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的共同性論文
時間:2022-09-23 05:24:00
導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的共同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任務,但和諧社會未能建立在計劃經濟的基礎之上,市場經濟是一種相對公平的經濟機制,只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使和諧社會的建立具備條件和可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關鍵詞:市場經濟;和諧社會;一致性
繼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后,黨在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又明確指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經過20多年的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經濟運行中已經開始發揮基礎性作用。但是,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同時,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仍然是發育程度較低、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是傳統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深層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轉軌過程中又面臨諸多新問題的市場經濟,是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對外開放而需要不斷創新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種以社會主義為制度基礎的和諧社會,是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司其職、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是全體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關系得到有效協調的社會,是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健全的社會,是穩定有序的社會。因此,正確認識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的關系,把握它們的一致性,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雖然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它包含有以下涵義:和諧社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和諧社會是一個全面系統的目標,既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也包括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既包括各個階層之間的和諧,也包括各個社會利益群體、利益集團之間的和諧;既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和諧發展,也包括各個子系統內部的和諧發展;既包括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和諧,也包括各個部門之間的和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正進行著一場深刻的社會轉型和社會變革,各種社會思潮、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紛至沓來。然而,就總體而言,20多年來,我國政治昌明、經濟發展、文化豐富、人民富裕、社會穩定、綜合國力增強,始終處于安定團結的良好局面,并沒有因為社會轉型、社會變遷和社會結構調整而出現大的社會波動,社會主義中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很多調查表明,人們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發展都持肯定的態度。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利益關系更為復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的同時,各類社會問題也凸顯出來,特別是隨著改革的深入,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出現了許多從來沒有遇到而又繞不開的問題,如就業問題、腐敗問題、分配不公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等。這些新情況使得新時期的社會矛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也會造成社會不和諧的現象。在這樣一個時期,協調好各個方面關系,妥善解決各種社會矛盾,意義十分重大。
和諧社會未能建立在計劃經濟基礎上。計劃經濟主要用行政手段來配置資源,其本來的用意是為了避免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但結果是政府卻高高在上,管得過多、統得過死,企業則成為國家行政機構的附屬物,勞動者甚至企業的負責人沒有決策權、也沒有經營管理權,而少數政府計劃管理人員擁有資源配置的巨大權利,由于他們不可能充分掌握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也由于他們也有個人的利益和偏好,更由于缺乏制約權力的機制,這就不但導致了效率的低下,而且這種資源配制不可能公平合理,這就喪失了經濟平等的基礎。不僅如此,政府常常使用政治手段來解決經濟問題,經濟活動就失去了它本身的重要性,而必須受制于政治活動,經濟功能服從于服務于政治功能。經濟功能的弱化,必然削弱對效率的追求,社會的經濟和發展也就失去不竭的動力。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鞏固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保持我黨執政地位,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繁榮昌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都要靠自己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現階段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回顧、總結我國十多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歷史,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改革和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物質財富有了較大的豐富,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文化建設開創新局面;社會建設全面展開;其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市場經濟大大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進程,提高了生產力水平。而且它引起了人們生活方式、觀念的深刻變革,促進了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但是,我們還應看到,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居民收入已經進入世界很不平衡國家行列,其貧富差距的程度僅次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丁美洲,而高于西方發達國家,高于東亞多數國家和地區,也高于前蘇聯和東歐地區。所以,我們既要承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差異,又不能認為這些差異的存在是社會不和諧的表現。而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正是消滅差異,促進發展,達到和諧的條件。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是個人、企業、政府有各自的定位、功能、各自的活動范圍。作為市場經濟下的個體的人,應當是擺脫了依附的、能夠為自己的各種選擇負責的、相對獨立的人。市場經濟下的企業,應當是產權明確、約束硬化的真正的企業,這樣的企業當然應以盈利為目的。企業的活動必須納入各種法規和政策的框架,包括誠信、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不坑害消費者、不作欺騙性的宣傳、不污染環境、必須善待員工等對企業基本的要求。實際上,企業不僅應當滿足這些基本的要求,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企業與社會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和諧,越來越強調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如適當回報社會、資助社會公益事業等。市場經濟下的政府的重要職能是明確和保護產權,制定、監督和裁判游戲規則的執行,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市場經濟下,人們崇尚公平競爭并且能夠接受在法制的框架內,由于公平競爭所帶來的差距,認為合理的差距是激勵競爭的必要條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條件,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可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之間是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辯證關系。經濟發展貫穿于社會全面發展的全過程,也依賴于社會的全面發展。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這“五個統籌”發展,強調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核心是要解決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問題,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以人為本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機制。因此,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使人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就必須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了創造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有利環境和條件,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努力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堅持發展這個硬道理,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社會協調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