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榮辱觀思想論文

時間:2022-04-01 11:10:00

導語:社會主義榮辱觀思想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榮辱觀思想論文

[摘要]精辟概括的以“八榮八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傳統榮辱觀的繼承和發展,是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深刻總結,旗幟鮮明地回答了當前廣大干部群眾普遍關注和關心的社會現實問題,明確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大是非問題,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很強的時代氣息。要將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落到實處,首先必須要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思想內涵。

[關鍵詞]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思想內涵

精辟概括的以“八榮八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傳統榮辱觀的繼承和發展,是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深刻總結。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與有機統一,高度概括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的本質要求,涵蓋了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本內容,體現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鮮明價值導向,回答了當前廣大干部群眾普遍關注和關心的社會現實問題,明確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大是非問題,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很強的時代氣息。

一、“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礎,是對愛國主義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的本質概括,是社會主義公民必須堅持的根本立場

中國傳統思想中蘊涵著豐富深刻的愛國主義思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之不存,何以家為”“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經典名言為千秋傳唱,為萬代記誦。知榮辱之大者,乃是以國家之榮為榮,以國家之恥為恥。千百年來,愛國主義被中華民族始終奉為道德傳統的至高原則,熔鑄在中華兒女的思想深處,貫穿于中華民族的歷史之中,并成為衡量人們是否真正愛國的道德評判標準。可以說,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愛國史。作為一個動態的歷史范疇,愛國主義的內涵與主題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會有所不同,卻始終有著一脈相承的精神內涵。這就是:對祖國真摯的熱愛之情和恥于危害祖國的強烈愿望。在當代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為新時期熱愛祖國的時代主題。“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的榮辱觀是與這一時代主題緊密相連的。圍繞這一主題,作為社會主義中國的公民,不僅要“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且要積極投身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1](P3)。

二、“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核心問題,是對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大力弘揚。它從根本上解決了“為什么人”的問題

“為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中的最高價值,是統領社會主義道德所有準則的靈魂,也是中國共產黨立黨建黨的根本宗旨。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曾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2](P.262)這就從根本上既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各種形形色色的非馬克思主義政黨劃清了界限,也與封建統治階級所鼓吹的“民本思想”區別開來。曾經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3](P857)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3](P1094)。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服務人民是我們每一個公民及每一個社會組織都應當努力遵循的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行為準則。正如有些學者所指出的那樣,“是否服務人民、是否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是判別不同個人、團體和政黨先進與落后的根本標準,也是一切社會勢力在歷史潮流中榮辱進退的分水嶺。”[4]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進步的根本推動力量。這就決定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的最核心的價值取向,就是始終不渝地堅持“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句話,“服務人民”,就要以人民為基本價值主體,以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客觀的價值標準;就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等作為制定和檢驗各項改革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客觀尺度,把人民的利益作為社會主義社會判斷榮辱問題的基本標準;就要始終做到相信、信任、尊重并依靠人民群眾;就要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系,情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能否始終做到這一點,是衡量一個政黨、一個集團或個人是真心實意服務人民還是背離人民的根本標準。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也是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三、“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旋律和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承擔的道德責任,體現了我國社會對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道德價值取向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每個公民對待科學的態度從根本上決定著這個國家、民族和個人的盛衰與命運。科學不僅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獲得物質財富的重要武器,也是人們認識和改造社會,實現精神解放的重要杠桿。崇尚科學,就是要弘揚科學精神,掌握科學知識,應用科學方法,學會科學思維。最根本的,就是要順應規律的要求,按客觀規律辦事。現代中國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是逐步擺脫盲目落后和愚昧無知走向現代文明的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推動這一歷史進程的巨大杠桿。當前,樹立和堅持崇尚科學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要“提倡科學,宣揚真理,反對愚昧無知、迷信落后”[5](P25);就是要在全社會營造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濃厚的科學氛圍,尤其是要在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培育出“學科學、懂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風尚;就是要真正“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6](P41)“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正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四、“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揭示了社會主義勞動觀的核心精神和本質要求,回答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究竟應該樹立什么樣的勞動觀和榮辱觀的問題

