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水果營養的認知及消費行為探討

時間:2022-07-15 10:51:25

導語:大學生水果營養的認知及消費行為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水果營養的認知及消費行為探討

【摘要】為研究大學生水果膳食和消費現狀,本文以地方高校在校大學生為對象,調查分析大學生對水果營養的認知水平和水果消費的基本行為特征。調查表明,在校大學生能夠認識到水果營養的重要性,但其對水果營養價值認知與其消費行為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多數在校大學生沒有固定的水果消費習慣,水果消費量較低,平均每天約有100g,不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攝入量的一半。水果價格、質量和便利性是影響大學生水果消費的最重要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水果;營養;消費行為

水果是均衡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因此,中國居民的飲食指南(2016版)建議每天吃200-350克水果[1]。然而,調查顯示大學生的膳食結構并不合理,水果攝入量偏低是重要的一個方面[2]。已有的調查結果證實:盡管大學生普遍注重水果消費,夏秋季節消費水果多,但整體消費量并不高[3]。大學生的水果消費受到價格、新鮮度、促銷和內在心理等多種因素影響[4],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了大學生水果消費性量偏低。此外,根據“知信行”理論,這種消費量偏低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對水果營養價值的認知不夠導致的消費行為動力不足。然而,目前正對大學生水果營養價值的認知水平的研究仍然不足。為調研大學生對水果營養價值的認知水平和消費行為特征,本文以韶關學院的大學生為樣本進行了調查研究,以期為引導大學生認識水果營養價值并促進大學生合理消費食用水果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以韶關學院的在校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研究。韶關學院有約2.27萬在校生,生源來自全國25個省市地區。本次調查對象包括韶關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本次調查共收到343份問卷,有效問卷343份。1.2方法。將調查內容分為三個部分進行問卷設計:第一部分是調查參與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級和月生活費用;第二部分是調查參與者對水果營養攝入的認識情況;第三部分是調查參與者的水果消費行為情況。設計好的問卷,經過預調查修正后,采用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進行調查,并利用問卷調查平臺問卷星將設計的問卷鏈接隨機發送到調查對象(以韶關學院在校大學生為例)進行調查,包括韶關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

2結果與分析

2.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本次調查問卷總數為343份,全部有效。在343名參加調查的大學生中,有107人為男性(31.2%),236人為女性(68.8%);大一學生44人(12.83%)、大二學生262(76.38%)、大三學生31人(9.04%)、大四學生6人(1.75%);月生活費在1000元以下142人(41.4%),1000-1500元178人(51.9%),1500-2000元18人(5.25%),2000元以上5人(1.45%)。2.2大學生對水果營養的認知情況。水果是一種富含多種營養素的食物,食用水果對大學生健康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3]。調查顯示,55.39%的大學生認為水果攝入對人體健康很重要,40.23%的大學生認為水果攝入對人體健康比較重要,3.21%的大學生認為水果攝入有無都可以,僅有1.17%的大學生認為水果攝入對人體健康不重要(見表1)。這表明,大學生對水果攝入量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是明確的,95%以上的調查對象認為水果的攝入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交叉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認為水果對身體健康更重要的大學生購買頻次較高,每周購買1次以上的比例大于其他認知態度人群。對水果營養價值的認識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94.75%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水果可以提供維生素、礦物質來維持身體活力;85.71%的大學生認為水果可以提供膳食纖維和促進胃腸蠕動;57.14%的大學生認為水果可以提供植物活性物質;55.10%的大學生認為水果可以提供能量和緩解饑餓;這些都是合理的認知。但是有20.41%的調查對象認為水果提供蛋白質,而實際上多數水果蛋白質含量很低并不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這表明:部分大學生對水果是營養的認知是籠統的,沒有準確認識到水果的營養價值。進一步分析發現,對水果營養價值的認知偏差并沒有影響這部分調查對象的水果購買頻率。這表明:對水果重要性的認知態度比水果營養價值知識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影響更大。2.3大學生水果消費行為分析。2.3.1水果采購渠道選擇。83.09%的被調查者選擇到街道攤販選購水果,28.28%的被調查者選擇到專營水果店選購水果,26.82%的被調查者選擇到平價超市選購水果,17.78%的被調查者會選擇到飯堂購買水果,7.29%的被調查者會選擇在網上購買水果。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調研對象所在的大學校園靠近周邊生活區街道,而離大型超市較遠;所調查對象通過網絡購買水果的比例仍然較低,這可能是因為網絡水果新鮮度、價格、時效性的影響較大。2.3.2選購水果時考慮的因素。大學生在購買水果時對各項因素關注程度見圖1。調查顯示,大學生選購水果時對水果因素的關注程度為:新鮮度(87.46%),價格合理性(74.05%),個人喜好(72.30%),購買捷便性(38.78%),營養價值(37.61%),促銷優惠(15.74%)。更關注的是水果新鮮度,價格合理性及個人喜愛,關注度超過70%。從中可以看出,新鮮度、價格、個人偏好和營養是受調查大學生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2.3.3購買水果的頻率和數量。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大學生每周都會購買水果,購買頻率在每周1-2次為多,占52.48%;極少大學生每天都會購買水果,占3.21%;每周購買水果不足一次的有95人(占27.70%),占比較高。從圖2可以看出,50%以上大學生每次購買水果的量在1-2斤,其次購買量在1斤以下占多,少部分大學生會一次性購買2斤以上的水果。對購買頻率和購買量進行交叉對比分析發現:每周購買水果不足一次的大學生平均每天水果消費量約為96g,每周購買水果1-2次的大學生平均每天水果消費量約為107g,每周購買水果3-4次的大學生平均每天水果消費量約為113g,每天購買水果的大學生平均每天水果消費量約為123g。所調查的大學生每天平均水果攝入量未達到《中國居民的飲食指南(2016)》中每天攝入200-350g水果的建議值。2.3.4每月水果消費能力。調查結果顯示(見表2),每月生活費1000元以下的被調查者每月花費0-50元購買水果的占89.43%;每月生活費1000-1500元的調查者每月花費0-50元購買水果的占74.71%;每月生活費1500-2000元的調查者每月花費0-50元購買水果的占72.23%。對比發現3組數據的差異性較小,調查對象每月用于購買水果的費用與每月的生活費之間的相關性不顯著。多數大學生都能承受每月花費0-50元用于購買水果,而每月花費100元以上用于購買水果的大學生較少;大學生在水果消費上的能力在每月0-50元,平均每日消費約為1.6元,水果消費能力低。2.3.5購買水果的習慣。從調查數據而知,67.06%的調查者因心情而決定是否購買,24.20%的調查者因水果具有美容減肥等功效而購買,60.35%的調查者因順路而購買,32.65%的調查者覺得水果是飯后甜品而購買,31.20%的調查者因陪同朋友同學去購買水果而順便購買。可見,大學生購買水果的習慣更偏向于個人因素,是否方便于自己,雖然大學生對水果的營養價值的認識較高,但因水果的營養價值、功效而購買的意識卻較弱。

