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投機和經濟蕭條論文
時間:2022-09-19 10:25:00
導語:土地投機和經濟蕭條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2006年開始的美國房價下跌,最終導致次貸危機爆發,至今仍沒有好轉的跡象。從美國建國之初至1862年《宅第法》簽署之前,每一次美國經濟蕭條之前,都會出現運輸事業的擴張和土地的投機。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研究美國歷史上土地問題的經驗教訓,有利于保證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3200名員工并出售公司大部分資產。2006年開始的美國房價下跌,最終導致次貸危機爆發,至今仍沒有好轉的跡象。從美國建國之初至1862年《宅第法》簽署之前,每一次美國經濟蕭條之前,都會出現運輸事業的擴張和土地的投機。
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研究美國歷史上土地問題的經驗教訓,有利于保證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美國土地投機史
1800年美國政府出售的土地只有6.8萬英畝,1818年猛增到349.1萬英畝。一下子猛增了50多倍。1819年經濟危機使第一次土地投機高潮宣告結束。1820年售出土地下降到幾萬英畝。
19世紀30年代,由于西部交通的大發展,大批歐洲移民轉移向西部,出現第二次土地投機熱潮。1834年,國有土地銷售量達到了500萬英畝以上,兩年后又攀升到2000萬英畝。由于1837年政府把約有二千八百萬的盈余分配給各州,州立銀行在資金和紙幣發行方面都產生了迅速的擴張。基礎設施建設的狂熱和對西部土地投機的放任行為,使投機之風更盛。出售公共土地的收入,在1830年為188萬元,1836年躍升到2000萬元以上。各州的財力充裕,土地投機和移民鼓勵了政府過度支出。各地之間的互相競爭,促進了運河建設高潮。州政府債務,1820年時才有1279萬美元,到了1840年就增加到2億元,多數是在建設銀行、運河、公路和鐵路時借用的。1837年經濟危機爆發。到5月末,美國所有銀行都停止了現金的支付。在五六年的時間里,工業和農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當時,許多州政府抵賴了公債。
十多年后出現第三次投資高潮。西部運輸進一步發展,1845~1854年又出現了外來移民的高峰期,入境移民超過300萬。當時投入市場的土地,不僅有國有土地,而且還有各州、各大公司得到的贈地,土地總量超過了前兩次高潮。1857年俄亥俄人壽保險和信托公司紐約分公司破產,經濟危機到來。幾個月內,東北部到處出現取消抵押贖回權、破產和失業的現象。全國突然陷入嚴重蕭條的狀況。兩年后,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這次危機的根本原因是對鐵路投資過多,以及瘋狂的土地投機:投機商貸款搶購尚未修建的鐵路沿線的土地。
南北戰爭中林肯簽署宅第法,此后土地投機便大大下降了。比較大規模的一次土地投機是在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地價便猛漲了。在戰爭中和戰爭剛結束后的那幾年,連那些平時不宜耕種的土地都被開墾了。人們貸款買地、改良土地和修建道路。1920年,經濟危機復發,使好幾億的投資化為烏有,許多業主變為佃戶。
二、土地投機的特點和原因
美國早期的土地投機與交通投機糾結在一起。由于土地和交通設施價值不好估計,價格劇烈波動,所以土地往往成為投機的對象。與其他商品不同,土地的價值源于土地上其他產業的利潤,每一塊土地都是唯一的。運輸事業也類似,運輸線的價值取決于沿線其他產業的利潤。買賣雙方對價值的主觀評價決定土地和運輸事業的價格,而主觀預期往往劇烈波動。在不同時期,同一塊土地或同一條運輸線路的價格可能有巨大的差異。
美國建國初期至20世紀初,西部擁有大量未被開發的國有土地。同一時期,歐洲由于長期的戰亂和自然災害等原因,對美國農產品需求量極大。但是,由于農產品往往體積重量相對龐大,運輸過程中易于腐敗變質。所以,只有在交通沿線的西部土地,才可以被開發作為農業用地。于是,每一次交通運輸業的升級,都意味一次即將到來的農業大開發。原先毫無價值的荒地,很可能變為有豐富價值的農業用地。伴隨每次大規模交通建設的展開,沿線土地的價值也隨之迅速上升。所以,公路修筑高潮、運河修筑高潮和鐵路建設高潮,也是土地投機高潮。土地價格的上升,又反過來刺激了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交通建設的投資和土地的投機互相促進,形成了“交通建設和基礎設施越發達,土地價格越昂貴;土地價格越昂貴,交通建設和基礎設施越發達”的循環。交通建設的投資和土地投機膨脹到極限的時候,危機到來,美國經濟陷入蕭條之中。
