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范文
時間:2023-08-25 17:22: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企投資項目管理辦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我國已制定并陸續出臺了包括產業和貿易政策、外匯管理、稅收、金融支持及特殊類別專項立法等在內的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政策。在當前形勢下,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以提高我國企業境外投資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近兩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以及境外投資成本的降低,我國企業境外投資積極性高漲。然而,境外投資是一種國際戰略行為,除了企業不斷提高自身對法律制度(包括母國和東道國)的利用水平和法律風險規避能力外,還需要政府給予相對完備的全方位的法律政策支持,以保證投資行為的規范性和有效運行。本文擬分析我國境外投資的相關界定及立法體系現狀,并就我國企業境外投資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議。
一、境外投資與境外并購
境外投資與境外并購是兩個相關聯的概念。境外投資是指我國企業通過新設(獨資、合資、合作等)、收購、兼并、參股、注資、股權置換等方式在境外設立企業或取得既有企業所有權、管理權或產品支配權等權益的經濟活動。而境外并購系指國內企業及其控股的境外中資企業通過購買境外企業的股權或資產的方式(包括參股、股權置換等)獲得該企業的資產或經營控制權的投資行為。
無論是新設還是收購、兼并或其他方式,企業投資的目的都是為了享有收益,使投資取得更大的回報。從現實來看,誰實際控制了企業,成為事實上的決策者,就可以享有各種收益。除了新設方式,要想取得境外企業的控制權,一般需要通過控股權取得,而控股權是由收購股權實現的,因此作為實現企業控制權轉移的主要手段的收購與兼并(即境外并購)便成為了眼下多數企業境外投資熱衷的模式。
二、我國企業境外投資法律政策支持體系現狀
為支持企業境外并購,我國政府已制定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政策,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這些法律法規大致可分為產業和貿易政策、外匯管理、稅收、金融支持及特殊類別專項立法等類別。
(一)產業和貿易政策
在產業和貿易政策方面,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從項目立項、前期報告、項目審核到撤銷境外投資,為企業的境外并購行為提供了相應的法律依據,主要包括《境外投資項目核準暫行管理辦法》、《關于境外投資開辦企業核準事項的規定》、《企業境外并購事項前期報告制度》、《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報到登記制度》、《關于規范境外中資企業撤銷手續的通知》、《關于調整境外投資核準有關事項的通知》等。
2009年3月,商務部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除了保留商務部對少數重大或敏感性(包括1億美元以上的境外投資、特定國別的對外投資等)的境外投資的核準權限外,大部分權限下放到省級,同時大大簡化對外投資的核準程序。6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了《關于完善境外投資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明確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或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后報國務院核準的境外投資項目,包括境外收購項目和境外競標項目。
(二)政府服務政策
在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的過程中,商務部等有關部委一直致力于建設和完善境外投資信息平臺,開展境外投資綜合績效評價,建立企業境外投資意向信息庫,實行國別投資經營障礙報告制度,并成立中國企業境外商務投訴中心,為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提供權威的信息和相關技術指導。
此外,商務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分別于2004年7月、2005年10月及2007年1月了《對外投資國別產業導向目錄》(一)(二)和(三),凡符合導向目錄并經核準持有對外投資批準證書的企業,優先享受國家在資金、外匯、稅收、海關、出入境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2009年7月,商務部對外經濟合作網對外正式161個國家和地區的《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指南》既介紹了所在國(地區)與投資合作有關的基本信息,包括有關法律法規、官方統計數據和其他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情況,又指出了我國企業在所在國家(地區)開展業務可能遇到的問題,給企業以必要提示和建議。
(三)金融支持
從金融支持來看,發改委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在2004年10月下發的《關于對國家鼓勵的境外投資重點項目給予信貸支持的通知》中,提出了雙方共同建立境外投資信貸支持機制,如果企業由于資金等問題,無法承擔對國家利益有重大影響的海外投資任務,政府所提供的“境外投資專項貸款”將發揮巨大的作用。此后,相關部門陸續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對境外投資重點項目融資支持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支持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金融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融資支持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
2008年12月,銀監會《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特別要求,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對資質優良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實施產業重組、升級和整合等操作時,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四)外匯管理
早在1989年2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就了經國務院批準的《境外投資外匯管理辦法》,又于次年6月了《境外投資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境外投資的外匯管理方面的事項做出了明確規范。此后,國家外匯管理局相繼了《關于簡化境外投資外匯資金來源審查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深化境外投資外匯管理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跨國公司外匯資金內部運營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文件,不斷放松外匯管制,簡化外匯管理審批流程。
2005年8月,國家外匯局《關于調整境內外匯指定銀行為境外投資企業提供融資性對外擔保管理方式的通知》,將境內外匯指定銀行為中國境外投資企業融資提供對外擔保的管理方式由逐筆審批調整為年度余額管理。次年6月,外匯局不再對各分局核定境外投資購匯額度,并且允許境內投資者先行匯出與其境外投資有關的前期費用。
2008年8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又簡化了對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的行政審批,增設境外主體在境內籌資、境內主體對境外證券投資和衍生產品交易、境內主體對外提供商業貸款等交易項目的管理原則。
2009年7月,國家外匯局《境內機構對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規定》,取代1989年的《境外投資外匯管理辦法》,進一步緩解境外投資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以支持境內企業“走出去”。
(五)稅收政策
為配合“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我國不斷完善稅收政策,制定實施境外所得計征所得稅暫行辦法,初步形成了我國企業境外投資稅收管理制度;加快稅收協定談簽和執行力度,建立稅收情報交換機制,規范相互協商程序,為我國境外投資企業解決稅務糾紛,提供了良好的稅收服務,較好地維護了企業利益。
(六)特殊類別專項立法
此外,對于一些特殊行業或企業的海外投資,相關部門出臺了單項法規予以規范,包括《煙草行業企業境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鐵路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管理辦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規定》以及《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而為規范國有企業的境外投資、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國資委等部門制定出臺了更具體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境外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境外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加強中央企業重大投資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央企業投資管理的通知》等。
以上簡要列出了我國現有的規范企業境外投資領域的法律法規,可以看出,相關法律政策主要散見于各類部門規章中,數量還比較有限,有一些規定缺乏實際可操作性,隨著我國企業境外投資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有進一步完善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三、完善我國企業境外投資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議
第一,需要將境外投資領域某些帶有根本性質的規定上升到法律層面,提高立法層級,制定統一完整的《境外投資促進法》、《境外投資責任法》、《境外投資規劃法》(包括產業政策、投資主體、投資地區、投資行業的規劃)、《境外投資保險法》等等,改變境外投資法律規定過于分散的現狀。
第二,需要進一步明確對外投資管理的職責與分工。強調商務部作為政府主管部門的角色,與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稅務總局、銀監會、保監會等多個專業監管部門的分工,在相應的法律法規的約束范圍內,各自做好自身的工作。在積極促進、大力服務、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加強信息交流、溝通與共享,相互配合,減少不必要的環節,盡量減少企業的負擔,提高效率,使企業的各類境外投資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相關部門需要制定境外投資行業指導,明確國家重點支持的企業境外投資的重點領域,比如境外石油、天然氣和重要礦產資源等領域、先進制造業領域、對外基礎設施等領域,引導企業的境外投資行為,避免盲目性。
第四,完善稅收政策,進一步做好對境外投資企業的稅收服務與管理。為提高和保護企業境外投資的積極性,結合新的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制定間接抵免的具體操作辦法,以便使境外投資的企業能夠盡快地享受稅法規定的間接抵免優惠。此外,應充分發揮和其他國家已簽訂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避免和消除雙重征稅;應通過外交等手段與合同國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形成相應的爭端解決機制。除了所得稅以外,還要進一步完善企業境外投資運輸設備的出口退稅政策,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充分考慮其對外投資的特點,改進政策支持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規范管理程序,促進企業對外投資的順利開展。
第五,進一步加強境外投資的金融支持并放寬企業海外投資的外匯管制。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境外投資外匯管理,健全境外投資項下跨境資金流入出的統計檢測和預警機制;第二,政府適當放松對企業的金融控制,賦予適合條件的并購企業以必要的海外融資權,開拓國際化的融資渠道,并由國家給予必要的擔保,允許其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成立基金等方式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直接融資;第三,積極推進投資企業與國內金融機構的股權滲透,組成大型跨國企業;第四,進一步構建適合投資業務的合理開放的融資環境,鼓勵投資公司通過信貸、擔保等多種形式給予企業境外投資以必要的融資支持;第五,明確重點項目,給出定量標準,在給予重點項目以信貸支持的同時,也照顧到非重點項目的海外拓展。
總之,為了給我國企業從事國際化經營提供更好的法律政策環境,需要盡快建立起企業境外投資的一整套法規體系,可喜的是,我國政府的相關部門已以更積極的姿態加快完善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法律體系的步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陸續出臺,政府對境外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中國企業境外投資之路將會越來越廣闊,腳步也會越來越穩健!
參考文獻
[1]陳業宏,申進忠.論東道國對外資并購的管制制度及母國的法律對策——以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海外并購為例[J].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6).
[2]沈四寶,伏軍.構建我國境外投資促進立法的若干思考[J].法學家,2006,(4).
[3]董簫,吳向榮.試論對我國海外投資的外交保護[J].河北法學,2007,(10).
篇2
為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中央財政將設立專項資金,對我國企業從事境外投資,境外農、林和漁業合作,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境外高新技術研發平臺,對外設計咨詢等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業務予以支持。
根據財政部、商務部日前出臺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企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所獲專項資金的支持將包括直接補助和貼息兩種方式。其中直接補助包括企業從事境外投資、境外農林和漁業合作、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境外高新技術研發平臺、對外設計咨詢業務發生的前期費用;還包括企業從事對外勞務合作、境外高新技術研發平臺、對外設計咨詢業務發生的運營費用。貼息則包括企業從事境外投資及境外農林和漁業合作業務發生的貸款利息。
《辦法》指出,獲得資金支持的企業必須具有經商務部門核準的對外承包工程或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而申請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額不低于500萬美元(或等值貨幣),境外投資項目及農、林、漁業合作項目的中方投資額不低于100萬美元(或等值貨幣),對外勞務合作項目當年在一國(地區)累計合同額原則上不低于50萬美元(或等值貨幣)。
對于申請中長期貸款貼息項目的具備條件,《辦法》明確:申請貼息貸款為一年以上(含一年)期限中長期境內銀行貸款;貸款應用于對外經濟合作項目的建設及運營;單筆貸款金額不低于30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每一項目申請貼息的貸款額累計不超過中方投資總額或合同總額;一個項目可獲得累計不超過5年的貼息支持。
同時,為了確保該辦法嚴格有效地執行,《辦法》申明,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騙取和截留專項資金,對違反規定的,財政部、商務部將全額收回財政專項資金,取消以后年度申請資格,并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處理。
為了落實該辦法的有關精神,5月8日,財政部、商務部又下發了《財政部 商務部關于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支持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重申了《辦法》的有關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做了必要的補充。
《通知》規定,申請企業除應具備《辦法》規定的條件外還應具備:
(一)開展對外承包工程、對外設計咨詢、對外勞務合作業務的企業應具有經商務部門核準的對外承包工程或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
(二)按照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制度》和《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業務統計制度》的規定報送統計資料;
(三)接受國家有關部門、我駐外使(領)館經商參處(室)的指導和有關商(協)會的協調。
同時,對申請專項資金需報送的材料也進行了增加補充。
由此可見,該《通知》對專項資金支持的內容、申請企業和項目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支持的標準、申報材料及程序等都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應該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對此,有關專家認為,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利于國際收支的平衡;而該《辦法》的出臺對鼓勵企業“走出去”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將對進一步規范企業的境外投資起到積極作用。
鏈 接:
《通知》中的有關事項如下:
一、《辦法》所稱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業務具體包括的內容
(一)境外投資是指我國企業通過新設(獨資、合資、合作等)、收購、兼并、參股、注資、股權置換等方式在境外設立企業或取得既有企業所有權、管理權或產品支配權等權益的經濟活動。
(二)境外農業合作是指我國企業通過開辦企業、購買或租賃土地等方式在境外開展的農作物與經濟作物種植、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銷售等方面的經營活動;境外林業合作是指我國企業通過簽訂合同(協議)、購買林權或采伐許可證、興辦企業等方式在境外開展的林木種植、采伐、更新及木材加工等方面的經營活動;境外漁業合作是指我國企業通過簽署合同(協議)、購買捕撈許可、開辦企業、派出漁船等方式,在境外從事的漁業捕撈、養殖、加工、銷售及相關產業的開發等方面的經營活動。
(三)對外承包工程是指我國企業按照國際通行做法承攬、實施境外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設備材料采購、安裝調試和工程管理等經營活動。
(四)對外勞務合作是指經商務部核準具有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的我國企業在境外開展的勞務合作活動。
(五)境外高新技術研發平臺是指我國企業以各種方式在境外設立、購并的從事基礎研究、產品應用研究和高科技研究等研發活動的研究開發和實驗發展機構。
(六)對外設計咨詢是指我國企業在境外承擔地形地貌測繪,地質資源普查與勘探,建設區域規劃,工程設計、生產工藝、技術資料和工程技術咨詢,工程項目的前期環保評估、可行性考察、研究和評估,工程融資方案招投標模式的制定,工程監理,技術指導,項目管理,運營維護評估,項目后評估,設施管理及境外企業建立方案的制定等經營活動。
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的支持方式
(一)直接補助。
1.企業從事境外投資,境外農、林和漁業合作,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境外高新技術研發平臺,對外設計咨詢業務發生的前期費用;
2.企業從事對外勞務合作,境外高新技術研發平臺,對外設計咨詢業務發生的運營費用。
(二)貼息。
企業從事境外投資及境外農、林和漁業合作業務發生的貸款利息。
三、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的支持內容
(一)直接補助。
1.前期費用是指我國企業為從事境外投資、境外農、林和漁業合作、境外高新技術研發平臺業務,在項目所在國注冊(登記)、購買資源權證之前,或對外承包工程、對外設計咨詢和對外勞務合作項目簽訂合同(協議)之前,為獲得項目而發生的相關費用,包括聘請第三方的法律、技術及商務咨詢服務費,勘測、調查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費,購買規范性文件和標書等資料費,規范性文件和標書的翻譯費用等。
2.運營費用包括:
(1)對外勞務合作。
――境外企業(機構)辦公場所租賃、購置費。
(2)境外高新技術研發平臺。
――境外企業(機構)辦公場所租賃、購置費;
――境外實驗室、實驗設備等租賃、購置費;
――境外高新技術信息資料收集費。
(3)對外設計咨詢。
――境外企業(機構)辦公場所租賃、購置費;
――開展設計咨詢業務所必需的設備租賃、購置費;
――境外設計軟件等信息資料收集費。
(4)境外突發事件處理費。
包括相關企業赴境外處理突發事件工作人員的護照、簽證、國際旅費和臨時出國費用(包括住宿、伙食、公雜和出國人員國外零用費)。
