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會基本特征論文
時間:2022-06-05 02:44:00
導語:行業協會基本特征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業協會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他是市場經濟主體為了表達自身的愿望與要求,維護共同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而組成的行業自律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法人,他具有協調市場各行業主體的合法利益、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和維護市場經濟運行秩序的功能,是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行業協會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尤其在反傾銷、反補貼起訴和應訴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這樣,就有必要從理論上繼續深化對行業協會性質、職能、運行規范和管理體制的研究。而且,在行業協會內部性質、職能配置、管理機構、運行規范等一系列要素當中,職能配置相對而言顯得尤其重要,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行業協會發揮作用的高低強弱,影響著行業協會的結構安排與整體運行機制。因此,更有必要在對行業協會權力來源進行一定探討的基礎上,根據中國國情和客觀狀況,概括出中國行業協會雙重賦權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前提下,有針對性地比較法律法規中的職能規定與客觀事實上的職能規定,使行業協會發揮出市場經濟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構建起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有機和諧的統一體。
一、行業協會出現的時代背景與路徑依賴
改革開放以來,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有了一定的自主權,政府也從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務中逐漸退讓出來,放權、還權于企業和社會。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都需要依靠組織的力量來維護行業利益,拓展企業的發展空間,政府也需要把放權、還權的職能轉移給相關的組織。由此,行業協會為滿足政府、企業和社會需求應運而生,逐漸展示其在政府、企業與社會三者之間不可或缺的主體地位,發揮出應有的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
不過,中國行業協會的出現,如果從動力源作為分析的一個視角,可以分為三種基本路徑:一是企業自主推動的行業協會;二是政府主導推動的行業協會;三是政府與企業合力推動的行業協會。(注:不同學者有不同的歸納,以下三種觀點為代表:一說是有兩種生成途徑,指自上而下的官方途徑、自下而上的民間途徑。一說是三種生成途徑,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外部輸入。一說是四種生成途徑,指體制外途徑生成、體制內途徑生成、體制內外結合產生、法律授權產生。)
由企業自主推動的行業協會,一般來說,既與工商聯的活動有較大聯系,又與市場經濟發育程度密切相關。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成立于1949年8月,又稱中國民間商會,全國各地都相繼成立了工商聯。各級工商聯既是參政議政的人民團體,又是具有多種服務職能的民間商會,依靠同業公會和行業商會加強當地非公有制企業之間的聯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但僅僅有工商聯組織還不具備促進行業協會持續發展的充分條件,還需要有私營經濟發育良好的必要條件。私營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往往是市場經濟發展成熟較快的地區,企業與政府沒有嚴格的依附關系,企業完全擁有生產、經營、銷售的自主權。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碰到同行業內部價格上的相互傾軋與產品質量問題時,企業組織出于維護自身利益和市場秩序的需要,被迫產生組建行業協會的沖動。市場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地區逐漸由企業自主地發起組織了一些行業協會,嘗試著用行業自律的方式規范市場行業秩序。顯然,在這種背景下所成立的行業協會,其動力源就在于企業本身,其他的因素,如政府提供幫助或指導僅僅是動力源的外部因素。在廣州、深圳特區、溫州、廈門、上海、青島等沿海地區就涌現出一大批由企業真正自己發起的組織。當然,這種由企業自發形成的行業協會,不僅僅出現在沿海地區,也零星地出現在內陸地區。同時,值得引起人們重視的一個問題是,這些自發組織不僅僅體現在工商領域,還出現在農業領域。如北京市平谷區大棗協會,就是一個由農民荒山開墾小組發展起來的農業專業技術協會。
