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怎樣構建股東利益制度

時間:2022-04-09 04:41:00

導語:淺談怎樣構建股東利益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怎樣構建股東利益制度

論文摘要:公司治理結構的重心是股東利益最大化,在不斷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如何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成為了修訂后的公司法關注的重點之一。現代公司要逐步構建股東為中心的利益機制,落實現行公司法中的相關規定,通過配套制度的設計來完善中小股東利益保護的方式。

論文關鍵詞: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法;中小股東利益保護

鼓勵投資興業和完善公司治理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舉措,公司治理結構的理想模式,實質上旨在尋求公司內外各方利益的協調。公司治理結構設計的重心便是利益制衡,在此基礎上,如何限制大股東或經營者利用其優勢地位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成為了公司治理中不得不關注的課題。

一、中小股東利益保護的必要性

既然公司要以保障股東利益為根本,那么對待公司股東就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所占股份的差別而區別對待。相對于大股東而言,中小股東是弱勢群體,公司法律制度應該為其提供內部法律救濟手段和外部法律救濟手段,如果相應救濟機制沒有建立,那么中小股東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近幾十年的實踐表明,我國的公司治理結構由于缺乏培育還很不完全,股東會由于消極參與和制度欠缺等原因出現了股東會的形骸化。股東會的作用不能有效發揮,公司事務的決策權幾乎完全被董事長、總裁或大股東所控制,中小股東的表決權僅儀在理論上存在,大股東實際上操縱了股東會,這一切都使中小股東的利益保護無從談起。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猛。但是,由于制度本身和實踐中的“缺位”,作為市場上眾多的中小股東的利益卻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大股東與中小股東間的信息嚴重不對稱

大股東往往掌控公司多方面的信息,在公司決策過程中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而公司的運作更多的反映出大股東的利益訴求。中小股東雖然同為公司的所有者,但由于其力量單薄,了解信息的渠道狹窄,對信息的綜合把控能力明顯欠缺。在“一股一票”的形式平等下,中小股東對未來信息的預測決斷更難以確定。

(二)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不合理

證券市場上80%的投資者為自然人投資者,缺乏成熟的機構投資者,也就是說制約控股股東違規和侵害行為的專業投資機構不多,這就使控股股東有機可乘,中小股東的利益易被剝奪。

(三)大股東采用各種手段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實狀況

現實中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方式多種多樣,故意披露虛假信息、操縱利潤、故意掏空上市公司資產、操縱股價等都時有發生,中小股東投資公司的期待利益不僅無法實現,反而遭受更大的利益損失。

此外,資本市場法律法規不完善、執法不力、監督難以到位等因素,也是中小股東利益需要保護的重要原因。以上這些制度和現實因素共同要求巾小股東利益保護機制的構建,呼喚完善的法律體系的出現。

二、公司法中的中小股東利益保護制度

(一)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制度

公司法第7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公司合并、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章程使公司存續的。

(二)累積投票制度

累積投票制度的引進是公司法修改中的一大亮點。累積投票制為美國公司法為增強小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力而創設的表決制度,即在選舉董事或監事場合,每一股擁有與待選董事或監事數目相當的多個表決權時,允許股東把其表決票集中投于一人名下。我國公司法第106條第1款規定: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股東大會的決議,實行累積投票制。這就在法律層面上明確了累積投票制的適用范圍。采用累積投票方法,當中小股東將其表決票集中使用,就能形成足夠的影響力,選出自己中意的董事。

(三)增強股東的知情權

股東的知情權作為股權的內容,是股東參與公司運作的基本權利,是股東利益的屏障。雖然在1993年《公司法》中已經規定了股東有權查閱股東會會議記錄和公司的會計報告,但在實踐中,股東查閱股東會決議、了解公司運行狀況的權利常常由于缺乏制度保障而得不到實施,并且查閱的文件范圍過窄,以虛假信息欺騙中小股東的事件不斷涌現。因此在修訂后的公司法中,增強股東的知情權成了中小股東利益保護措施的重要一環。

(四)對利害關系股東表決權的限制排除

股東表決權排除,是指當某一股東與股東火會討論的決議事項有特別的利害關系時,該股東或其人均不得就其持有的股份行使表決的制度。這項制度的設立促使公司的決議更加公正,防止資本被濫用,對公司整體利益的保護是有利的。由于我國一股獨大的現象非常嚴重,因此這一制度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及中小股東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五)股東直接訴訟和派生訴訟制度

公司法第153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便是股東直接訴訟制度在法律中的體現。特別是對于中小股東來說,當公司的經營者通過其多數決對公司決議施加影響,直接侵犯中小股東利益時,該制度便賦予了中小股東的訴訟權利,成了中小股東尋求法律救濟其利益的方式。修訂后的公司法擴展了既有的股東直接訴訟制度,擴大了訴訟的范圍,有利于改變中小股東與大股東博弈懸殊的局面。

我國公司法對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的主要內容是:一是股東派生訴訟的原告資格,對于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其提起股東派生訴訟沒有資格上的限制;對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只有連續18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才有提起股東派生訴訟的資格;二是股東派生訴訟的被告:我國股東派生訴訟的適格被告不僅包括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大股東等公司內部人員,也包括任何侵犯公司利益的公司以外的第三人;三是股東派生訴訟的條件:為了防止個別股東濫用訴權,發揮股東派生訴訟的真正價值,股東在提起股東派生訴訟之前必須先尋求公司的內部救濟,只有公司機關拒絕或怠于提起訴訟后,原告股東才可以提起派生訴訟。此前置程序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訴訟,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三、以股東為中心的利益機制的構建

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便是公司的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CorporateGovernance),是指適應公司的產權結構,以出資者(股東)與經營者分離、分立和整合為基礎,連接并規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相互之間權利、利益、責任關系的制度安排。它包括公司的組織結構及其運行機制兩方面。

公司治理結構與憲政理論中的國家治理形式有很大相似性,權力的分立與制衡原則同樣貫穿于公司治理結構中。公司的經營管理呈現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三權分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會并存的基本架構。股東類似于國家的選民,公司類似于國家的政府,股東大會類似于議會,董事會類似于執政者,公司章程被視為公司憲章,”執政者”必須接受股東大會的監督制約。

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關,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這是傳統的公司法理論所普遍奉行的兩大理念。在此基礎上,股東會中心主義應運而生。另外,公司的董事必須經由股東會選舉產生;公司經營的重大事項由股東會決定。這種股東會至高無上、董事會完全依附于股東會的公司權力分配格局被稱為股東會中心主義。

現代公司的發展,理論上強調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在我國到底應該強調股東利益的保護,還是董事會至上成為了激烈爭論的話題。筆者認為,構建以股東為中心的利益機制仍是我國公司治理模式中應當堅持的方向。這是因為,公司自出現以來,營利性便是公司的本質屬性,股東利用股權實現其利益也是其投資于公司的根本目的。按照股東為公司所有者的理論,以股東為中心,促進股東利益最大化,強調投資回報最大化仍是現代公司治理的核心。股東把公司交由董事會經營管理應理解為現代經濟體制下為股東服務的新舉措,真正的利益核心仍是股東。同時,大力進行經濟建設仍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為了促進投資者的積極性,促進市場的信心,調動全社會的經濟活力也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股東為中心的利益機制。因此,我國公司法仍然規定股東會為公司的權力機關和最高權力機構,關系到公司經營方面的一切重大事項都要由其最終決策,董事會要對股東會負責,這就從公司治理結構上保障了股東利益優先。

四、結束語

實現和保護所有股東利益的理念要貫穿于公司治理的始終,完善現有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必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