境外突發事件指從事境外投資,境外農、林和漁業合作,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境外高新技術研發平臺,對外設計咨詢業務的企業派出的人員因恐怖、戰爭、政局動蕩、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發生傷亡等緊急事件。
(二)給予貼息的銀行貸款是指我國企業從事境外投資及境外農、林和漁業合作業務而從境內銀行取得,用于項目建設及運營的一年以上(含一年)的中長期貸款。
四、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的支持范圍
(一)直接補助支持項目的注冊(登記)或項目簽約時間在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間;
(二)貼息支持的項目,在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間項目合同及貸款合同有效,并在此期間支付的貸款利息。
五、申請企業除應具備《辦法》規定的條件外還應具備的條件
(一)開展對外承包工程、對外設計咨詢、對外勞務合作業務的企業應具有經商務部門核準的對外承包工程或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
(二)按照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制度》和《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業務統計制度》的規定報送統計資料;
(三)接受國家有關部門、我駐外使(領)館經商參處(室)的指導和有關商(協)會的協調。
六、申請項目應符合《辦法》中所規定的條件。其中,對外勞務合作項目當年在一國(地區)累計合同額原則上不低于50萬美元(或等值貨幣)。
七、申請專項資金除報送《辦法》規定的申報材料外還應報送的材料
(一)申請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
(二)境外企業注冊文件復印件或合作項目合同副本;
(三)申請前期費用企業須提供外匯核準文件和資金匯出證明(在當地或第三國融資、企業內部從第三國調動資金等方式的,可不提供外匯核準文件和資金匯出證明,但須提供相關證明)、項目所在國有關機構的驗資證明、以設備等實物投資的須提供海關報關單復印件、前期費用支出情況說明、前期費用支付憑證、記賬憑證及費用支付合同復印件;
(四)申請運營費用的企業須提供運營費用支出情況說明、運營費用支付憑證、記賬憑證及費用支付合同復印件。境外突發事件處理費用還須提供我駐外使領館或經商機構、有關政府部門或商(協)會要求處理境外突發事件的書面意見、我駐外經商機構對突發事件及處理情況的說明(需列明赴境外處理突發事件工作人員名單)、相關工作人員護照、簽證復印件;
(五)申請貼息企業須提供項目基本情況及銀行貸款付息一覽表,銀行貸款合同副本和貸款銀行的書面說明(包括貸款的起止日期、用途、金額等),銀行貸款、支付利息及歸還貸款的結算憑證復印件。
八、2003-2005年已經獲得過前期費用支持的資源類境外投資和對外經濟合作項目,以及已經獲得過中央財政貼息的境外投資及境外農、林和漁業合作項目,不予重復支持。
九、赴境外處理突發事件人員的國際旅費和臨時出國費用資助標準不超過《財政部、外交部關于印發的通知》(財行[2001]73號)的規定,超出部分不予支持。
十、項目申報及資金撥付程序
(一)地方企業于2006年7月15日前將申請材料報送至注冊地省級財政、商務部門,各地省級財政和商務部門應按照《辦法》及本通知規定對申請材料進行認真審核,并于2006年7月31日前將符合條件的申請資料聯合向財政部、商務部申報;
(二)中央企業將申請材料于2006年7月31日前報送財政部、商務部;
(三)中央企業由財政部根據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將資金撥付到企業;地方企業由財政部將資金撥付地方財政部門,再由地方財政部門根據有關規定撥付到企業。
篇3
關鍵詞:基建財務管理;風險;效益;制度結構
一、引言
基建財務管理是武警部隊不可或缺的環節,也是武警部隊財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同于其他一般經費管理,是應用于武警部隊基本建設經濟過程中具體執行基本建設任務的專業財務,在武警部隊財務管理體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當前武警部隊基建財務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武警部隊的全面建設與發展。著手分析并解決這些問題,對于加強武警部隊基建財務管理,充分提高基建經費管理效益,實現投資的安全和有效配置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當前武警部隊基建財務管理的現狀及風險的分析
1、當前武警部隊基建財務管理的現狀
武警部隊基建財務管理是應用于部隊基本建設經濟過程中具體執行基本建設任務的專業財務。隨著我國公共財政、預算管理等方面改革措施的深化,武警部隊基建財務管理改革力度不斷加大,財務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武警部隊基本建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由于體體制意識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當前武警部隊基建財務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還比較突出。鑒于武警部隊所處的特殊環境,在基建財務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一定風險。
2、 當前武警部隊基建財務管理風險分析
基建工程風險,是指基建工程實施結果相對于預期結果的變動程度。任何基建項目施工過程中都存在著風險。風險會造成工程項目實施的失控現象,如工期延長、嚴重浪費、功效不高、成本增加等,這些都會造成經濟效益的降低,甚至項目的失敗。正是由于風險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在現代項目管理中,風險管理已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處理由不確定性因素產生的各種問題的必要措施。因此,對工程項目施工進程中風險的分析與防范進行探討研究就有重要意義。從基建項目風險的因素分析風險管理,強調的是事先分析和評價。風險因素分析是確定一個項目的風險范圍,即有哪些風險存在,將這些風險因素逐一列出,以作為全面風險管理的對象。武警部隊基本建設項目作為一種投資活動,其中也蘊含著風險。對基建項目投資進行風險管理,有利于提高基建項目投資效益,也只有對其進行管理,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基建財務管理的措施。
3、當前武警部隊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
從基建財務管理角度出發,基建項目投資風險主要有投資決策風險、承包商的資信風險、合同風險、經濟政策調險、管理體制風險、協作風險幾種分類。而前三種風險猶具武警部隊特色,在這進行重點探討研究。
(1)投資決策風險
不同的投資項目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風險,風險的高低會影響到收益實現的可能性。武警部隊基建投資決策風險主要表現在:個別單位盲目報項目,濫鋪攤子,搞重復、不必要建設;可行性研究草率,情況不明就開工,低報高建等等。這些無一不增加了基建項目的投資風險,大大增加了基建項目投資的管控難度,影響了基建項目的收益獲得。因此,只有在風險投資的各個階段、各個層面都做到科學合理的決策風險投資才能實現高收益高回報的目的。
(2)承包商的資信風險
承包商資信狀況,顯示了其對1的履行能力和履行態度,這其中充滿了風險。例如,武警部隊在基建中,以往也遇到過承包商的技術力量、施工力量、裝備水平、資金及項目管理水平不足等原因,造成項目實施過程中這樣或那樣的失誤;又比如承包商的信譽較差,為了獲得項目,在投標時少報低報;中標后,施工中偷工減料,以犧牲質量換取利潤等等。這些都增大了基建項目投資風險。
(3)合同風險合
同風險是指因不可歸責于合同雙方當事人的事由所帶來的非正常損失。武警部隊基建招標在與承包商簽訂合同時,一方面有可能出現遺漏、表達有誤、合同類型選擇不當等失誤。如果合同簽訂的條件不符、時機不當、手續不全、資料殘缺,就會被承包商乘虛而入,造成一定的損失。另一方面合同文本本身有錯誤,如漏項缺項、合同雙方權利義務不對等、建設單位的基建要求沒有充分表達、違約責任及解決方法不明確、價款方式支付不當等情況造成意外損失等,都會成為風險因素。
三、基建財務管理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基建財務管理整體水平較低
武警部隊基建專業財務人員嚴重缺乏,是造成基建財務管理水平低的主要原因。當前武警部隊執行的基建財務管理制度與地方建設單位的會計制度相一致,從核算內容到管理方法都已與地方接軌。基建項目施工周期長,社會化程度高,對財務信息質量要求高,基建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懂記賬、算賬、報賬,還要對基建全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對基建投資效益進行全面評估。當前武警部隊尤其是基層建設單位財務人員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業務不夠精通,加上隊伍不夠穩定、更換頻繁,更發揮不出基建財務部門的參謀、協調、保障和監督的智能作用。
2、 管理組織結構不健全,財務部門監督職能作用難以發揮
在基建項目管理組織中,一是缺少一套系統完整的財務審核、管理操作規程和具體實施辦法;二是財務部門受行政體制的約束對同級部門或系統內的監督體系不足,財物被動的撥款,財務部門監督控制的職能作用發揮不好。容易造成事前無監督,事中淡監督,時候無監督,以至于成為單純的出納員,基建經費只在財務的賬上走形式;三是缺少監督機構,現行武警財務人員編制少,只能疲于應付,沒有力量監督,供應中的監督作用難以發揮,更談不上事前、事后的監督。
3、 基建財務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相對滯后
法制經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之一,有法可依、依法理財是法制經濟的基礎,同時也是武警部隊財務管理的要求。隨著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武警部隊基建管理的法律環境、經濟環境以及管理方式和手段均發生了深刻變革。新時期的基建經費管理職能迫切要求財務管理部門從項目的論證開始,全面參與基建項目全過程,并且在項目需求審核、預算編報審核、預算執行檢查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這些新要求新職能在現行的武警部隊基建財務管理制度中難以找到法規和政策的支持。
四、加強武警部隊基建財務管理的思考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建項目決策不科學、缺乏合理規劃和科學論證的問題,也有在基建中財務管理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財務監督缺位的原因。因此如何在建設項目中發揮財務管理的監督作用,以保證建設項目資金的有效、合理、安全使用。筆者經過探索,提出以下改革和加強措施。
1、 強化黨委集體理財觀念,提高基建財務管理實效
黨委統一領導、集體理財是加強基建財務管理、防范投資風險的重要保證。黨委理財的實質是實行集體領導,發揮集體智慧,提高基建決策的正確性,避免少數人說了算,防止決策失誤。因此,武警部隊各級在基建項目的審批時,黨委領導必須要有很強的依法理財觀念,嚴格依據法規行事。堅持黨委領導下的審批制度,確保集中審議質量,從而在宏觀上把好基建財務管理的關。對一些重大項目投資的立項,應事先由職能部門會同有關專業人員進行深入細致調查研究、充分論證,對其真實性以及可行性提出建議。要合理擬定工程建設計劃和資金預算,提交黨委集體研究決策,嚴把基建經費投入關。投資與成本都應該接受統一領導,遵守和執行統一制定的財經政策和規章制度。這樣不僅溝通了管理上的關系,為黨委領導提供了決策依據,而且增強了基建投入的靈活性和基建資金調配的合理性。在當前核算管理體制下,基建財務管理工作既要滿足生產和工程項目管理的要求,又要嚴格遵守會計制度和財經法規。只有堅持強化黨委集體理財觀念,提高基建財務管理實效,才能真正實現基建工程“強化管理、降低造價、減少浪費、提高效益、保證質量”的目標。
2、 完善基建財務管理制度,保證財務管理的有效實施
要通過完善規章制度、規范財務秩序,制定切實可行的財務制度和管理辦法,對基建項目管理、基建價款結算及報銷審批制度、材料物資管理、銀行存款及現金管理等作出明確規定,使基建財務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資金流向為主線,規范資金用前、用中、用后三個階段的監管。在資金項目撥付使用前,嚴把項目的預算審核,認真落實基建預算編制制度,使有限的投資發揮最大的效益。在資金使用過程中,規范資金撥付管理,嚴格按工程預算、基建進度撥款,做到專款專用。
同時建立財務風險監控制度,包括對工程項目投資總額、自有資金比重、借貸資金比重的監控,以及國家和武警部隊對項目的金融政策、信用政策等對投資風險產生影響的監控。可以借鑒地方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辦法,建立財務風險基金,在建設項目投資過程中,可預留工程預算來設置不可預見費用;在使用過程中,建立意外損失基金,也可將經常性的小額損失攤入工程成本。
3、 轉變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加強基建隊伍建設
財務人員參與基建經費管理十分重要,這是由財務管理在基本建設中的地位決定的。武警部隊目前基建財務人員嚴重缺乏,管理水平較低,大部分單位沒有專職基建人員,管理人員和臨時財務人員往往對基建程序和相關法律法規不了解,缺乏專業知識和財務管理經驗。基建工程項目的特點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懂記賬,還要對基建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對基建投資效益進行評估。要解決目前武警部隊部分財務人員對業務不夠精通,發揮不出財務部門應有的職能的問題。因此轉變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加強基建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財務管理要實現由記賬、報賬型向管理型財務轉變。財務人員應當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現場,了解基本建設程序和現場實際施工狀況,熟悉生產過程,以掌握第一手資料。積極參與基建工作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項目,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管理水平,確保財務在基本建設過程中的參與、管理與監督作用。財務人員還應該積極參加招標考察、合同談判、合約簽訂、工程的竣工驗收等工作。
其次,財務人員要加強學習,實現由單一業務型向綜合業務型轉變。這一點在武警部隊基建專業人才比較缺乏的情況下,顯得極為重要。由于大部分財務管理人員不懂得基本建設的相關業務知識,特別是預算審核中只能被動接受表面上的數字,不能有效地履行財務管理和監督的職能。鑒于上述情況,財務人員在努力做好基建經費核算工作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加強工程預算的審核和嚴把工程款支付關,并且制定一套嚴格的工程款結算制度。對于決算尾款,還應經審計部門審定后按協議規定付款。通過上述一整套程序的工作,不但能很好地履行財務的核算監督職能,更為重要的是能拓寬基建財務的知識面,培養基建財務人員的綜合業務知識,強化和提高基建財務的管理和監督職能。
五、結束語
隨著武警部隊現代化建設的深入和推進,基層正規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基建務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不斷加強財務管理,我們才能適應新時期武警部隊全面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于靜,淺談基建項目的財務管理.職業技術.2009.8.30-31
[2]么桂杰,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初探.中國企業會計.2010.4.2-4
[3]陳桂珍.淺析基建項目投資資金管理風險控制舉措.時代金融.2006.956-59
[4]周德峰.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淺析.時代經貿.2008.6.30-32
[5]郝佳.淺析企業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商業文化.2011.9.16-18
篇4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鼓勵人們創業投資,加大對基金的投入。要進一步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做到與時俱進。我們在市場經濟新形勢下,加大創業投資機制方面要深化改革和力度,創新性實驗項目管理辦法,促進企業參與科技創新與創造創業投資活動的實施等一系列鼓勵創新、創業投資。
一、背景的發展
在實際投資生活中,從全球范圍來看,如惠普、戴爾與聯想是PC市場的三大巨頭。惠普是全球PC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廠商,戴爾在美國PC市場上更勝一籌,而聯想則在本土中國市場的優勢更為明顯。隨著PC市場競爭格局日趨復雜,三強之間的爭霸戰愈演愈烈。
1、消費類市場的發展機會
相對于戴爾在消費類PC市場的失利,惠普則早已開始重視消費類市場的發展,并且在消費類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據有關資料預計,伴隨筆記本市場的興起以及PC的普及,個人消費市場每年將呈幾何級數增長。在未來三至五年,我國個人電腦市場預計將保持25%的年增長率。這顯然給惠普帶來了再次發展的機會。
2、來自網吧市場的增量
據有關資料稱,世界上最大的網吧市場在中國,從渠道上看,惠普雖然從原來的全國總代制。勢必帶來營銷成本上升、沖減利潤,并增加了渠道管理風險,這是惠普面臨的一大威脅。
從競爭對手來看,惠普雖然超越戴爾成為全球PC銷量第一的廠商,但是戴爾決不會看著惠普的崛起而無動于衷,目前戴爾已經展開反攻,因此戴爾將成為惠普的最大威脅,惠普絕不能掉以輕心。
零庫存的關鍵是按定單生產,這樣就要求對用戶的需求把握要很準,直銷模式使用戶更直接的了解產品,同時還可獲得更好的價格,購買更便捷;另一方面也使廠商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更順暢,讓用戶的需求及時反饋給廠商,從而改進產品。
二、進軍零售市場帶來發展機會
面對競爭對手的挑戰,戴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全球大力推廣體驗中心、在美國市場把戴爾的電腦擺在沃爾瑪的超市銷售,改變以往單一的直銷模式。在2007年9月24日,戴爾選擇與國美合作進軍零售市場,這將有效拉動戴爾的銷售業績,成為其進一步提升業績的有效措施。筆記本棋高一著,更凸現戴爾筆記本在市場細分和滿足消費需求上的快人一步。其一,在全球市場上看,戴爾從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痛失了全球PC市場的龍頭寶座。雖然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能否從惠普手中奪回冠軍寶座呢?戴爾前方面臨著惠普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其二,從在中國市場上看,戴爾最大的競爭對手聯想擁有強大的銷售渠道,然而其也在積極開展對大客戶的直銷業務,靈活運用兩種模式的長處;而且比起聯想,戴爾在中國市場上沒有價格和市場占有率的優勢。其三,從消費類市場上看,調查顯示,未來三至五年,我國個人電腦市場預計將保持25%的年增長率,下一輪的電腦銷售會出現在二三級城市,這對戴爾的影響較大,因為消費類電腦是戴爾的軟肋,而競爭對手惠普的消費戰略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三、SWOT分析
(一)市場優勢
1、市場份額
據IDC數據,聯想在亞太PC市場(不包括日本)的優勢突出,第三季度占據了21.3%的市場份額,比上一季度增長0.5個百分點。另外,聯想在本土中國市場的優勢更加突出,不論是筆記本市場還是臺式機市場,聯想均是PC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廠商。
2、品牌優勢
在PC市場,聯想品牌的領導力在中國市場已經超過眾多競爭對手,處于行業領導者的地位。自從收購IBMPC以來,聯想形成的雙品牌戰略優勢日益顯現,Lenovo和ThinkPad分別在消費和商務市場占據了領導地位,可以說Lenovo和ThinkPad使聯想筆記本在中國市場擁有強大的組合品牌,形成對消費市場與商務市場的全面覆蓋。
3、全球PC市場所占份額較少
眾所周知,聯想國際化要想徹底的成功,應該在中國以外的PC市場,例如美洲市場、歐洲市場取得比較穩定的市場份額和營運率的增長。但從聯想最近的三個季度財報來看,聯想在重要的美洲、歐洲的表現很不穩定。
市場份額是產品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從全球PC市場份額來看,聯想排在第三位,與惠普相差較遠。而在美國市場上,聯想與戴爾更是差距較大。聯想要想趕超惠普、戴爾,絕非輕而易舉的事。
市場威脅
投資創業基金是指由一群具有科技或財務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士操作,并且專門投資在具有發展潛力以及快速成長公司的基金。
創業投資是以支持『新創事業,并為『未上市企業提供股權資本的投資活動,但并不以經營產品為目的。創業投資主要是以私人股權方式從事資本經營,并以培育和輔導企業創業投資或再創業投資,來追求長期資本增值的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
創業投資項目選擇、技術、經營技巧、經驗等等都是要面臨的問題。大家都在尋找創業投資投資項目,創業投資投資項目,如連鎖經營模式,提供技術,經營模式、技巧指導等,人們消費意思提高的產物,經過多年的方面的專業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規范,成為行業領航者,如何扶持創業投資者創業投資,已經譽為優秀創業投資投資項目。
創業投資方案,是指為創業投資活動而制定的具體計劃或分析文案。隨著創業投資在現代社會活動中不斷普及,創業投資方案的相關知識對大部分渴望了解創業投資并致力創業投資的創業投資者來講越來越重要。規范的創業投資方案首先需對創業投資項目進行整體思路的細致探索,其次要確認實施項目所需要的各種必要資源,最后應針對創業投資項目進行實施操作的過程論證。
由中國財富基金-中司和中信集團控股的中信資本,已經在日本達成五單交易,其在美國的第七宗交易正進入收尾階段。
分析師表示,在吸引西方機構投資者(譬如養老基金和銀行)的資金方面,中國私募基金相較于規模大得多的國際競爭對手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本土經驗,而龐大的中國市場又恰恰是西方機構投資者所覬覦的領域。目前一些中國私募股權公司旗下既有美元基金,也有人民幣基金,與那些只有美元基金的同業相比,這是一個優勢.