政府主導推動的行業協會,有可能在計劃經濟的特殊時期出現,但出現數量較多的時期應該是市場經濟階段政府職能轉變時期。建國初期,考慮到國內外形勢的需要,1952年成立了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簡稱中國貿促會,又稱中國國際商會。他對內是政府機構,對外是民間團體。這是建國后最早的由政府推動成立的行業協會。1978年到1984年間,隨著以擴大企業自主權為主要特征的企業改革的深入,針對部門管理各自為政的狀況,我國開始借鑒國外行業協會的經驗,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和中國食品協會。這是政府推動行業協會的起步階段。不久,政府與企業間的行政隸屬關系越來越松動,大量的行業協會應運而生,特別是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之后。199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時對工業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將專業經濟部門改為三類:一類是經濟實體,不再承擔政府管理職能。如撤銷航空航天工業部,組建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一類是保留或新設的行政部門,主要職能是行業規劃、協調、監督與服務;一類是行業總會,作為國務院的直屬事業機構,代行政府行業管理的職能。輕工業部和紡織部改為中國輕工總會和中國紡織總會,主要職能是搞好行業規劃,實施行業政策,進行宏觀指導和為企業提供服務。1997年國家經貿委又在上海、廣州、廈門、溫州四個城市進行行業協會試點,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時,將煤炭、冶金等九個部改為九個國家局,2001年又將九個國家局分別組建、改組成相關綜合性行業協會,原國家局的行政管理職能由國家經貿委承擔。
通過機構改革與職能調整,大大削減專業經濟管理部門,使專業經濟管理由過去偏重條條性的部門管理向偏重綜合性的行業管理轉化。這樣,從政府職能中逐漸剝離出一些職能轉交給行業協會,使行業協會在政府的主導下得以產生。
政府與企業合力推動的行業協會,不像企業自主推動和政府主導推動動力源那樣單一,而是在行業協會的組建過程中,政府與企業都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很難分清到底是企業還是政府哪一方起了主導作用,可以說是企業和政府合力推動的產物。溫州煙具協會成立之前,打火機業管理混亂,出現無序競爭。面對這種狀況,鹿城區著手對打火機行業進行有效地治理整頓,區政府適時引導,組建煙具協會,并得到政府企業審批、產品質量檢測、制定最低保護價、行業內部新產品維權等職能的授權。煙具協會承擔這些職能后,有效地整頓市場秩序,應對反傾銷和技術壁壘保護的挑戰,促進了當地煙具行業的發展。
但不論是企業自主推動,還是政府主導推動和政府與企業合力推動的行業協會,都說明這樣一個事實:只有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只有企業和政府真正需要行業協會的時候,才能使行業協會真正發揮他的積極作用。事實證明,在中國,行業協會的出現,不是像西方那樣僅僅是滿足企業的需要,組建行業協會的過程是企業的自愿選擇過程,而是在或者滿足企業需要,或者滿足政府需要的過程中,才有產生組建行業協會的沖動。不論是企業的沖動還是政府的沖動,都是合理性的行為。因此,僅僅用企業自主的一種標準來衡量行業協會的形成可以說是不合乎中國客觀現實的。(注:這可以從行業協會定義中的“自愿”這一特性中反映出來。在中國,對企業來說,不論是自愿的,還是不自愿的,其結果都是一樣的,行業協會誕生了。因此,不能用西方的企業自愿性來簡單地套用中國的情況,應該從中國的實際狀況出發來分析與西方存在著不同差異的社會政治現象。目前,不少定義包括行政管理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提到“自愿性”,他恰恰反映的是中國實際狀況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筆者認為,“自愿性”不能反映中國行業協會的全部,因此,不能將此概括為行業協會的基本特點。《溫州市行業協會管理辦法》(1999年)規定:行業協會是指由同一行業的企業、個體商業者及相關的企事業單位自愿組織的民間性、自律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上海市促進行業協會發展規定》(2002年)第二條規定:行業協會指由同業企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自愿組成、實行行業服務和自律管理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二、行業協會的雙重關系
既然,行業協會的產生,不僅包括要滿足企業的需要,而且還要滿足政府的需要,那么,就會出現另一個問題,行業協會與企業與政府又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從他們的關系中是否可以找到行業協會與企業、政府的內在邏輯關系。
(一)行業協會與企業的關系。
一個地區的市場化進程,是行業協會發展的重要前提。同時,行業協會的發展水平反映著地區市場化水平和經濟規模。行業協會服務的第一對象是企業,為參加協會(也包括未參加協會)的企業提供周到的服務,這是協會應履行的職責,也是協會存在的前提和發展的基礎。行業協會要真正解決生存發展、職責范圍、社會地位及工作經費等等問題,關鍵是要向企業提供他從政府和其他社會部門所得不到的服務。只有在此基礎上,企業才有履行交納會費、支持協會活動等義務。
這樣,維系行業協會與企業良好關系的基本要求應該是:生產、加工和銷售性事務由企業自行承擔,即贏利部分由企業來進行;行業協會的任務是協助企業做好生產、加工和銷售工作,為企業最大限度獲取利益提供各種服務。當然,行業協會展開一些活動,可能也會涉及到贏利部分。但這種贏利,一方面不能與企業爭利,另一方面又不能以贏利為目的,直接參與利潤分紅活動,他的工作僅僅是提供服務,維護企業的更大利益。
