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范文

時間:2023-08-10 17:33: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行業稅收風險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行業稅收風險分析

篇1

關鍵詞:建立 稅收風險 分析識別 體系

稅收風險管理包括科學實施風險管理目標規劃、稅收風險分析識別、風險等級排序、風險應對處理和績效評價,力求最具效率地運用有限征管資源不斷提高稅收遵從度,防范和降低稅收流失風險。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在稅收風險管理中處于重要的核心地位,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科學、準確,風險應對控制才有針對性和具有效率。

所謂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在涉稅信息數據采集的基礎上,構建稅收風險指標體系,有效運用稅收風險特征庫技術,通過定性與定量分析識別算法及量化管理模型對潛在的稅收風險進行分析、判斷,尋找稅收風險可能發生的區域、行業、納稅人、具體的稅收風險發生環節和稅收風險點的管理過程,為有效實施稅收風險應對、控制提供決策依據和具體指向。

一、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層級體系

(一)建立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

1、建立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主要分析研究國家或地區稅收增長變動與宏觀經濟發展之間的規律。包括構建宏觀稅收風險分析指標,分析經濟增長與相應的稅收增長之間的協調一致關系,通過宏觀實際的稅收增長識別相應的稅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稅收缺口,從宏觀層面關注稅收風險發生的主要區域、行業、納稅人群體及具體的風險事項等,為宏觀稅收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同時也為微觀風險分析識別提供導向和指引。

2、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包括的主要內容有:第一,通過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分析判斷稅收遵從發展趨勢,進一步分析稅收收入的增長變動趨勢,分析發現稅收遵從變化的早期跡象、原因及變化趨勢。如:增值稅稅收收入和GDP的比較分析,如果GDP增長速度比增值稅稅收收入增長速度更快,可能意味著稅收遵從缺口在擴大,稅收流失風險在增加;如果兩者是同方向、同幅度變化趨勢,則反映稅收遵從發展趨勢是良性互動的。第二,從宏觀上對稅收納稅能力和實際征收進行比較,測算征收率,分析識別征收率不足的地區及行業,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挖掘稅收征管潛力,提高征收率,防范稅收流失風險。如:在成品油生產批發和零售產業鏈中,通過對所有成品油生產企業的產量和庫存進行匯總,測算銷售量,結合市場價格,與各成品油零售企業的銷售額進行對比,可以識別成品油零售企業是否足額申報納稅,那些地區、那些納稅人沒有足額申報納稅,采取有效措施堵塞稅收流失漏洞,防范稅收流失風險。第三,建立稅收制度和政策的風險分析識別系統,可以發現現有的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會帶來哪些稅收流失的風險漏洞,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新的稅收立法或規章制度的執行將會產生哪些政策性稅收遵從風險等,那些需要進一步配套出臺相應的稅收政策法律,哪些需要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和輔導等。

(二)建立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

1、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處于宏觀和微觀兩者之間的中觀層面,是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基礎上開展和實施。

2、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發現的稅收風險較大的行業,通過行業稅負、稅收貢獻率、行業稅收彈性系數等稅收風險指標,進一步分析研究行業稅收增長變動與行業經濟發展之間的規律,尋找稅收與經濟之間缺口較大的風險企業,查找企業的具體稅收風險源、風險點的分析識別過程,在稅收風險識別體系中負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基本內容是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和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有機結合與過渡。

(三)建立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系統

1、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以納稅人為對象,以主要稅種為研究內容,以反映稅收經濟關系規律為核心。

2、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在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基礎上開展和實施。根據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找到的稅收與經濟之間缺口較大的風險企業,進一步通過對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涉稅風險的調查了解,構建微觀稅收風險指標體系,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及數據挖掘等智能工具,推算納稅人的實際納稅能力,與納稅人申報的稅收收入進行對比,測算具體的稅收申報差異,對納稅人稅收遵從風險的進一步深入分析識別,查找納稅人的稅收風險源、風險發生的環節及具體的稅收風險點,進而總結和提煉微觀稅收風險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改進提高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規范和提高納稅人的申報質量,提高稅收遵從,降低稅收流失風險。

二、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組織保障體系

(一)組建專門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機構

應該在總局、省局和市局分層級建立統一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集中開展專業化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工作,發揮稅收風險管理指揮中心的戰略作用。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稅收收入能力研討會”參會外方專家介紹,稅收風險管理實踐成功的國家一般都設置專門的遵從風險分析機構,實行集中統一分析,開展專業化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工作,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美國的納稅遵從估算項目(TCMP ,The Taxpayer Compliance Measurement Program )和國民調查項目(NRP,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等。

(二)明確管理職責體系,選聘專門的稅收風險分析人才

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一個系統工程,綜合應用經濟學、稅收學、會計學、數理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民經濟核算、稅收經濟模型、稅收政策、信息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多方面知識和技術,所以不同層級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應逐步建立由行業稅收管理專家、信息技術專家、統計專家、國際稅收管理專家以及會計師、律師等各種專門人才組成的稅收風險分析專業化團隊,明確從信息數據的采集、整理計算、樣本選取、指標構建、參數設置、算法選擇、模型構建、風險處理信息反饋、參數及模型修正等方面管理職責,采用專門的風險分析識別技術和方法,把典型案例、數據模型、專業分析識別算法和技術等應用到不同層級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中,開展專業化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工作,提高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健全和完善對專門稅收風險分析崗位人員的開發培訓、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包括能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勵制度,充分發揮和激勵高層次復合型專業化稅收風險分析人才在稅收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運行體系

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涉及不同管理層級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應該按照從宏觀到行業再到微觀納稅人的思路建立至上而下逐級開展、層層深入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發現和識別真正的稅收風險源,風險易發地區、行業、納稅人及具體環節,找到關鍵的稅收風險點,經風險測度評價、工作任務推送至相應的稅收風險應對部門;至下而上逐級開展稅收風險應對、控制和排查、反饋及績效考核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監控運行管理體系。

(一)自上而下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運行系統

1、總局、省局、市局風險分析監控機構開展不同層面的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重點是查找稅收風險發生的區域和行業。

2、通過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查找所屬行業的風險納稅人的具體數量、結構及分布狀況。

3、通過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查找風險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稅收風險易發環節及具體的稅收風險點,根據稅收風險指標的實際偏差等綜合打分、積分,根據風險分值的高低排序確定納稅人的風險等級,進而提出風險應對控制策略的建議方案逐級推送到風險評估、稽查等部門,指導實施差別化的稅收風險應對處理、控制和排查。

(二)自下而上的逐級分析識別、應對處理、改進完善的運行系統

自下而上法逐級分析識別、應對處理、績效考評 改進完善的運行體系

1、自下而上逐級分析識別運行系統,是基層風險應對部門的管理人員根據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分析識別后推送的風險應對任務,對風險等級較高的納稅人逐級開展案頭審核分析識別、應對處理、績效反饋、改進完善等一系列管理過程。

2、基層風險應對管理人員自下而上逐級開展案頭審核分析識別,根據稅務部門掌握的納稅人稅收申報數據和稅收專項調查、檢查等數據以及其他政府、專業機構采集的納稅人的涉稅信息數據,運用數理統計等有關方法及有關參數,測算納稅人申報期一定生產經營條件下潛在納稅能力,進而推算納稅人的稅收收入能力,再根據納稅人申報的稅收收入與推算的稅收收入對比,估算稅收差異,采取稅務約談、實地核查、稅務稽查等方式審核調查或檢查,并進行相應稅收差異調整及處罰的稅收執法過程,促進納稅人依法如實申報納稅。

3、至下而上逐級開展稅收風險應對、控制和排查并逐級反饋績效,開展績效考核;一方面監督考核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及應對的績效成果,另一方面,重新修正、調整完善有關風險分析識別模型及有關參數,促進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質效進入螺旋式改進的良性循環運行系統。

參考文獻:

[1]胡云松.稅收風險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稅務研究2006,(12):69-71

篇2

一、建立那* 穿越小說網 言情小說網 免費小說網稅收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解決稅源管理中“干什么”的問題

根據稅收風險管理理論和稅收征管的現狀,我們認為,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稅務稽查“四位一體”聯動管理機制運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稅收風險的識別、控制和化解的過程。從稅收政策法規的要求,企業產、供、銷的過程,企業納稅義務履行情況,對地方經濟及財政影響等層面入手,建立分行業稅收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開發風險評估軟件,為基層管理分局和管理員提供一個面上掃描,線上分析,點上解剖的管理方法。

(一)統一設置稅收風險評估的分析指標。把稅收風險評估指標分成靜態和動態兩個部分的指標。靜態指標包括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投資、納稅信用等級、經營規模、職工人數、發展趨勢、經營管理水平等;動態指標包括納稅人的主要原材料耗用率、輔助材料耗用率、產品完工率、產成品耗電率、產成品燃料率、產成品工資率、產品銷售率、產品銷售費用率、產品銷售利潤率、產品外銷(自營出口)率、非防偽稅控發票進項稅率、其他業務收入率、稅收負擔率等。