該基金受到熱捧,獲得大幅超額認購,總共獲得39家海外機構的投資,其中不乏財富基金、養老基金、捐助基金、家族基金、保險公司等,如此之多的選擇使得投資者愈發挑剔.預計一些投資者會對高速增長、監管嚴格且充滿不確定性的中國市場持謹慎態度。
由于眾多尋求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更喜歡"硬通貨"資金,許多中國私募和創司希望通過發起美元基金,從海外競爭對手贏得更多交易。
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更希望借助外幣融資進行海外并購。
如新工場是一家致力于早期階段投資并提供全方位創業培育的投資機構。創新工場是一個全方位的創業平臺,旨在培育創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業。創新工場通過針對早期創業者需求的資金、商業、技術、市場、人力、法律、培訓等提供一攬子服務,幫助早期階段的創業公司順利啟動和快速成長。同時幫助創業者開創出一批最有市場價值和商業潛力的產品。創新工場的投資方向將立足信息產業最熱門領域:移動互聯網、消費互聯網、電子商務和云計算。
創新工場以及投資的項目團隊中聚集了一批行業精英:既不乏來自本土知名企業的專業人士和有過多次創業實踐的本土創業者;又有來自硅谷的資深技術人才、以及著名跨國科技公司的業內高手。各個創業團隊除了已經吸引到國內高校計算機系的優秀畢業生加盟。創新工場已成為熱衷科技創新的青年創業者的搖籃。
創業投資目標:結合自身目標和背景實際,有新的和大的突破,是創業投資人達到力所不逮的地步,實現預定的理想目標。
生活中,創業投資的人們提醒創業投資者選擇創業投資投資項目時注意到:
創業投資計劃是一份全方位描述企業發展的文件,是企業經營者素質的體現,是企業擁有良好融資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一份完備的創業投資計劃,不僅是企業能否成功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管理樞紐。
創業投資計劃是企業或項目單位為了達到招商融資和其它發展目標之目的,在經過對項目調研、分析以及搜集整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格式和內容的具體要求,向消費者全面展示企業項目狀況及未來發展潛力的創業投資材料;創業投資計劃是包括項目、戰略規劃等經營活動的藍圖與指南,也是企業的行動綱領和執行方案。
創業投資計劃是標準文本格式形成的項目建議書,是全面介紹企業活動四項目運作情況,闡述產品市場及競爭、風險等未來發展前景要求有書面方案。
創業投資計劃首先是把計劃中要創立的企業推銷給了企業自己。其次,創業投資計劃還能幫助把計劃中的風險企業推銷給風險投資,公司創業投資計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發展壯大。
眾所周知,戰前準備工作最重要,通常戰爭的成敗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戰前的準備,創業投資亦是如此,創業投資的戰前準備就是擬訂一套適合自己的創業投資投資方案,有目標前行,才能掌握勝券,戰無不勝。創業投資人為您量身打造投資創業投資方案,讓登上創業投資的頂峰。
創業投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創業投資要面臨著種種的問題,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此時需要我們有持之以恒精神的,如果遇到一點困難與挫折就退讓躲避,那么,之前的努力將全部付之東流。自主經營創業投資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創業投資的失敗不是因項目本身,而是創業投資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像需要技術的服務性行業,技術、經營技巧、服務的行業,除了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還要注重細節。
創業投資領航品牌,如多年的創業投資經驗,多年一直以“誠信”不斷創新,精湛的技術、先進的設備、完善的服務等讓他獲得了各地加盟商的好評和政府的認可。創業投資人家不僅品牌好,還一直秉承“扶持創業投資者輕松創業投資”的目標,實施大量的加盟扶持:選址評估、多方設計、裝修指導、技術培訓、產品服務、營銷指導、免費培訓技師、開業策劃、策劃師上門服務,廣告投放及各檔期宣傳活動支持、客戶開發指導等。
創業投資的地址選址可以說店面和企業位置對企業的生意怎么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太繁華的地方房租貴,當然太繁華的地方適合門店等,太偏有會影響生意,所以選址很重要。創業投資方案如市場規劃、人員配備、技術學習、如何運作,做好充分的創業投資前準備,讓你在創業投資過五關,斬六將,榮登創業投資前列。一是創辦企業的目的?為什么要花精力、時間、資源、資金去創辦企業。二是創辦企業所需的資金?為什么要這么多的錢?為什么投資人值得為此注入資金?對已建的風險企業來說,創業投資計劃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定下比較具體的方向和重點,從而使員工了解企業的經營目標,并激勵他們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業的出資者以及供應商、銷售商等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經營目標,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資金。
在創業投資計劃中,應提供所有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有關的細節,包括企業所實施的所有調查。這些問題包括:產品正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它的獨特性怎樣?企業分銷產品的方法是什么?誰會使用企業的產品?產品的生產成本是多少,售價是多少?企業發展新的現代化產品的計劃是什么?把出資者拉到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中來,這樣出資者就會和風險企業家一樣對產品有興趣。在創業投資計劃中,企業家應盡量用簡單的詞語來描述每件事。商品及其屬性的定義對企業家來說是非常明確的,但其他人卻不一定清楚它們的含義。制訂創業投資計劃的目的不僅是要出資者相信企業的產品會在世界上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同時也要使他們相信企業有證明它的論據。
三是了解市場
創業投資計劃要給投資者提供企業對目標市場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要細致分析經濟、地理、職業以及心理等因素對消費者選擇購買本企業產品這一行為的影響,以及各個因素所起的作用。創業投資計劃中還應包括一個主要的營銷計劃,計劃中應列出本企業打算開展廣告、促銷以及公共關系活動的地區,明確每一項活動的預算和收益。創業投資計劃中還應簡述一下企業的銷售戰略:企業是使用外面的銷售代表還是使用內部職員?企業是使用轉賣商、分銷商還是特許商?企業將提供何種類型的銷售培訓?此外,創業投資計劃還應特別關注一下銷售中的細節問題。
行動的指南:
企業的行動計劃應該是無解可擊的。創業投資計劃中應該明確下列問題:企業如何把產品推向市場?如何設計生產線,如何組裝產品?企業生產需要哪些原料?企業擁有那些生產資源,還需要什么生產資源?生產和設備的成本是多少?企業是買設備還是租設備?解釋與產品組裝,儲存以及發送有關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情況。
展示管理隊伍
把一個思想轉化為一個成功的風險企業,其關鍵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支強有力的管理隊伍。這支隊伍的成員必須有較高的專業技術知識、管理才能和多年工作經驗。創業投資計劃中還應明確管理目標以及組織機構圖。
出色的創業投資重點
創業投資計劃中的計劃重點也十分重要。它必須能讓創業投資者有興趣并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它將給消費者留下長久的印象。計劃重點將是企業家所寫的最后一部分內容,但卻是出資者首先要看的內容,它將從計劃中摘錄出與籌集資金最相干的細節:包括對公司內部的基本情況,公司的能力以及局限性,公司的競爭對手,營銷和財務戰略,公司的管理隊伍等情況的簡明而生動的概括。
四、部分就要寫我單位創業投資投資的核心投資理念,核心能力
先是品牌。創業投資者選擇創業投資投資項目,依靠一個專業的品牌,享有專業品牌知名度和廣告宣傳,還可學習專業知識,保證了創業投資者贏在了起跑線上。
其次是技術。技術是把握一個行業的最根本,創業投資者享有專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才能擁有與對手抗衡的競爭力,一個真正擁有技術的創業投資投資項目才會讓你永站高地、立于不敗之地。
還有創業投資文化。找創業投資投資項目是要看這個企業是否重誠信,這才是合作的前提和根本。我們創業投資者具備大品牌、精技術、誠信為本的文化還在于他為創業投資者著想,為創業投資者提供諸多的創業投資創業投資扶持。如:企業設計:確定企業廠址,總部將對分廠進行整體設計,包括企業外觀設計、廠內工位分配、精品展柜類型和數目等。
經營幫助:總部派遣專業市場開拓員工或技術職員進行企業設計,解決實際難題,并進一步傳授實戰經驗技巧;“扶上馬,送一程”,這是一貫堅持的創業投資服務原則。
市場支持:企業董事授權分廠,創造品牌,提供開業指導、全套培訓資料運營資料,及日常業務推廣指導、成功經驗分享交流等多項支持。
正是因為時刻為創業投資者考慮,才讓他得到創業投資者的信賴,被評為優質創業投資投資項目,專家推薦的創業投資投資項目首選,作為剛開始的創業投資者,像大的品牌,又給予技術、運營培訓的創業投資投資項目真的很難找。所以抓住時機,搶占絕佳創業投資投資項目。
營銷策略
營銷是企業經營中最富挑戰性的環節,影響營銷策略的主要因素有:消費者的特點;產品的特性;企業自身的狀況;市場環境方面的因素。最終影響營銷策略的則是營銷成本和營銷效益因素。在創業投資計劃中,營銷策略應包括以下內容:對創業投資企業來說,由于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低,很難進入其他企業已經穩定的銷售渠道中去。因此,企業不得不暫時采取高成本低效益的營銷戰略,如上門推銷,大打商品廣告,向批發商和零售商讓利,或交給任何愿意經銷的企業銷售。對發展企業來說,它一方面可以利用原來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開發新的銷售渠道以適應企業的發展。
財務規劃
篇5
——切實轉變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堅持以人為本,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城市建設的品位和內涵,把*打造成“綠色建筑之都”。
——以世界一流城市為標桿,向世界一流城市“叫板”,建立符合*實際和發展要求的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分步推進,步步逼近。
——全面更新質量安全理念,樹立緊約束條件下的工程質量安全觀,豐富和提升工程質量安全的內涵,完善工程質量安全標準體系、評價體系和監管體系。
——實施“強企戰略”,大力扶持優勢企業占領國際高端市場,率先趕超世界一流水平;發展總部經濟,培育*本土的世界500強建筑企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建筑產業體系。
——加強建設領域的社會建設,實施建筑工人關愛行動,培育和諧、務實、創新的建設文化,形成“建設者自豪、勞動者光榮”的社會氛圍,全面提升建筑行業的社會地位和形象。
——實施自主創新戰略,重點推進建筑標準化、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以標準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推動現代化,以信息化促進智能化。
——樹立全局意識,勇挑重擔,積極進取,更好地發揮建設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和優勢,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投身工程建設主戰場,加強區域統籌協調能力,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維護公共利益,保障公共安全,當好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設方面的重要參謀助手。
——破除條塊分割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全壽命周期建設管理體系,統籌兼顧工程建設各階段、各環節,實施工程質量、安全、造價的全過程控制,實現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以工程質量和效益為核心,調整和完善工程招投標政策機制,全面體現公平與擇優原則,構建健康有序、良性發展的建筑市場。
——勇于突破現行體制機制障礙,在設計施工一體化、資質資格管理、項目管理模式、工程監管體系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創新,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根據以上工作新思路,局黨組決定把*年確立為全市建設系統的“綠色建筑年”,著重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發展綠色建筑,打造“綠色建筑之都”。
一是策劃開展“綠色建筑年”系列活動。以市政府名義實施《關于打造“綠色建筑之都”的實施方案》,同時制定“綠色建筑年”活動實施方案,全面開展綠色設計、綠色施工,建設綠色機關、綠色小區、綠色城區,發展綠色建材、綠色科技、綠色行業,將發展綠色建筑貫穿于建設工作的各個領域和環節。積極組團參加第四屆北京國際綠色建筑大會,爭取綠色建筑展進入高交會,或策劃在*舉辦建設科技與綠色建筑國際博覽會(綠博會)。深入考察世界一流城市發展綠色建筑情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光明新區建設“綠色新城”為契機,全面實施綠色建筑框架合作協議,努力將光明新區建設成為全國綠色建筑示范城區。籌辦*綠色建筑展覽館,建立綠色建筑示范教育基地,加強綠色建筑的宣傳教育,編制綠色建筑宣傳手冊和公益廣告,開展“市民看綠色建筑”活動,使綠色建筑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開展綠色建筑認證和示范項目建設。以“四節二環保”為核心,制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體系,推出綠色建筑“*認證”。繼續推進32項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示范項目的建設。積極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項目建設,并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
三是嚴格執行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和《*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進一步強化建設主管部門在建筑節能方面的管理職能,在立項審批、設計審查、施工許可、施工監督、竣工驗收等環節層層把關,建立全過程全壽命周期的動態監管體系。開展全市在建工程建筑節能大檢查,確保所有新建建筑執行節能50%的標準。
四是積極推進既有建筑節能監測與改造。以創建“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監管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為契機,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能耗標識、能耗定額和超定額加價等制度。將節能監測平臺建設納入政府年度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年要完成360棟重點建筑的用電分項計量裝置的安裝。在舊工業區和城中村改造中同步開展節能改造。引入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培育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加快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進一步完善合理用能檢查制度,加強對公共建筑執行26度空調制度情況的檢查,并將檢查結果予以公示。
五是推進太陽能在建筑中的規模化應用。根據《*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的要求,配置太陽能熱水系統,安裝空調余熱回收裝置,鼓勵在高層建筑中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組織編制《太陽能光熱與建筑一體化設計施工驗收規范》,給予太陽能產業示范基地一定的財政補貼,全面實施太陽能應用示范的各項任務。
(二)更新質量安全理念,創新質量安全管理模式。
一是完善大質量大安全的管理體系。開展大質量大安全管理體系研究,打破部門和行業界限。一方面要縱向整合工程建設各個階段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將質量安全管理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始終,另一方面要橫向整合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管理職能,形成各專業部門分工負責,建設主管部門歸口管理、統一把關,全過程一體化、系統化、專業化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行政監管體系。此外,還要以“四節
二環保”為核心,拓展和豐富工程質量安全的內涵,進一步將工程建設全壽命周期的消耗、產出以及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納入到新的質量安全體系中來。
二是激發企業質量安全管理的源動力。轉變監管的重心和方向,推動建立以建設單位為核心,以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材料供應商、監理單位為主體的完整的責任鏈條,發掘企業提高質量安全水平的內在動力。以3-5個企業為樣板,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和驗證體系,完善內部激勵機制,培育重視質量安全的企業文化。政府通過優質優價、市場準入、誠信管理、違法懲處等方面加以引導和規范。
三是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加強對創建優質精品工程、“雙優”工地等質量安全評優工作的全過程服務、指導和監督。做到結構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燃氣安裝工程壓力試驗合格率達到100%,質量投訴率下降10%,創建3~5個優質精品工程,培育1~2個魯班獎或國優工程。著力構建責任、制度、監督、教育、預防“五位一體”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全面推行“平安卡”,完成“平安卡”安全教育培訓約30萬人次。杜絕較大以上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死亡人數進一步下降,百億產值死亡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創建省級安全文明“雙優”工地15個。
四是強化對區級主管部門和委托執法部門的督查力度。加強對區級建設主管部門和委托執法部門的監督、指導和考核,建立有效的督查制度,嚴格追究失職責任。被督查單位應加強對員工業務培訓和教育,強化責任意識,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建立量化的考核、考評機制,建立監督檔案和臺帳,采取日常檢查、交叉檢查、巡查和督查等多種監管方式,提高監督工作的效能。建立重點項目聯席會議制度、聯合檢查制度、定期通報制度等,完善內部溝通機制。
五是完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啟動《*市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經濟特區施工安全條例》的修訂工作,突出建設單位第一責任人的法律責任,進一步明確監理單位的監管責任。制訂《房屋安全使用管理辦法》、《深基坑工程管理辦法》、《地下暗挖工程管理辦法》、《地質災害工程施工及驗收監督辦法》、《塔吊安全管理辦法》,探索建立質量保險、工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六是完善質量安全檢測體系。規范檢測隊伍的資質和從業人員的資格,嚴格檢測市場準入。檢測機構要強化質量保證體系,建立質量驗證體系,建立健全不合格原材料及不合格施工安全機械公示制度。加強對檢測數據的統計分析和趨勢分析,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和定期報告制度,并跟蹤落實整改情況,形成完整封閉的管理鏈條。
七是推進綠色施工。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四節二環保”的要求,研究建立綠色施工指標體系,制定綠色施工評價標準及評價管理辦法,著力研究解決影響環境的施工揚塵、施工噪音、建筑垃圾等問題。培育10個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特區內施工現場周轉活動板房使用率達80%,可重復使用率達70%以上,裝配式房屋設施使用率達60%,可重復使用率達50%以上。
(三)發揮職能優勢,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一是提高重大項目前期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建立和完善重大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在建設標準適用、管理模式選擇、工藝技術選用、投資估算編制、綠色節能理念貫徹等方面,給予有針對性的規范和指導,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
二是加強重大項目建設全過程的統籌協調。積極履行建設主管部門職責,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和統籌協調作用,在初步設計審查、設計施工招標、合同談判與簽訂、施工現場監督檢測、竣工驗收及移交等建設全過程,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嚴格工程造價控制,合理安排建設進度,確保建設各環節相互銜接、建設各要素相互協調,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加強對5號辦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創新監管機制,提高服務水平,保障地鐵5號線全面開工并順利推進。同時,積極推進大運工程、港口工程、軌道交通工程、機場工程等重大項目的建設。
三是以軌道交通建設為契機推進重大項目管理創新。借鑒國內外先進驗和做法,開展設計施工一體化試點,積極探索代建制、BT、BOT、EPC等各種先進的項目管理模式,促進我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模式的市場化、多元化。加強城市化過程中的有關建設問題研究,研究解決以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區域節點改造升級、城中村和老工業區改造升級以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問題,促進城市功能更新換代。推動開展第三輪重大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建立聯合會審制度,前置審批環節,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
(四)優化產業結構,做強做大做專建筑業。
一是實施大企業戰略。建立大型企業認證評價體系,設立大企業“綠色通道”,建立企業與政府定期溝通機制,積極扶持大企業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組織開展國內外大型建筑企業集團重組兼并的實例研究,引導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兼并、聯合等方式,形成1-2家具有科研、設計、采購、施工管理和融資能力的“龍頭”企業。引導企業橫向拓展,延伸產業鏈條,支持企業在創業版上市。發展建筑業總部經濟,鼓勵大型建筑企業集團在*設立總部基地。
二是扶持優勢企業。政府通過政策傾斜,鼓勵和支持企業引進優秀人才、提高原創設計能力,扶持建筑裝飾、玻璃幕墻、智能化、鋼結構等優勢企業的發展,逐步擴大我市裝飾企業在全國百強中的比例,并率先在這些領域趕上香港和新加坡。發展新興優勢產業,*年新批環保和智能化工程企業5-10家;通過推進節能改造,培育節能服務企業;通過市場準入、市場開拓、聯合經營和資質升級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勵港口、航道等緊缺行業的發展。
四是實施品牌戰略。研究制定我市建筑業的實施品牌戰略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行業的品牌評價體系、品牌推廣體系、品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制度,打造我市建筑業的知名品牌形象,提升建筑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五是實施“走出去”戰略。認真分析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需求、兩種資源狀況,制定建筑業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規劃,加強與港澳地區的合作,培育跨國企業。鋼結構、玻璃幕墻、建筑裝飾等優勢行業要繼續擴大國內外市場份額。探索走出去企業服務機制,建立“走出去型企業服務名錄”。