土地和運輸事業投資以及相關的產業生產周期長,涉及經濟領域廣,所以過度投資隱蔽性大,而且難以調整。開墾一塊荒地,需要數年的辛勤勞作。建設一條運輸線路,從投資到收回成本可能需要接近十年的時間。多數作物從播種到收獲,往往以一年為周期。個別經濟作物的生產周期更長。房地產開發從投資到收回成本,需要的生產周期遠遠超過一年。這些產業決定投資的時候,往往以上一周期的收益作為本期投資的參考。由于周期長,上期的投資的收入,一般很難準確預期本期投資的收益。一旦投資,在生產循環結束以前也很難調整。
此外,土地和運輸事業的開發必然大量涉及信用,導致土地和運輸事業投資在過熱以后很長時間,不易暴露出來,并繼續大量吸引新的投資進入,一旦爆發則破壞力巨大。美國總統杰克遜(1829~1836年在任)在給國會的咨文里寫道:“可以看出,出售公共土地的收入已經增長到一個史無前例的數字。可是,在效果上,這些收入不過等于銀行里的一比信用罷了。銀行把鈔票借給投機商,投機商又把它付給另外的收款人(即地產公司),又立刻回到銀行來,在由銀行繼續不斷地轉接出去,他們只不過是把一些最有價值的公共土地轉于投機商之手而把銀行賬面上的信用付給政府的媒介物罷了……投機和擴張的風氣并不限于儲蓄銀行,而是遍及于全國的各個銀行,而且產生了一些新的機構,視情況更為惡化。”銀行積極參與,投機的行為越來越毫無顧忌地在發展,各州都向國內借款以改進內政,而且毫不吝惜地對一些不穩固的機構給予了信貸。由于信用的過度擴張,運輸事業過度投資和土地投機的危機可以積累到很嚴重的程度而不爆發。所以,一旦爆發就很嚴重。
三、人口大規模遷徙對土地投機的推動作用
土地投機旺盛,與美國人口的大規模遷徙也有關。交通運輸的發展促進了西部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大批歐洲移民去謀生。人口的大規模遷徙促進經濟的發展,造成地價的迅速上漲和運輸事業的迅速發展。
1810年,美國人口中只有七分之一住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一帶地方,而到1840年,住在那里的人超過全國人口三分之一。西部開發中,美國農業生產中心西移。同時,西部工業也迅速發展。
19世紀美國城市化過程迅速發展。1790年全國生活在城市的人口不到20萬,僅占人口總數的5%。1860年達到20%。1790年,人口25000以上的城市有2個。1830年增加到7個,1850年增加到25個,并且出現了25萬人以上的城市。1820~1840年全國城市人口凈增長115萬。許多西部小村莊在短期內成為經濟中心。1800年,匹茲堡還是只有1500多人的小鎮。幾年后,匹茲堡即成為商業和制造業中心。辛辛納提建于1789年,1840年人口達到46000人。芝加哥和圣路易斯在1800年不過是兩個小鎮,1850年已經分別發展成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和14平方公里的大城市。1848年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隨后舊金山很快發展成一座大城市。
人口大規模流動在19世紀隨著運輸能力的提高進入高潮,成為當時美國經濟的主流。在西進和城市化的過程中,土地和交通運輸難免成為投機的對象。
四、早期土地政策的失誤
美國政府的土地政策,在早期的土地投機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建國初期,在西部擁有大量的國有土地。美國政府所采取的大塊出售土地的政策,超過了一般移民的購買能力,廣大移民無力問津。當時的政策對購買土地的數量沒有限制,也不要求購買者在這些土地上住下來,或對土地進行改良。這些因素最終造成投機商而不是移民從這些政策中得到好處。美國建國早期,聯邦政府缺乏穩定的收入,財政緊張卻又希望推廣殖民事業。國會制定土地法案首先有兩個目的:很好地促進殖民事業,同時又想要出賣公共土地獲得收入。由于多數的移民是貧民。因此,這兩個愿望是矛盾的。最終,解決財政困難的目的壓倒了促進殖民的目標。聯邦政府急于想從出售公有土地中得到收入,于是大力扶持資產者和土地投機商,把大批國有土地廉價拍賣甚至贈送給他們:1787年,俄亥俄公司以每英畝8~9美分的代價,一次性獲得了150萬英畝的土地。1788年西門斯公司,以更便宜的價格獲得了100萬英畝的土地。兩個土地公司在1785年后的20年間,壟斷了西部土地出售的大部分份額,直接從國家手中購買土地的人寥寥無幾。在19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東部和中西部的四家公司也加入土地投機,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2000多萬英畝的土地被占領,而其中大部分土地落到土地投機者手里。
