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思考

時間:2022-10-27 09:38:00

導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思考

【摘要】社會的和諧發展,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前提條件,人的全面發展,又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注入內在活力與發展動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歷史進程中。

【關鍵詞】和諧社會;人的全面發展;互動統一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建設一個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充滿活力、全面發展的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深刻體現著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應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

一、關于和諧社會

古往今來,和諧社會歷來是人們追求的價值理想。在中國文化中,“和”與“諧”同義。“和為貴”、“和而不同”、“兼相愛”、“愛無差等”、“均貧富”、“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等思想無不表達了社會和諧的主張,這些傳統的和諧思想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資源。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從根本上說就是人類最終實現社會和諧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他們認為:“自由人聯合體”是和諧社會的最高境界。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馬克思關于“自由人聯合體”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表述,是他們關于未來和諧的理想社會的核心思想。

八十多年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積極進行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探索。2002年,黨的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我們黨為之奮斗的一個重要目標正式提出,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保?]“和諧社會”的提出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二、關于人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認為,未來社會是“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極高度發展的同時又保證每個生產者個人最全面的發展的這樣一種經濟形態”。[3],可以說,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最深刻論述。列寧也將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思想寫進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綱領》,強調“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不僅滿足社會成員的需要,而且保證社會全體成員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發展”。[4]

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之時,就把實現人民的解放和自由發展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同志提出要大量培養能夠適應中國新形勢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身心并完”、“亦工亦農”、“亦文亦武”、“多面手”等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新時代條件下,鄧小平把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具體化為培養“四有”新人,并把實現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目的。在2001年“七一”講話中深刻指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保?]這一論述第一次鮮明地把社會事業的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具體地貫徹于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之中,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握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他指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6]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整個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謀劃人的發展,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目標和現實要求,充分展現了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發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要著眼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又要充分運用辨證思維,妥善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自身的關系。[7]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首先,必須以人為本、切實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自然條件。其次,要實現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必須營造寬松和諧的社會氛圍,提高人們的民主政治意識,為人的自由個性的全面發展創造民主的政治氛圍,努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思想動力和精神保證,也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再次,要始終關注公平正義,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充分發揮社會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得到尊重支持發揮從而達到社會和諧,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2、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根本任務的客觀要求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與根本目的。要實現黨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明確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就必須充分調動個人的積極性,而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必然要求我們尊重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給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人的全面發展有了良好的開端和起步。正如同志在2001年“七一”講話中所說:“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這兩個歷史過程應互相結合、相互促進地向前發展?!保?]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關系,指出了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社會的和諧從本質上說是人的不斷發展所形成和表現的一種理想的社會存在狀態。未來新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9]。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一切著眼于人們現實的需要,使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提高,政治民主不斷進步,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多彩,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質不斷提高,隨著人自身的政治、經濟、文化利益的不斷實現,自身的發展程度亦將逐步提高。因此,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二者有機統一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歷史進程中。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2]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R],2004.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2.

[4]《列寧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18.

[5][8]《文選》第3卷[M].《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4,296.

[6]:《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年2月20日.

[7]趙萬江,雷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第2期.

[9]《馬克思思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