六是完善建筑勞務分包制度。出臺《*市勞務分包管理辦法》,給予勞務企業相關優惠政策,優化勞務企業發展環境。充分運用勞務資質審批權,發展20-25家勞務企業。推行勞務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啟動建筑勞務交易市場建設,規范勞務分包行為。完善建筑就業培訓和服務體系,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制度,提高勞務工生產操作技能。
七是完善預選承包商制度。盡快將政府投資工程預選承包商的范圍覆蓋到所有專業類別,并建立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等新的預選承包商名錄。進一步創新預選承包商制度,研究將預選承包商名錄由企業進一步延伸到個人;研究建立優秀企業免檢制度,對于實力強、業績好、信譽佳的企業,實行一定時限的預選承包商免檢。進一步完善預選承包商準入與清出機制,并將建筑節能和發展綠色建筑作為預選承包商的遴選指標。
(五)深化招標投標改革,構建健康有序的建筑市場環境。
一是與國際慣例接軌繼續深化招標投標改革。貫徹落實市政府67號文件修訂版,借鑒國際工程招標投標慣例和經驗,進一步完善合理低價中標原則,確保“三公”與擇優的統一。全面推行資格后審制度等舉措,實施優質優價、鼓勵創優等政策,強化招標工程的后續監管,繼續打擊圍標串標等違法違規行為。完善建筑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將中標價控制在合理水平。通過相應的招標投標政策,進一步提高中標集中度,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發展綠色建筑,實施長期的質量發展戰略,實現良性發展。
二是完善招標投標程序。改進計算機輔助評標系統,基本實現商務標和信譽標的客觀化評審,最大限度地減少評標專家的主觀隨意性。簡化技術標書的編制,在建立企業標準的前提下,試行標準卷和專業卷的投標方式,降低投標成本。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大企業“綠色通道”服務措施,提高招標投標效率。加快制定承包商履約評價制度和評標質量反饋制度,給予招標人在承包商履約評價、評標方法選擇等方面充分的主導權。
三是強化評標專家管理。在繼續擴充專家庫的專業和數量基礎上,加大力度查處不規范的評標行為。建立資深專家庫,發揮資深專家的權威和導向作用。建立對評標專家的長期培訓制度和考核系統。
四是建立完善各類交易品種。編制和完善各類專業項目的招標文件示范文本,特別要研究勘察設計、設備采購、咨詢服務、總承包、項目管理等招標的評標方法,以適應擴大交易功能的需要。加強對交易中心行政效能的督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規范管理,有效降低招標投標投訴。
五是推行全壽命周期成本控制。樹立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理念,抓緊編制適用于前期工程估算、概算計價和適用于使用維護期和拆除回收期的計價標準及相關指標。抓緊出臺軌道交通工程估算概算編制辦法及相應指標。建立適合于市場需要的信息體系,及時、準確造價信息。將節能環保納入項目成本效益分析的范圍,盡快編制建筑節能、綠色建筑、綠色施工、建筑垃圾排放等工程造價標準。
六是加強工程造價的全過程跟蹤管理。完善商務標清標制度,加強對低價中標項目的監管,確保市場與現場“兩場聯動”。建立標底審查陽光作業機制,加強對標底和結算工程量的核查工作,防止故意虛增標底,抬高造價。加強合同管理,完善合同備案制度,強化對合同工期、價格等的審查,杜絕“霸王條款”和“陰陽”合同。進一步加強現場跟蹤管理,強化對重大設計變更的監管,完善結算審查制度,對低中標高結算的工程進行曝光。借鑒香港、新加坡建設工料測量管理經驗,創新現行工程造價管理模式。
七是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場誠信體系。推行企業誠信手冊,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多方面采集信用信息,構建統一誠信網絡平臺、統一誠信評價標準,統一誠信獎懲機制的市場誠信體系,形成守信者榮、失信者恥的市場氛圍。
八是加強建筑市場動態監管。認真執行《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加強對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監督管理,嚴把市場準入關。嚴格執行《*市建筑市場嚴重違法行為特別處理規定》,對違反建筑市場秩序的市場主體及其執業人員,依法暫扣資質證書、執業資格證書或崗位證書。
(六)加強建設科技創新,推進建設標準化、工業化和信息化。
一是全面實施建設科技“*”規劃。成立全市建設科技委員會,整合各方面資源,發揮好參謀智囊作用。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轉化和新技術產品推廣應用機制,提高建筑產品的建筑含量。加強與科技、環保部門的協調、溝通,探索和建立建設領域科技創新體系,重點研究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方面的技術,為發展綠色建筑提供技術支撐。
二是實施建設標準化發展戰略。以世界一流城市為目標,提高我市建設行業標準化水平。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積累與總結,積極制定企業標準。繼續完善技術標準與規范,彌補國家和行業標準的不足。對促進行業進步顯著的重要技術,通過試點示范和專家論證,編制推薦性的技術規程。加快技術立法,逐步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向技術法規發展。
三是推進建筑工業化進程。加強萬科建筑工業化示范基地建設,開展建筑工業化系統調研,引進、消化、吸收世界一流城市的建筑工業化技術和標準體系,提高建筑構配件的標準化、系列化、定型化程度。全面推進預拌砂漿工作,禁止現場攪拌砂漿。
四是推進建設信息化工程。加快推進“金建工程”,建立覆蓋全市建設系統的信息化管理網絡。*年將在地鐵5號線等重大項目上開展數字化工地試點。鼓勵企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七)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和諧行業。
一是建設和諧工地。鼓勵企業推行健康、安全、環境認證,努力改善建筑工人生產、生活條件。推進建設工地配備一個大食堂、一個醫療室、一個洗浴室、一個閱覽室、一個娛樂室等“五個一工程”,評選10個和諧示范工地。抓緊推進建工村生產、生活基地建設,為建筑企業和工人解決后顧之憂。
二是培育建設文化。組織全行業專項勞動技能競賽,開展文藝匯演和運動會,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行業積極培育“和諧、務實、創新”的建設文化,形成建設者自豪、建設者光榮的社會輿論氛圍。
三是加強維穩工作。加強維穩工作的組織領導,優化整合建設系統維穩、清欠、應急、、綜治等機構,實現資源統一調配。在施工許可環節,全面推行建設各方主體維護社會穩定責任書制度,并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維護社會穩定表現,作為預選承包商入選條件之一。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并建立長效機制,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認真貫徹《勞動合同法》,配合勞動保障部門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
(八)加強城市燃氣管理,確保供應與使用安全。
一是加強燃氣行業管理。認真執行《*市燃氣條例》,嚴格燃氣經營活動的市場準入和后續監管。強化層級監督,加強對燃氣站點網絡的管理。完善管道氣特許經營的監管模式,提高燃氣行業的服務水平。探索建立全市管網統一經營管理的模式,確保全市管網建設“一盤棋”。
二是加強燃氣供應與使用安全管理。建立燃氣儲備制度,有效保障燃氣供應安全。編制燃氣安全管理手冊,將安全管理貫穿于燃氣供應、儲存、運輸、使用和應急處理的全過程,加強燃氣事故搶險應急演練。建立燃氣監管信息系統。積極推廣使用節能減排燃氣燃燒器具。以地下燃氣管網保護為重點,加強對燃氣安全使用的宣傳教育,避免燃氣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是推進天然氣轉換工作。抓好天然氣轉換工程協調管理,確保轉換任務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對燃氣汽車、分布式能源、油改氣、LNG的冷能利用等項目給予重點支持,擴展天然氣的應用范圍。
(九)健全法規標準體系,推進制度創新。
一是加強建設立法工作。完成《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條例》的制定,積極開展《建設工料測量條例》、《既有建筑安全使用管理規定》、《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涉及循環經濟、民生方面的立法調研。加緊編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在內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形成完善的綠色建筑標準體系。
二是加強委托執法監督與指導。以強化執行力建設為核心,分解落實執法責任,全面加強執法監督工作,實施委托執法情況月報制度。全面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普法教育,提高執法水平。加強對各區建設局以及保稅區、大工業區、光明新區建設工作的支持、指導和服務,進一步提高區域統籌協調能力。
(十)建立創新激勵機制,造就一支敢干會干的干部隊伍
一是營造敢闖敢試、勇于創新、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以新一輪思想解放大學討論為契機,在全局系統上下營造有膽有識、敢闖敢試的氛圍,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舉措,堅決破除墨守成規、瞻前顧后、畏首畏尾的工作作風。要將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條件之一。不解放思想、無創新思路、缺敢闖精神的領導干部,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干部。對大膽解放思想的同志要加強激勵,寬容失誤,注重保護,甚至委以重任。對全年各項工作,要分解責任、強化執行、狠抓落實,對完不成工作目標的干部,必須進行問責。
二是建立科學的干部考核制度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加強對全局系統人才狀況的研究,實施人才戰略。加強教育培訓,推進素質工程。建立健全科學評估指標體系,推進績效工程,切實解決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想干、不敢干、不會干的問題,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性發展機制。探索評估主體多元化的開放式評估新機制。以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效能型、示范型服務窗口為目標,完善業務辦理規程,健全規章制度,提高內部管理能力,繼續保持我局績效考核及重大項目考核的“排頭兵”地位。
三是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形成清廉政風。狠抓反腐保廉教育,開展“特區干部好作風”等活動,進一步引導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增強黨員、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識。繼續完善黨風廉政制度建設,深入推進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建立起覆蓋人、財、物管理、機關作風建設、崗位責任制、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和政務公開等多方面的黨風廉政責任體系。
四是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提高公共服務能力。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決定,加緊研究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的法定職能和地位,做好局屬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加強與行業協會的聯系與合作,充分發揮它們的橋梁、紐帶和參謀助手作用。建立健全工、青、婦組織機構,創新機關文化,活躍機關氛圍,創造健康和諧的工作環境。
(十一)辦好十件實事,開展十大創新課題研究。
*年,要圍繞“綠色建筑年”活動,辦好十件實事:一是建立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測平臺;二是籌劃建設綠色建筑展覽館;三是創建“十大綠色工地”;四是推進“五個一工程”,建設“十大和諧工地”;五是啟動建工村生產、生活基地改造工程;六是全面完成電子輔助評標系統的建設;七是全面推廣“平安卡”;八是全面完成天然氣改造任務;九是全面啟動“金建工程”;十是建立科學的干部隊伍績效考核制度。
篇6
主題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步伐。
指導思想主要目標
體現4個要求把握4個方面
按照“立足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全面小康、繼續走在前列”的總體要求,必須切實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推進又快又好的發展。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強化發展意識,抓住發展機遇,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強化經濟增長的人才和科技支撐,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逐步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深化改革開放。堅持推進經濟市場化和國際化,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積極參與國內外經濟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增強擴大開放條件下促進發展的能力。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社會公平,倡導和睦相處,健全民主法制,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改善民生,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完善教育和衛生等公共服務,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新農村城鄉一體化
主題詞:順應全面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新階段的要求,積極推進城市化,促進城市化健康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產業新發展,建設新社區,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構建新體制,形成城鄉互促、共同繁榮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新農村建設10大抓手:
設施農業、精準農業、循環農業、有機農業、休閑農業等高效生態農業模式,“強龍興農”工程,農業10大科技專項,1500萬畝標準農田、400個規模化標準化的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150萬畝設施農業基地、一批環保型畜牧業養殖場和100萬畝標準養殖塘建設;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
中心鎮培育工程;
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鄉村康莊工程、百鄉千村興林富民示范工程;
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萬里清水河道工程、千萬畝十億方節水工程、百萬農戶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
農民健康工程;
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農村職業教育、千萬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
萬村文化陣地和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雙萬結對共建文明”活動;
千鎮連鎖超市和萬村放心店工程,“浙江農網”、“百萬農戶農民信箱”等農村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農村綜合改革。
自主創新優化結構
主題詞: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推動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走出一條互動互補、集聚集約、創新創優、高質高效的產業發展之路,成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先行地區。
著力整合提升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
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合力打造中高檔紡織、品牌服裝及皮革、電子信息及電氣等10大產業集群以及20個左右國內重要的制造基地,培育100家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以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大企業大集團,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培育1萬家專業特色強的成長型中小企業。
提升戰略地位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壯大提升6大優勢服務業:
積極發展新型流通業態和現代流通方式,做大做強現代商貿業;
著力創建物流樞紐和物流配送中心,加速發展現代物流業;
推進金融創新和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大力發展金融保險業;
打造文化、生態、海洋、商貿、休閑五大旅游品牌,做精做特旅游業;
培育一批特色文化及高技術文化企業和基地,積極扶持文化服務業;
以改善廣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條件為重點,穩步發展房地產業。
培育發展4大新興服務業:
網絡傳輸與增值并重、軟件與系統集成并舉,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
健全區域創新體系和現代教育體系,扶持發展科教服務業;
推進市場化改革和規范化管理,培育發展中介服務業;
圍繞便民利民創新服務方式,積極發展城鄉社區服務業。
打造5個現代服務業高地:
杭州、寧波、溫州等11市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區;
寧波―舟山港、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等長三角現代物流和國際航運樞紐;
“數字浙江”及杭州國家級信息服務和軟件基地;
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等現代商貿流通中心;
杭州國際休閑旅游等十大旅游區。
優化格局區域協調
主題詞:明確主體功能區劃,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進一步發揮山海資源優勢,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使山區經濟和海洋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強化區域空間布局明確主體功能區劃
明確4大開發區域主體功能:
優化開發區域。主要包括環杭州灣和溫臺地區高速公路沿線城鎮密集區,以及金衢麗地區開發強度較高的城區。
重點開發區域。主要包括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園區)、城市新興工業功能區塊,環杭州灣和溫臺沿海地區港口物流和臨港工業發展區,金衢麗地區具有開發前景的低丘緩坡和河谷盆地。
限制開發區域。主要包括森林覆蓋地區、江河水系源頭地區、重要濕地生態系統等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
禁止開發區域。主要是指依法設立的自然保護區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區。主要任務是依據法律法規實行強制性保護,嚴禁不符合規定的任何開發活動。
推進陸海聯動加快海洋經濟強省建設
海洋經濟強省建設4大目標和重點:
經濟總量。調整海洋捕養結構,大力發展臨港工業,積極拓展海洋服務業,海洋經濟總產值達到6000億元。
發展水平。深入實施科技興海,重要海洋產業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居全國領先水平。
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舟山大陸連島、杭州灣大通道、洞頭半島等“三大對接工程”,健全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災害預警預報和防御體系。
海洋生態環境。實施“310海洋環境工程”,近岸海域水質達標率達到31%,主要河口、重點港灣、濱海旅游區等重要海域的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高。
基礎設施要素保障
主題詞:著眼于適度超前,著力于綜合提升,以水利、能源、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設施先進、城鄉共享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強對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統籌規劃和科學論證,防止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5項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及其目標:
水資源。“四水工程”建設,水系及小流域綜合治理、防災和水資源配置工程、海水淡化日處理規模超過20萬噸工程。
能源。水火核氣并舉、全省人均電力裝機達到1個千瓦,加快推進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
綜合交通。杭州地鐵、滬杭、杭寧城際快速軌道交通、沿海鐵路大通道貫通,鐵路建設和改造1500公里,電氣化率達到75%,其中新增營運里程5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總里程3500公里、準四級以上標準化公路通村率達到98%;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達到6.2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000萬標箱,四級以上航道達到1000公里;全省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35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能力達到40萬噸。
信息化。建設“數字浙江”,互聯網用戶普及率達到15%以上;全省城區基本完成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促進計算機、通信、廣播電視三網融合。
防災減災。提高臺風、洪澇、干旱等氣象災害和地震的防災減災能力,提高火災、交通事故、化學污染、核輻射等重大公共事件應急避險能力。
循環經濟生態省建設
主題詞:全面建設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力度,逐步形成節約資源的生產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全面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
實施循環經濟發展10項重點項目:
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生態農業示范園區;
企業清潔生產示范工程;
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及高效節能技術示范工程;
垃圾焚燒發電、廢舊金屬回收等廢棄物處置與資源綜合利用工程;
機器設備翻新等再制造技術示范工程;
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節水示范工程;
廢棄礦山修復治理等節地示范工程;
綠色建筑示范工程;
生態濕地和海洋生態保護示范工程。