(二)行業協會與政府的關系。
政府是行業協會發展的外部組織,處理好行業協會與政府的關系是確保行業協會職能建設的關鍵性因素之一。政府是一個擁有強制力并以強制力為后盾處理社會公共事務的社會組織,是市場經濟的執法者和行為規范的調節者,但不是企業和社會團體(包括行業協會)的上級主管部門。為了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政府需要逐漸轉變職能,從微觀的直接管理層面退出,轉向間接的宏觀調控,主動地把一部分的經濟管理權交給行業協會來行使。
行業協會是企業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依法設立的具有獨立主體地位的非營利性社團法人。政府與行業協會應該是兩個具有獨立法人的主體,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合作伙伴關系,既不是上下級關系,也不是指導與被指導、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行業協會與政府的關系應該是“授權——合作”關系。但在現階段,協會的發展更需要政府去推動,并依靠行業協會的自律、自治實現行業資源的有效配置,所以他所體現的“授權——合作”關系不是建立在理性的分權基礎上,而是應該建立在客觀存在著的相對集中基礎上。
行業協會與政府關系定位決定著行業協會與政府在管理行業公共事務職能上的適度分工。當然,行業協會數量的增加和影響力的擴大,并不意味著政府完全退出行業管理,而是改變了管理的方式,即由直接管理變為由行業協會接受授權或委托職能的間接管理。
行業協會與政府職能合理分工的總體性原則是:涉及到宏觀、決策、規劃等方面的事務由政府來行使,而中觀和微觀、執行與技術性的事務則由行業協會來承擔,行業協會可以參與政府有關行業管理的宏觀決策和規劃方面的事務。政府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市場經濟秩序的監控者,規范和監督行業協會的運行,防止行業壟斷。政府管理行業協會應該是規章的管理、規范的管理,而不是具體業務和細節上的干預。
不過,行業協會與企業、政府的關系本質上是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政企關系決定著行業協會與企業、行業協會與政府的關系。在政府與企業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并進行部門管理的情況下,企業一般不需要行業協會,政府也沒有必要將行業管理職能移交給行業協會。只有當企業與政府沒有隸屬關系,而且對社會實行行業管理的時候,一個個企業才需要行業協會。政府面對的不是一個個企業,而是一個個行業。因此,政府轉變職能,改革對企業的管理方式,是行業協會職能建設的一個前提條件。反過來看,行業協會只有履行好向企業和向政府提供雙向服務的職能,真正成為聯系政府與行業、企業的橋梁和紐帶,才能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將經濟管理的重心轉向宏觀調控,優化社會管理的質量上來。
三、行業協會的雙重賦權
行業協會為什么會擁有一定的權限,行使特定的職能,這與企業和政府對他的賦權行為是有密切聯系的。行業協會是由同行業企業為主體,代表行業利益的非營利性組織。他所擁有的權能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企業難以獨自承擔而又與其經營比較密切的權能。這部分權能既不屬于政府,也不屬于社會其他組織,只能屬于行業協會。就其性質來說,屬于“私益”權能,但相對于一個個獨立的企業,他又有“公共”的性質。二是本來屬于政府履行的權能。由于政府所行使的權力較多,難以包攬一切,便按照輕重緩急將某一部分管理權能授權或委托給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這樣,行業協會與政府之間就存在著一個相互交叉、共同履行的權能,這些權能由政府執掌和監督,并移交行業協會行使或參與行使。政府所履行的社會公共職能與企業所行使的自身職能、行業協會所履行的行業公共職能都有了較明顯的分工界限,行業協會權能也形成了來自內部固有權能與外部授權或委托權能兩大體系。
(一)行業協會的企業賦權。
由一個個企業自身職能所派生出來的行業內部的某些共性權能,不屬于政府的社會公共權能。如代表和維護參加行業協會成員企業的利益、服務成員企業等,由此便產生了行業協會的固有權能。
目前,有關行業協會的固有權能到底是什么,存在著三種不同的理解。第一種將之分為基本職能與具體職能。基本職能是行業服務、行業自律、行業代表、行業協調。具體職能表現為行業規劃、行業統計和開展國內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等。第二種以相互關系中的角色定位為依據,將之分為行業協會固有職能、政府委托職能和行業協會參與職能(與企業關系和政府關系兩種)。第三種以職能的“軟”或“硬”程度為標準,認為“軟”職能是代表職能、服務職能、溝通職能、統計職能、研究職能。“硬”職能是協調職能、監督職能、公證職能。通過“軟”職能和“硬”職能的結合,構成行業協會八項基本職能。
行業協會是經濟主體的聯合體,他為成員企業提供各種各樣能夠帶來實際利益的服務。而服務不應該是一個籠統的大概念,他是企業接受行業協會提供服務與不接受行業協會提供服務的選擇過程。在選擇過程中,企業往往會從自身權益的獲得程度來加以考慮。因此,以權益的獲得程度為衡量標準,可以分為代表職能、維護職能與服務職能。其中,代表職能體現權益的整體性與權益爭取的未來趨勢;維護職能表現為權益保護的既得性與不可失卻性;服務職能則強調權益潛在性與可選擇取舍性。由于無法明確行業協會的服務能為企業帶來顯現的權益,因此,企業往往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需要,選擇接受協會服務或不接受協會服務。而且事實上,確實很難從某些服務中比較明顯地衡量出獲取權益的多少和大小。