(二)搭建稅收風險評估平臺,加強對稅收風險的分析預測。開發一套風險評估軟件,以此作為全局數據整合的統一平臺。該軟件應能夠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財務效益狀況、稅款繳納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評估。這些指標應是針對轄區各行業的經營特點設置的,以此提升評估預警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精確性。利用這個平臺,綜合運用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進行分析,尋找和識別對稅收流失構成風險的各類因素。

(三)細化各層級的工作職責,明確各自的工作重點。縣局內設的業務部門主要負責整合信息,定期測算并全局面上和線上的稅收風險預警值,定期召開稅源管理點評會,對管理分局稅源管理進行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定期向全局通報稅源監控、督導和考核情況;管理分局主要根據上級局的相關信息做好本級的稅收風險比較分析,有計劃地組織管理員具體抓好稅源的監控分析工作,對管理員所屬責任區的管理情況進行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總結征管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薄弱環節,及時向縣局報告稅源監控、督導和考核情況;稅收管理員主要針對縣局、管理分局的本責任區的稅收管理的風險點,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分析,及時排除、化解稅收風險,對存在風險較高的企業或行業但管理員無權處理的,應及時向管理分局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

(四)層級之間的縱向聯動實行下管一級的原則。上一級國稅機關主要對下一級國稅機關整合下達工作事項和相關信息,針對可能存在的稅收風險點實行稅收流失三級風險預警提醒,下一級國稅機關和管理員對上一級國稅機關反饋稅收風險排除、化解的情況和信息。

二、以風險流程管理為重點 解決稅源管理中“怎么干”的問題

(一)基礎信息采集錄入。基礎信息的采集不僅是首要環節,而且是關鍵環節,數據是否真實、可靠,直接影響到指標的可比性、真實性。設計《稅源管理基礎信息采集表》,統一必須采集的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在每個申報征收期內,由管理員逐戶一次性采集納稅人上個月的基礎信息,并按照“誰采集、誰負責”的原則,由征納雙方的責任人共同簽字,從而保證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同時將信息錄入到稅收風險評估軟件。

(二)風險預警指標計算。在管理員采集錄入基礎信息后,定期運用稅收風險評估軟件計算并全局稅收風險管理的“面”上預警指標和“線”上預警指標,作為管理分局和稅收管理員對稅收流失風險識別的警戒值。縣局、管理分局、管理員通過該軟件查詢全局不同行業、不同管理分局、不同責任區、不同納稅人、不同所屬期的各項指標,從而達到稅源管理良性互動的效果。

(三)稅收流失風險的分析。利用稅收風險評估軟件計算并的分行業、分管理分局、分責任區、分納稅人的預警指標,并參照總局和省、市國稅局的相關預警信息,各層級按照三級監控的原則進行稅收流失風險分析。縣局級按行業、按不同指標橫向分析到不同的管理分局,甚至到具體的重點稅源企業,縱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屬期;管理分局級按行業、按不同指標橫向分析到不同的責任區和具體的納稅人,縱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屬期;管理員按行業、按不同指標橫向分析到不同的納稅人,縱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屬期。這樣,通過同一個數據信息平臺,在各管理分局之間,各管理分局不同責任區之間,各責任區不同納稅人之間以及不同所屬期之間進行同行業指標分析比較,征管質量和效率的高低就會一目了然,工作質量的好壞由圖表和

大爭之世 網游之復活 煉寶專家 混在三國當軍閥 重生之官道數字說了算。

(四)稅收流失風險的確定。采用“人機結合”的方式計算確定稅收管理的風險度,各層級一要充分利用ctias2.0系統匯集的信息,二要參考日常巡查采集的信息,三要依據稅收風險評估軟件生成的數據,來確定納稅人稅收流失風險的級別。規定從一級到三級,風險程度越來越高,將稅收流失風險度一至三級分別與綠色、黃色、紅色對應。那* 穿越小說網 言情小說網 免費小說網按月或按季運用各項監控指標進行分析比較,縣局預先分行業測算的理論平均值為正常值,指標偏差度在5%以下的為一級,偏差度在5%以上、10%以下的為二級,偏差度在10%以上的為三級。其中一級為常規級別,二、三級為警戒級別。常規級別是正常狀態的納稅人應當所處的風險級別,也是國稅機關期望納稅人所處的風險級別;警戒級別是非正常狀態納稅人所處的風險級別,是要求國稅機關重點關注、著力控制和化解的風險級別。

(五)稅收流失風險的解決。為充分調動每個稅收管理員的工作積極性,給他們留下發揮

主觀能動性的空間,應采取“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來解決稅收流失風險。根據評定的風險級別,按照現行稅收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的管理措施:一是常規管理,對于風險度低的納稅人,根據納稅人報送的納稅申報資料和管理員日常采集的信息及時進行綜合分析,對存在的稅收風險傾向性問題進行必要的稅法宣傳、納稅輔導、提示提醒;二是調查了解,對于風險度較高的納稅人,稅收管理員以面談或深入企業調查的方式給納稅人一個解釋的機會,讓納稅人就風險分析中發現的疑點問題做出合理的說明解釋;三是納稅評估,對風險度特高或者對存在的風險問題解釋不清的納稅人,稅收管理員應提請管理分局運用專業納稅評估的程序和方法,對風險分析發現的疑點問題進行實地核實,核對納稅人的賬簿、憑證和報表,督促納稅人主動解決自身存在的稅收風險;四是稅務稽查,對在風險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中發現的長期稅負異常、久虧不倒、惡意走逃等有明顯偷騙稅嫌疑的納稅人,管理員應向管理分局匯報,按照規定程序移交稽查局專案查處。稽查局應按照規定的程序,對相關納稅人生產經營和財務核算等情況進行稽查,并將稽查結果及時向相關管理分局反饋;五是完善稽查建議制度,稽查局應高度重視對查辦案件的分析工作,對案件的成因、特點、作案手法以及發展態勢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發現稅收制度和征管中存在的問題,定期向相關部門提供稽查建議書,把分析研究的成果及時反饋到稅收分析、稅源監控和納稅評估環節。

三、以督導考核為關健 解決稅源管理中“干得怎么樣”的問題

管理分局和稅收管理員稅收風險管理工作到底干得怎么樣?這就要求縣局跟蹤檢查工作要到位,要在全局實行“自上而下”分析、監控、考核和督導的工作制度。縣局運用稅收風險評估軟件進行層級分析,在不同管理分局之間、不同責任區之間、不同納稅人之間進行橫向比較,在不同所屬期之間進行縱向比較。通過同行業同一指標分析比較,各管理分局及其管理員的管理績效一目了然。縣局可以通過監控指標柱狀圖或曲線圖了解各管理分局、各責任區對某一行業的管理情況;各管理分局及其管理員也可以通過監控指標柱狀圖或曲線圖了解本管理分局、本責任區對某一行業或某一納稅人的管理情況及在全局的位置。通過在同一個信息平臺上比較分析,全局從局長到管理員都能清楚看到各管理分局和每一位管理員工作干得怎么樣。縣局對偏離正常指標程度最大和排名靠后的管理分局進行監控、督導和考核,對相關管理分局及其稅收管理員進行問責,對存在風險度較大而又解釋不清的納稅人,由縣局稅收風險管理督導組進行重新核查、落實,確保最終把問題解決。同時,按月對各管理分局、各稅收管理員稅源風險管理質量的高低進行排名,在內部辦公網上通報表揚或批評,從而使各管理分局及其稅收管理員稅源管理工作實績完全透明化、公開化,管理質量的高低由眾人去評說。

四、以過錯追究為保障 解決稅源管理“干不好怎么辦”的問題

合理確定風險管理系數,將執法風險責任與獎金掛鉤,實施績效考核。對管理質量排名靠后的管理員按名次和工作量的大小嚴格扣發獎金,以示懲戒;對管理質量好的管理員及時兌現獎金,以資鼓勵。稅收風險管理工作考核分縣局和管理分局兩級進行。管理分局考核未發現的問題被縣局復核發現的,對相關稅收管理員加倍扣發勞動競賽獎,分局長同時承擔連帶責任。全年管理質量在全局排名靠后的管理分局不能參評先進單位,全年管理質量在管理分局排名靠后的稅收管理員不能參評先進個人,而且在公務員年度考核時不得定為優秀等次。對有執法過錯的管理員及其所屬的管理分局,還要按照稅收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的規定,追究管理員和分局長的執法責任,從根本上解決“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與干壞一個樣”的問題。通過這些獎懲措施,提高責任區管理員的風險管理水平,逐步構建起稅收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推進稅收風險聯動管理。

