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經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0 04:50:48
導語:國企改革經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
一些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未形成系統的、精細的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上,沒有合理的優化配置資源,沒有用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效益的意識,在“做大做強”的企業目標下,往往只是注重“做大”,甚至犧牲效益來擴大企業規模,給企業帶來了很高的財務風險。不少企業在經濟管理問題上存在誤區,部分國有企業領導盲目認為經濟就是積累起來的金錢,因此對企業的總體規模和總體收入相當重視,甚至把經營收入作為企業運營過程的核心價值和最終目標,但對如何形成企業在技術或管理方面的核心能力卻不甚關心。所以很多國有企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盲目擴大企業規模或進行多元化投資,短時間內營業收入提高很快,但是利潤率出現了下降,經過幾年發展后發現在有些領域的投資完全失敗,企業開始出現虧損。
2.忽視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眾所周知,人才對企業發展所起的作用巨大,而創新型人才尤其寶貴。但是在不少國有企業中,高中層管理人員更加青睞執行力強的人才,也就是聽話的人才,能夠不折不扣地執行管理人員的決策。而對于創新型人才,在國有企業的管理文化與氛圍中,得不到重視與培養,他們創新的積極性和才能都受到了極大的抑制。
3.國有企業人員分流。
在許多國有企業的發展中,有些部門的人員嚴重超出了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國有企業在深化改革中面臨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而企業要想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就要對一些生產技術能力較低的人員進行裁減,以此來爭取企業相對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再者就是由于企業的停產或破產,一部分工作人員失業。但考慮到社會對這些人員有限的接納能力,企業將之釋放到社會中不能得到社會的適當接納,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的穩定性,所以在深化改革過程中,這些企業對其所釋放人員的妥善安置也是國有企業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
4.國企的管理經營者的問題。
在以往的國有企業發展中,其經營管理者都是由政府直接任命的。不可否認,絕大多數管理人員在經營之初都是合格的管理人才,擁有足夠的管理才能。但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當一個企業的管理工作出現問題,管理人員出現失職,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時,受企業管理體制的影響,伴隨著我國國有企業中管理者未指定有效的問責機制的事實,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受到的最大處分也就是撤職,但對已經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撤職并不能起到任何彌補作用。6.此外,國有企業在初期按行政系統、行政區劃分管理、迫使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自成體系,這些阻礙了綜合利用和專業化協作,降低了運營效率;當前部分國有企業具有社會優勢資源的壟斷權,使其擁有超額壟斷利潤,一方面這種壟斷違背了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破壞了市場競爭中的平衡性,另一方這種壟斷使得企業不思進取,沒有動力去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改善產品或服務。
二、產生國企改革中經濟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自從我國加入WTO以來,國有企業經歷了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目前已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但從國有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企業的經濟效益與其預期效果之間還存在著一定差距,企業的競爭力與國際一流跨國公司相比也存在著明顯距離。通過分析我國國有企業目前的現狀,產生國企改革中經濟管理問題的原因如下:
1.國有企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
目前,從我國國有企業所占的比重來看,在三大產業中,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最大,而在第三產業中所占的比重卻很小,發展相對也比較緩慢。究其原因,工業主要靠資金、技術,服務業則更加注重管理創新,而這方面正是國有企業的薄弱點。而且在我國國有企業所占比重最大的第二產業中,其內部結構也存在很大問題,在制造業中,國有企業的發展速度較快,在加工工業中,重復建設嚴重,輕紡織業生產能力過剩,但一些基礎性產業諸如新能源、原材料、運輸等卻發展得相對落后。
2.國有企業的產權不清晰。
國有企業的產權屬于國家,但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按照地域結構,國家將國有企業的投資行為分別下放到各級地方政府,然后各級地方政府再按照政府部門職責進行再分解。這樣,地方政府對國有企業進行管理,但對于國有企業的經濟主管權,地方政府應如何代表國家對其行使,國家并沒有制定出相關的規章制度,這將造成國有企業所有權主體的模糊,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只是形式上的。
3.國有企業經營體制不健全。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需要建立起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這應該是適應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但是國有企業往往沒有積極性主動進行治理結構調整和管理制度改革,只是被動地滿足監管的需要。這就導致國有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徒具形式而無實際作用,企業依然是人治而非法治,而且因為在改革中頻繁更換企業管理層,導致管理制度也沒有很好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另外,在目前的國有企業改革中,許多國有企業仍然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完善的約束機制,對于企業經營管理者而言,這就會導致他們挪用侵占國有資產謀取私利,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于企業廣大員工,則導致他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規范操作,缺乏積極創效的動力。
4.落后的國有企業運行方式。
在國有企業的長期發展中,國有企業的運行方式具有政治化、非理性化的特點。政治化具體表現在國有企業的存在方式具有一定的行政關系,而不是單純的經濟主體。在進行各種生產經營決策的過程中,企業的管理者很大程度上要服從于政府部門,在運行中,企業的各種政策靠外部行政單位推動。非理性化表現在,政府主導企業擴大或縮小產業規模,主導企業投資的領域和方向,企業經營管理者對投資風險不負擔任何責任。這些都不利于充分發揮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造成企業管理落后,在經濟管理中形成一系列問題。
三、結語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的改革也在不斷加快。在此過程中,從經濟管理的角度考察國有企業,存在了不少問題,總結如下:缺乏關于企業管理的專業知識,企業的經營管理未形成系統的、精細的管理模式,忽視創新型人才培養,國有企業人員分流,經營管理者的問題等等。究其原因,在于國有企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權不清晰,經營體制不健全,以及運行方式落后。
作者:高寶明單位:中遠散貨運輸(集團)有限公司
- 上一篇:工業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方案
- 下一篇:民主生活會暨組織生活會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