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球化試角研討國際價值論文

時間:2022-05-10 11:36:00

導語:信息全球化試角研討國際價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全球化試角研討國際價值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影響國際價值變化與特點的因素分析;馬克思國際價值論的創新與發展路徑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國際價值呈現出與馬克思時代不同的變化與特點、在新技術革命作用下傳統因素對國際價值的影響、勞動資料的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新技術革命引發的新因素對國際價值的影響、網絡貿易是在20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戰后發展起來的國家或地區間的經濟合作組織,都有其共同之處、創新與發展國際價值論,需要運用馬克思的科學方法、價值規律在世界市場上的作用,實際上是其在國內市場作用的擴展和延伸、世界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是國際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等,具體請詳見。

戰后幾十年來,在新技術革命與經濟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各個國家之間逐步形成了以新型的國際分工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開放型經濟為國策、以發達的市場體系為紐帶的大融合,0世界經濟領域也出現了許多新的經濟現象與經濟過程,對世界市場上國際價值及其作用規律的發揮產生了重要影響,導致國際價值呈現出與馬克思時代不同的變化與特點。如科技因素在國際價值形成中的作用日益顯化;國際價值規律對國與國之間生產與交換的調節作用不斷強化;國際價值實現的市場平臺擴大化,實現方式多元化;國際價值實現的障礙多重化。

一、影響國際價值變化與特點的因素分析

在馬克思時代,市場交易方式相對簡單,市場空間和價值規律的作用范圍比較有限,充當世界貨幣的貴金屬的價值比較穩定。與之相聯系的,決定商品價值的因素及其作用力也比較易見,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動能夠比較直觀地反映商品的國際價值。而在當代,新技術革命的作用不僅對決定商品價值的原有的傳統因素產生影響,而且還引發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新因素。新舊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商品價值的決定更呈復雜化趨勢。再加上信息化、全球化引發市場結構的變化,使市場主體與客體之間,企業的生產經營與產品的出口營銷之間,存在著大量的信息非對稱性,所有這些,是導致新時期國際價值變化特點的主要因素。面對這些影響國際價值變化的因素,有必要進行具體的分析。

1在新技術革命作用下傳統因素對國際價值的影響

(1)生產資料。在馬克思時代,作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產物——蒸汽機的出現及其在生產領域的應用,使直接生產過程所使用的勞動資料發生重大變革,即機器代替手工工具。大機器在生產領域中的普遍使用,成為當時生產方式的典型特征。在當代,直接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的技術裝備水平遠非馬克思時代的普通機器所能及。在新技術革命的作用下,生產資料的構成中不僅勞動資料發生了質的變化,勞動對象的范疇也在擴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勞動對象。就勞動資料的變化特點來看,由于計算機在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勞動資料的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其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而且這些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拓展,即由發達國家不斷地向發展中國家輸出。這就使得生產過程中這些高科技含量的生產資料包括技術裝備和勞動對象,必然對國際價值產生新的影響,表現在產品價值中物化勞動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還表現在由于勞動資料無形損耗速度加快、折舊期縮短而產生對產品價值的影響等。

(2)勞動力構成。在馬克思時代,企業的規模較小,機器設備的技術含量較低,企業內部專門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人員數量少,管理人員的數量極其有限,為機器生產服務的各類人員也主要在企業內部,很少延伸到企業之外,顯示出當時勞動的特點是:以體力勞動、重復型的簡單勞動、企業內部的生產型勞動為主,勞動者的組合結構以普通的藍領勞動者為主。而當代,在新技術革命的作用下,企業的生產再也不是停留在原來的普通機械上孤立地進行,高科技含量的設備引領著企業的生產不斷提高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致使直接生產過程發生了一系列質的的變化,與此相聯系的勞動過程也發生了相應的質變,使當代勞動出現了與馬克思時代不同的新特點——以腦力勞動、創新型復雜勞動以及企業內外部結合、生產型與服務型并重的勞動為主,勞動者的組合結構以白領勞動者為主。而作為當代勞動者主體的科技勞動者、管理勞動者和高級生產、服務勞動者所從事的高級的復雜勞動,對商品的國別價值和國際價值的影響作用,也遠遠超過馬克思時代。

(3)勞動生產率。在當代,由于高新科技在生產領域中的廣泛應用,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遠遠高于馬克思時代,對國際價值的決定產生了重大影響。具體表現在:勞動生產率提高導致各個國家內部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而世界市場上國際價值總量卻在增長。產生這一經濟現象的原因在于,從各個國家內部看,高新科技的應用引發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不僅使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大量增多,而且使單位商品耗費的勞動時間大為減少,致使單位商品價值量下降。而從國際范圍看,高新科技引發了許多新產業、新部門的開拓,許多新產品、新服務的提供,大大增加了國際價值的總量;占據主導地位的大量高級復雜勞動力的使用,會大大增加國際價值的總量;先進技術裝備的使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在增加產品總量的同時會消耗更多的勞動對象和生產設備,使轉移的舊價值增加,從而相應增大單位商品的國際價值量。這就是當代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商品價值和國際價值的雙重影響。