五、努力化解稅收流失的風險 深化稅收管理安全責任區建設

篇3

大數據管稅,必然趨勢

在一定意義上,稅收管理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著信息而展開,無論是對外的征收管理,還是內部的動態管理,都需要獲取和利用信息。稅收征管的關鍵就是要解決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以現代大企業為例,大企業下屬公司多且分散,與當前稅務機關相對固化的屬地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矛盾,在管理契合度上越來越不匹配,即企業總部主管稅務部門與分支機構主管稅務機關之間存在“管得著的看不見,看得見的管不著”的現象。

王進說,“這就需要落實稅務屬地管理、稅收稽查、稅務評估,找好平衡點,利用信息化帶著目標查問題。”

相比于其他稅種,非居民企業稅收更大程度依賴于全面、及時掌握企業的涉稅信息。一旦相關款項匯出境外,追繳將十分困難。

菏澤國稅通過與外匯管理局、發改委、商務局、經信委、科技局等單位的涉稅信息交流,掌握了全市企業對外支付的情況,對有非居民稅收潛力企業更實行靶向定位。從外資比例、投資國別、利用外資規模、有無股權變更、是否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接收國外勞務、是否申請優惠等方面層層進行篩選分析,確定管理靶位。

通過將企業對外支付信息與征管信息相比對,開展初步風險識別,迅速鎖定企業稅收風險疑點。經篩查,山東省某公司2014年未進行稅務備案直接償還國外銀行利息331萬美元。僅菏澤市巨野縣就增加了14戶企業納入非居民稅收管理臺賬,2014年以來累計組織非居民稅收3700余萬元。

如此,大數據只是略顯身手。

“過去用票管稅,用經濟管稅,今后要用信息管稅。未來賬目更復雜,更需要大數據的支撐。大數據不僅僅是稅務信息,還包括社會信息、銀行信息、海關信息、外匯管理信息、工商信息等各種信息,大數據應用是現代稅收管理的必然趨勢,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王進對記者說。

挖掘數據價值,強化稅收風險管理

大數據應用的關鍵是讓數據說話,將海量數據資源中潛在的價值挖掘出來。

對于數據的挖掘利用,菏澤國稅局建立了跨級別、跨行業、跨稅種的多重立體化風險管理系統,并已實現信息采集、分析識別、篩選排序、應對處理、監督評價、查管互動的閉環式、全流程風險管理機制的有效運轉。

建立三級風險管理機制。針對稅收風險,菏澤各市縣國稅局成立了稅收風險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和風險管理專職部門,從3個級別設立了風險分析評估崗位,全系統風險管理崗位人員占比達40%。建立“市局聚焦風險開展分析、縣區局按圖索驥查找不足、分局持續落實整改”稅收征管基礎立體化防控機制,市局連續3年統一自稅收征管系統抽取海量征管信息,設定風險預警指標,清分疑點納稅人,定期稅務登記、普通發票代開、欠稅管理、個體稅收等風險監控報告,下發至縣以下國稅局,開展普查性風險分析調查。

通過持續的基礎分析,推動征管質效不斷攀升,如:今年通過對普通發票代開信息分析,發起評估提醒任務164戶,清理漏征漏管82戶、假注銷2戶,不達點戶調為達點戶2戶,發現并移交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的小規模企業58戶。同時促進國稅部門管戶數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國稅管轄稅務登記戶數達73389戶,比上年同期增加15298戶,增幅達26.33%。

借助系統平臺建立稅種預警風險體系。以稅收風險管理系統為主要平臺,菏澤各級國稅部門不斷挖掘和深化系統功能,全面提取納稅申報信息,完善預警分析指標,開展風險應對處理。目前系統已匯集了157個分稅種預警指標,系統定期自動將企業申報信息與預警指標參數比對,分別紅、黃、藍三級預警信息,根據風險級別分別開展納稅評估和風險提醒,堵漏增收效能日益提升。今年1-7月份,全系統共對306戶企業實施納稅評估,增加稅收4642.22萬元,戶均增加稅收15.22萬元,戶均入庫增幅達160.17%。

對重點行業的專項信息加強分析,例如,今年6月中旬起,國地稅聯合開展以加油站、商業門市、餐飲業納稅人為重點的稅收專項整治。自市經信委采集了836戶加油站基礎信息,協調省內部分市局和外省鄰縣國稅局獲取加油站進貨數據,抽取市內企業成品油批發信息,清分發票驗舊金額連續3個月超過定額20%疑點信息等,深入開展行業稅收風險分析。截至7月底,清理未辦證戶2248戶,調高定額780戶,月增定稅額62.82萬元,查補入庫稅款335.9萬元。國地稅聯合發現14戶代開發票疑點,涉及開票金額8000余萬元,對6戶納稅人已移交稽查部門查處。

開展重點行業風險事項評估。為提高風險管理質效,按照“統一分析、典型解剖、專項評估、形成模板”的思路和方法,確定重點風險事項開展專項評估。市局綜合篩選確定了增值稅、所得稅、車輛購置稅的14個重點風險點共138戶疑點納稅人,采取市縣聯合、國地稅聯合方式于今年6月至9月集中開展專項評估。目前已評估入庫稅收359萬元。對部分規模行業組織開展日常分析評估,截至7月底,60戶紡織企業評估補稅99.58萬元,42戶木材加工企業補稅158.27萬元,18戶化工企業補稅323.49萬元,10戶混凝土制品企業補稅827.76萬元,行業稅收評估成果顯著。全市已建有92個細分行業的315個產品或行業稅源監控模板,成為分析評估和稅源監控的重要抓手。

大數據已在國稅風險管理中大行其道。

推進綜合治稅,拓展風險管理領域

為積極適應稅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等形勢要求,菏澤市國稅局切實轉變稅收管理理念,將稅收征管融入社會管理體系,致力拓展涉稅信息交換,固化規范與政府部門的信息交換機制,找準風險防控突破口,提升風險分析和應對質效。

完善社會綜合治稅機制。針對“營改增”和稅收風險管理需求,市國稅局積極向市政府提請完善社會綜合治稅意見。市政府今年5月份印發了《菏澤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會綜合治稅工作的意見》,建立了44個單位組成的綜合治稅領導小組,明確了42項涉稅信息交換事項和各部門稅收執法協助義務,制定了對政府部門和縣區考核辦法,推進完善了新常態下社會綜合治稅機制。今年上半年通過與外匯管理部門的涉稅信息交換,及時發現股權轉讓和貸款利息信息,入庫非居民企業所得稅3.01億元。

簽署國地稅聯合辦稅協議。今年6月2日,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召開聯合辦稅聯席會議,簽署了《菏澤市國稅局菏澤市地稅局聯合辦稅意見》,確定就納稅服務、稅源管理、風險管理、各稅種管理、稅收分析、稅務檢查等6個方面24項工作廣泛開展聯合辦稅。目前在聯合開展納稅服務、聯合開展專項評估、聯合開展區域整治等事項上合作不斷深化,大大提升了征管服務效率。如:通過共享雙方內部稅務登記信息,發現單方認定非正戶、注銷戶疑點信息1000余條。

積極融入社會征信體系。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將對營造依法誠信納稅環境產生深遠影響。而稅收大數據將對納稅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納稅企業稅收貢獻,對企業信譽行為進行預警、監督、處罰和獎勵等提供科學管理依據。

今年6月25日,市國稅局與市地稅局、環保局、工商管理局、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達成信息共享合作協議,將納稅信用等級和欠稅納稅人信息納入菏澤市社會征信系統,以有效提升納稅遵從度,實現以新型信用評級服務經濟發展,真正加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

由此,大數據在與國稅相關領域中大有前途。

篇4

一、某責任區稅負分段情況

(1)零、負申報面明顯超標。工業企業超過6.14個百分點;商業企業超過2.86個百分點。

(2)高稅負申報面明顯不足。工業企業差9.98個百分點;商業企業差4.29個百分點。

二、零、負申報成因分析

由于增值稅采用的是購進扣稅法,實行的是憑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制度,因此,造成零、負申報的原因很多。據調查,零、負申報既有企業正常經營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情況,也有稅收政策因素,還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種種手段進行偷逃稅。

(一)企業正常經營出現的零、負申報。

1、新辦企業形成的“階段性”的零、負申報。新辦企業零申報通常有三種情況:一是企業注冊登記后未發生業務;二是新辦企業未完成一般納稅人認定手續,無法開展經營活動;三是新認定一般納稅人的新辦企業,在生產經營初期購進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包裝物、燃料、動力、低耗品等,為生產經營做準備,致使經營初期出現負申報情況。