到2010年,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達到40%,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實施工業循環經濟4121示范工程”,確定4個市、10個縣(市、區)、20余個工業園區(塊狀經濟)和100余家企業作為工業循環經濟首批試點,推動工業循環經濟發展。
全面推進生態省建設不斷改善環境質量
環境保護和治理7項主要目標:
地表水省控斷面水質達到三類標準以上比例達60%;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基本達標比例達85%;
設區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大于292天/年的比例達80%;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
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達72%;
城市污水處理率達75%;
廢放射源收貯率達100%。
社會事業文化大省
主題詞:發揮浙江人文優勢,大力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增強先進文化凝聚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文化公共服務能力,重點實施文明素質等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全面建設科技強省、教育強省、衛生強省和體育強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加強文化建設繁榮先進文化
文化建設8項工程
文明素質工程;
文化精品工程;
文化研究工程;
文化保護工程;
文化產業促進工程;
文化陣地工程;
文化傳播工程;
文化人才工程。
文化4個一批建設:
――建設一批重點文化設施
省、市兩級標志性文化設施;縣級、社區、農村三類基層文化設施;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文化旅游四類文化信息網絡設施;文化演藝、休閑娛樂、體育健身、文化旅游、出版發行五類經營性文化設施。
――發展一批重點文化產業
出版業、發行業、印刷業、文化旅游業、廣播影視業、會展業、文體用品制造業七類優勢文化產業;網絡文化服務業、動漫業、廣告業、體育服務業、文化經紀業五類新興文化產業;文化演藝業、休閑娛樂業、藝術品經營業三類特色文化產業。
――培育一批重點產業區塊
橫店影視、杭州濱江兩大高新文化產業區塊;戲劇、工藝美術、金石書畫三類傳統藝術產業區塊;現代傳媒、文體用品制造、文化旅游、出版物和包裝裝潢印刷、文體用品專業市場五類優勢文化產業區塊。
――壯大一批重點文化企業
若干大型綜合性文化集團、專業性文化企業和外向型文化企業。
突出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發展4項重點任務:
――基礎教育抓均衡
高標準、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和學前三年教育;實施農村困難學生資助擴面、愛心營養餐、食宿改造、教師素質提升等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建立素質導向的招生考試制度和學生評價體系。
――高等教育抓質量
培育20個“重中之重”學科和200個省級重點學科,建設25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支持浙江大學和中國美術學院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爭取若干所高校進入國內一流大學;辦好高教園區,整合高等教育資源。
――職業教育抓結合
建設80個與支柱產業相結合的實訓基地;建設15所全國和省級示范性高職學校、200所省級示范性中職學校;重點扶持欠發達地區60所中職學校。
――終身教育抓體系
建設一批社區學院和農村化學校;開展學習型社區、機關和企業創建活動。
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人才培育和開發的10個載體:
萬名公務員公共管理培訓工程;
新世紀151人才工程;
“錢江學者”計劃;
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
百萬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
欠發達地區人才開發專項資金;
非公經濟組織人才工作推進工程;
萬名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
特色產業人才培育基地;
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改善醫療衛生服務大力推進全民健身
衛生強省建設6大工程:
農民健康工程。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健康體檢制度和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制度。
公共衛生建設工程。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執法、醫療救治,以及公共衛生信息預警、監測和報告“五大體系”。
城鄉社區健康促進工程。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具有浙江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科教興衛工程。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和衛生事業發展要求的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科教管理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
“強院”工程。形成以三級特等、三級甲等醫院為龍頭,三級乙等、二級甲等醫院為骨干,專科醫院門類齊全的現代化醫療服務體系。
中醫藥攀登工程。加強中醫藥的繼承與創新,促進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和諧社會平安浙江
主題詞: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緊緊抓住發展民主政治、實現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安定、加強社會管理四個著力點,建設“平安浙江”。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建設“法治浙江”,加快形成民主完善、法制完備、公共權力運行規范、公民權利切實保障的法治社會。
完善10大社會和諧促進機制:
就業與再就業服務機制;
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障機制;
社會利益協調機制;
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機制;
基層民主自治機制;
社會組織表達訴求與自律管理機制;
公共安全監管與社會危機應急處置機制;
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
公正執法監督機制;
法律服務和援助機制。
對外開放經濟國際化
主題詞: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入拓展外貿“四個多元化”,加快推進資源、產品、產業和市場的國際化,充分發揮外經貿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努力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努力實現對外開放的新突破。
開放型經濟發展7個重點領域:
培育若干全國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和生物醫藥出口基地,扶持軟件、儀器儀表和微電子產品等高技術產品出口;
擴大進口我省急需的能源、礦產等自然資源,引進一批國外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
大力支持文化藝術、動漫產品、音像創作、中醫藥等傳統文化服務產品等擴大出口;
加快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引導外資投向高效生態農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加強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的擴容和水平提升;
加快推進能源、森林、礦產等資源的境外合作開發;
促進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
體制改革職能轉變
主題詞: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五個統籌”和“五個堅持”的要求,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著力點,加快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以新一輪的改革促進浙江經濟社會新一輪更高水平的發展。
體制改革10項主要任務:
投資體制改革。全面實施《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和《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完善配套制度建設;健全政府投資項目決策責任追究制度。
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明確公共財政支出的優先和重點領域;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實施財政預算和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完善政府采購制度。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高效規范、公正透明的網上并聯審批系統,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國企國資改革。加快省級授權經營企業集團的改制重組;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系;積極探索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有效監管體制。
規劃體制改革。發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的統領作用,建立層次分明、定位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規劃體系,加強規劃綜合協調管理。
政績考核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完善政績考核與干部使用掛鉤機制。
地方金融體制改革。推進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改革和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建立個人信用征信系統。
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建立完善水權、排污權等交易制度;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進一步發展資本、人才、勞動力、技術市場。
篇7
關鍵詞 基礎設施產業 外來直接投資 產業影響
近年來基礎設施產業的發展成為各國政策制訂者高度重視的領域之一。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產業投資成為各國應對目前經濟危機的重要舉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匡算,主要經濟體為支撐本國經濟相繼推出的2009年財政刺激規模將占到全球GDP的1.5%,其中基礎設施產業成為刺激計劃的主要受益行業。在中國,超過50%的刺激性經濟支出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這一投資將占到GDP的6%。美國、法國、英國、瑞士、澳大利亞和其他主要亞洲經濟體經濟復蘇計劃中的頭一年投資基本上都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另一方面,隨著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日益增加,關于該產業投資的爭議(包括國家經濟安全問題)也不斷增加。截至2007年底,聯合國貿發會(UNCTAD)了解到的外國投資者和國家之間基于投資協議的爭議中有三分之一(95件)與基礎設施產業有關。
對于逐步深度融入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在基礎設施產業引進外來直接投資對于緩解資金壓力、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管理和利用好這些投資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政策課題。關于基礎設施產業外商直接投資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資形式、規模和技術性細節的探討。本文將在介紹全球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產業影響、存在問題,并針對中國提出對策建議。這種研究對相關國家吸引和管理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以及參與該產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際上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興起
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興起與以下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首先,加強基礎設施產業建設投資(尤其是在該產業比較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十分必要。基礎設施產業是決定一個經濟體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其質量是吸引外來直接投資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也是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融入全球經濟的關鍵。新興市場工業化、城市化以及國際化發展迅猛,對基礎設施服務的需求也急劇增加。對于工業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一日千里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是實現千年發展目標(MDGs)的關鍵。
其次,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高度資本密集性和復雜性的典型特征,資金短缺和效率低下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疲于應付。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20世紀90年代在基礎設施產業對外開放,吸引大量外資流入。盡管這樣,這些國家仍然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非洲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高達400億美元,而1996-2006年跨國公司累計直接投資協議金額僅為450億美元(WIR2008,UNCTAD)。
第三,基礎設施產業的對外開放。面對基礎設施產業巨大的市場和投資需求,一些國家需要更大程度上吸引跨國公司等私人資本。UNCTAD下屬的全球投資促進機構協會的一項調查表明,70%的投資促進機構正積極尋求基礎設施的外來投資。為此,這些國家在基礎設施產業進行自由化改革和放松外資收購管制,邀請跨國公司參與基礎設施項目。為利用這些制度變化以及當地經濟增長帶來的獲取市場和實現規模經濟的機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產業跨國公司充分利用在網絡設計和運營、工程能力、環境保護知識、項目管理能力和默會知識、實踐技能以及盈利模式和財務實力等方面的專業技能紛紛進入外國基礎設施產業。
二、全球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現狀
(一)外來直接投資規模快速擴張
1990-2006年全球基礎設施產業的外來直接投資金額增長了31倍,達到786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產業的外來直接投資金額增長了29倍,達到1990億美元(WIR2008,UNCTAD)。全球內向直接投資存量中基礎設施產業所占比重從1990年的2%快速擴張到2006年的接近10%。其間大多數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金額持續增長,電力和通信產業增長最為顯著,交通和水務產業則增長較少。其中1996-2006年跨國公司在該產業的私人股權投資累計高達2460億美元。
(二)跨國公司直接投資來源集中但有所分化
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仍然支配著全球基礎設施產業的國際化投資(WIR2008,UNCTAD)。2006年基礎設施產業全球100強跨國公司中,53家來自歐盟(53家公司海外資產和總資產分別占據全球100強的76.7%、63.7%),14家來自美國(14家公司海外資產和總資產分別占據全球100強的7.4%、23.4%),而其中22家總部設立在發展中國家或者轉型經濟體(海外資產和總資產分別占據全球100強的11.6%、8.6%)。欠發達國家在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國際化過程中總體上仍處于被“邊緣化”的地位。1996―2006年期間欠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產業私人股權投資中所占比例略高于5%,2006年則僅占2%。但是來自亞洲地區的跨國公司參與顯著增加,其中絕大多數來自香港(5家)、馬來西亞(3家)、新加坡(3家)。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產業中,來自南方國家的跨國公司發揮著更加突出的作用。在亞洲和大洋洲,1996-2006年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協議投資幾乎占據50%,在通信和交通產業占據大多數比例。非洲40%的基礎設施產業協議投資金額來自發展中國家,其中通信產業58%的協議投資金額來自發展中國家。但是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來自發展中國家投資者的參與則非常有限(僅占16%的私人協議投資額)。
(三)跨國公司的參與形式多樣但因產業而異
跨國公司采用直接投資、特許經營、私有化和綠地投資、管理與租賃協議等多種形式參與基礎設施產業直接投資,但是不同產業的主要參與形式各有不同(WIR2008,UNCTAD)。在跨國公司進入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基礎設施產業過程中,通信產業絕大多數情況下采取直接投資。在電力行業,最常使用特許經營(占62%),交通(超過80%)和水務產業(占70%)絕大多數情況下也都采用特許經營。其次是私有化和綠地投資(占36%)。水務產業使用管理和租賃協議的情況也相對較多(占
25%)。
(四)不同國家和產業開放程度各異
發達國家和相對較為發達的發展中國家與轉型經濟體由于擁有更加發達的制度和管制能力,尤其是近二十年來基礎設施產業對外更加開放。例如,1996-2000年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吸收了該產業跨國公司私人股權投資的67%,而2000年以來非洲和亞洲的份額增長則相對更快(WIR2008,UNCTAD)。產業方面,那些相對容易放松管制和引入競爭的基礎設施產業一般對跨國公司的參與更加開放。例如,移動通信產業最為開放,水務開放程度最低。2006年發達國家基礎設施產業跨國公司100強中,65家來自電力和通信產業,只有5家來自水務產業;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基礎設施產業跨國公司50強中,30家來自電力和通信產業,只有2家來自水務產業。
三、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的影響
(一)產業促進效應
基礎設施產業的外來直接投資通過技術擴散、產業競爭、產業合作和服務供應幾種途徑產生產業影響。
1 技術擴散效應
直接投資是向接受投資的國家傳授資本經營技能和技術知識等經營資源的綜合行為。基礎設施產業的跨國公司主要通過技術擴散向東道國輸入硬件(例如水凈化專業設備)和軟件技術(例如組織和管理實踐)。東道國政府一般選擇信譽好、實力強的外國投資者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提高建設效率、降低成本和價格,并為國內企業提供比較、學習和借鑒的機會。例如,通信產業國際經營者的進入降低了信息通訊技術的獲取和使用門檻。跨國公司通過經營國際經濟合作2009年第8期流程再工程化設計,改善采購和分包實踐,改進客戶記錄和搜集方法等帶來軟件技術。技術擴散的主要路徑包括合資企業、人員流動和示范效應。在中國電力行業,外來跨國公司在大型合資項目的參與中涉及到與中方系統而廣泛的項目管理合作。不過這種技術擴散的效果還取決于國內企業是否具有強大的吸收能力這一關鍵因素。
2 產業競爭效應
跨國公司通過產業競爭促進效益。基礎設施產業競爭程度越強,跨國公司的參與越是可能提高效益(WIR2008,UNCTAD)。在許多國家,由于通信產業的技術變革和產業改革,競爭性的市場結構已經形成。在烏干達,本國企業和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導致通信價格的下降和移動電話普及率的提升。國別研究也表明,私有化和競爭之間相互促進:競爭促進私有化的收益,反之亦然。不過,在本質上仍然是自然壟斷性質的水務產業,跨國公司的進入會導致國家壟斷轉變為私有的外資壟斷,這將限制競爭從而改進效益的空間(WIR2008,UNC―TAD)。在其他基礎設施產業,跨國公司參與在提升競爭和效益的同時,也限制了國內企業的進入和排斥了現有企業。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表明,在競爭性相對更強的電力和通信領域,跨國公司進入在某些方面存在反競爭行為。
3 產業合作效應
東道國基礎設施產業除了通過公司變革,還可以與跨國公司進行產業合作提升效益。在有些收入水平較高或者規模較大、國內企業競爭能力較強的發展中國家,通過部分私有化允許外來跨國公司持有少數股權,這種合作利于提升競爭力和效益(WIR2008,UNCTAD)。例如摩洛哥電信通過這樣的方式變得更有競爭力。在中國,外來跨國公司主要通過與國有企業合資參與基礎設施投資,相關企業績效得到很大提升。在印度,塔塔電力等私有電力企業利用私有化契機,通過與外來跨國公司合資進入電力產業。基礎設施產業全球100強跨國公司中來自發展中國家或者地區的參與者更有能力與外來跨國公司進行合作。尤其是在通信和交通產業,因為這兩個產業中來自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參與者已經成為主要參與者甚至全球領導者。
4 服務供應效應
跨國公司還影響到東道國基礎設施產業服務供應和價格。跨國公司參與一般會增加東道國基礎設施服務的供應和質量,但是價格影響則情況各異(WIR2008,UNCTAD)。有些情況下定價超出窮人的支付能力,因此,跨國公司參與帶來的產業影響改進未必會轉化為所有社會成員福利的增加(表現為更多的選擇和更強的購買力),尤其是對窮人和居住在農村、邊遠和經濟落后地區的人來說。在通信領域尤其是移動通信領域,跨國公司在改善供應、擴大服務覆蓋率、降低價格和增強可獲得性方面的影響最為明顯。隨著跨國公司引入新的商業模式,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歷過一場“移動革命”,低收入群體也能享受到移動服務。跨國公司進入交通領域極大程度地改善了主要港口的服務質量從而增強了發展中國家與全球經濟的聯系。
但是,在電力和水務產業,跨國公司的影響則較為復雜。跨國公司參與對電價、水價及其可獲得性的影響取決于政治、社會、契約問題以及生產率和效益改進等因素(WIR2008,UNC―TAD)。如果政府沒有對使用者進行補貼,增加供應、提升生產效率和效益并不足以在維持收支平衡情況下保持低價。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也表明,增加私人部門(包括跨國公司)在電力行業的投資會增加電力供應、增強網絡連結性,從而穩定改善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服務質量。考慮到相關因素,電力價格因為跨國公司的進入優勢會有所下降,但是價格變化趨勢并不確定。盡管有證據表明在良好設計的框架下供水服務會得到顯著改善,但是跨國公司在水務領域的參與對使用者可獲得性的影響并不令人滿意(WIR2008,UNC,TAD)。
5 總體產業影響
相關研究表明,基礎設施產業的外來直接投資有助于改進產業的生產效率、可靠性和質量(WIR2008,UNCTAD)。外來直接投資者的參與就使得通信和交通產業服務價格下降和數量增加。例如增加通信和交通產業服務供應和降低相應服務的價格。但是在特定產業,這些積極效應還取決于特定的政策因素。尤其是在電力和水務產業,如果跨國公司效率的改善(供應增加和質量提高)不足以在彌補成本的同時維持低價而且政府不對使用者提供補貼,一部分人尤其是窮人的用水、用電就會受到影響。而且技術擴散的效應取決于東道國的學習吸收能力,產業競爭過程中可能排斥競爭,產業合作可能使得小國家基礎設施產業被外國控制。因此,電力和水務等特定領域如何發揮外來直接投資的積極的產業影響,還需要當地政府從社會學的視角制訂和執行重要的政策措施。這給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的產生埋下伏筆,也給有關國家的行政當局帶來嚴峻挑戰,后面就將討論這兩個問題。
