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發展問題
時間:2022-03-18 04:00:00
導語:區域經濟發展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經濟發展漸緩
黑龍江經濟在國家建設初期的傾斜政策支持下,從無到有,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經濟發展速度始終位居全國前列。直到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除京、津、滬三個直轄市以及臺灣省外,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中,黑龍江的GDP總額位于全國的第二位,但到2007年,則名列全國第15位,且人均GDP增長速度則下降到全國水平以下,全國為13.5%,黑龍江為12.1%,在全國的排序為第13位。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黑龍江省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國平均為13786元,黑龍江為10245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541元,已經位居全國倒數第2位。
2.工業化水平下降
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曾經擁有令人稱道的優勢產業。但這些建設于計劃經濟時期的優勢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或因資源限制,或因體制制約,或因技術落后紛紛失去昔日的光彩。如黑龍江的石油產業、林業產業因資源枯竭日益陷于困境;其他產業如礦山機械、金、輕工、紡織、制藥等國有大中型企業,因產業結構老化、耗能嚴重,即將被市場淘汰出局。整個老工業基地中,除少數國家特殊政策保護的骨干企業外,大部分企業都已成為夕陽產業,呈現出日益衰落的景象。與此相伴隨,工業化水平也出現下降趨勢。改革開放前,黑龍江省工業在整個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改革開放后,黑龍江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出現下降趨勢,這一現象并不是黑龍江所獨有的,而是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個縮影。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經濟結構中,第二產業特別是重工業所占比重較高,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高新技術產業總值規模小,比重低,缺乏對經濟增長的整體帶動作用。2007年,黑龍江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為237.27億元,位居全國第15位,且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全國平均水平為1706.72億元)。新技術產業規模小,導致東北老工業基地增長缺乏后勁,也難以充分發揮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作用。以上說明黑龍江省的產業結構還不盡合理,有待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3.技改收效甚微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為了進一步推進黑龍江地區的經濟增長,先后投入了上千億元的技改投資。但由于原有經濟體制中一些制度因素制約,各自為政,分散決策,使得重復建設、相互掣肘的問題經常發生,投資效果并不明顯。特別是在撥改貸以后,由于大部分國有企業自有資金有限,技改資金多為銀行貸款,大大加重了企業負擔。很多項目,幾經討論,多方論證終獲批復。但在論證期間,失去了良好的市場機遇,加之貸款導致沉重的債務包袱,致使項目投產之日,即是虧損之時。
4.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不多
黑龍江經濟由于工業結構偏重,產業結構老化,導致工業經濟效益急劇下降,且一些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逐漸被淘汰出局,在工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的條件下,由于企業的大量關停并轉,使得第二產業的就業人數急劇縮減,其實際人數由1990年的504.7萬人下降到2006年的374.9萬人,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39.6%下降到2006年的29.1%。這部分從第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并不是全部轉移到具有較大吸納能力的第三產業,而是有相當一部分逆向回流到第一產業。
二、黑龍江省區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針對提出的上述問題,黑龍江省在發展區域經濟的進程中,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發展,早日走出困境。
1.積極推進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堅持“有進有退”的原則,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構建國有經濟退出機制和非國有經濟的進入機制,推動鋼鐵、石化和重型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打破地區、所有制界限進行戰略性重組,鼓勵和引導民間和外部資本在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中發揮作用;積極推進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加強企業間的購并、聯合和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及時組建與生產力相匹配的企業集團,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經濟。
2.通過減稅、加大科技經費投入等手段提高創新投資,健全風險投資機制,允許各種性質的社會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形成包括個人、企業、金融和非金融機構等有機組合的風險投資網絡。在高新技術領域引入民間和外部資本,解決創新投入的資金“瓶頸”。比如,廣州天河軟件園區聚集930家軟件企業,其中99%都是民營企業,而被認定為“國家骨干軟件企業”的11家全部為民企。
3.建立高效率的社會科研開發機制,激發創新熱情。應進一步加大科研院所企業化改造力度,密切科研與市場的關系;政府應積極鼓勵高校利用人力資源的優勢創辦企業,為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企業應該借鑒現代企業薪酬激勵理論,完善薪酬制度和聘用制度等,主動為人才的引進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和文化環境。
4.高校辦學應面向社會需求,明確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不僅注重傳統的理論教學,更應結合實際,傳授新的理論和思想。對于有卓著學術成果的個人成績應予以肯定,為學科帶頭人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5.政府應該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一個地方要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者,就必須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要有觀念上的比較優勢。現在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的一個重要差距就是觀念上的差距。很明顯,一個地方有沒有觀念上的優勢與這一地方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所有創新當中,觀念創新應該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因為觀念是指導人們行動最重要的基礎。因此,政府要不斷推動思想解放,通過思想解放,形成觀念上的優勢,進而在全省范圍內形成關注開放、參與開放、服務開放的濃厚氛圍。二是形成合理、公開、公平的稅費環境。對于投資者提出的要求,政府要慎重對待。要在國家政策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滿足其要求,而不能向投資者開“空頭支票”,輕易許諾無法兌現的諾言,否則會挫傷投資者的積極性。在政策問題上,主要是做到公開、平等、公正與合理,給予投資者實實在在的支持。三是強化規劃布局,重視工業園區建設。工業園區是企業發展的主要載體,是招商引資的落腳點。因此,政府必須完善區內的水電路以及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四是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全社會的信用觀念。
6.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
加強黑龍江與國內各兄弟省市的合作與交流,加強省內企業與外省市科技界、企業界的合作,引進技術和人才,共同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如2003年在大連簽訂的我國第一個打破行政區劃、突破地域壁壘的農業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東北和內蒙古四省(區)農業經濟協作協議,根據協議,在生產領域,四省(區)將在區域化合作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進行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避免自成體系的“大而全、小而全”;在科學技術領域,根據農業布局的調整,實施農業技術的優化與組合,堅持開發與流動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區域內農業技術力量和技術裝備的潛力;在農產品流通領域,以各自的市場資源為基礎,以標準化為切入點,加強區內市場協調和區外市場聯合開發,逐步建立起主要農產品的價格協調機制和標準協調機制。
要注重黑龍江與東北亞尤其是俄羅斯東部地區發展區域合作的國際性,使黑龍江成為我國新的開放地帶。2008年總理代表中國簽署了中日韓俄四方合作宣言。這個宣言為黑龍江地區的振興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和外部條件。
黑龍江省在建國之初作為新中國的重工業基地,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只是近年來隨著南方省市改革步伐的加快,沿海各省市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成為讓人注目的新焦點,黑龍江省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當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造就了珠三角、長三角這樣一塊塊經濟的熱土時,黑龍江省方猛然驚覺自己已然落后于時代,原有的體制嚴重的束縛了國民經濟在21世紀的新一輪加速。同時,由于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地發展的不均衡性,黨和政府在繼“西部大開發”之后,適時提出了“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構想。黑龍江省應該牢牢抓住歷史機遇,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和優勢條件,“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路子”,實現黑龍江的再崛起。
參考文獻:
[1]張可云.區域經濟政策[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2]宋東林.老工業基地國企改革的幾個問題[J].新長征,2004,(1).
[3]伍華佳.21世紀東亞區域經濟組織建立的可行性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3,(9)
[4]汪海燕,許惠淵.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高新技術帶動與政府行為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5]趙玉紅,王廣林.東北經濟區經濟內在聯系與合作開發的戰略構想[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3,(2).
- 上一篇:金融危機對區域經濟一體化影響
- 下一篇:金融服務在區域經濟中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