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物流平臺建設對策論文

時間:2022-04-01 10:38:00

導語:區域物流平臺建設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物流平臺建設對策論文

1引言

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下,區域經濟合作成為一種普遍的經濟現象,區域間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不斷涌現,物流活動日趨頻繁。如何減少物流距離,縮短物流時間,降低物流費用,成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在這個背景下,區域物流成為現代物流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區域物流平臺建設成為區域物流規劃不可缺少的內容,受到了廣泛關注。

在《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中,并沒有關于物流平臺的具體定義。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對平臺的解釋在國內并沒有取得共識或者這個概念還不成熟[1]。平臺的概念在國民經濟的其他領域應用非常多,大都作為所依托的通用的和標準化的一個開發基礎而提出。最近幾年,物流平臺的概念隨著現代經濟和物流產業的發展而被業內人士廣泛使用。追溯其具體定義,大體上都只是意會,這在一定意義上說明這個概念邊界還不是很清晰。

對物流平臺概念的描述通常有以下幾種:物流平臺是對物流各種活動起到承載和支撐作用的標準化系統;物流平臺是對物流各種活動起到承載和支撐作用的工程和管理系統;物流平臺是由物流科學技術、物流教育、物流管理、物流基礎設施共同構筑的環境條件,它支持和制約物流運行;物流平臺的作用是使物流活動能夠高效率地、順暢地進行,使不同的物流活動能夠有效地銜接,能夠給物流開發提供標準化的環境。綜合以上可以認為物流平臺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其功能是為區域內的物流活動提供支撐和承載,為區域物流發展提供人才培養和管理工具,物流平臺的運行依托和影響區域內的社會環境。

2區域物流平臺規劃的原則及定位

2.1規劃原則

判斷物流平臺有效性的主要依據,是從平臺適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三方面考慮,這“三性”也構成了區域物流平臺規劃的主要原則。

(1)適用性。平臺要適合區域內產業狀況和市場需求,適合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和戰略需要。其內涵既對當前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適用,還要給未來留出適用性延伸和發展的空間。

(2)可靠性。可靠性是保證物流平臺有效和安全的要求。現代物流領域中經常講的庫存控制、零庫存、準時方式、精益物流等等,都必須依托可靠的物流平臺才能實現。依托可靠的物流平臺,物流運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化,從而支持物流運作素質的提高。

(3)經濟性。經濟性是物流平臺構筑的低成本原則。物流平臺的搭建一般都投資巨大,并且其服務年限都比較長,經濟性是必須考慮的問題。經濟性還指物流平臺應當能夠支持低成本的物流運作,要做到這一點,在建設和構建物流平臺時需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物流平臺本身的低成本,從而能夠降低物流運作的成本分攤;另一方面是物流平臺結構、技術和有效性能夠支持低成本的物流運作。

2.2定位分析方法

在區域物流規劃中,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確定該區域物流的定位。所謂區域物流的定位是指以某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物流節點(或網絡)與其相鄰的區域物流節點(或網絡)相比的重要程度[2]。如果沒有科學的區域物流定位,區域物流平臺的建設將會面臨很多問題。如定位過高,區域物流平臺在建設過程中,就會造成規模過大,引起資源的浪費;反之,定位過低,就會造成其規模過小,滿足不了物流發展和經濟增長的要求。

在進行區域物流規劃時,科學、合理地確定以某城市為中心的輻射周邊地區的區域物流定位,需要依托該區域內的宏觀環境和物流需求量。區域宏觀環境影響物流平臺規劃的層次,物流需求量決定平臺建設的規模。通過對區域物流的宏觀環境和物流需求量分析,規劃建設既滿足區域物流現階段發展要求又適宜未來發展需要的物流平臺,是區域物流平臺規劃定位的核心內容。其定位方法如下:

(1)從環境定性分析出發確定平臺規劃的層次和范圍。對區域物流的產業環境進行定性分析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是區域物流發展的內部環境,即區域物流的體系環境。它包括交通運輸環境、商業環境、倉儲環境、物流企業環境等;另一方面是區域物流發展的外部環境,即區域物流的市場環境,它包括宏觀環境、行業環境、競爭環境、政策環境、人才環境等[4]。