(二)國家經濟安全問題
國家經濟安全是一種國家經濟不受內外環境干擾、威脅、破壞
而維持正常運轉的一種狀態。它既包括一國抗擊各種風險的能力,也包含該國為確保經濟持續發展而確立的戰略目標以及為此而采取的策略與措施(趙英,2007)。近年來,國際化取向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備受重視。盡管全球總體傾向于對外來直接投資保持開放姿態,2007年與對外直接投資潛在相關的政策改革中的74%目的在于增強東道國對外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WIR2008,UNCTAD)。但是全球針對不斷增長的保護主義的關注和爭論也日益增加,過去幾年中對外來直接投資不太友好的政策變革逐漸增長。美國對與國家安全可能相關的直接投資項目采取更加嚴格的限制措施。獨聯體國家和俄羅斯聯邦盡管整體上對外來直接投資日益開放,但是仍然限制外來直接投資在采掘業和其他戰略產業的投資行為。俄羅斯聯邦2007年通過戰略產業法律,規定外國投資者在這些產業只能擁有少數股權。在哈薩克斯坦,新通過的自然資源法賦予政府在相關協議損害國家在石油、金屬和礦產業的經濟利益情況下單方面修改協議的權力。在南美洲,采礦業比較開放,但是石油、天然氣行業仍受高度管制。
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積極效應的不確定性使得各國擔心國家經濟安全受到威脅。例如,中國水資源稀缺正在加劇,外資進入中國城市水務項目日漸增多,其中全球最大三家水務公司(法國威立雅、蘇伊士里昂水務集團、泰晤士水務公司)無一例外都把中國作為其全球市場的重要部分,其獲利動機遲早會與中國市場的價格承受水平發生沖突。一些國家對允許外資企業控制某些基礎設施產業項目(包括電力生產和輸送、港口經營和通信)日益謹慎(WIR2008,UNCTAD)。出于國家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考慮,一些國家正大量引入新的限制措施。UNCTAD下屬的全球投資促進機構協會的一項調查表明,有24%的投資促進機構沒有積極尋求基礎設施的外來投資。而那些積極尋求外資投入的領域主要集中于電力生產、網絡服務和機場,而不是電力分銷和傳輸領域。欠發達國家的交通產業則更傾向于吸引來自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參與。這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這些國家或者地區對于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的考慮。
基礎設施產業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的產生主要同其產業屬性密切相關。其一,基礎設施服務經常涉及到建造有形的網絡,本質上具有寡頭或者壟斷的屬性,外資的進入和控制容易引起壟斷嫌疑和激起反壟斷訴求與調查。其二,基礎設施產業提供的服務具有公共產品的特征,許多國家將進入基礎設施服務領域視為一大社會和政治問題。外資的進入和控制可能降低公共服務產品的可獲得性和提高服務價格,損害到部分社會成員和組織的利益,容易引起國家經濟安全方面的爭議。
(三)政策挑戰
盡管外來直接投資有助于改進基礎設施產業的生產效率、可靠性和質量,但是這種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東道國是否具備完善的管制環境(WIR2008,UNCTAD)。為利用好跨國公司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積極影響,東道國政府在說服外商投資本國、營造管制環境、制定政策和施政方面卻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1 說服外資參與充滿挑戰
許多國家積極吸引外資發展本國的基礎設施,但是如何說服外資企業參與投資則充滿挑戰。來自發達國家和大型新興經濟體日益增長的需求導致潛在投資者要求更高的回報率。欠發國際經濟合作2009年第8期達的低收入國家由于市場較小,在吸引跨國公司參與基礎設施投資和最大化跨國公司參與的收益方面力不從心、不具優勢。這在需要大規模資本投資、盈虧平衡困難和社會問題眾多的情況下更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不僅如此,項目失敗和各種投資爭議還使得海外投資者(尤其是發達國家投資者)對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更加謹慎。這樣一來,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低收入國家基礎設施產業的直接投資面臨巨大風險。對相關仲裁決議的回顧顯示,不足50%的補償有利于提出申訴的跨國公司,而且所補償的損失遠低于投資者所主張的賠償金額。盡管這些跨國公司的母國和國際組織擁有各種有助于在短期內動員向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基礎設施領域進行投資的風險管理措施,但是目前的很多風險模型并不能適應低收入國家的實際情況。例如,當地貨幣融資需要一個有效的貨幣互換市場,而當地恰恰缺乏這種市場。
2 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管制框架帶來風險
不管如何確定私人投資和公共投資比例,完善的制度和執行機制對于確保基礎設施服務的效率和公平都很關鍵(WIR2008,UNCTAD)。加強對外來投資者保護和是降低他們的風險往往以政府管制靈活性下降為代價。如果沒有完善的制度和管制框架,對外資開放基礎設施產業失敗的風險就會增加。而且一旦自由化,則很難逆轉。理想狀態下,開放前就應該進行競爭性重組、引入管制政策和建立獨立的管制機構,這樣有助于明確潛在投資者的競爭規則、使得政府從容應對特定的項目管理。而實際上,很多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開放往往走在廣泛變革的前面,結果往往不甚理想。直到建立起有效的管制框架,發展中國家才可能改善公共部門開放的效應。
3 政府官員承受更強的壓力
制定和執行能夠駕馭跨國公司在基礎設施產業潛在作用的政策需要具備高超的技能(WIR2008,UNCTAD)。例如,東道國需要考慮何時和在多大規模上引入跨國公司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最為合適。由于不同的國家政策優先考慮的因素有所不同,私人和公共投資之間的最優比例情況各異。東道國政府需要對不同項目的競爭性需求進行優先選擇,為選中的項目確定明確而符合實際的目標,并將這些目標整合進入更高層次的發展戰略之中。政府還需要找到一些確保跨國公司參與的項目帶來預期發展效應的方式。這意味著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府部門需要掌握必要的引導、談判、管制和監督項目方面的制度性技能。
吸引跨國公司參與基礎設施服務的提供增加了政府官員的責任和壓力。基礎設施產業的投資需要密集的雙方談判,形成的協議要反映各個項目的特定要求和協議各方的意愿。因此,培養政府官員具備確定跨國公司參與的最優水平和形式以及談判和監督項目執行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但是,跨國公司和東道國政府之間往往在信息和經驗方面存在不對稱性,政府官員在協議談判過程中,可資利用的資源和能力不及外來跨國公司。大多數跨國公司傾向于使用國際法律公司和其他在項目融資交易方面擁有專長的專家,但是這在發展中國家幾不可能。
三、我國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現狀
(一)政策條件
1983年起我國開始利用外資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1986
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中外合資建設碼頭優惠待遇的暫行規定》,中國港口建設最早開始向外資開放。1991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促進了我國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發展。該法第七條第三款規定:設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或者設在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屬于能源、交通、港口、碼頭或者國家鼓勵的其他項目的,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其《實施細則》第七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設立的從事能源、交通、港口建設的項目的生產性外資企業,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實施細則》第七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從事港口、碼頭建設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實施細則》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從事港口碼頭建設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經營期在十五年以上的,經企業申請,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批準,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而《國務院關于擴大外商投資企業從事能源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稅收優惠規定適用范圍的通知》(國發(1999)13號)則規定:自1999年1月1日起,將外資稅法實施細則關于從事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的規定擴大到全國。2004年1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的《港口法》將港口的建設和經營列為鼓勵外商投資的項目,并且在投資比例方面取消了限制。
(二)主要方式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基礎設施產業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是借用國外貸款,包括借用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國際商業貸款。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廣泛推進,外商開始直接投資于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外商直接投資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的最早形式是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例如,和黃集團1993年持股50%與上海港務局合資組建了總投資達56億人民幣的上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隨后又持股73%與深圳鹽田港集團合資成立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開創了外方控股中國大陸港口的先河。而近年來BOT(Build-Oper-ation-Transfer)、TOT (Trans-1et-Operation-Transfer)等新型直接投資模式則屢見不鮮。
(三)主要問題
1 投資規模不足
整體上看,我國吸引的外資中超過50%集中于加工工業,近30%用于房地產,投資于基礎設施領域的比例很低。僅從基礎設施內部的投資比例來看,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比例不足5%。這往往與以下因素有關:外商投資者往往固守中國資金短缺的傳統觀念提出很高的、不合理的預期投資回報率要求;外商出于對中國政治政策環境穩定性的偏見性的誤解(例如外商對我國尚未完成市場化、法制化和民主化的經濟、法律政治環境缺乏足夠的信心)而實施項目繁多、復雜的審慎調查工作,往往貽誤很多在華投資的良機;國內對于外商直接投資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心理上存在排斥和擔憂。
2 產業分布不合理
外商直接投資主要流向發達地區的通信、電力、供水、供熱等公用事業,而對垃圾污水處理、道路橋梁、公共交通等(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方面投資嚴重欠缺。這可能同各產業間的投資收益率差異以及相關產業價格和投融資體制改革進程不同步直接相關。
3 地區分布不協調
全國外資中86%均集中于東部沿海,城市基礎設施行業也基本是這個比例。外商直接投資明顯側重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上海、江蘇、遼寧、廣東等沿海省市有不少外企直接投資城市基礎設施,而大量內地省市幾乎沒有利用外資,西部地區微乎其微。這可能同內地市場發展程度不足、收益風險較大、外資缺乏了解直接相關。
四、政策啟示
為充分利用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對于緩解資金壓力、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增進社會福利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積極作用并削弱消極影響,我國需要從國家經濟安全和完善投資環境方面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
首先,高度重視基礎設施產業安全。產業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基礎,而基礎設施產業安全則是產業安全的基礎。對于日益擴大開放的中國而言,必須高度重視基礎設施產業的安全問題。盡管直到2007年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我國國有投資,但逐步多樣化的投資主體和資金來源意味著產業安全和國家經濟安全威脅仍然存在。在基礎設施產業安全問題上,我國需要牢牢把握兩點:不能為了解決資金、技術不足的矛盾而放棄對基礎設施項目的控制權;不能因為沒有失去對基礎設施產業的控制權而對產業安全威脅置若罔聞。因為外資對于產業安全的威脅不完全基于對股權比例的表面控制,更多的會是基于技術和管理優勢的經營行為操控所帶來的實質性威脅。出于產業安全的考慮,在我國管制環境尚待完善、欠缺管制經驗的情況下,在吸引外資企業參與基礎設施產業方面最好繼續堅持小規模進行而不是大張旗鼓,而且最好在較少引起安全爭議的基礎設施產業(例如電力和交通)開始擴大外資引進規模。即使在這樣的前提下,也要高度重視管制外資經營行為的制度建設。
其次,高度重視完善投資環境。有效優化和改善投資環境是發揮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積極效應最可持續的路徑。具體包括:
篇8
一、沉著應對考驗,過去一年各項工作在攻堅破難中奮力推進
(一)城市定位科學確立。堅持把城市定位作為引領區域發展的核心導向,注重挖掘特色、彰顯個性,結合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環境等特點,經過深入調研和廣泛論證,科學確立“工業新城、旅游勝地、山水家園”的城市定位。工業新城,即以轉型提升為主線、平臺建設為載體、項目投入為支撐、科技創新為動力、培育“4+X”產業為目標,促進工業轉型提升,加快推進*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進程,著力建設浙閩贛三省邊際新興工業城市。旅游勝地,即以“千年古道·錦繡*”為主題、山水自然生態資源為依托、獨特的人文資源為重點,完善配套,提升功能,打響品牌,著力打造浙閩贛三省邊際休閑旅游度假勝地。山水家園,即堅持以人為本,創造優越的人居環境、生態環境和創業環境,增進人們對*的認同感、自豪感與歸屬感,著力構筑浙閩贛三省邊際的最佳創業城市、居住家園。這一城市定位為我市指明了發展方向,有利于凝萬眾之心、聚全市之力推進率先發展,對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區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促進作用。
(二)工業提升強力推進。堅持工業經濟第一經濟不動搖,注重轉變理念、提升發展,集中優勢扶持,實施以產業、平臺、科技為重點的工業提升“六大工程”,著力促進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發展集約,工業經濟擴量提質。產業培育上,對原有12個特色產業進行科學梳理篩選,明確把機電、電光源、木業加工、消防器材和高新技術等“4+X”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產業,著手編制“4+X”產業發展規劃,積極鼓勵企業通過聯合、兼并或開展“二次創業”,加速做大做強,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從中再篩選1-2個優勢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重點培育提升。平臺建設上,針對低、小、散的“二區四基地”14個工業布點,全面著手整合、規范、優化,確立中部特色經濟發展區和城北工業新城為工業主戰場的戰略地位,形成以省級開發區*經濟開發區為主體,四都、峽口鄉鎮功能區為兩翼的二級工業平臺開發體系;編制完善了相關規劃,明確了近中期以經濟開發區山海協作園、十里牌和蓮華山工業園為主,遠期以城北工業新城為重點的開發時序;理順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強化管理職能,實行“明確范圍、劃分稅種、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的激勵政策;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著手開展蓮華山工業園、高新技術園開發前期工作。政策導向上,從“普惠制”轉向“門檻制”,集中政策資源大力扶持“4+X”重點培育產業和企業,先后制定出臺“工業提升36條”、“保穩促調12條”,整合安排1億元財政專項扶工惠企資金,是去年的3倍。科技創新上,圍繞重點產業培育強化科技支撐,申報并列入省級、國家級科技項目45項,其中木材加工產業集群提升項目被列為省“廳市會商”項目,超低水分DMF生產技術開發項目首次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成功舉辦中國(*)機電產業提升科技論壇和木門行業高峰論壇,我市榮獲“中國木門之都”稱號。同時,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啟動實施“811”環保新三年行動方案,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67億元,增長27%,其中“4+X”產業產值130億元,增長39.7%;新增規模企業56家、億元企業13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個、浙江名牌產品6個、浙江省著名商標3個;專利授權120件,被認定為省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市,成功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
(三)項目、招商實效提高。堅持項目投入第一抓手、招商引資第一工程不動搖,注重完善機制、保障要素,全力破難攻堅,著力增強區域發展后勁。注重項目推進。完善市領導掛聯重點項目、前期項目工作考核、督查通報等制度,加強現場辦公協調,全力破解土地、資金等要素制約,1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如期完成,74項市級以上重點項目開建70項、建成36項,完成投資28.2億元,其中,京臺高速衢南段建成通車結束了我市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老48省道*段完成改建,城防工程賀村段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啟動建設,虎山集團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等項目建成投產;全市共有82個部門、鄉鎮謀劃提出前期項目1099個,其中有65個列入市級項目庫;黃衢南高速*互通至*北連接線、浙西農業綜合物流中心、*至廣豐公路等3個項目新增為省重點項目,主動向上對接爭取到各類補助資金4.5億元、帶帽用地指標1154.2畝,特別是針對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擴大內需”、“保穩促調”政策措施,見事早、行動快、措施實,短短1個月謀劃申報46項爭列國家、省重點支持項目,爭取到1.1億元補助資金。注重招商選資。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辦法,制定出臺產業招商意見、中介招商獎勵辦法,推行捆綁組合招商,強化定點、專業招商,全年引進項目583個,實際到位市外資金18.02億元,增長9.2%,其中,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3個、億元以上項目7個,“4+X”產業關聯項目253個。我市目前最大招商項目——投資10億元的新型電光源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2億元的英博國光啤酒生產線項目一期竣工投產,總投資各2.4億元的麗人纖維板、雙氧水項目主體完工,總投資3億元的中鑫毛紡項目開工建設。注重外向型經濟培育。安排10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外向型經濟扶持力度,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68億美元,增長80.05%,增幅名列*市各縣(市、區)第一、浙江省第三;新批外資企業6家,實際利用外資781萬美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經濟外向度從前年的6.1%提高到去年的9.1%。
(四)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注重深化舉措、富民利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提升城鄉發展水平。城市功能品位加快提升。結合城市定位,積極開展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認真修編土地利用總規,編制完成市域總規、中部特色經濟發展區概念規劃、市域村莊布點規劃、入城口控制性詳規等重點規劃。城市“三化提升”工程深入實施,完成江濱東路等8個綠化提升項目,新增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建成*健身公園、三塔修繕亮化、西塘古民居保護等10多個文化融入項目;雙塔大橋竣工通車,文化藝術中心一期、須江游覽橋主體完工,江賀公路收費站撤銷并實現收費項目與高速公路收費疊加;全面推廣CIS城市品牌形象標識;深入整治市容市貌,成功創建省示范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和園林城市。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推廣農機作業面積43萬畝、統防統治面積6.2萬畝,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縣;大力發展食用菌、蜜蜂、果蔬、畜禽等高效農業產業,推廣溫氏“公司+農戶”養雞模式和生豬“零排放”養殖技術,其中,食用菌種植3.1億袋、增長24%;生豬飼養量181.1萬頭,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爭取到國家補助1259萬元。注重提升農產品質量,新增國家無公害農產品8個、綠色有機食品8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5個。加快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全面啟動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198個部門企業與114個重點村、4038名干部職工與6325戶低收入農戶結對幫扶;新設立鳳林鳳鳴、上余余家2個市級下山脫貧小區,新搬遷山區農民3534人。深入開展“兩線整治”和農村潔化運動,扎實推進“910”綠化精品工程,完成71個村整治,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率81%,新增省、*市綠化示范村35個。認真抓好第八期土地整理、鳳林三崗低丘緩坡等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新增有效耕地6822.6畝。啟動千里富民林道建設,建成林道210公里。大力實施農村沼氣項目,建成戶用、規模養殖場沼氣池4.65萬立方米。建立完善農村公路養管機制,農村客運班車通達率95.83%。新農村電氣化工程通過省預驗收,220千伏清漾變、110千伏鳳林變等竣工投運。千庫保安、農民飲用水等工作扎實開展。
