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旅游創新發展新模式論文

時間:2022-01-01 03:15:00

導語:淺談旅游創新發展新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旅游創新發展新模式論文

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旅游業得到飛速發展,通過20年的不斷努力,中國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大旅游國、世界十大旅游國之一。

重慶作為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和旅游資源大市,其旅游業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增大。特別是2008年7月20日,市委三屆三次全委會上首次提出將“五個重慶”戰略決策作為重慶發展的新目標、新追求,這無疑為重慶旅游業的大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重慶市旅游資源開發現狀及特點

2.1重慶市旅游資源概況

重慶是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截止到2008年,重慶全市共有世界遺產4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歷史文化名鎮9處,國家水利風景區1處,其中獲得國家質量等級認證5A級旅游景區2處,4A級旅游景區31處;此外,還有多處市級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和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

2.2重慶市旅游資源開發特點

2.2.1級別較低的旅游景點向高級別景點升級

從2000到2008年,重慶市旅游精品越來越多,等級較低旅游景點逐漸向等級高的旅游景點轉化,見表1,如縣級旅游景點由2000年的16個減少到2005年的12個,而世界遺產從2000的0個發展到2008年的4個。

2.2.2注重旅游資源深度開發

重慶從“九五”到“十五”,然后再到“十一五”規劃中,對旅游資源深度開發、品牌培育的特征是重慶旅游開發由點向面進而向系統轉化,旅游資源開發不斷成熟,如圖1。

3重慶市旅游業發展特征

重慶自成為中央直轄市以來,經過12年的發展,其旅游業的資源條件、產業地位、發展規模和格局等都發生了突破性的變化。[16]見表2,自直轄以來,除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影響,部分指標數據有所下降以外,其他年份的相應指標數據還是呈現了不斷攀升之勢。國際旅游收入占旅游總收入比例相對較低,且增幅波動較為明顯;國內旅游收入為旅游總收入的主要來源,增長率水平同旅游總收入的增長率水平基本持平;旅游總收入(除2003年)年年攀升,從1997年的73.4億元上升到2008年的561.29億元,增長了約665%;旅游總收入占GDP比重也呈現平穩較快的增長。旅游收入增長率(除2003年以外),每年都高于GDP增長率,特別是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旅游總收入增長率仍就高出GDP增長率約3個百分點。

國際旅游人數(除2003年以外)雖然每年都有所上升,但其占接待游客總數比例還是相對較小,國內來渝旅游人數(除2003年以外)逐年遞增,且占接待游客總數比例較大,見表3。總的來說,接待游客數每年還是呈現上漲的趨勢(除2003年以外),接待游客總數從1997年的l875.9萬人,上升到2008年的10088.38萬人,增長了約438%。

從1999到2008年,國際旅行社的個數僅增加了11個,國內旅行社從1999年的169個增加到2008年的292個,增長了約73%;從2000到2002年,旅行社總數雖然只增加了5所,但從業人員數猛增989人,2003年由于非典,從業人員陡降859人;2004由于受到03年波及,雖然旅行社總數有所增加,但是從業人員依舊有小幅下降;自2005年以后,旅游業迅速升溫,旅行社從2005年的220個增加到2008年的323個,三年增加了103個,從業人員也增加了1128人,見表4。

總之,重慶自直轄以來,雖然發生過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但是重慶市旅游產業仍舊取得了迅猛的進步,來重慶旅游人數逐年遞增,旅游收入大幅上升,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越來越明顯,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也逐漸提高。

4重慶市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4.1旅游資源開發政府與市場定位不明確

在重慶市區和郊縣,具備較高旅游價值的旅游資源為數不少,部分地區以傳統的資源開發為導向,當地有什么資源就生產相應的產品。不少地方政府缺位越位現象非常嚴重,對旅游資源進行單一和重復無序的開發,不但導致旅游資源的價值不能得到充分體現,而且造成土地資源、投入資金、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比如重慶市東部及東南部天然石灰巖溶洞資源,政府重復無序開發燈光造型等觀光旅游項目,不僅導致品位較高的巖溶旅游資源開發過剩,市場份額分散,而且對進一步開發這些資源也極為不利。

4.2旅游資源過度開發和粗淺開發

重慶市旅游資源開發同時還存在著開發過度和開發粗淺的問題,過度開發的資源雖然不多,但危害巨大,如重慶某些森林生態旅游資源開發急功近利,燒烤、野營等項目開發過多,造成林地以及一些濕地的嚴重污染,森林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同樣,粗淺開發問題也極為嚴重,大量的粗淺開發導致旅游資源的退化和枯竭,如對重慶都市旅游中“兩江游”旅游資源開發,仍然停留在一個相對狹義概念的觀光旅游資源開發上,未能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

4.3旅游組合模式缺乏創新

目前重慶旅游景點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中心、一條主線、八個特色旅游點”的格局[17],但各個主要景點分布較為散亂,景區之間距離太長,離中心集散地重慶主城區也太遠,線長點稀,趕路多而游覽少,沒有較好的旅游組合,使得很多旅游資源不能得到永續發展