2、改制企業出現的的“暫時性”的零申報。在沒有完成改制的情況下,原經營者為了保持用票資格,有時會發生少量業務或在沒有業務發生時作零申報處理。

3、因市場或經營管理原因出現的“間歇性”的零、負申報。因市場或經營管理原因,造成庫存增加,銷售萎縮,形成了低稅負或零申報。

(二)稅收政策因素導致的零、負申報。

1、政策性減免稅企業出現的常年零申報。政策性減免稅企業主要有:經營化肥、種子等農產品的企業,國營糧油經銷企業等,雖然申報了免稅銷售收入,但應納稅額反映為零。

2、實行“免、抵、退”政策的出口企業產生的長期零、負申報。對用于出口的商品購進或生產時取得的進項稅額,按規定可以抵減內銷產品銷項稅額。出口產品數量大、待抵扣的出口應退進項稅額較多的企業,可能存在內銷產品的銷項稅金不足抵減的情況,產生了長期的零申報、負申報。

(三)不法分子偷逃稅造成的零、負申報。

1、少報銷售收入造成“消瘦型”的零、負申報。一是隱瞞銷售。由于商業批發企業普遍存在現金交易和不開發票現象,造成中小型商貿企業申報不實,稅負偏低;有些工業企業由于銷售的對象是廣大消費者也不開發票或少開發票,進行偷逃稅。二是延遲銷售。貨物發出后在存貨中不結轉,長期掛在產品成品的賬上,對取得的銷售貨款則計入“預收賬款”或“應收賬款”的貸方,人為造成“串月申報”,致使稅負下降或“零申報”現象的發生。

2、多列進項稅金造成“虛胖型”零、負申報。一是虛構進貨,特別是農產品加工、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企業,虛構收購業務,多開收購數量,抬高收購價格,造成進項稅金異常增多;還有的企業用小規模納稅人購貨業務取得的汽油、柴油、鋼材等進項發票進行抵扣,造成長期的零申報、負申報。二是擅自擴大進項抵扣范圍。少數企業擅自將購進的固定資產發票并入進項稅額抵扣,增大當期進項稅,甚至有的企業將固定資產化整為零,冒充購進材料進行抵扣。

三、零、負申報暴露出的征管問題

1、稅源控管手段不足,方向不明。目前,雖然《征管法》賦予國稅機關很多的稅源控管手段,如:工商部門登記信息傳遞制度、稅務登記證登記銀行賬號制度、以票控稅制度、欠稅公告制度等等。但是,在基層日管工作中,除了以票控稅外,其他控管手段并不常用,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如:有的企業通過現金交易、銀行卡交易,不開發票、不申報納稅,而稅務機關很難及時發現。同時,造成零負申報的原因很多,是企業瞞報銷售,還是虛列進項稅金,稅收管理員一時很難把握控管方向。

2、過分信賴信息技術,缺少人工干預。為加強增值稅管理,國家先后實施了金稅三期工程,加大對虛假發票的控管力度。在信息化管理條件下,不少干部過分信賴信息技術,認為只要通過抄報稅、一窗式比對和進項認證,企業申報就基本沒有問題。其實,一窗式比對只能解決已開發票銷售不申報、遲申報問題;通過進項抵扣認證也只能解決真假發票問題,是否屬于企業應該取得的發票,是否符合抵扣范圍,并不能通過機器認證來解決,還需要手工干預。如:某企業用購買機械設備、基本建設、房屋維修等原材料的專用發票雖然通過了網上認證,但因稅源管理部門未能夠提前審核而抵扣了當期稅款。

3、稅源管理精力不足,一些征管措施流于形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納稅戶數與日俱增,有的征管分局人均管戶接近300戶,按日均調查了解一戶企業推算,在有效工作日內,一年之中稅收管理員也跑不完所有的管理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形成了稅收管理的“真空”;同時,隨著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不斷推進,涉稅事務不斷增加,稅收管理員既要收集大量的紙質申報資料,做好手工臺賬記錄,還要進行微機征管流程的操作,很少有時間深入企業進行實地監管,戶籍巡查、稅收服務性調研等日管措施有流于形式的現象。

四、按照稅收遵從風險管理理論,加強零、負申報企業稅源聯動管理

稅收遵從風險管理理論要求改變無差別的戶管方式,集中精力,加強對稅收高風險行業、高風險企業的稅收征管。零、負申報企業潛藏著較大的稅收執法風險,需要按照稅收遵從風險管理理論,通過稅源聯動管理機制,加強對稅收風險點的分析、識別、排序和應對工作。

1、深化稅收風險分析。把稅種管理、專業管理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稅收風險分析上來,更加關注零、負申報企業風險特征的識別、采集和相關信息的交換工作,充分利用監控決策系統的各稅種、各專業管理的風險特征庫,適時各稅種風險分析的重點,提高稅收風險分析的針對性和指向性,不斷提高稅收風險預警、預報能力。

2、強化稅收風險監控。強化稅源分級分類管理,完善管事制基礎上的戶管形式,科學界定稅收管理員在零、負申報等稅收風險管理中的崗責要求,實施有針對性的稅源監控轉變,盡量減少無明確目的的巡查、調查,形成以綜合調查為主、專項調查為輔的實地監控機制。

篇5

稅收貫穿于金融機構全過程中,對于中小型金融機構來說經營業務廣泛,涉及不同類型的投資活動,必然涉及不同種類的稅種,有的屬于增值稅的應稅范圍,還有營業稅的應稅范圍,機構稅收的復雜性增加了稅收風險。企業和稅務部門理解偏差導致稅收風險.主要體現為兩方面:一方面,由于缺少與稅務部門的溝通方式,使得納稅人對稅收政策掌握得不準確或不及時,從而造成非主觀原因少交稅而遭受處罰或者沒有享受新的優惠政策而多交稅,所以因為沒有及時掌握新的稅收法規而導致稅務法規濫用或錯用會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另一方面稅務機關自由裁量權導致的執法偏差。使得機構和稅務執法部門分歧,從而也有可能會給機構帶來稅務風險。

二、中小型金融機構稅務風險控制方法

1.加強機構內部的誠信納稅宣傳,構筑企業信用品牌企業經營者提高思想認識,自覺維護稅法的嚴肅性,增強合法經營、誠信納稅理念。一方面,企業應定期組織員工學習《稅法》、《企業會計準則》、《公司法》、《合同法》等一些相關法律法規,組織經營者和管理人員參加稅收政策培訓班,并聘請專家教授講解稅務知識,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廣播、辦公網站、內部刊物、板報、櫥窗等宣傳載體,大力加強稅收法律宣傳及稅收信用道德教育,營造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濃厚氛圍,提高公司員工的依法納稅意識,構筑企業信用品牌。2.構建稅務風險管理體系,配備專業稅務管理人員風險管理型內控制度建設就是將風險分析和識別方法引入機構日常的內部控制,分析機構內外部的環境、監督經營管理活動中的風險點,評估各風險因素。確定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可能性,在此基礎上,實施必要的措施對風險加以處理,力求使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在建設風險管理型內控制度的導向下.構建稅務風險管理體系,設立稅務經理,同時聘請專門稅務顧問,定期進行納稅健康檢查,提高涉稅人員的業務素質。做好有關稅務的的每一步流程來化解業務流程隱含的潛在危險。3.加強金融業風險預警信息采集金融業風險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內因。我們應當高度重視金融業風險點信息采集,做好風險識別準備。在風險點信息的來源上,通常是從內外兩方面來獲取所需信息。外部信息主要涉及稅收法律法規變化、銀行業政策變化情況、銀行企業內控制度等。內部信息主要涉及銀行業在收入、稅前扣除、源泉扣繳等方面的預警信息。同時也要加強加強銀行總分機構主管稅務機關征管信息采集。主要包括銀行業稅負信息、主管稅務機關行業征管信息、中小型金融機構企業基本信息、機構稅收分配情況等。4.建立健全稅務信息溝通機制充分的信息和有效的交流對稅務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的運作是不可缺少的,順暢的信息溝通系統,能及時反饋風險管理的成效和問題。消滅風險管理控制盲點,并有助于風險控制點的建立和修正、控制活動成效的評定以及改進建議的及時傳達機構應根據確定的稅務風險點和稅務管理流程。成立專門的稅務信息處理中心或在相關部門設置專門人員,要注意內部和外部稅務信息的廣泛交流整理,并注重內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避免信息不暢或斷流現象,使所有風險得以及時暴露,以便有效地杜絕風險控制盲點的出現 5.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的監督與評審除了外界可以給機構管理者以適當的壓力和動力,讓其提高和完善企業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外。機構應該自覺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的內部評審,機構應該監督稅務風險管理和控制的執行效果。推行懲罰激勵機制,保證稅務風險管理的貫徹執行另一方面應該對其稅務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評估和報告。幫助機構發現并評價重要的風險因素.指出其管理和控制缺陷,推動改進風險管理。有效規避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損失。