(4)供求關系。戰后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作用下,世界市場獲得了長足發展,市場規模空前擴大,市場機制日趨完善,商品在世界市場流通的速度、范圍是馬克思時代不可比擬的。但信息化、全球化也引發了世界市場競爭的空前加劇,使由供求關系導致的價格波動更加明顯地影響商品國際價值的實現。一方面,各個國家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其政府、商會和企業紛紛加強營銷網絡、進出口渠道的構建與維護,以促進世界市場流通渠道的暢通,客觀上有利于國際市場商品的供需平衡。另一方面,各個國家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采取種種手段,對市場的供求施予國別政策和人為的影響,使國際市場供求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失靈。表現在有些國家為了提高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不惜對出口企業進行明貼暗補,而對外則采取關稅壁壘和各種非關稅壁壘等措施,將別國具有競爭優勢的商品拒于國門之外,所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國際市場上商品的供求平衡,進而影響了商品國際價值的實現過程。

(5)貨幣價值。在馬克思筆下,世界市場上是由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充當世界貨幣的材料。世界貨幣作為衡量商品國際價值量的外在尺度,其自身價值的變化,必然會對商品的國際價值量產生影響。在國際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一內在尺度不變的前提下,世界貨幣的價值變化與商品的國際價值量變化成反比關系。而如今,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早已退出流通領域,少數發達國家和地區聯盟組織的紙幣替代貴金屬在世界市場上流通,實際上執行了世界貨幣的職能,成為衡量商品國際價值量的外在尺度。這些國家和地區聯盟組織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會采取措施使本幣幣值變動,從而引發國際市場的匯率波動,進而影響世界市場商品國際價值的變動。

2新技術革命引發的新因素對國際價值的影響。

信息化、全球化不僅改變著原有的傳統因素對國際價值形成的作用機制,而且引發了一系列影響商品國際價值的新因素。

(1)網絡貿易。網絡貿易是在20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實踐證明,網絡貿易顯著地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大大推進了國際貿易向快速化、簡易化的方向發展。具體表現在:一是在網絡貿易領域中,參與交易的各方只要支付少量的網絡通信費就可以獲得所需的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信息的存儲、交換和處理,大大節約了交易費用;二是參與交易的各方無須中介的介入,只要借助于全球性開放的互聯網進行直接的聯系與交易,大批的買賣瞬間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交易速度;三是參與交易的各方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掌握世界市場的行情和需求動態,對于出口商來說,可以根據世界市場的行情和需求動態來安排商品的生產和組織出口,使商品的出口能夠與不斷變化的世界市場需求相適應,促進供給與需求的均衡,以體現國際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調節作用的有效發揮。

(2)產業壟斷。馬克思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表明,壟斷對商品價值的形成和實現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世界市場上,壟斷對商品國際價值的影響作用,也大體相似。在當今的信息網絡時代,壟斷出現了新現象,突出表現在信息產業自身的領域。由于信息產業是新興的產業,信息經濟具有規模效益遞增的特點,各國政府都把它作為戰略性產業加以扶持和保護,并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大力促進其發展,這就使得信息產業容易產生壟斷。再加上特有的經濟效益、高額的壟斷利潤使該產業中的壟斷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有利于促進其發展,以繼續強化其壟斷地位。這一切使信息產品的國際價值很大程度上受壟斷企業的個別價值所左右,壟斷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往往會憑借其壟斷地位制定產品的壟斷高價,使其大大偏離真實的國際價值。

(3)服務貿易。戰后,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其增長速度遠高于國際貨物貿易。與普通的貨物貿易相比,國際服務貿易具有自己的特征,給服務產品的價值決定帶來新的問題:一是有些服務具有獨享性。如數據信息處理、環境保護以及城市規劃等專業性服務,涉及的是特定的主體和客體,部門之間、行業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競爭,也難于用統一的價值尺度來衡量;二是大部分的服務具有不可貯存性。這是由國際服務的供給與消費幾乎同步進行的特點決定的;三是貿易對象的兩權具有可分離性。在傳統的國際貨物貿易中,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同時轉移到進口者手里,國際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只發揮一次作用。但國際服務貿易則不同,其貿易對象的兩權往往可以分離。如在技術貿易和知識產權貿易中,服務的出口者可以憑借其所有權,通過契約關系,在同一時期或不同時期分別向不同的進口者轉讓使用權,使產品的使用權得以多次轉讓。由于同一服務的使用權可以多次轉讓,多次參與國際貿易。國際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調節作用也相應地發揮多次。

