風險甚至是社會風險,正式制度約束就要開始發揮它的效力。
流動性風險,可以分為市場流動性風險和現金流風險。前者是指由于市場活動不充分或者市場中斷,無法按照現行市場價格或者以與之相近的價格對沖某一頭寸所產生的風險;后者是指無力滿足現金流動的要求迫使金融機構破產。流動性風險總是表現為金融機構不能及時提供充足的現金來滿足客戶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債務。民間金融的流動性風險可以從以上兩方面進行分析,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民間金融貸放者的資金來源中短期債務比率較低(一般資本充足率較高,或者說民間金融的資金來源的穩定性較強,這是由民間金融活動高收益率決定的),而資產存有方式比較單一(多為現金,很少持有債券和股票,因為這類金融資產的平均名義收益率遠遠不能與民間借貸的名義收益率相比),沒有資產變現的壓力,因此民間金融比正規金融機構面臨的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要小。
利率風險是指由于利率水平的變化引起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化而可能帶來的損失。目前正規金融面臨的利率風險主要在于期限不匹配風險(期限結構風險)、基本點風險(存貸款利息差變動風險)、凈利息頭寸風險、隱含期權風險(embeddedoptionrisk,提前償還貸款或提前提取存款的風險)、收益曲線風險(多種債券的收益率之差發生變化而產生的風險)。而民間金融面臨的利率風險要簡單的多,由于民間金融的融資期限多為短期(這一點與國外廣泛存在進行股權投資的天使資金狀況有別),而且利率基本上是資金需求者和盈余者的博弈形成的均衡市場利率,比較真實地反映市場資金需求價格水平,因此正規金融面臨的很多利率風險(比如期限不匹配風險、基本點風險和凈利息頭寸風險等)對民間金融來說基本上不存在。民間金融資金借貸合約具有利率較高和期限較短的特點,資金放貸者資產持有種類的單一性使得隱含期權風險和收益曲線風險也基本不存在。目前認為民間金融利率風險在于民間借貸利率水平的基礎利率較高,而且在市場不均衡時向上攀升的幅度大,往往對整個社會資金供求缺口呈現一種放大反應,這是由民間金融市場分割特性和參與者在較少信息占有形成的非理性行為選擇所造成的。公務員之家
匯率風險(外匯風險)是指由于匯率變動使某一經濟體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或債務的價值發生變動,從而使該經濟主體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外匯平行市場與非正式借貸市場是民間金融的兩大有機組成部分,在外匯平行市場中貨幣兌換機制與正規外匯市場存在極大的差別。在此市場中的交易可以分為兩種:單純的貨幣兌換行為和貨幣劃轉行為。由于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大多處于外匯管制狀態,該市場的交易雙方地位并不平等(買方與賣方并沒有形成完善的競價機制),只是依靠同一地區的地下外匯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才形成一種不穩定的市場匯率。通常由大的外匯多頭根據境外外匯比價結合市場外匯需求和市場預期形成市場基準匯率,在此基礎上多級外匯兌換商分別加成定價形成級差匯率。在此過程中,外匯供應商類似于外匯市場上的做市商,由于影響匯率變化的變量及其變動幅度以及匯率對變量的敏感程度難于預測,快出快進、通過巨額交易獲取收益(接近于無風險收益)就是外匯平行市場中外匯交易商的主要盈利模式。外匯劃轉交易也并不借助正規金融體系進行,而是根據約定匯率按照人民幣數額適時在境外指定銀行賬戶上打入對應金額的外匯,每筆外匯直接并不跨境流動,一段時間根據外匯頭寸狀況安排外幣現金的輸出和輸入。了解了民間外匯交易的基本方式,我們不難分析外匯平行市場的外匯交易商的主要風險在于存量外匯面臨的市場匯率急劇變化帶來的損失以及在外幣現金轉移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損失。該市場匯率確定有一個特點就是充分考慮市場預期,比如1998年左右的人民幣對美圓的比價在1:(9.5-10.10)左右(當時的官方比價基本穩定在1:8.3左右的水平),而2003年-2005年7月在外匯平行市場上該比價維持在官方中間價附近,可見匯率定價是充分考慮了市場預期的(98年亞洲金融危機階段人民幣具有強烈的貶值預期,而2003年后由于中國外匯儲備的急劇,普遍產生了人民幣升值預期)。在面臨極大的匯率風險情況下,外匯交易商盡量控制自己的隔夜外匯存量,主要開展定單業務。
操作風險是由于信息系統、報告系統、內部風險監控系統失靈而導致的風險。可以從技術和組織兩個層面來分析,技術風險包括報告系統中出現錯誤、信息系統的不完善、缺少適當的風險測量工具等;組織風險是指沒有建立完備的風險監控組織,從而造成風險管理上的疏漏。由此看來民間金融的操作風險好像很大,首先其內部缺乏嚴密的風險監控組織,其次是風險的適時監控系統和合理的風險測量工具缺失,都會使一般人產生操作風險完全不可控的感覺。但是我們從制度和技術成本、民間金融業務規模、人力組成和內部激勵角度進行考察,可以發現民間金融蘊涵的操作風險是有限的。民間金融機構的內部人員構成具有緊密的親緣、血緣和地緣關系,比起具有無限責任的合伙制企業對合伙人的約束力更強(不僅僅是經濟紐帶的聯系),不存在委托現象,因而不需要設立一定的制度安排來防范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民間金融的總體規模雖然很大,但個體呈現規模小的特點,在內部制度安排和技術配置上,基于運行成本和民間金融活動特殊性的考慮,以簡潔的和富有效率的流程完成資金貸放活動就必然成為其理性選擇。
三、結論及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綜上所述,民間金融生命力旺盛、自我調節能力較強、獨特的內部安排使之具有較小的內部風險。又由于我國當前正規金融制度供給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促使民間金融的發展異常迅猛,民間金融總量呈現極度的膨脹(據李建軍估計2003年全國地下信貸發生額接近7500億元人民幣;另據央行調查統計司對民間融資的調查推算,我國民間融資規模為9500億元,占GDP6.96%左右,占本外幣貸款的5.92%左右),因此民間金融的發展不再局限于過去所討論的微觀領域財富分配、社會平等、經濟和社會秩序穩定等問題。進一步的研究至少可以沿著兩條路徑進行。一條是深入考察各種具體的民間金融活動形式,從其運行特點分析其出現和演變的原因、風險發生的敏感點,在促使這些具體民間金融活動沿著與正規金融激勵相容的方向發展的同時,保持或提高民間金融的效率;另一條是民間金融規模計量以及建立民間金融規模的預測模型,通過科學客觀地考察民間金融與正規金融、民間金融與地方經濟、民間金融與外部均衡的相互關系,來為我國宏觀經濟決策當局提供建言。
- 上一篇:農村金融對新農村建設促進論文
- 下一篇:語文課堂教學的兩個關鍵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