三、總結

篇6

一、堅持立足大局,以百倍努力把服務經濟發展工作做“好”

(一)依法組織稅收收入。2014年,上級下達的全年國稅收入任務是比2013年實績增長8%,達到25.54億元。要在深入貫徹組織收入原則、確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務的同時,堅持收好稅與保穩定相結合、優服務與惠民生相結合,著力鞏固收入穩定增長的基礎,提高稅收收入質量。

(二)深入推進“營改增”試點。抓好收派服務、郵政服務業“營改增”試點擴面工作,密切跟蹤“營改增”試點運行情況,實時掌握試點工作動態,及時解決各類問題。深化“營改增”試點效應分析,全面分析政策執行對稅收收入、經濟發展的影響,鼓勵試點行業加大投入、擴大規模,把結構性減稅政策效應轉化為試點行業發展的后續動力。

(三)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浙商創業、高新技術企業、中小企業等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加大政策減壓紓困力度。發揮固定資產抵扣政策作用,促進生產性有效投入,助力企業梯隊培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及時貫徹出口退(免)稅政策,完善出口退稅服務,引導出口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優勢,促進出口商品結構優化。

(四)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科學評估稅收收入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跟蹤反饋政策執行效果或難點,及時報告、研究、解決政策執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和政策瓶頸,深入開展稅收專題調研,從稅收角度為地方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二、堅持依法行政,以嚴謹態度把稅收執法工作做“實”

(一)強化依法行政能力建設。以領導干部學法用法為重心,深入推進“六五”普法工作。推行理性執法,運用行政指導、服務、疏導、教育等柔性執法手段,規范稅收行政行為、化解涉稅矛盾糾紛。繼續抓好稅收執法督察,按季確定重點內容開展執法督察,實現執法督察工作日常化。全面開展依法行政考核,推動“依法行政示范單位”創建工作。

(二)完善普法教育平臺。借助稅收宣傳月活動,完善“納稅人之家”、“稅企通”等行之有效的法制宣傳實體平臺,提高納稅人的稅收法律意識,營造良好的稅收法治環境。積極參與地方政府的法制宣傳平臺建設,加強與法制辦、普法辦的工作聯系,就依法行政共性問題進行探索。

(三)營造公平稅收環境。以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為手段,堅決打擊各種涉稅違法活動。以行業稅收監控模型為依托,建立覆蓋全縣主要產品和行業的“行業電銷比指標體系”,強化納稅評估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快稽查信息化建設,加強對涉稅檢舉及行業稅收風險的引導和預警。

三、堅持改革創新,以創優精神把稅收征管工作做“精”

(一)深化稅源專業化管理。強化稅收風險分析監控中心的功用,建立相應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及處置的組織和網絡,明晰各部門和各環節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在全局范圍內形成一個閉環的風險管理模式。這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需要各科室、各部門的相互配合和緊密協作,希望全局上下按照《新昌縣國家稅務局稅收分析監控及處置辦法(試行)》的相關要求把這項工作做實、做細。繼續修訂和完善《稅源專業化管理作業指導書》,對目前工作中內容要求、職責界限等尚不清晰的事項進行明確。建立一整套適應專業化管理要求的考核激勵機制,制訂和落實稅收風險分析監控及處置工作制度,探索建立“稅收聯系員”和“稅收核查員”工作制度,為把稅源專業化管理真正落到實處提供切實保障。

(二)加強各稅種管理。做好農產品進項稅額核定扣除擴面后的稅法宣傳、政策輔導和風險防控工作。加強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協作,加大反避稅調查力度,加強“走出去”企業的服務與管理。推進企業所得稅分類管理,加強股權轉讓所得稅管理和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管理。進一步完善車購稅二維碼電子化管理,探索經銷商代辦車購稅和車管所代征車購稅的可行性方案。

(三)提升信息管稅水平。外部要完善第三方涉稅信息獲取機制,同時加強對第三方信息的應用與成果轉化;內部要由專業人員進行內外部信息的整合、數據分析和加工,加強對信息的增值利用。深化網絡發票綜合應用,做好重點行業普通發票稅前扣除的驗證工作,推進電力發票信息實際應用。加強對各類應用系統運行的日常監控,加強對納稅人端涉稅應用系統聯系點企業的技術保障。

(四)堅持管理創新。以省局管理創新推廣項目為重點,結合新昌實際,加強推廣運用。重視日常運用情況的分析,及時反饋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推廣出成效。針對稅收執法、征收管理、干部隊伍、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積極創新,以解決實際問題,將管理創新作為強化管理、堵漏增收、優化服務、提能增效的基本途徑。通過歸納、總結歷年管理創新項目,評估項目 的實際效果。對“農產品三定兩檢”、“廉情信息管理系統”等效用較好的創新項目,在深入運用完善的基礎上,不斷拓寬應用領域,努力提升實際效能。同時,整合效用類似或分兵作戰效用較小的項目,舍棄對當前工作不適用的項目,不斷提高創新實效。

四、堅持提速減負,以先進理念把納稅服務工作做“優”

(一)加快推進納稅服務績效評價。進一步明確服務流程,解決什么情況下提供何種服務的問題。完善、細化服務崗責,解決如何開展服務的問題。設置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準確反映服務情況。應用納稅服務績效管理信息系統,建立納稅服務績效管理工作機制,制定外部評測管理辦法,開展納稅服務績效分析,促進納稅服務工作持續改進。

(二)持續創新納稅服務舉措。完善“網上辦稅廳”功能,做好12366服務熱線保障工作,逐步建立起包括網絡服務平臺、電話短信平臺和自助服務平臺在內的三位一體信息化服務平臺。推進涉稅權益保障機制建設,拓展納稅服務監督渠道,完善納稅人意見征詢機制,建立健全納稅人參與稅收事務的制度。積極開展涉稅風險提示服務,做好一般風險重點稅源企業的提示類應對工作,幫助納稅人降低涉稅風險。加強信用評定管理,發揮信用等級管理的綜合效應。進一步優化“紅背心”志愿者隊伍,開拓新的納稅志愿服務項目。

五、堅持以人為本,以更高標準把隊伍建設工作做“強”

(一)大力弘揚國稅正能量。深入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努力提升文明創建層次,積極營造爭當先進、爭創一流的良好風氣。加強對典型事跡、好人好事的發掘、表揚和獎勵,以“正能量”激勵干部。以舉辦心理學講座、推薦心理學讀本、建立心理舒緩室等方式,多渠道化解干部的各類思想問題,緩解干部壓力,營造和諧、包容、快樂的工作氛圍。

(二)構建績效管理體系。2014年,省、市局將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替代此前的工作目標綜合考核,我們要圍繞《浙江省國稅系統績效管理辦法》,以現有應用系統為主要數據來源,搭建涵蓋績效管理過程中績效計劃、實施、考核、反饋、溝通、改進諸環節的信息平臺,扎實做好此項工作。充分依托《浙江省國稅系統基層單位標準崗位職責》和《省級關鍵績效指標KPI》,結合我局特色的個性指標,積極穩妥地推進崗位績效管理,實現績效考核的“到崗到人”,從而促進組織績效和個人績效的全面提升。

(三)加強干部教育管理。抓好領導干部、專業骨干和一線人員“三支隊伍”培訓。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提高其履行領導職務的能力;加強專業化骨干人才培訓,貫徹落實《浙江省國稅系統專業人才庫建設管理辦法》;加強基層一線人員培訓,綜合運用團隊學習、崗位練兵、業務比武、網絡培訓等多種教育培訓方式,確保一線人員培訓和學習的制度化、經常化。優化完善和充分利用好稅收執法與效能管理系統(LEP系統),依托LEP系統加強干部上下班紀律管理、日常性工作待辦事項提醒等,進一步提升工作效能。

六、堅持懲防并舉,以法治要求把黨風廉政工作做“嚴”

(一)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貫徹落實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準確把握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和方法步驟,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以“反對‘’、服務群眾”為重點,查找問題,切實抓好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工作,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二)健全黨風廉政建設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嚴格貫徹落實《稅收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進一步梳理權力事項,查找風險點,完善防控措施。依托廉情信息管理系統,深入開展“日省、月思、季評、年述”廉政主題教育活動。鞏固政風行風作風建設成果,積極參加地方行風評議、行風熱線等活動,繼續深入推進“群眾滿意基層站所(辦事窗口)”、機關服務品牌、示范服務廳等創建工作,提高國稅部門的社會滿意度。

篇7

1、微觀稅負,是指個別納稅人的稅負。個別納稅人稅負水平高低主要受產業、產品結構、所有制結構、區域經濟結構、企業利潤、生產經營方向、投資能力、收入與消費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增值稅微觀稅負,除上述諸多因素外,還受企業產品技術含量、工業增加值、內外銷比例,以及企業庫存、進貨能否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及其他可抵扣憑證)等因素的影響。企業所得稅微觀稅負,受到企業發展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水平等因素的影響。