5重慶市旅游資源合理開發的組合模式創新

5.1旅游資源合理開發,注重品牌景點的培育

旅游資源合理開發應該分為三個層面:首先是控制好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過度開發容易造成資源的退化和枯竭,生態質量下降,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因此,政府對于過度開發的旅游資源應該實施控制,加強監管;其次是嚴把開發入口關,對于那些缺乏可行性以及條件不成熟的旅游項目,寧可不開發,也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一些犧牲資源、粗淺的開發;最后則是要更加注重品牌景點的培育,提高旅游質量,在重慶的旅游資源中,需要進一步深度開發的是長江三峽、大足石刻和山城都市以及以武隆喀斯特景觀為代表的烏江畫廊:長江三峽應加強兩側腹地旅游資源(小小三峽、大寧河、大昌古鎮等)進一步開發,將長江三峽的自然、歷史和人文景觀緊密結合起來;大足石刻應該加強石刻作品的保護措施,加大配套設施與接待設施的建設力度;山城都市夜景己具備成為世界級旅游精品的條件,應該繼續精心打造,使之成為重慶旅游的又一世界級精品;烏江畫廊應通過旅游區劃的創新調整改變烏江流域各個縣域各自為政、分散開發、不能形成合力的局面,突出其特色。

5.2旅游組合模式的創新與旅游資源永續利用

5.2.1組合模式一:“旅游套餐”組合模式

為提高旅游質量,提升旅游品位,重慶單個或某些旅游景點可在不同時間段推出各色的“旅游套餐”,來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出行目的、不同愛好游客的需求。如2009年五一黃金周推出了較為成功的三大套餐:一是重慶武隆縣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舉辦以戶外運動為主的武隆仙女山國際山地露營音樂節套餐,游客可以觀看懷舊電影,參與彩彈射擊、騎馬滑草、山地摩托等戶外運動項目;二是重慶萬盛區石林風景區舉行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第十二屆苗族踩山會套餐,推出“卡龍之春”開幕式暨《黑山谷》畫冊和風光片首發式、篝火狂歡夜、祭祀大典等多項民俗風情活動;三是長壽、南岸等區縣推出以鄉村游為特色的登壽島采壽果、枇杷采摘比賽等活動的采果節套餐,游客可在人體攝影、環長壽湖自行車賽等活動中找尋樂趣。不僅在節假日,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段,可推出豐富多彩“旅游套餐”來充實游客的旅游生活,提升旅游質量,使得游客的感受不再是簡單的游山玩水。

5.2.2組合模式二:以四大旅游精品為主的組合模式

重慶是旅游資源大市,旅游資源品質高,種類全。山城都市旅游享譽全球,國家級江峽景觀長江三峽乃重慶旅游的拳頭產品,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是重慶旅游的文化形象,烏江畫廊更是名滿天下,這四大旅游精品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重慶可在四個旅游景點間開通相應的旅游直通車,且旅行社不能為了節約時間而誤導游客,一日之內走馬觀花游覽四大景點,那樣即使開通旅游專列節省趕路的時間,也會覺得趕路多游覽少,毫無趣味。旅行社可安排游客在一日之內游覽四大景點中的一到兩個,如大足石刻和烏江畫廊離主城較近,可以選擇一日游覽這三者中的兩個,長江三峽離主城較遠,則需要另花一日單獨游覽,這樣的合理的搭配才會使重慶之旅豐富充實,才能給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5.2.3組合模式三:紅色精品旅游組合模式

重慶紅色旅游景點雖多,但紅色旅游發展緩慢,主要是沒有注重跟周邊省市的聯動發展,黔渝川的貴陽、遵義、重慶、廣安作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中國革命紀念地,主要景點包括:廣安市鄧小平故里、華鎣山游擊隊遺址,重慶紅巖紀念館、歌樂山烈士陵園,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貴陽息烽集中營、息烽烏江峽等景區。這些紅色旅游資源組合優勢比較明顯,如果四城市相關部門統一規劃和管理,提升合作層級,拓展合作層面,將四地最具代表性的紅色景區景點全面貫通.開通旅游直通車,打造無障礙旅游區,形成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建立紅色旅游發展長效合作機制,無疑將重慶紅色旅游的發展推向了快車道。

通過紅色旅游合作的這個平臺,帶動黔渝川其他旅游的發展,并進而在其他旅游方面也發展長效合作機制,便可以達到用其他旅游來豐富和完善紅色旅游,紅色旅游與其他旅游的有機融合和協調發展局面。這樣互利合作的協調發展,就能實現重慶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重慶市統計局.重慶統計年鑒199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路璐,朱淑芳.重慶市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J].經濟問題探索,2007(4):112-115.

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旅游業發展重點專題規劃[R].重慶:重慶市人民政府,2002.

李東升.重慶市旅游開發綜合探析[J].探索,2002(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