(五)現代服務業亮點紛呈。堅持把現代服務業作為區域經濟新增長點來培育,注重整合規范、重點帶動,做大做強特色,著力繁榮提升現代服務業。強化規劃引領。深入開展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題調研,著手修編旅游業、現代物流業、商貿商務業發展專項規劃,完成江濱路特色餐飲街景觀整治等設計方案,進一步明確培育目標方向,引導現代服務業合理布局、提升檔次、特色發展。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實施“*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辦法”,著手完善現代服務業發展扶持政策,出臺重點商貿流通企業認定和特色商業街(區)命名辦法,突出培育重點,傾力加以扶持;及時根據市場變化制定出臺“房地產17條”,合理引導房地產開發建設與住房消費,商品房銷售面積29.86萬平方米、銷售額10.1億元。突出重點帶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培育發展休閑旅游、商貿物流、金融保險、中介服務業。*丹霞地貌“申遺”穩步推進,旅游“十百千”工程全面啟動,清漾、和睦特色文化村項目一期建成開放,廿八都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項目加快建設,全年接待游客202萬人,實現旅游經濟收入11.8億元,分別增長17%、18%;浙西地區首家民營商業企業集團萬商集團成立,浙江馳騁物流基地一期、城北大型超市項目主體完工;農村合作銀行順利開業,郵政儲蓄銀行掛牌成立,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穩妥開展,率先在*地區設立農業貸款擔保資金,專設農業自然災害風險救助資金,穩妥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全市金融機構新增存款17.23億元、貸款14.14億元,均居*市各縣(市)之首;積極培育信息咨詢、社區服務、職業介紹等中介服務,新增各類中介機構87家。
(六)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堅持民生為重,注重統籌推進、協調發展,著力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發展。就業服務有效增強。加強對零就業家庭、被征地人員、就業困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低保戶勞動力的就業服務、就業援助,新增城鎮就業人數4836人,1898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消除。對接特色產業,深入推進農民素質工程,開展技能培訓8490人、轉移就業6525人。社保救助擴面提標。穩妥推行“五費”合征;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和報銷補償標準,為城鎮居民報銷412萬元、參保農民報銷4000萬元。城鄉困難群眾實現應保盡保,低保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248元、150元提高到280元、168元,發放優撫對象及精減老職工補助金、低保金及物價補貼、救災救濟款等2293.91萬元;千名殘疾人康復工程全面完成。390戶農村困難群眾得到住房救助,第五批106套廉租房建成配租;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經驗”向全省推廣,發放移民直補資金1035.6萬元,實施移民后期扶持項目29個。慈善、紅十字事業進一步發展;積極組織支援四川抗震救災,募集賑災款物合計1300多萬元。教育工作扎實提升。新一輪學校布局調整深入推進,市域幼兒園空間布局專項規劃編制實施,壇石、賀村片完成布局調整;文溪實驗學校、峽口初中新教學樓等建成啟用,城北中學主體完工,*八中順利遷建;職教中心晉升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面免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本作業本費,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分別從230元、330元提高到300元、450元,省教育強市通過復查驗收。公共衛生加強保障。衛生布局調整加快推進,20家建制鄉鎮衛生院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65家,市公共衛生中心疾控樓結頂,第四專科醫院門診綜合樓投用,“120”急救資源實現公辦民辦醫院共享;實行免費婚檢;有螺面積減少15萬平方米,手足口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進一步加強;藥品“兩網一規范”示范縣達標通過省驗收。文體等事業加快發展。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試點扎實開展,*婺劇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廿八都鎮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成功舉辦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系列活動,征集并推廣市歌《多嬌*》。舉辦全國企業羽毛球賽、首屆工人運動會和工人文化節,榮獲全國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先進集體。《今日*》順利擴版,廣電中心建成投用。第二次農業普查獲得國務院表彰,第二次經濟普查全面鋪開。“平安*”深入創建。“五五”普法工作扎實開展,公民法律意識明顯提高。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加強,11個市級以上安全隱患得到整改,安全生產實現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三個零增長”。工作各項制度全面落實,實現奧運期間上訪“零進京”。規范整治“十小”行業,認真抓好“問題奶粉”重大食品安全應急處置,省食品安全示范縣、農村公共安全協管隊伍建設試點通過驗收。
(七)政府建設切實加強。堅持按照“創新、為民、務實、有為、廉潔”的要求,注重深化改革、優化服務,提升行政執行力,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改革不斷深化。機構編制工作有效加強,分設規劃局、外經貿局,設立中部工業區開發辦,撤銷白水坑水庫工程建設指揮部,組建新的峽口水庫管理局。開展事業單位整合規范工作,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完成。基層基礎建設全面加強,鄉鎮機關“六小”工程啟動建設;村規模調整平穩實施,行政村總數從557個減為312個,第八屆村委換屆選舉工作圓滿完成;和諧社區建設扎實推進,7個社區辦公用房基本建成,55個農村星光老年之家完成建設;縣前、菜農撤村并居順利完成。服務不斷強化。積極開展服務園區、企業、項目“三服務”活動,推行工業項目審批“一站式”服務和工業項目代辦員制度。出臺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務網管理辦法,加強網上辦事大廳和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強化行政服務和招投標兩大平臺建設,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全面實行涉企收費公示制,停征或減免81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企業負擔明顯減輕。形象不斷優化。開展機關部門和涉企基層站所、中層干部公開評議活動,切實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機制,完善政府性投資項目決策體系,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充分發揮執法機關作用,強化行政監察、審計監督,依法依規查處65件違法違紀案件,為國家和集體挽回經濟損失200余萬元。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532件人大、政協議提案全部辦結,滿意率、解決率分別達100%、89%。
過去的一年,盡管遇到的困難比想像得多,但取得的成績比預料得好。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主要得益于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團結協作、扎實工作,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協的有力監督支持,得益于各派和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在此,我謹代表市政府對大家一年來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
去年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經濟增速放慢,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經濟和金融潛在風險加大,就業壓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速不快,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困難;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形勢仍較嚴峻;政府工作與上級要求、人民群眾期待尚有不少差距,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實、辦事效率不高,少數部門單位還存在著腐敗現象等。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切實采取措施,著力加以克服和解決。
二、清醒認識形勢,進一步增強率先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2009年是建國60周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實施“十一五”規劃和“兩創”總戰略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市向“一高兩進”三步走戰略目標邁進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責任重大,意義非凡。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市“兩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一高兩進”三步走戰略目標,深化“三大戰略”,突出做強“4+X”產業,著力推進轉型升級;突出壯大現代服務業,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突出強化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著力轉變發展方式;突出改善民生,著力統籌城鄉建設;突出維護穩定,著力促進社會和諧,堅定信心,破難攻堅,奮發有為,努力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加快建設浙閩贛三省邊際工業新城、旅游勝地、山水家園。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總收入增長4%,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5%;進出口總額增長18%;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節能減排工作確保完成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
這些主要預期目標的確定,既考慮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又兼顧了現實需要和可能,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積極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推進率先發展的信心決心。但必須清醒地看到,今年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也存在著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前進的道路上有喜有憂,主要表現在:
(一)全球金融危機沖擊明顯擴散,但國內經濟基本面保持良好。今年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復雜多變,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斷加深,對實體經濟的沖擊越來越大,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慢甚至出現衰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速將比去年下降約1.6個百分點;危機致使國際貿易增長趨緩,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加重,外需市場急劇萎縮,估計世界進出口將下降約2個百分點,一些出口企業轉而開拓國內市場,勢必導致競爭更趨激烈,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面臨“寒冬”,部分企業已經出現生產經營困難。受金融危機沖擊,國內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基本面沒有改變,尤其是金融保持平穩,去年我國、我省經濟增長分別為9%、10%左右,今年預期增速仍將分別達8%、9%左右;加上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特別是我省積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民間財富實力顯著增強。良好的發展態勢、發展環境將形成一種比較優勢,有利于穩定人心、增強信心,也有利于招商引資、利用外資。我們要倍加珍惜這一良好局面,借勢借力快發展。
(二)發展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但宏觀調控緊中放活。從現實情況分析,影響今年經濟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要素制約依然嚴峻,特別是連片優質土地緊缺,環境容量有限;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銷售形勢不容樂觀;由于效益滑坡和市場需求萎縮,企業投資能力和信心明顯不足,民間消費投資欲望也有所降低;部分企業發展不景氣,因企業裁員、農民工返鄉等導致就業形勢嚴峻,加上征地拆遷、環境污染等引發的社會矛盾時有發生,維穩壓力加大。但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審時度勢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調控,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多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下調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實行增值稅轉型改革、降低房地產交易稅、暫免利息稅等政策,并采取措施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村生產要素的流轉;適時推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重民生”的政策舉措,兩年內新增4萬億元投資,重點投向“三農”、保障性安居、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保、自主創新等領域,并相繼出臺一系列幫扶企業和刺激消費的政策;我省也迅速順應形勢變化,相應調整完善政策、強化配套投資,同時還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項目援助等扶持欠發達地區的力度,不斷深化山海協作,并將全面推行“擴權強縣”,政策效應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顯現。我們要用足用好這些政策,化危為機搶發展。
(三)經濟結構調整壓力明顯增大,但面臨加快轉型升級的良機。我市地處錢江源頭,經濟總量較小、結構偏重,發展方式較粗放,面臨既要加快發展又要加大節能減排的雙重壓力,如去年建材、化工行業規上企業能耗占全市規上企業總能耗的91%,產值卻僅占29.3%;三產服務業、外向型經濟比重偏小,企業龍頭實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偏弱,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層次不高,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僅占GDP的11.21%。但壓力倍增的同時,我市也面臨難得的發展良機:金融危機形成巨大“倒逼機制”,區域經濟格局重新“洗牌”,一些發達地區制造業在遭受重創后有向內地欠發達地區轉移的趨勢,是我們承接梯度轉移、提升產業層次的良機;一些知名企業紛紛裁員,管理人員、熟練技工流動性增強,是我們引進急需人才、先進技術的良機;一些資源產品價格因危機而暴跌,資源瓶頸制約有所緩解,是我市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的良機。我們要抓住這些機遇,優化結構促發展。
(四)區域競爭明顯加劇,但自身比較優勢不斷顯現。近幾年,周邊縣市發展勢頭迅猛,有的縣市主要經濟指標已經逼近甚至超過我市,有的縣市工業平臺、交通設施等布局建設上優于我市,有的縣市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工作走在我市前列,如不引起重視,我們在區域競爭中將處于不利地位。當然,我市也不乏特色優勢:城市定位和“一高兩進”三步走戰略目標體系的科學確立,為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凝聚人心、激發潛力;山海協作園、蓮華山工業園、高新技術園等加快規劃建設,有利于吸引大項目好項目落戶;“4+X”重點培育產業加快發展,龍頭骨干企業加速壯大,麗人木業、中鑫毛紡、雷士電光源等一批優質項目開工建設,有利于提升區域經濟實力;我市政策環境領先周邊,扶工惠企力度空前,年內將為企業減負讓利1.8億元,加上我市經濟內生性強,民間資本實力雄厚,尤其是擁有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有利于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各金融機構善于創新舉措,去年我市新增貸款接近常山、開化、龍游三縣之和,金融生態環境優勢明顯,有利于吸引市外信貸資金;京臺高速衢南段建成通車,即將開建的杭(州)長(沙)客運專線經*并設站,麗(水)江(山)上(饒)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加快推進,有利于構建三省邊際交通樞紐;行政服務不斷優化,辦事效率不斷提高,特別是全市干部精神狀態好、干勁足、作風實,有利于打造三省邊際發展高地。我們要發揮這些比較優勢,順勢而為爭發展。
綜觀發展形勢,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無論形勢多么復雜,都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排除一切干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都要做到科學分析、積極應對,爭分奪秒、立說立行,只要見事早、行動快、措施實,就能搶占先機、贏得主動;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堅持以人為本、民生至上,真心實意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唯此才能贏得民心、凝成合力、共克時艱。我們相信,只要上下一心,頑強拼搏,就沒有闖不過的關、邁不過的坎。新的一年,要把堅定信心作為支撐發展的核心要素,把防止經濟下滑、確保平穩較快增長作為首要任務,把項目推進、招商引資作為保穩促調、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把創新務實作為克難攻堅、加快發展的根本動力,把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推動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前提,具體工作中必須強化“五個意識”:
一是要在應對危機中強化機遇意識。機遇往往蘊含在危機中,超越往往就在拐彎時。要善于轉危為機。沉著應對,趨利避害,善于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切實增強干部的發展信心、企業家的投資信心、老百姓的消費信心,以百倍的信心推進各項工作。要善于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市場重新“洗牌”的機會,以“鳳凰涅槃”的勇氣加快轉型、乘勢升級,全力推進產業和企業發展躍上新臺階、實現新飛躍。要善于借機發展。借國家政策轉向和發達地區產業轉移之機引進科技型、環保型、配套型產業,借大企業裁員之機引進緊缺人才,借環境寬松之機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以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二是要在全力保穩中強化促調意識。實現率先發展,“保穩”是前提、“促調”是關鍵。要保障平穩發展。不折不扣貫徹執行各級“保穩促調”政策,采取得當的應對措施,積極化解矛盾、破解難題,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努力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要著力調優結構。加快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引導支持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合作、上市做大做強,不斷調整優化產業、企業結構,致力建立協調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要加強科技創新。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創新體系,鼓勵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速提升產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三是要在區域合作中強化爭先意識。爭先創優是實現“一高兩進”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必然選擇。要在政策支持上領先,完善細化激勵、優惠、便民政策,善于運用經濟、行政、法律、市場等手段辦法,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切實降低商務成本,努力營造三省邊際政策“洼地”。要在綜合實力上領先,始終堅持“四個第一”理念不動搖,突出主攻工業,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招商選資、節能減排,量質并舉、內外并重地推進率先發展,著力提高三省邊際的首位度。要在服務發展上領先,一切要圍繞發展、為了發展,堅持抓環境就是抓發展,以超常規、超常態的工作精神、工作機制、工作方法,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致力打造三省邊際發展高地。
四是要在創新創業中強化節儉意識。自古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是推進“兩創”、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要勤奮創業。把工作當作事業一樣追求,立足崗位,敬業奉獻,做到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努力爭創一流業績。要艱苦奮斗。始終牢記“兩個務必”,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大力倡導艱苦創業、節儉辦事,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堅決抵制奢靡之風。要干凈干事。注重品行修養,始終嚴于律己、秉公處事、廉潔干事,做到慎獨慎微、警鐘長鳴,爭做勤政廉政表率。