2、宏觀稅負,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整個社會的總體稅負。影響宏觀稅負的因素有多種,主要因素有3類:(1)經濟因素。包括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如生產規模、經濟增長速度、經濟效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等;國家對經濟活動的調控政策與程度;國家與企業間的分配體制;國家的財政政策與收支狀況等。這是影響稅收負擔的外部因素。(2)稅制因素。包括稅種的選擇、稅率的高低、計稅依據的確定,減稅、免稅、附加及加成征收等。這是影響稅收負擔的內在因素。(3)非正常因素。如稅務機關征收管理水平,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等。

二、目前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及稅負變化總體態勢

今年以來,受國際、國內多重因素疊加共振,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巨大壓力。一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據有關部門統計的數據,今年受鋼材、石油、煤炭等主要原材料價格攀升的影響,我市原材料綜合價格指數上漲了約15%,運輸價格上漲了近40%;由于技術型勞工缺乏,加之新《勞動合同法》全面實施,勞動力成本上升了15%左右,企業利潤空間嚴重受擠。二是企業資金周轉困難,資金使用成本上升。近年來,國家連續1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連續6次加息,并且控制信貸規模,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巨大壓力,一些中小企業直接面臨生存危機。三是外貿出口受阻,出口成本加大。由于美、歐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市場需求明顯下降,加之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外貿出口面臨較大壓力。同時,由于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企業換匯成本明顯上升。

經濟是稅收之源。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和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新困難,使稅負指標出現了三個新的特點:一是全市總體稅負指標呈下降態勢。盡管各級國稅部門強化了稅源聯動管理,加大了征收力度,上半年全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稅負達到4.02%,但仍比20*年度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稅負4.28%下降了0.2個百分點;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將在下半年逐步顯現。二是月度稅負指標變化差異較大。從全市來看,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稅負為例,上半年最高月份達到5.31%,最低月份僅有3.64%,兩者相差1.67個百分點。三是行業稅負有升有降。受價格傳遞機制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行業之間特別是各產業鏈的上下游行業之間稅負呈現此消彼漲的態勢。比如,由于國家對電價采取了干預措施,發電行業的稅負下降,而煤炭行業稅負則有一定的上升。

三、片面強調稅負指標考核容易誘發的征管問題

從稅負分析不難發現,稅收征管既不是影響稅負水平的主要內在因素,也不是主要外在因素,而是其他非正常因素的一個方面。只有在諸多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比較穩定的前提下,稅負水平才能真實地反映征管工作水平。在經濟全球化、市場化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諸多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是很難完全穩定的。因此,稅負水平的高低也就不能作為考核征管工作的一項主要指標。如果過于強調對企業開展稅負管理、對基層開展稅負考核,顯然有失“偏頗”,極易導致一系列的稅收征管問題。

一是容易導致稅收管理工作重點發生偏差。管好現有稅源,挖掘潛在稅源,堵塞稅收漏洞,促進稅收增收,這是保持國稅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前提和基礎。如過分強調稅負管理和稅負考核,會導致稅收管理員把工作重點放在現有稅源上,放松和忽視了潛在稅源的管理,產生稅收管理上的“近視”行為。

二是會加重納稅人負擔。與法定稅率不同,稅負不是強制性、法定性指標,而是參考性指標,只能作為稅收分析的工具和稅源監控的“助手”。如果用稅負指標作為日管考核的主要指標,在稅源管理手段單一、稅源監控乏力的情況下,少數稅收管理員會把考核的壓力傳導到納稅人身上,對稅負變化的企業開展“三番五次”的約談、評估、檢查等,更有甚者用行業平均稅負去“套”企業,簡單地要求企業補稅,加重企業負擔,影響稅企關系。

三是會挫傷基層稅收管理員工作積極性。在國家稅制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稅負與經濟發展狀況、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息息相關。當前,宏觀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壓力,宏觀稅負、微觀稅負都呈下降趨勢。如果把稅負作為主要指標進行考核、通報,會嚴重挫傷基層工作積極性,加大稅收管理員的思想壓力和工作壓力。

四、淡化稅負考核與強化稅源管理的幾點建議

1、轉變稅收管理理念,以實事求是的原則正確看待稅負問題。一是牢固樹立稅收法制理念。嚴格堅持“依法征收、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持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組織收入原則,切實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管好稅源、核實稅基、依率計征上來,絕不能在稅收法定稅率之外人為地設定稅負指標去“套”企業。二要牢固樹立稅收科學化管理理念。嚴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實際出發,不斷探索、掌握稅收管理工作的規律,并運用內在規律指導稅收工作。

篇8

關鍵詞:企業納稅 風險控制 研究

建立稅收風險控制系統是企業有效減少納稅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在現代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企業需要有極強的納稅風險控制意識和有效的納稅風險控制機制,才能真正將這種涉稅活動中不確定性降至最低,從而不斷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因此對企業納稅風險控制問題進行研究,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性意義。

一、企業納稅風險的效應分析

所謂企業納稅風險是指企業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因素而未能嚴格按照稅法進行納稅行為,最終表現為企業實際超額納稅或者納稅稅款不足而給企業造成經濟利益損失的結果。一般來說,企業納稅風險的存在不僅會對其自身產生不良影響,也會給企業外部環境帶來不利影響,簡單來看,企業納稅風險效應主要分為兩個大的方面:

(一)納稅風險的內部效應

企業納稅風險的內部效應是指企業納稅風險給企業內部所帶來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企業納稅成本

企業納稅成本是指企業繳納的稅款及與之相關的各種人力物力成本的總稱,一般來說,由于企業納稅風險而致使企業納稅成本增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于企業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而未能及時足額繳納相應的稅款而遭到稅務征管機關的行政處罰,從而增加了企業納稅成本,例如我國《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另一方面,《稅收征管法》還規定了納稅人可以依相關規定辦理減稅、免稅,如果企業未能及時了解相關稅法征管政策,對本可以減稅、免稅的項目仍繳納稅款,也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納稅成本。

2、影響企業經營決策的選擇

納稅風險也會對企業正常經營決策造成不利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環節都有可能涉及到納稅,而企業是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根本目標的,企業在進行經營決策時應綜合考慮企業經營項目、資金、技術、人力資源以及稅收等因素,在其他條件類似的情況下選擇稅收征收最低的投資方式,而納稅風險的存在則會極大地影響到企業經營決策的選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企業在進行經營決策諸如選擇合作伙伴、投資方式、數額等等之前,要綜合考慮各種可能的稅收風險,盡量避免過大的稅收風險而給企業造成的經濟虧損。

3、影響企業納稅信用等級

在我國稅收征管工作局面不斷利好的當下,企業納稅信用已經成為了代表企業實力的新名片,良好的納稅信用有助于減小納稅糾紛,降低企業納稅成本,獲得合作方的信任和認可,因而對現代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如果企業經常發生違法稅收征管規定,就會降低企業納稅信用等級,將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納稅形象和社會口碑,給企業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二)納稅風險的外部效應

納稅風險的外部效應,顧名思義,就是指企業納稅風險對企業外部環境例如整個稅收征管工作、企業合作方等其他各方造成的影響的總稱。

1、企業納稅風險對稅收征管工作的影響

企業納稅風險的存在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對現有的正常的納稅部門的稅收征管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影響,從而潛在地增加了稅務部門尤其是稽查部門的稅收征管工作成本,進而直接降低稅收征管工作整體效率。

2、企業納稅風險對企業合作方的影響

企業納稅風險的存在不僅會給企業自身帶來不利影響,而且會直接影響企業合作方的經濟利益,例如針對善意取得增值稅發票為例,即使企業合作方善意取得對方企業開具的已經作廢的或者虛假的增值稅發票,即會給發票取得一方造成潛在的納稅風險,直接損害合作方的經濟利益。

二、企業納稅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分析企業納稅風險產生的原因是企業進行納稅風險控制的前提和基本條件之一,從企業納稅風險的效應分析來看,企業納稅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

(一)內部原因

1、企業依法納稅觀念不強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不少企業存在納稅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依法納稅觀念依然較為薄弱,尤其是依法履行企業納稅義務觀念不足而最終導致了企業產生了納稅風險。現實生活中,不少企業主為了逃避納稅義務可謂“煞費苦心”,想方設法鉆制度空子來逃避納稅義務,例如重慶市201年試點房地產稅以來,當地房地產開發商為逃避納稅義務而想出了各種規避手段,例如政府明確規定別墅躍層高6米,開發商就主動降低躍高二建成5.5米;原來別墅花園是單賣的,房地產商就把花園當成贈送,并不納入房產里等等,通過這種變相手段來逃避納稅責任,由此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納稅風險。