(4)組織干預。戰后發展起來的國家或地區間的經濟合作組織,都有其共同之處,即通過成員國或地區政府間的協商,逐步消除區域內的貿易障礙,促進區域經濟與貿易的發展。在有的經濟合作組織內部,例如歐盟,不僅在成員國之間拆除商品、服務的貿易壁壘,實行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而且在組織內部推行統一的貨幣,從而使價值規律調節商品生產與流通作用越出了各成員國的國界,商品的價值也相應地由原來的國別價值發展為區域價值。區域價值的出現有利于國別價值向國際價值的過渡。然而,這些經濟合作組織對外卻依然維持一定程度的貿易壁壘,從而客觀上造成了統一世界市場的分割,又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際價值的形成。顯然,國家或地區間的經濟合作組織的干預,對于國別價值向國際價值的發展和國際價值的形成,客觀上產生著雙重影響。

二、馬克思國際價值論的創新與發展路徑

眾所周知,馬克思沒能完成他所設計的按照由資本、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到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的順序來研究資產階級經濟制度的寫作計劃,也沒能留下關于國際價值研究的完整理論表述,散見于其著作中關于國際價值理論的相關論述,是100多年前馬克思在當時的市場背景下,依據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國際價值問題所進行的初步探索,所形成的有關國際價值的論述大多是基于他的勞動價值論在世界市場的應用和邏輯延伸。這些論述,不僅成為后人繼續研究的有益借鑒,同時也為后人對國際價值的進一步探討留下充分的余地。

當今世界市場出現了與馬克思時代不同的新特點,也帶來了國際價值的新變化,需要我們對這一系列變化、特點進行新的探索,以此創新馬克思的國際價值論。在新時期,創新與發展國際價值論,需要運用馬克思的科學方法,研究信息化、全球化對國際價值帶來的影響及其引發的國際價值的新變化和新特點。不僅要研究當代國際價值形成的基礎條件,而且要研究國際價值的決定與國際價值的實現,還要研究國際價值規律的具體作用等問題。

從國際價值的形成看。在信息化、全球化作用下,生產資料、勞動強度、勞動生產率、貨幣價值等影響國別價值形成的傳統因素的變化,同樣是引發國際價值變化的因素。這些因素可以在不同的時段、以不同的組合方式對國別價值產生影響,其影響可以是同一方向、不同程度,也可以是相反方向、相同程度等多種組合情況。由于國別價值是國際價值形成的基礎,國際價值是國別價值在空間上的延伸,對國別價值的創新與發展研究,同樣適合于對國際價值的研究。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在信息化、全球化作用下,供求關系、網絡貿易、產業壟斷、服務貿易以及組織干預等一系列新因素的出現與變化。研究這些發展變化的新因素在不同時段、以不同的組合方式,在方向、程度上對國際價值的形成所產生的不同影響,也是新時期探討國際價值論創新與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

從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看。價值規律在世界市場上的作用,實際上是其在國內市場作用的擴展和延伸。與國內市場相似,在世界市場上,價值規律的作用同樣是通過供求關系的變動影響價格的漲落,以此調節生產要素的配置和總勞動量在世界范圍的分配。正如馬克思所說的:“事實上價值規律所影響的不是個別商品或物品,而總是各個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獨立的社會生產領域的總產品;因此,不僅在每個商品上只使用必要勞動時間,而且在社會總勞動時間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類的商品上。……在這里,社會需要,即社會規模的使用價值,對于社會總勞動時間分別用在各個特殊生產領域的份額來說,是有決定意義的。”然而,與馬克思時代不同的是,戰后,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作用下,世界市場上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出現新的變化,即呈現出泛化、強化和更有效的特點。對這一系列新特點的深入探討,是研究新時期國際價值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內容。此外,在新時期,價值規律的調節手段也有新的變化,即當今價值規律在通過供求關系調節世界市場的進程中,往往是通過利率、匯率以及利潤率等具體的經濟杠桿進行的。這些經濟杠桿會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組合方式對世界市場的投資方向、投資規模、投資結構以及貨幣流量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世界市場生產要素資源的配置和世界總勞動量在各個不同生產領域的分配。對這一系列經濟杠桿調節作用的具體研究,是探討新時期國際價值論創新與發展的另一條重要路徑。