3討論分析

3.1大學生對水果營養價值的認知與其消費行為存在矛盾性。調查表明,多數大學生對水果營養價值的認識較為全面,認為水果攝入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所調查大學生傾向于能夠多種水果搭配在一起購買,每種水果少量購買,實現口味多樣營養均衡。盡管如此,多數大學生的水果選擇和購買動機并非源于水果的營養價值。有較多認為水果對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大學生并沒有購買較多的水果。在購買水果的時候,大學生更關注水果的價格和自我心理因素,因水果的營養價值、功效而促成的購買意識和行為較弱。這都說明大學生對水果營養價值的認知與其消費行為存在一定的矛盾性。3.2大學生水果消費量低,仍以線下購買為主。由于大學生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每月的可支配金額不高,消費能力較低,每月的水果消費支出不高。每月生活費較高的大學生與生活費較少的學生在消費水果方面的費用差異不大。調查顯示,大學生購買水果頻率越低,水果消費量越低,平均消費量約為每天100g,所調查的大學生每天平均水果攝入量遠低于《中國居民的飲食指南(2016)》中每天攝入200-350g水果的建議值。此外,大學生購買水果的渠道相對單一,在線下就近購買水果行為比例較高,而線上購買比例仍然較低。這與大學生水果消費量低、注重水果新鮮程度和擔心網上購買水果的質量問題等購買行為相關。3.3質量和價格是影響大學生水果消費的重要因素。在購買水果時,新鮮度,個人喜好,價格,營養價值,購買便利性,促銷優惠等方面均會影響大學生購買水果的行為。大學生在購買水果時更注重水果的質量和價格,對水果營養價值關注度一般。在購買水果時,大學生對水果單價的更敏感,價格合理或有促銷,會增加隨機性購買機會和購買量。此外,個人喜好和水果購買便捷性也是影響大學生更注重水果購買行為的較重要因素。大學生水果的消費隨意性較大,沖動購買行為比例較高,固定消費習慣沒有形成。

4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完成了對韶關學院在校大學生的水果營養認知和消費行為調查,發現在校大學生能夠認識到水果營養價值的重要性,對水果重要性的認知態度比水果營養價值知識對大學生的水果消費行為影響更大。水果質量和價格是影響大學生水果消費最重要因素。由于大學生的生活費用低、消費價格敏感等因素,導致出現了大學生的對水果的認知態度較高與消費行為頻率較低之間的矛盾。所調查的在校大學生水果每天平均消費量約為100g,不足中國居民膳食推薦攝入量的一半。這可能也與在校大學生沒有形成固定消費習慣有關,大學生水果的消費隨意性較大,沖動購買行為比例較高,個人喜好和水果購買便捷性也是大學生典型的水果購買行為。大學生購買水果的渠道相對單一,在線下隨機就近購買水果行為比例較高,而線上購買比例仍然較低。綜上所述,提高大學生水果消費量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可以通過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1)進一步提高在校大學生對水果攝入的重視水平,強化水果在膳食平衡和健康中的重要性,提高大學生重視程度;(2)通過政策手段將低價水果消費納入食堂統一采購,補貼銷售給學生,使學生低價水果攝入有保障;(3)學校食堂統一進行農超對接、設置水果窗口點,增加在校大學生獲取水果的便捷性;(4)引導大學生加強線上水果消費,豐富校園線上水果銷售渠道,利用線上中間環節少、團購有規模性等優勢促進大學生水果消費。

參考文獻

[1]楊月欣,張環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簡介[J].營養學報,2016,38(3):209-217.

[2]王璐璐.大學生膳食習慣的調查與建議[J].食品安全導刊,2019(32):69.

[3]劉樹奎,葉文聰.在校大學生水果消費行為分析——以廣州地區在校大學生為例[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5(11):44-47.

[4]操鑫.大學生水果購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8,28(5):9-13.

作者:葉麗歡 劉永吉 單位:韶關學院英東食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