2、企業納稅風險控制意識不足

企業納稅風險的存在,隨時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現實的經濟利益損失,因此現代企業需要不斷強化其對納稅風險進行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對其進行及時的控制、化解。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企業往往對于經營業務和財務結果都非常重視,卻對經營過程中的納稅風險缺乏評估和控制的意識,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嚴重。由于企業大都缺乏納稅風險控制意識和能力,造成思想認識上的“忽視”,行動上的“小視”,給企業造成了實際的涉稅風險。

3、對企業納稅政策掌握不透

客觀地說,我國的稅收政策確實具有多層、多樣的復雜特點,例如有的稅收政策只面對特殊地區或者特殊行業;或者有的稅收只在特定時間段內有效等等,一旦吃不準具體稅收政策,就極有可能在納稅行為上出現偏差,違反稅收征管政策,給企業造成現實的納稅風險。

4、缺乏科學完善的納稅風險控制機制

企業內部科學完善的納稅風險控制機制是企業有效避免和應對納稅風險的重要載體,在當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少企業由于經營范圍的擴大、經營項目的逐漸復雜等因素的影響而無暇顧及或忽視了對其內部納稅風險控制機制的建設和完善工作,缺乏有效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納稅風險,因此一旦出現納稅風險往往束手無策,結果無形中增大了企業由于納稅風險而遭受的損失。

(二)外部原因

1、現行稅法復雜、多變

現實條件下,我國企業所面臨的納稅風險確實存在居高不下的現實情況,納稅風險防控難度大、可控性差確是我國企業納稅風險的基本特點,這不能不承認和我國當前復雜、多變的現行稅法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企業進行納稅活動的直接依據,稅法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確實給我國企業的納稅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從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來看,共有多大19個稅種,同時新法規出現的頻率極高,由財政部、稅務總局及海關總署每年下發的各種稅收政策性文件和征管規定往往多達100多個,這些都給企業的納稅活動帶來了直接的難度,增大了企業的納稅風險。

2、稅務機關稅收征管工作效率良莠不齊

稅收機關稅收征管工作效率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納稅風險。現實稅收征管工作過程中,由于稅收執法人員往往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因此如果控制不嚴極有可能使執法人員濫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權,給企業造成潛在的納稅風險;同時部分執法人員執法水平和監督意識不足,專業知識欠缺等,也會降低稅收征管工作質量,加大企業納稅風險。

三、加強企業納稅風險控制的對策分析

企業納稅風險伴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境,一旦從潛在狀態變為現實狀態就會給企業經濟利益造成直接損失,因此作為企業自身,應不斷通過各種有效措施加強納稅風險的評估和控制,,不斷降低企業納稅風險。

(一)在企業內部強化納稅風險管理意識

企業加強納稅風險控制的前提是要切實在企業內部強化納稅風險管理意識,并且需要將這種納稅風險控制意識貫穿到企業專業化管理的全過程中去,不斷提高企業進行納稅風險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在當前我國稅收征管新一輪改革的大背景下,稅務機關針對企業稅收征管工作的流程和審批工作也在不斷精簡,這就更需要企業不斷加強其風險控制的意識和能力,積極適應新的稅收征管新常態,為企業納稅工作安全進行保駕護航。

(二)健全企業內部納稅風險控制機制

針對以往由于納稅風險控制機制缺失而給企業造成的納稅風險和經濟利益損失的情況,企業應在新時期不斷強化和健全企業內部納稅風險控制機制,例如出臺新的企業內部納稅風險管理工作機制等,進一步理順企業內部納稅風險控制工作機制,強化以風險分析識別、風險等級認定、風險應對處理、風險處理評定和總結以及反饋等為工作流程的管理流程,明確企業內部風險控制管理工作基本流程,以此為契機不斷根據企業經營發展健全內部納稅風險控制有效機制,有效降低企業內部納稅風險。

(三)建立企業內部稅收風險管理專業團隊

高素質的稅收風險管理人才的匱乏是企業時常面臨納稅風險的客觀原因之一,因此企業應積極在企業內部選拔優秀的業務骨干,或者通過專門招聘,組建企業內部稅收風險管理專業團隊,通過階段式的集中和網絡在線、項目化管理等方式,認真做好企業內部納稅風險評估和分析工作,及時應對處理企業出現的各種納稅風險問題,保證企業納稅風險始終處于可控范圍內,維護企業發展穩定。

(四)強化信息支撐,研發現代企業納稅信息管理模式

現代信息社會中,企業內部稅收風險管理工作也應做到“專業化”和“信息化”,因此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稅務總局加強企業稅收風險控制信息化建設的要求,不斷提升企業納稅風險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精準預測、及時處理企業納稅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有條件的大企業可以積極組織相關力量研發現代大企業納稅風險管理模塊,從企業內部經營的稅源分布、風險管理、綜合管理等幾個方面開展實時監控和分析,努力實現對企業內部納稅風險控制管理的網絡化、信息化和科學化,從而為企業經營管理全局提供科學的信息參考。

(五)稅收部門應加強執法監督,提升執法水平

稅收部門的執法水平和效率是影響企業納稅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稅務部門也應切實加強對執法人員執法過程的監督和管理,防止執法人員濫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權;同時完善執法責任過錯追責機制,嚴格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明確追責形式,嚴格確保執法效率和質量,堅決杜絕因執法人員執法漏洞而導致企業納稅風險增加,給企業帶來實際的經濟利益損失的情況。

四、結束語

總之,加強企業內部納稅風險管理意識,提高納稅風險控制水平是企業納稅工作中面臨的重要任務,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過錯中,因為納稅風險而給企業造成重大直接及間接的經濟利益損失的例子已經不勝枚舉,因此企業應積極通過完善機制,抓重點、抓協調、抓統籌,從各個方面例如風險意識宣傳、風險控制機制建立、專業團隊建立、加強信息支持等多方入手,不斷提高企業應對納稅風險的能力,為企業保持市場競爭力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王鐸樺.企業納稅風險的控制與管理[D].西南財經大學,2012

[2]吳春璇.控制企業納稅風險要點分析[J].會計之友,2011,16:52-54

[3]武向輝.企業納稅風險的內部控制[J].企業研究,2010,16:50-51

篇9

關鍵詞:限制性股票 股權激勵 方案設計 涉稅風險

本文以X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為例,探討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方式的具體實施、涉稅風險分析及稅收籌劃。X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屬于化工行業,滬市上市公司,發行股權激勵前股本9.5億元,國有控股占比34%,其余為流程股;2014年凈利潤80,000萬元,凈資產收益率12%,不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預計2015年實施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本方案設計主要依據國資發分配[2006]175號的有關規定。

一、限制性股票的發行方案設計

整體設計方案:本次擬發行不超過950萬股X公司限制性股票,占公司目前總股本9.5億股的1%;自授予之日起限制性股票五年內有效,鎖定期二十四個月,鎖定期滿且業績條件達標時,將在三十六個月內分三批解鎖,解鎖的比例分別為1/3、1/3、1/3,解鎖后的標的股票可依法自由流通。

對限制性股票在激勵對象、授予數量、價格、時間及業績考核等方面要點分別列示如下:

(一)定人

建議公司激勵對象為以下人員:

(1)X公司董事(不含獨立董事以及控股股東以外的人員擔任的外部董事)、高管,監事不得參與;

(2)公司部門領導、核心管理人員。

(3)經公司董事會認定的業務骨干、專業精英。

(二)定量

1、總量

證監會和國資監管部門對于規范類股權激勵的數量有以下幾點要求:

(1)全部有效的股權激勵所涉及的股票數量不超過總股本的10%;

(2)首次實施股權激勵涉及的股票數量原則上應控制在總股本的1%以內;

綜合考慮公司總股本情況、行業特點及激勵成本對公司利潤的影響,本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950萬股限制性股票,占實施前股本總額1%。

2、個量

非經股東大會特別決議批準,在股權激勵計劃有效期內,個人股權激勵預期收益水平,應控制在其薪酬總水平(含預期的股權收益)的30%以內且累計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股權激勵預期收益/(激勵對象現有薪酬+股權激勵預期收益)≤30%,股權激勵預期收益≤激勵對象現有薪酬×3/7。以下以三年薪酬為基數,測算激勵對象獲授股權份額:

根據2014年年報披露的薪酬數據,以公司高管王某為例,2014年年薪為130萬元,假設未來年薪每年增長10%,計算基數為2015―2017三年年薪為473.33萬元。根據現金收入與股權激勵收益比例為7:3,則股權激勵收益上限為142萬元。每份限制性股票成本為6.7元,則可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上限為2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0.02%,符合規定。

(三)定價

首期激勵計劃通過定向增發方式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價格為下列價格較高者(假設我們按最理想的授予價格為5折確定):

(1)激勵草案公告前1個交易日X公司股票收盤價的50%;