從價值規律的作用結果看。一旦商品從國別市場進入國際市場,隨著空間的變化,相應的,價值規律的作用及其優勝劣汰功能也從一國范圍擴展到世界范圍。在世界市場上,由于較發達國家和較落后國家的生產率水平差距較大,他們的單位產品價值差別也較大,這有利于較發達國家在市場競爭中獲得較高的利潤率。同時較發達國家還可以憑借對市場的壟斷,進行不等價交換,以較少的物化勞動換取較多的物化勞動,獲取超額利潤。所以,馬克思說:價值規律在這里有了重大的變化,一個國家的三個工作日也可能同另一個國家的一個工作日交換。比較富有的國家剝削比較貧窮的國家。在新時期,盡管國際貿易和各國間的經貿往來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世界市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和完善,價值規律的作用范圍和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但價值規律的優勝劣汰的功能依然未變,國際市場上不平等交換的機制依然存在。由于戰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具有不斷拉大的趨勢,在價值規律優勝劣汰功能和不平等交換機制的作用下,通過國際市場交易所實現的利潤由發展中國家轉移到發達國家也就不可避免,這也就是戰后以來富國越富、窮國越窮、南北差距具有不斷拉大趨勢的重要原因。與此相應地,也引發了戰后國際經貿關系方面新的統治和依附關系。顯然,研究新時期世界市場上價值規律的作用結果,考察國際貿易所實現的利潤由發展中國家轉移到發達國家的問題,這既是馬克思國際價值論在當代的應用,也是對當代國際貿易中國與國之間經濟關系的探討,它是創新和發展馬克思國際價值論的又一條重要路徑。

從國際價值到國際生產價格的轉化看。馬克思在研究國別價值時,詳細地探討了價值到生產價格的轉化,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轉型問題。而在他經濟學著作和手稿中,雖然有不少與國際價值相關的論述,但關于國際價值轉型問題即國際價值轉化為國際生產價格問題,卻幾乎沒有涉及。即使在馬克思關于國際價值論述最集中的《資本論》第一卷第20章“工資的國民差異”中,其目的是在于分析比較各個國家由于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力的不同引發工資方面的差異,而不是專門著眼于對國際價值與世界貿易問題的研究。這就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空間。我們知道,戰后,在新技術革命的作用下,國際貿易與世界市場獲得了長足發展。伴隨著國際貿易和世界市場的不斷發展,利潤率的平均化將不再局限于國內。在國際市場上,等量資本要求獲得等量利潤的規律也將會發揮作用。國家之間、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基于對利潤最大化的追逐導致的激烈競爭,必然會引發的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流動,盡管這種流動難免會遭遇到國家和地區之間各種形式的壁壘不同程度的障礙,但國際間的要素流動畢竟是一種趨勢,它最終將導致世界市場的利潤率趨于平均化,從而商品的國際價值也就會轉化為國際生產價格,當然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因而,我們可以根據馬克思研究國別價值轉化為國別生產價格的思路和方法,來探討新時期國際價值到國際生產價格的轉化問題,使馬克思關于國別價值轉化為國別生產價格的理論在國際上得以拓展和延伸,以此確立世界市場上商品交換中的國際生產價格形態,這是新時期國際價值論創新與發展的再一條重要路徑。

從國際價值的實現看。世界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是國際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而國際價值的實現,也與國別價值相似,是在競爭和價值規律作用下進行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研究國際價值的實現問題,就需要根據馬克思分析問題的思路,結合新時期影響國際價值實現的諸多因素如供求因素、貿易政策、貨幣政策、網絡貿易、產業壟斷、組織干預等等,以及國際經濟運行現實條件的變化來進行綜合探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因素與條件通常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它們的組合不是靜止地而是動態地影響著商品國際價值的實現。其中某些因素和條件在一定時期對商品國際價值的實現起到促進作用,而另一些因素和條件在一定時期對商品國際價值的實現起到阻礙作用,就是影響國際價值實現的因素和條件組合,由于時期和時段的不同,所起的促進作用和阻礙作用的程度也有差別。所以這些,都需要進行具體探討。由于新時期影響國際價值實現的因素比馬克思時代多得多,國際經濟運行現實條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諸多因素與條件的交互作用下,使得國際價值實現問題變得更為復雜,涉及的范圍也更為廣泛。然而,對新時期國際價值實現的這些復雜問題進行深入和拓展研究,也是對馬克思國際價值理論創新和發展的又一條重要路徑。

綜上所述,從信息化、全球化的角度研究國際價值,可以發現:與馬克思時代相比,當代國際價值的決定因素、實現條件以及價值規律作用領域均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國際價值的研究也趨于復雜化。我們應該在對當代國際分工格局、世界市場和國際貿易的發展變化的全面了解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分析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方法,從抽象到具體,深入探討國際價值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問題,并以此來指導新時期我國發展國際貿易與對外經濟關系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