此外,華盛頓、富蘭克林、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Henry,獨立宣言主要執筆人之一,曾兩次擔任弗吉尼亞州州長)、羅伯特·莫里斯(財政部長)、丹尼爾·韋伯斯特(DanielWebster,曾兩次擔任美國國務卿)等政府高官都參與土地投機。
1785年土地條例規定,每次購買土地至少一平方英里(640英畝),每畝售價至少1美元。此后雖然經過幾次下調,仍然超過一般工人的承受能力:1851年一個五口之家每周的最低生活費用是十元三角七分。那時,木工、泥工和砌磚工的周平均工資只有十元左右,絕大多數其他技術工人,只有四到六元。由于工資低,物價高,普通勞動者只有很少的積蓄,買不起大塊土地。
貧窮的移民因為沒有足夠的錢從政府手中購買大塊土地,被迫從土地投機商手中,以幾倍的價格購買小塊土地,或者私自開墾沒有被出售的公共土地。一個墾荒者需要用十年的時間才可以開墾80英畝的荒地。這樣的土地被清理出來之后,卻隨時可能被強行拍賣。
雖然人民強烈不滿,但不合理的土地政策直到南北戰爭爆發才結束。1862年5月20日,林肯簽署了宅地法案,允許耕種西部無主土地連續5年的農民,只交付10美元的證件費就可以獲得160英畝土地。
美國建國初期,由于有利于投機土地政策,土地一直是投機的重災區。宅地法公布后,美國政府免費給予移民土地。至此,由于廣大勞動人民獲得了土地,土地的投機逐步下降,為農業資本主義在美國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無償分配西部土地、并擺脫一切束縛是美國農業發展的一大特點。列寧稱之為農業資本主義發展的美國式道路。
此外,大量資本離開土地投機進入制造業,為隨后而來的第二次產業革命創造了條件。第二次產業革命結束之后,美國便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可以講,沒有宅第法,便沒有工業化的美國。
五、結語
對土地的投機,實際是對地租的投機。對于地租,馬克思曾經指出:“他(土地所有者)并不像產業資本家那
樣有過什么貢獻,冒過什么風險;最后,是壟斷價格在許多情況下的優勢,特別是對貧民進行最無恥的剝削方面的優勢……在這里,社會上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要求一種貢賦,作為后者在地球上居住的權利的代價,因為土地所有權本來就包含土地所有者剝削土地,剝削地下資源,剝削空氣,從而剝削生命的維持和發展的權利。”(資本論,第三卷,46章)過高的地價必然伴隨過高的地租,不利于積累資本發展經濟。
美國早期的經濟蕭條,多伴隨土地的過度投機和運輸事業的過分擴張。這種現象與土地和運輸投資的固有特性有關,與農業在美國經濟中特殊地位有關,與美國早期西進、城市化的歷史進程中人口的大規模流動有關,美國早期土地政策的失誤有關。這種現象是美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領土擴張過程中,積累大量貨幣資本所導致的必然現象。美國早期的各州竭力建設基礎設施的熱情則加劇了投機。
美國土地和交通投機既有教訓也有經驗:經濟高速發展,人口大規模流動時期,土地極易成為投機品。由土地和交通投機引發的經濟動蕩,必然破壞經濟發展進程。土地財政刺激土地投機,雖然暫時解決問題,最終難免得不償失。宅第法保證廣大勞動者人民基本土地需要,土地投機從此下降。大量貨幣資本從此離開土地進入制造業,為美國資本主義高速發展奠定基礎。
隨著農業地位相對衰落、運輸體系的完善、西進和城市化進程的結束、宅地法的實行,土地投機和運輸擴張與美國經濟蕭條的關系似乎越來越遠。然而,2007年開始的次貸危機,再次為土地投機敲響了警鐘。次貸危機最終將如何落幕,是否能揭示新的經濟規律,還需要拭目以待。
- 上一篇:種子管理工作科學發展觀演講稿
- 下一篇:實物期權思想與投資決策論文
精品范文
10土地利用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