五是要在加快發展中強化民生意識。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千方百計發展經濟、提升區域綜合實力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多辦利民惠民的實事好事,讓百姓分享更多改革發展成果;要更加注重人民群眾的精神追求,著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切實保障合法權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要更加注重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城鄉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三、突破重點難點,努力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圍繞上述目標要求,要采取強有力的舉措,全力突破重點難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區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著重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在建設工業新城上下功夫求突破。強化工業首位意識,全面落實“工業提升36條”和“保穩促調12條”政策,推動工業經濟加快發展,著力建設三省邊際新興工業城市。力爭工業總產值達320億元、增長25%以上。一要優化提升工業平臺。按照“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發展集約”要求,著力優化提升“一體兩翼”工業平臺。細化完善山海協作園、蓮華山和十里牌工業園控制性詳規,深入實施江賀經濟走廊分階段整治規劃,完善鄉鎮功能區規劃;積極探索“城園互動”開發模式,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著力抓好山海協作園“三縱三橫”主干道和十里牌工業園路網建設,啟動蓮華山工業園首期開發,做好江東工業園四期等基礎設施配套;加快推進征地拆遷,全年保持2000畝以上工業用地滾動開發,年內力爭新出讓土地2000畝、引進企業50家以上。二要做大做強“4+X”產業。制定實施“4+X”重點培育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完善產業發展支撐體系,集聚資源要素重點扶持“4+X”產業,精心培育主導產品,不斷壯大產業鏈,增強產業競爭力,努力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力爭“4+X”產業實現產值175億元、增長30%以上。同時,要鞏固提升建材、化工傳統產業,培育壯大紡織服裝、綠色食品、羽毛球等優勢特色產業。三要切實增強科技支撐。深入推進省科技強市創建,制定促進產學研合作的政策意見,支持企業加強研發機構建設,組織開展“百名專家教授對接百家企業”活動,不斷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借助增值稅轉型改革良機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市場競爭力,力爭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30個、專利授權量達150件,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開展企業質量管理年活動,引導企業開展品牌申報認證,力爭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個,浙江名牌產品、浙江省著名商標各2個。深入實施“811”環保新三年行動方案,完成江東區印花漿行業污染等專項整治工作,推行新建工業項目能評制度,實施重點企業節能行動計劃,推廣清潔生產試點和綠色企業審核,努力完成上級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四要全力幫扶企業渡難關。高度重視企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建立經濟運行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密切關注企業生產、融資、投資等方面變化,加強苗頭性、趨勢性問題的研判,做到早發現早防范。引導企業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抓質量拓市場,強管理練內功,努力降成本增效益。繼續搭建勞務交流平臺,大力引進各類人才,著力緩解企業用工難;依托“*大講堂”等平臺,積極組織學習培訓,著力提升企業經營團隊素質,挖掘發展潛力,激發創業活力。狠抓產業領軍企業培育,鼓勵企業通過合作聯合、收購兼并等途徑提升競爭實力;繼續推進江變、恒亮、紅火等企業上市工作。力爭全市新增規模企業35家、億元企業3家以上。
(二)在打造旅游勝地上下功夫求突破。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調優產業結構的重要舉措,制定落實專項扶持政策,實施服務業重大項目計劃,加速做大做優特色,著力打造三省邊際休閑旅游度假勝地。一要做特做強休閑旅游業。全面推進旅游“十百千”工程,完成廿八都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項目一期并對外開放,加快推進中國良種馬(浙江)繁育基地、清漾一期后續工程等建設,爭創省旅游經濟強市。扎實抓好*“申遺”拆遷安置及景區環境整治,力爭*丹霞地貌獲得世界遺產大會提名。探索完善鄉村旅游開發機制,重點發展清漾、和睦、碗窯等“農家樂”休閑旅游,開發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藝品、紀念品。整合現有節會,精心籌辦毛氏文化節系列活動,通過央視等新聞媒體擴大宣傳,打響“千年古道·錦繡*”旅游主題品牌。力爭全年接待游客232萬人次、旅游經濟收入13.6億元,均增長15%以上。二要培育壯大現代物流業。積極培育綜合物流基地,規劃建設*綜合物流中心、浙西農業綜合物流中心,啟動實施浙江馳騁物流基地二期工程。謀劃建設特色專業市場,整頓規范二手車交易市場,改造提升農貿城等現有市場,加快裝飾材料綜合市場建設進度,推出汽車綜合市場等項目招商。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整合現有貨運企業和營運車輛等資源,引導企業服務外包,積極支持有實力、有意向的公司組建第三方物流企業,加大市外物流企業的引進力度,推動物流業向專業化、標準化、市場化、規模化發展。三要穩步提升商貿商務業。認真實施商貿商務業發展規劃,大力培育城區中心商圈和特色商業街區,爭取建成時代廣場、城北大型超市、西市街菜市場,規范提升江濱路特色餐飲一條街、解放南路五金一條街、鹿溪路商業街。推進城鄉現代流通網建設,加快千鎮連鎖超市工程擴面提質,年內新增行政村連鎖便利店50家以上,覆蓋率超80%。大力發展商務新型業態,積極培育生產業,尤其要依托中山路金融、勞務、科技信息一條街服務職能集中的優勢,推進中介機構發展,提升綜合服務水平。落實外向型經濟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強對外合作,積極開展加工貿易,力爭進出口額突破2億美元。
(三)在構筑山水家園上下功夫求突破。以城鄉一體化為導向,按照“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共同繁榮”的思路,做透山水文章,抓好中心城市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基礎設施共享度,加快城鄉統籌發展,著力構筑三省邊際最佳創業城市、居住家園。一要加快完善城市宜居功能。著手編制城南片控制性詳規、市域給排水和城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開展城市建筑風格和色彩專題研究,完成市心街傳統風貌區等修建性詳規編制,做好城北入城口迎賓文化、雙塔大橋節點船幫文化等方案。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加快建設達嶺溪二期、住宅小區等綠化項目,新增城區綠地面積20萬平方米;扎實推進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觀帶、須江公園、周家青廣場等文化融入項目,啟動人防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做好黃陳、天余拆遷安置小區設施配套;完善城市拆遷和市區土地統分經營機制,成立城市建設拆遷指揮部,充分發揮其組織、協調功能,規范拆遷程序和拆遷行為,加快推進老城區成片拆遷改造;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全面落實“房地產17條”,穩健發展房地產業。加大城市營銷策劃力度,深入推廣CIS城市品牌形象標識,探索施行亮化設施維護市場化運作模式,著力抓好城區路燈節能改造和樓道亮化工程,繼續開展攤點占道經營專項整治活動,加強小區物業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二要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壯大提升食用菌、蜜蜂、茶葉、果蔬、畜禽等高效農業產業,扎實推進科技服務林改試點和“萬畝千元”油茶示范工程,力爭栽培食用菌3.5億袋,發展山地蔬菜3.5萬畝、茶葉2500畝、優質果園4000畝,改造竹林、油茶基地1萬畝;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重點推廣溫氏“公司+農戶”養雞、蜂業“合作社(公司)+蜂農”生產經營等模式;健全責任農技推廣制度,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繼續抓好勞動力轉移培訓,力爭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1.8萬人,其中技能培訓5000人、轉移就業3000人;積極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爭創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以上;扎實推進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和下山脫貧工程,力爭全市低收入農戶數量減少20%,完成異地搬遷2000人以上。深化農村改革,完善加快“三農”發展的扶持政策,落實賀村、峽口省級中心鎮的部分縣級管理權限,改革水管體制,探索土地流轉平臺建設和宅基地整理推進模式,完善農戶小額貸款和林權抵押貸款機制,爭取村鎮銀行試點。做好行政村規模調整后重點鎮、村建設規劃的編制或修編工作;加快推進農村“五項工程”,廣泛開展農村潔化、綠化運動,大力推廣生豬“零排放”養殖技術,繼續實施農村沼氣工程,抓好72個省級整治村和17個省級污水處理村建設,完成400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整治,新增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村50個以上,爭創*市級以上綠化示范村14個;加強“空心村”治理,探索引導自然村撤并,促進人口向中心鎮、村集聚;推進殯葬改革,規范墓葬秩序。三要加快提高城鄉設施共享水平。完善城鄉交通網絡,動工興建205國道*段賀村立交,爭取46省道江賀段外移工程建成通車,加快農村聯網公路建設,深入開展農村道路整治和文明公路創建。加快城鄉電網建設,啟動110千伏虎山變、淤頭變工程建設,完成35千伏石門、蔡家等變電所主變增容改造。加快實施長臺、大橋等11個鄉鎮農民飲用水工程,全面完成312個行政村的廣播并網。繼續抓好灌區節水改造、千庫保安、農業綜合開發、防汛防旱、森林消防、地質災害防御、動植物防疫等工作。
(四)在推進項目和招商上下功夫求突破。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創新舉措,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做大經濟總量,進一步增強我市發展后勁。一要狠抓項目建設。抓發展必須抓項目,抓項目必須抓重點,抓重點必須抓前期。要高度重視項目前期工作,建立項目工作聯絡員制度,加大考核激勵力度,組建重大項目專門班子,做好項目包裝,積極向上對接爭取,力求有更多項目進入省、國家項目盤子,重點抓好杭長客運專線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年內安排“四大百億”工程62項,總投資65.69億元,當年計劃投資28.04億元,其中,百億工業產業化項目30項,百億基礎網絡項目9個,百億產業提升項目14個,百億惠民安康項目9個;同時年內繼續安排1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要堅持市領導聯系重點項目、督查通報等制度,進一步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增強要素支撐,抓好項目管理,著力提高項目開建率、投資到位率,突出抓好中鑫毛紡、歐派門業、迪奧汽配等22個億元以上項目建設,確保年內固定資產投資超82億元。二要狠抓招商選資。牢固樹立招商引資第一工程理念,創新招商方式和機制,整合招商力量和資源,以更專業化的手段抓招商,力爭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個,實到資金2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產業招商上,要深入實施產業招商意見,發揮產業招商組、組合招商組和產業龍頭企業的作用,重點圍繞“4+X”產業,突出抓好產業配套及生產業項目招商。中介招商上,要大力宣傳中介招商辦法,廣泛聘請社會中介招商員,積極調動社會中介機構、自然人的招商積極性,擴大招商信息源,廣開招商門路。區域招商上,要突出杭州、寧波、溫州、昆山、東莞等重點區域,派駐專職招商組,強化定點招商,推進合適產業向我市轉移。外資招商上,要堅持以外引外、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支持企業境外合作伙伴來江投資興業;鼓勵優勢企業推出優質項目,實行外資嫁接招商。三要狠抓要素保障。資金方面,要充分發揮金融機構主渠道作用,利用市金融服務中心、擔保中心做大融資平臺,通過舉辦銀企對接會等途徑,進一步擴大貸款規模;積極支持商業銀行在江設立分支機構,大力引進異地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創建聯城小額貸款公司,規范發展民間擔保機構,開展股權出質登記,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土地方面,要深入開展土地整理開發復墾,力爭完成土地整理7000畝、建設用地復墾1500畝,切實增加有效耕地;鼓勵爭列省以上重點項目,努力爭取帶帽用地指標;在規模企業中開展單位用地產值、財政貢獻度評比,嚴格土地管理責任追究制度,開展土地利用專項整治,依法依規盤活廢棄、閑置土地,加大對違法違規用地的查處和閑置土地的處置力度,推進土地規范有序、節約集約利用。
(五)在發展社會事業上下功夫求突破。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創新體制機制,加大社會事業市場化、多元化投入,加快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一要更加均衡發展教育。啟動實施教育“新四項工程”,切實加大教育投入,將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最低標準提高到350元、550元,中小學愛心營養午餐標準提高到每生每年350元。動工建設城南中學,完成城北中學、濱江高中、淤頭小學等項目建設,新建校舍8.5萬平方米;撤并豐足初中和趙家初中,完成雙塔片區學校布局調整。實施幼兒教育提升工程,推動民辦幼兒園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做強職業教育,支持*中專創建國家高水平示范性學校;高度重視特殊教育,遷建培智學校;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推進民辦學校平穩運行。扎實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師德教育和素質培訓,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二要更加保障公共衛生。啟動創建省衛生強市,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做強市級醫院,做優民營醫院,做精專科醫院,爭取公共衛生中心投用,新建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5家。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認真開展參保農民、參保城鎮居民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健康體檢,深化婦女健康促進工程和母嬰健康工程。加快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建設,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強化藥品和醫療器械監管,保障藥械質量安全。繼續加強血吸蟲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三要更加豐富文體生活。深入開展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保護和傳承工作,開展第五屆政府文藝獎評選;舉辦歡樂元宵、建國60周年、機關干部運動會等系列文體活動;做好城市規劃展覽館和博物館布展,建設3個鄉鎮標準文化站,創建4個省級文化示范村和*市特色文化村(社區)。繼續開展送電影、送戲、送圖書、送文體器材下鄉活動。同時,要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爭創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市;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繼續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切實抓好第二次經濟普查,加強城鄉社區和民間組織建設,推進人口計生工作,關心支持婦女、兒童、青少年事業,認真做好外事、僑務、臺灣事務、民族宗教、氣象、通信、郵政、檔案、機關事務、工會等工作。
(六)在改善民生民利上下功夫求突破。高度關注社情民意,切實改善民生、維護民利、保障民安,致力構建和諧新*。一要著力擴大就業再就業。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積極實施再就業援助,完善就業服務和培訓網絡,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鼓勵企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大力開發社區就業和公益性就業崗位,力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3450人,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400人,幫助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300人。二要努力健全保障體系。加大“五費合征”征繳清欠力度,嚴格執行被征地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實城鄉低保政策,對困難群體實施分類救助,加快發展慈善、紅十字事業,深入實施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廣泛開展扶貧幫困活動,著力構筑多方聯動的社會救助體系。強化住房保障,完成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救助350戶,新建廉租房50套。啟動農村廣播電視低保工程,免費為覆蓋區低保戶安裝有線電視。繼續做好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實施移民后期扶持項目35個。三要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活動,深化“平安*”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部位的安全監管,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強化安全事故責任追究,確保不發生重特大事故。完善落實“多員合一”協管機制,推進農村公共安全網絡建設,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全面整頓規范“十小”行業。高度關注燃油稅費改革對運輸行業的影響。深化“信用*”建設,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強民間融資監控,嚴厲打擊金融違法案件。完善救災應急預案,提高減災救災能力。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建設,認真做好工作,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專項行動,提高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四、堅持真抓實干,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今年政府工作的目標任務已經明確,各級各部門要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按照“四最”要求,轉變作風,集中精力,真抓實干,做到“信心不動搖、決策不折騰、工作不懈怠”,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切實強化責任。要落實責任。會議結束后,各級各部門要根據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兩會”精神,迅速分解、細化、量化已確定的工作目標任務,抓緊制訂具體實施的計劃方案,把工作落實到崗到人,確保人人有責任、個個挑擔子,力求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要快速行動。切實增強“等不得”、“慢不得”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按照“出手要快、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要求,快速反應,立即行動,狠抓落實,全力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確保如期保質完成各項任務。要加強督查。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切實加強政務督查,強化績效管理,對重點工作、重要事項,市政府將加大交辦、督辦力度,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任務的單位必須作書面說明,對無正當理由未及時完成的要進行通報批評,確保政令暢通,促進工作落到實處。
全面優化服務。要轉變作風。繼續深化招商引資年、項目攻堅年活動,堅持機關干部蹲點調研、結對幫扶等制度,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扎實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服務活動,深入企業聽難題、問計策、謀項目、幫協調,切實幫助企業排憂解難。要創新舉措。堅持精簡、統一、效能原則,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制度、管理創新,善于溝通、疏通、變通,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破解難題,做到遇到矛盾不上交、碰到問題不遷就、遭遇困難不回避、面對責任不推諉,能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做好解釋或創造條件解決。要高效服務。深化政務公開,設立企業服務110和金融服務110,推廣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工作,精簡行政審批項目、減少辦事環節,優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提高機關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著重抓好“擴權強縣”規定的落實和推進以“兩集中、兩到位”為主要內容的行政服務中心“擴容提速”工作。
努力增收節支。要廣辟財源。今年將是財政十分困難的一年,收入與支出的矛盾十分突出。認真落實稅收征管措施,依法規范稅收征管,加大重點行業、重點稅種及動態稅源的監管力度,努力做到應收盡收;認真研究上級政策導向,完善外聯業績激勵機制,鼓勵千方百計包裝項目,積極“跑部進廳”,努力向上爭取更大更多的支持。要優化支出。強化預算控制,實行部門綜合預算,加強預算外資金監管;完善支出結構,建立健全預算定額和支出標準體系;加強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規范公務員收入分配,嚴格經費管理,壓縮一般性支出,確保把有限經費用在謀發展、促發展和改善民生上。要厲行節約。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監察、審計監督,著力構建懲治預防腐敗體系;深入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進一步改進會風文風,最大限度減少浪費,切實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實現機關公用經費、專項經費、會議費、接待費、車輛使用費、出國費等“零增長”。
合力加快推進。要凝心聚力。堅持以科學的目標定位凝聚人心,深入宣傳城市定位和“一高兩進”三步走戰略目標體系,把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持以科學民主的決策凝聚人心,注重調查研究,善于學習借鑒,推行重大事項論證咨詢、集體決策、協商聽證、社會公示等制度,把決策過程作為統一思想、凝心聚力的過程,齊心協力加快發展。要強化協作。妥善處理好上下級、鄉鎮部門單位之間的關系,加強橫向聯系,處理好部門利益與全局利益關系,堅持個人服從集體、局部服從大局,真正做到全市上下一盤棋,步調一致,合力推進。尤其是涉及多家單位的工作,牽頭單位要主動承擔責任,配合部門要甘當配角,加強溝通與協作,提高整體效能,爭分奪秒合力攻堅。要務求實效。分清輕重緩急,突出工作重點,以重點突破帶動面上推進,做到主次有別、統籌兼顧;積極探索建立確保工作落實的長效機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善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矛盾,嚴防敷衍塞責、應付了事,克服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不良風氣,力求標本兼治、事半功倍。
- 上一篇:工程結算法律規定
- 下一篇:安全工作落實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