1.代表職能。行業協會代表成員企業的合法權益,向社會和政府表達成員企業的意愿,反映行業的利益要求。代表職能主要表現在對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影響力,如行業協會對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行業立法和各級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影響。通過這種影響力,便于參加協會的企業爭取和獲得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利益。
2.維護職能。企業既有自身的利益,在行業發展上又具有共同的利益。在市場轉型時期,行業和企業利益往往因不規范市場運作和政府有關部門過多干預而受損,同時,同行業企業之間也容易發生利益糾紛。為了保護成員企業和行業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需要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來實現。行業協會就是維護行業與企業利益的最好的組織制度安排。行業協會的維護職能主要表現在建立行規行約、實行價格自律、保證質量維護行業信譽、協調成員企業的內部關系與外部關系、開展公益活動(如參加社會辦學、救災)等方面。
3.服務職能。參加行業協會的企業,既希望得到成員企業的相互幫助,更需要行業協會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以便使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獲取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行業協會所提供的服務包括提供技術支持、培育和開拓產品市場(如展覽會、展銷會)、開展國內外管理與技術交流、傳遞與溝通信息(如編辦協會通訊和書刊)、培訓技術與管理人員、推廣介紹名牌產品等。
(二)行業協會的政府賦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公共職能包括兩種:一是政府直接處理的職能。比如,國防、外交、公共安全、軍事、財政等,由于事關國計民生,政府不能授予任何一類組織,只由政府獨自行使。二是由政府執掌的職能。其中,決策、規劃與調控等屬于宏觀層次的職能,仍由政府自己處理,如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另一部分屬于中觀和微觀層次,帶有執行性、技術性與操作性的職能,則可以通過授權、委托等方式由社會上某一類組織如行業協會去行使。由于行業協會與政府有較強的依附性,因此,行業協會發揮的作用往往是起著政府宏觀決策的參謀作用,在政府、企業之間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
對一個社會來說,行業發展規劃、行業標準、行業發展政策、行業生產經營許可證和進出口許可證、產地證、統計咨詢、產業損害調查、年檢、新辦企業的初審、特殊企業的推薦和驗收、物質檢驗與監督等屬于政府調控并間接管理的職能,這些可按照法律、法規,以政府授權或委托的形式交給行業協會。
行業協會獲得這些授權或委托職能后,協助政府對社會及成員進行管理,實現公共管理的目的,維持公共秩序。由于授權或委托職能是行業管理職能的一部分,因此,行業協會承接之后,他的工作對象不僅包括行業協會的成員企業,還應包括沒有參加行業協會但屬于這一行業的企業。這樣,政府行業管理部門,特別是行業協會的主管單位,就可以通過行業協會引導企業貫徹執行整個行業發展的規劃和相關政策,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以此進一步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構建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同時,政府向行業授權或委托職能,使自己從過多的行政事務中解脫出來,集中時間和精力進行宏觀調控,對重大事務進行決策選擇。當然,在政府主導推動的行業協會中存在著較嚴重的不良傾向,政府(往往是具體負責的官員)將自己不愿承擔的義務推給協會,而將權力和資源留下,協會也必然成為發育不全的低能兒,無法承擔起任何實質性的責任。
總之,企業賦權和政府賦權是行業協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中國行業協會的基本特征。在此前提下,行業協會職能建設既存在著立法方面的問題,也存在著決策執行方面的問題。為了有效履行行業協會的企業賦權和政府賦權,在轉變政府部門觀念和職能的基礎上,需要加強行業協會的能力建設,給予行業協會應有的地位,賦予相應的職能,使行業協會真正成為政府、市場關系中的獨立主體,構建政府、市場與社會有機和諧的統一體。
【參考文獻】
[1]康曉光.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局的變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余輝.行業協會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理論與案例[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3]戴星翼.探索政府與行業協會的新型關系[EB/01].
[4]黎軍.行業組織的行政法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 上一篇:社會事業投融改革論文
- 下一篇:技術企業物質資本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