通常以SWOT分析為工具,對區域物流發展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以及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定性分析。其分析見表1如下:

表1產業環境SWOT分析表

OTSW內部強勢S內部劣勢W

外部機會OSOWO

依靠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會利用外部機會克服內部劣勢

STWT

外部威脅T利用內部優勢回避外部威脅減少內部劣勢

通過SWOT分析,了解區域內物流產業自身的優、劣勢和可能遇到的外部機會與威脅,尤其在當前物流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就要求區域物流建設以改善內部環境為主,提高內部優勢。對于內部環境分析為S的情況,就要充分利用物流發展內部優勢環境,積極拓展物流發展市場環境,提高區域物流規劃層次。

(2)從市場需求定量分析出發確定平臺規劃范圍和規模。通過調查區域的產業分布和未來的投資項目,定量分析社會對物流服務的需求量。這種需求量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在實物量方面,可以運用經濟計量模型,對物流中的貨運量進行趨勢分析、相關分析、彈性分析和定量預測;二是在價值量方面,可以從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和物流在第三產業增長中的貢獻率等方面進行定量分析,為政府對區域物流產業的科學定位提供決策依據[7]。

例如,建立物流服務需求量與物流貨運量的相關系數分析。以相關系數來測量物流服務需求量與物流貨運量之間相關方向和相關密切程度,建立反映兩個指標之間線性相關密切程度的單相關系數的公式為:

式中x表示物流貨運量,y表示物流服務需求量分別是這兩個指標數據的平均值。相關系數r是變量x和y線性相關程度的一個測量,-1≤r≤1。r>0為正相關,r<0為負相關,|r|=1為完全線性相關。

通過相關性分析,可以了解物流服務需求量與物流貨運量的密切程度;當兩者相關系數較高時,物流貨運量指標的量化就映射出區域物流服務需求量的大小。在進行區域物流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對于相關性較高的指標應給與足夠重視,使之發揮出支撐區域物流發展優勢指標的作用。

3區域物流平臺構建體系研究

3.1區域物流平臺的整體架構

區域物流平臺是一個包括諸多因素的復雜網絡體系,區域物流平臺的建設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由于區域物流平臺的搭建一般都投資巨大,并且其服務年限都比較長,搭建的物流基礎平臺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因此,在搭建的過程中,一定要在國家物流政策的框架下,結合國情和區域經濟的發展計劃進行科學的論證、規劃和建設,并且要在統一、協調、兼容、超前、整體的原則基礎上進行逐項搭建和完善。

作為區域物流系統結構主框架的區域物流平臺,應具備以下三個層面(圖1):

圖1物流平臺整體架構

(1)物流概念體系。主要包括物流概念體系的設計、確立、發展、完善與普及。這一體系平臺將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進程的推進、企業自身的逐步完善以及企業境界的不斷提高而形成。

(2)物流硬件支撐體系。包括物流基礎設施平臺、物流信息平臺[3]和物流技術研發平臺,三者構成物流活動有效運轉的硬件支撐體系。其主要作用是為現代物流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硬環境[3]。見圖2、圖3、圖4。

建設物流技術研發平臺,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物流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通過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調整物流經濟結構,轉變物流增長方式,提升物流競爭力。通過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物流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研發投入占物流業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物流科技進步貢獻率,降低物流對外技術依存度,增加物流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和科學論文被引用量。

(3)物流發展政策體系。其作用是為現代物流的發展提供一個理想的軟環境,確立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切實保障現代物流系統發展目標的實現。包括理想的投資環境和產業運營環境,以及針對運營主體的市場準入政策、融資政策和具體的市場管理政策。其具體可分為:政府統一協調,合理規劃區與物流體系;制訂現代物流發展政策,規范物流業市場管理;大力發展國際物流,完善口岸環境;對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物流企業制定配套優惠政策;推進物流系統的標準化、信息化;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

