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城鄉分割心理的研究
時間:2022-11-30 07:58:16
導語:區域經濟城鄉分割心理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資本主義的日漸成熟,國際分工和生產的專業化以致經濟的全球化,中國的改革開放抓住了時代的主題,并迅速發展,但為中國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農民,卻被一個中國的現實國情無情地套住了。這便是中國“二元社會結構”。(二元社會結構是指城市為一元、農村為另一元的城鄉分隔和差異狀態;改革以前中國二元社會結構特征是城鄉差異明顯和城鄉分隔剛性,而改革以來中國二元社會結構特征是城鄉差異更加明顯化和城鄉分隔開始彈性化。)在社會生活上,二元社會影響下的人口心理,也出現了城鄉的二元差別,在意識上形成了二元結構。筆者將這種意識形態上的二元形態定義為“心理二元論”。
一、“心理二元論”是一個新的研究
要因素,因此遲遲陷于“怪圈”而無法脫身。農民在心理上存在城鄉差異,在社會保障體系上更是深有感觸。作為發展鄉鎮企業的參與者,在企業決策的過程中便于大的決策方向有所偏差,對于整個區域經濟而言,偏差導致的結果便是整體的方向錯亂。對于心理二元論的定義,是在二元制的基礎上增添了意識形態的涵義。在思想上將自我或具有心理認同的共同體與自我之外的群體相分離,將自我或具有心理認同的共同體為一元,自我之外的世界為一元,在此基礎上對自我或共同體的行為進行指導并做出與另外一元的決策心理,定義為心理二元論。心理二元論是一種意識上的對立,雖身處一個整體,卻將自我或共同體與之外的世界對立,這樣的心理狀態是一種社會共同意識的斷裂。鄉鎮企業面臨的瓶頸是什么?這便是意識的斷裂,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民與城市人口在社會物質層面上的差異,加劇了心理二元論在經濟人心中的發展,致使鄉鎮企業瓶頸產生,經濟整體陷入“怪圈”。
二、資源混合配制——脫離心理二元論
將城鄉邊界從人類心中消除的最好方法便是混合,這種混合不是混亂,是將市場大洗牌,從根本上去除邊界。固定資源是無法參與的,作為經濟主體的人卻可以在混合配置中起到關鍵作用。
1.人員從流動制到固定制
人首先關注的便是生計,工作中的流動制可以減弱城鄉之間的差異認同。在一家企業中,將城市人口調配到農村,將農村人口調配到城市。共同的待遇,不同的環境,由企業決定人員的調動,并實施互補政策。長時間的互換流動,消除邊界的心理影響。最終,人員決定自身的城鄉位置。
2.實行基礎設施差異化
基礎設施是反應一個地域發展程度的“外貌”,建設基礎設施就并非是推進一體化的關鍵步驟,但是在心理認同上,卻可以凸顯農村文化特色,彰顯農村人的文化底蘊。現在大部分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追求城市風格,卻丟了自己的文化核心。即使是同樣的基礎設施,但也并未加深城鄉人們的心理認同,只是加劇了城市的“高水平”和農村“低能力”的摩擦,深化心理二元論。鄉鎮企業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出現扭曲,整個城鄉區域鏈條也將面臨破裂的危險。
作者:王楠單位:浙江海洋學院
- 上一篇:略談歐債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 下一篇:研究市場經濟下法律制度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