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論文
時間:2022-04-01 02:20:00
導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這與財稅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財稅政策在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規范轉移支付制度,改革稅制、調整稅收優惠,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一系列財稅政策,以期為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供參考。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西部人均GDP均呈穩步上升趨勢,但東部人均GDP的增長幅度遠遠大于西部,東西部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1991年東西部人均GDP相差1540.3元,前者為后者的2.08倍;2004年東西部人均GDP相差10773.3元,前者是后者的2.88倍。若不采取有效措施,這種差距在未來幾年中還會進一步擴大。理論上看,區域差距的過大是導致收入分配不公、區域合作受阻、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它給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等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增加了難度。同時區域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往往會導致和激化一些社會矛盾,引起社會動蕩,最終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作為宏觀調控杠桿之一的財稅政策,歷來是各國政府作用于經濟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調節經濟波動,而且對改善區域經濟空間結構、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當前我國財稅政策在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
改革之初,為了貫徹“允許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非均衡發展戰略,我國采取了一系列區域經濟政策及財稅政策,選擇東部地區作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并為東部地區的崛起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財稅環境,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如今由于我國經濟發展中區域間的不協調及差距越拉越大,中央將促進區域經濟協調作為“五個統籌”的重要部分之一,陸續采取了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并開始調整區域經濟政策。就目前來說,現行財稅政策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不適應性,主要反映在:
11財政政策方面
首先,現行財政體制按“基數法”進行稅收返還和體制補助,因東部發達地區基數高,西部落后地區基數低,不僅未能解決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地區財力分配不均和公共服務水平差距大的問題,而且現行體制無法促進落后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不利于提高落后地區財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地區間差距的縮小,而使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的差距越拉越大。其次,各級財政轉移支付受財力限制,實施力度很小,扶持落后地區經濟發展及公共服務均等化能力十分有限。而且這種轉移支付制度也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資金管理不規范,執行的隨意性大,使轉移支付在協調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沒有顯現出來。三是財政投資資金來源于政府的財政資金和國債資金,投融資渠道單一,資金規模較小,資金使用的政策性不強,投資結構不合理,投資效益較低。四是專項撥款和結算補助沒有規范的分配方法,隨意性大,分配結果使東部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反而得到的撥款多,不但未能解決公共服務能力均等化問題,反而使東西部差距進一步擴大。
12稅收政策方面
首先,地方政府沒有地方稅收立法權,也沒有稅收減免權,不利于調動地方積極性,制約了地方資源配置效率。其次,現行稅制中作為以第三產業為主要稅源的營業稅是地方政府的固定收入,而經濟發達地區的第三產業發達,營業稅的征收數量大,地方財政的收入也多。落后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普遍滯后,營業稅稅源極為有限,造成在稅收收入中,中央稅占比重高,地方稅占比重少,加劇了地方財政的困難。三是稅收政策的調整并沒有使西部獲得比東部地區更多的稅收優惠,西部地區的稅負仍然重于東中部地區。
2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稅政策選擇
財稅政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是要在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基礎上,主要通過轉移支付制度、政府投資、稅收優惠等政府收入、支出機制,調節區域之間的資源配置,以獲得整體效益最大化。同時還應注意,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稅政策應是一個覆蓋全局的政策體系,不僅僅包括對中、西部政策的制定,還應包括對東部政策的調整。西部的發展絕不是以犧牲東部經濟效率為代價,在制定財稅政策時,同時要考慮東部財稅政策的相應調整,應繼續保持東部經濟的發展優勢,以促進我國經濟空間結構的優化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具體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規范轉移支付制度,有效發揮轉移支付在縮小區域經濟差距中的作用
211提高中央財政的汲取能力,這是建立有效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前提。中央財政只有在財政初次分配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才能保證有足夠的財力用于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才能通過轉移支付逐步促進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逐步縮小地區差距。所以,中央政府應采取各種有力措施,適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中央財政收入所占比例。
212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按照“因素法”合理確定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標準。轉移支付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平衡各地財政能力的差異,以保證各地有大致相同的條件提供大致相同的公共服務。為此,對特定地區的轉移支付額,必須同該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稅負高低、城市化程度、民族風俗、人口、教育狀況和對財政支出的需求等因素相聯系,按照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確定統一標準,進而確定財政支出水平。
213建立以抑制橫向不平衡為主的轉移支付制度。我國財政收入的集中度不是很高,中央財力十分有限。而且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程度差異的直接表現就是發達地區財政收入充裕,而落后地區財政狀況拮據,這是財政橫向失衡的表現。同時,落后地區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需求量要比發達地區更大。與落后地區相比,發達地區的財政資金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這就需要中央政府從整體利益出發,采取轉移支付的方法在地區之間實現預算調劑,扶持落后地區的發展,增加財政資金的邊際效用,以實現橫向均衡目標。
22改革稅制、調整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中西部地區快速發展
我國近幾年的稅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但要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步伐,仍需對現行的稅制進行進一步改革和調整。
221合理降低稅負,吸引生產要素參與中西部建設。一是實行對中西部積極有效的減免政策,應特別強調以中央稅的減免為主,真正體現國家對其的實際扶持。同時應考慮將中西部地區列入增值稅轉型的試點范圍。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和鼓勵投資,給這些地區創造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和環境。二是要實行吸引投資的稅收政策。對投資于中西部地區的企業,適當提高折舊率或折舊額,在一定期限內減征一定比例的企業所得稅;對外來投資者以來源于中西部的稅后所得再投資于中西部地區的,實行全額退稅的鼓勵政策。三是實行吸引人才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對吸引人才的專門補貼予以免稅;對技術成果轉讓、技術服務所得實行減稅政策等。
222在稅收管理權限和稅收分成比例方面,中央財政應給予中西部地方財政更多的優惠。國家在建立和完善地方稅體系的前提下,應逐步擴大中西部各省區政府的稅收管理權限,賦予一定的減免稅權力。這樣,有利于中西部地區因地制宜,對意欲鼓勵發展的對象和領域實行一定的稅收優惠。同時為促進中西部地區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中央政府應適度提高西部地區共享稅中的地方分成比例,建議增值稅由現行的中央與地方75%對25%分成調整為60%比40%.23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逐步改善中西部地區的投資環境
231加大國債資金對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傾斜力度。國債的發行和使用一直是國家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重心和政策著力點將逐步向西部轉移,國債的發行和使用也將順應這一變化,進一步向西部傾斜。國債發行將不再是單純的總量調控手段,而應扮演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控的雙重角色,在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國債政策的傾斜,一方面應體現在現有國債規模下投資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每年應增發一定數量定向支持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債。
232允許中西部各省區適度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定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應該在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這里所說的財政并不是單指中央財政,而是包括地方財政在內。凡屬中西部各省單個轄區內的基礎設施項目,原則上應該是“誰受惠、誰投資”,由地方財政提供支持。但是由于中西部經濟發展長期滯后,地方財政普遍存在橫向和縱向雙失衡現象,缺乏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財力。為改變這一處境,應借鑒美國政府的做法,允許中西部各省區適度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定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參考文獻]
[1]郭時偉。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財會研究。2004,(3)。
[2]張靜。實現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稅政策。經濟工作導刊。2003,(23)。
[3]彭月蘭,陳永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政思路。財政研究。2004,(12)。
[
- 上一篇:個體私營企業經濟發展意見
- 下一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走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