圖2物流硬件支撐體系

圖3物流基礎設施平臺構架

圖4物流信息平臺架構

3.2區域物流平臺核心競爭力體系

3.2.1區域物流的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區域物流平臺的核心競爭力由交通條件、物流人才、綜合服務環境、相關政策、技術條件、企業服務水平、經濟環境等多種要件構成,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打造了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保證了區域物流系統實現服務的滿意性、高效的速送性、空間的有效利用、庫存控制最優化、安全最大化、總成本最小化等多項指標,其構成見圖5。

3.2.2多角度分析區域物流平臺核心競爭力

(1)從國家宏觀層次上研究區域物流競爭力。從宏觀上分析,首先要做好區域性物流中心的總體規劃和內部設計[4]。城市發展規劃部門以及區域政府部門應當重視發展現代區域物流中心的重要作用,研究制訂物流中心的發展規劃,在城市的主要交通樞紐和經濟區形成一批大型的物流中心,并為加快物流配送業的現代化出臺必要的引導、扶持政策。在當前經濟發展水平下,政府不可能大規模開發核心區,可以走由周邊向核心區逼近的政策,對于核心區未建空地實行嚴格控制,保證其完整性,以待條件成熟時再開發,物流中心的內部也要做好功能規劃和區域內的物流整合和改造。

(2)從產業微觀層面上研究區域物流建設。從區域內企業的微觀角度來看,進行區域物流發展的市場調查與可行性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要想在短時間內與國際水平看齊,學習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與跨國企業間的合資、合作是快捷之路。正如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進入中國,帶來中國商業整體水平的提高一樣[5],國際跨國物流企業的進入也為國內物流企業提供了樣板,將帶動我國物流產業的整體升級,因此我們還應積極引進外資,推動中外合資物流企業的發展步伐,引進國外先進物流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動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提高我國物流業的現代化水平。

(3)從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角度研究平臺競爭力。在借鑒產業組織理論基礎上,從產業的分類競爭力指標設置等方面,建立行業分析、市場類型(結構)和價值鏈三種方法相結合的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經濟分析框架,從現實競爭力(競爭實力)、潛在競爭力(競爭潛力)、競爭環境和競爭態勢四個方面對高技術產業(競爭主體)的國際競爭力進行分析[5]。目前學者們對流通產業競爭力問題研究不多,對其論述大多停留在定性的分析和主觀判斷的層面,建立一套評判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和進行具體的實證分析來探討流通產業競爭力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圖5區域物流核心競爭力構成

4區域物流發展及平臺建設的對策

在我國區域物流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物流平臺建設作為區域物流建設的核心內容,應當給以足夠重視,建議采取適應的政策措施:

(1)統一協調區域內各級政府的關系,合理規劃區域物流體系。在發展區域物流的大市場中,應該形成更為科學合理的物流系統層次,這一層次應該包括四個組成部分:企業物流系統、區域物流系統、全國物流系統和國際物流系統。

(2)以資源整合為突破口,加快區域物流發展。就區域物流資源的整合而言,首先是在戰略思維的層面上,通過區域組織和協調,把企業整合成一個為客戶服務的系統;其次是在戰術選擇層面上,根據區域內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對有關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以凸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統一物流標準,構建區域物流發展的平臺。推進區域物流整體發展,首先要加強物流用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基礎標準的制定工作,并強化應用的協調和組織工作;淘汰已經落后于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的標準,制定能夠與國際同行業接軌的標準。

(4)加快推行物流信息化,提升區域物流的發展水平。從區域的角度考慮信息化在物流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議綜合運用信息系統、控制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衛星導航與定位GPS、移動通信、CD-ROM電子地圖等,盡快制定基于區域發展水平的物流技術政策,從而使各地獨立的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協調起來。

(5)堅持人本機制,培養具有現代物流技術的人才,重視物流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政府應積極支持和鼓勵物流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一方面要支持和資助區域內高校及科研機構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創新活動,提高物流理論和技術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勵企業因地建立物流研究機構,鼓勵企業與當地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以加強應用性物流技術的開發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