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以辛勤勞動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和最高準則,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于一切剝削階級道德的重要標志。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優秀民族,素有熱愛勞動的傳統美德。“懶惰乃罪惡之根,勤勞乃幸福之源”,[7](P61-63)道出了勞動對于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真正價值。勞動是實現崇高理想的必由之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語)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手段,也是獲取和享有財富的前提,勞動者是最光榮的,剝削者是最可恥的。樹立和堅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榮辱觀,是對中華民族勤勞精神的弘揚,也是對好逸惡勞思想的有力鞭撻。它要求人們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勞動和從事勞動,發揮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為社會多作貢獻;要尊重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勞動,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不斷激活和增強全社會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以造福于社會和人民。正如所強調指出的那樣,“要在全黨和全社會大力提倡高尚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艱苦奮斗、勤儉樸素為榮,以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恥”[8](P2278-2279);要通過制度和體制約束,在全社會形成一個支持、鼓勵和保護人人干事業、人人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共同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五、“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是對社會主義社會所應遵循的集體主義思想的揭示,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和基礎

古人就強調“禮之用,和為貴”,“敬業樂群”,強調社會的團結與和諧。團結互助是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高度概括,是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翻身解放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可靠保障,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崇尚集體主義,褒獎團結互助,貶斥損人利己,是社會主義的根本法則。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該大力發揚集體主義精神,講究鄰里團結,注重和衷共濟,相互之間應講究相互關愛、和睦相處。“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旗幟鮮明地倡導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觀念,批判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不道德行為,有利于在全社會樹立團結互助的良好道德風尚,規范和約束那些違背社會公共道德的思想和行為,抵制并減少損人利己的言行,構筑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和諧美好的社會關系,有利于13億中國人民的緊密團結、互相幫助,形成中華民族無堅不摧、無往而不勝的強大凝聚力。

六、“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是對社會主義誠信道德的基本原則的概括與總結

誠實乃為人之本,守信乃行事之道。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誠實守信被珍視為“立身之本”、“處事之道”、“齊家之要”、“治國之寶”。孔子倡言:“與朋友交,言而有信”[9](P3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9](P42)“民無信不立”[9](P106)。自古以來,那種見利忘義、言而無信、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等種種不道德行為均為世人深惡痛絕。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社會得以正常運轉的道德支撐,是維系人們之間相互信任關系的道德基石。在實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由于社會協調機制的不完善和利益驅動的消極影響,誠信失范、見利忘義的現象和行為明顯增多。“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對于在新時期弘揚社會正氣,整肅和打擊失信毀約和見利忘義的不道德行為,構建現代誠信體系和道德支撐,保證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七、“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是對社會主義社會公民所應具備的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的集中概括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公民樹立良好的守法意識和健全的法制觀念對于保障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不可或缺。再加上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大變革的關鍵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取向和行為模式等正處于不斷變化和調整之中,迫切需要建立起統一協調的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以使人們有所遵循。“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從社會主義榮辱觀和道德觀高度增強人們的道德自律意識,從榮辱的自我評判上劃清榮與恥的界限,自覺揚榮抑恥,進而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有利于培育和養成公民的現代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從而保證國家法律和紀律的權威性、嚴肅性,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長治久安。

八、“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概括了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是強國固基所不可限量的強大道德力量

艱苦奮斗是人類克服一切困難,創造輝煌業績的寶貴精神品質。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勞勇敢、不畏艱險著稱于世。我國古人就留有“艱難困苦,玉釹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優良傳統美德。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民族的興衰存亡、國家的長治久安乃至政黨的興旺發達都離不開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正是靠著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克服了前進道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針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帶來的種種消極負面影響,特別強調“要在全黨和全社會大力提倡高尚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艱苦奮斗、勤儉樸素為榮,以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恥。”[10](P245)“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有利于動員和鼓勵我們在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面前更加自覺地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拼搏開拓,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有利于驅除在一部分人中存在的驕奢淫逸不良作風所產生的不諧之虞,沖破一切人間障礙,創造人類歷史從未有過的輝煌;有利于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而共同奮斗。○

注釋: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趙存生,宇文利.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思想內涵與時代要求[J].高校理論戰線,2006,(4).

[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論加強和改進執政黨建設(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

[7]崔自鐸.生活哲學——思想語論[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

[8].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A].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白話四書五經:第1卷[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

[10].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