(2)激勵草案公告前30個交易日X公司股票平均收盤價的50%;

(3)激勵草案公告前20個交易日X公司股票加權平均價的50%;

(4)公司標的股票的單位面值,即1元/股。

假定2015年9月24日X公司公布股權激勵計劃草案,則公告前1天收盤價12.09元,前20天收盤價平均價12.36,前30天收盤價平均價13.4元,所以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價格為6.7(13.4*50%=6.7)元。

(四)定時

計劃有效期:計劃有效期為自限制性股票授予之日起的5年時間。

鎖定期:自激勵對象獲授限制性股票之日起24個月內為鎖定期。

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解鎖安排,為少繳納稅,所以2016、2017、2018分別解鎖1/3。

(五)公司業績考核及個人層面考核

1、授予業績考核

上市公司授予限制性股票時的業績目標應不低于下列業績水平的高者:X公司2012-2014會計年度平均業績水平;公司2014年實際業績水平;化工行業平均業績水平。

2、鎖定期業績考核

鎖定期內,各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均不得低于授予日前2012-2014會計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得為負。

3.激勵對象個人層面考核

激勵對象個人考核按照《X公司股票激勵計劃實施考核管理辦法》分年進行考核,根據個人的績效考評評價指標確定考評結果,若激勵對象上一年度個人績效考核為不合格,則X公司應取消該激勵對象限制性股票的當期解鎖額度并回購注銷。

(六)資金來源以及股份來源

激勵對象購股資金來源為激勵對象個人出資購股。

公司采用向激勵對象定向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解決股份來源問題。

二、限制性股票的涉稅風險分析及稅收籌劃

整個股權激勵方案中,需要繳納的只有個稅。每個階段的涉稅風險分析分別列示如下:

(一)每一批次限制性股票解禁時,按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假設授予公司高管王某限制性股票21萬股, 2016、2017、2018分別等額解鎖,每年解鎖7萬股,限制性股票在證交所登記日當天收盤價13元,解禁日股票當天收盤價20元,則每年繳納個稅17.40萬元,2016-2017共計繳稅52.20萬元。以下分別列示王某被授予12萬股、15萬股、18萬股、21萬股交稅情況:

(二)持有期間,股息紅利分紅免征個稅

因從2015年9月8日起,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因有禁售期的限制,所以免股息紅利個稅。)

(三)行權后的股票再行轉讓所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稅收籌劃:減少限制性股票上交個稅方法:一是通過合理的模型預測籌劃,盡量選擇股價比較低時,限制性股票在證交所登記和解鎖。二是關注工薪個稅的七級累進稅率,使應納稅所得額盡量控制在低稅率級距下。三是采用不同的納稅年度分別解鎖的方式。四是對納稅金額比較大,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可自其股票期權行權之日起,最多6個月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提高限制性股票轉讓收益:因轉讓股票時不用交稅,所以在解鎖后符合轉讓條件時,盡量在股價高的時候賣出股票。

三、結束語

限制性股票避免了管理者的短視行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建立了企業的利益共同體、提升公司績效,是一種有效的中長期股權激勵方式。筆者認為股權激勵方式應綜合統籌,在降低稅收風險、檢查風險及公司總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公司利益、原股東收益及被授權對象收益最大化,才是股權激勵的最本質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印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的通知.國資發分配[2006]175號

篇10

關鍵詞:稅收 征管改革 國際借鑒

一、我國稅收征管改革綜述

我國稅收征管改革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專管員管戶制”到“征管查三分離”,經歷了不斷的變革過程。1997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稅務總局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方案,方案中提出建立“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30字征管模式”。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稅務總局對稅收征管改革進行了調整,2004年提出了“34字征管模式”,在原來的“30字”模式基礎上增加了“強化管理”的內容,并提出了稅收征管要實現“科學化和精細化”管理,不斷探索和掌握稅收征管規律的總體要求和設想。近幾年來,為了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總局提出了開展稅源專業化管理試點,實施了一系列加強管理的新方法、新舉措,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有力促進了稅收收入平穩較快增長。但是,隨著經濟與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發展,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稅收征管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2012年全國稅務系統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和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認真總結實踐經驗,積極借鑒國際成功做法,不斷開創稅收征管改革新局面。本文著力從借鑒國際稅收征管的成功改革經驗出發,進一步開拓視野,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推進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二、稅收征管改革的國際借鑒

(一)促進納稅遵從作為稅務機關的共同理念和目標

OECD成員國家普遍將促進納稅遵從作為稅務機關的核心理念和任務目標,提出“視公眾為顧客,把管理當服務的”新公共服務理念。美國國內收人局也在其五年規劃中提出“服務+執法=納稅遵從”戰略目標。

為了借鑒發達國家的稅收征管經驗,修訂和完善我國的稅收征管法,國家稅務總局組織力量對美、澳、法、德、日、韓六國的稅收征管法集中進行了翻譯,了解到發達國家的征管法律制度明確確立征納雙方的權力和義務,首先確定和強化納稅人自主申報納稅的主體地位,納稅人自主履行納稅義務,稅務機關的主要責任和義務是通過納稅服務和公正執法幫助和促進納稅人遵從稅法。如美國《國內收入法典》這個集實體法和程序法于一體,共98章,9千多條款,規定了關于納稅人自主履行納稅義務主體地位,設置了關于納稅義務、納稅人的基本權利、同時也明確規定了稅務機關促進納稅遵從的納稅服務服務和稅收征管程序,包括減輕納稅人負擔、優化納稅服務和加強稅收征管的具體條款,通過稅收立法明確征納雙方的權力義務,促進征納之間緊密合作,實現服務和管理的有機結合,提高納稅人滿意度和納稅遵從度。

(二)稅收征管程序設計科學合理

發達國家普遍實行征管全過程的五大基本程序,包括納稅人自主申報納稅,稅務機關的納稅遵從風險評定管理,違法行為調查,稅款強制征收和納稅人的法律救濟。其中納稅遵從風險評定管理是我國稅收征管的薄弱環節,但卻是發達國家稅收征管程序中核心和重要環節,貫穿于稅收征管全過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如美國、英國、加拿大等OECD成員國家,在納稅人自主申報納稅之前要求納稅人進行自我稅收評定的自我遵從管理,在納稅人登記申報之后甚至在登記申報過程中,稅務機關的核心工作是對納稅人的申報納稅情況進行風險評定管理,通過有效的及時提示、提醒、輔導等服務,幫助其糾正錯誤,促進納稅遵從,從而避免事后的評估和稽查。如果納稅人仍不遵從合作,則采取較嚴厲的法律措施和手段,開展稅務調查,更進一步的措施包括開展深度調查和全面稅務審計,偷逃稅審計,實施違法處罰,最后是開展刑事偵查,對涉稅犯罪行為加大懲處力度等。

(三)普遍實行稅源分類的專業化管理

經濟運行、納稅行為的復雜性和征管資源的有限性,是國際上推行稅源專業化管理的主要原因,機構設置專業化,管理模式和資源配置則趨于集約化。通常的做法是對不同規模或不同性質納稅人設置分類管理標準,設置相應的專業的征管機構,配備相應的征管資源,采用專門的管理和服務方法。如美國國內收入署(IRS)在1998的《聯邦稅務重構與改革法》(IRS Restructuring and Reform Actof1998)確定了美國聯邦稅務局的新的組織結構形式,改變過去“一刀切”的機構設置和管理模式。首先,按納稅人的規模類型、性質和特點進行科學分類,在全國設置四個稅收征收管理業務部門,大企業與國際稅收管理局、小企業和自謀職業者稅收管理局、工薪和投資者稅收管理局、非稅和政府實體稅收管理局。實施針對性的專業化管理和服務;其次,突出和加強對大企業與國際稅收集約化、專業化管理,加大管理資源的配置力度,除優先配置高級管理人員以外,還包括經濟學家、行業管理專家及高級技術顧問等,為納稅人提供針對性、專業納稅服務,采用專門的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管理人員更富有經驗,管理和服務效率更高,充分體現了把有限的優質的征管資源優先配置在規模大、風險大的區域的稅源專業化管理理念,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

(四)強化信息管稅的依托和支撐作用

涉稅信息數據的采集、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征管方式和手段的不斷創新,各國稅務部門不斷加快信息管稅的進程,以信息技術和征管業務的融合促進了征管質效的提高。

1、計算機信息和網絡技術為依托,促進稅收征管高效運行。第一,發達國家通常都建立有全國統一規范的征管信息平臺,并由國家層面主導,實現跨區域、跨部門的系統聯網,將稅務部門的征管手段延伸到了國家機器的各個領域,實時傳輸、共享、利用各種涉稅信息,建立了較為廣泛、嚴密的稅收征管信息網絡交互平臺。第二,各國稅務部門不斷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以計算機信息技術支撐的征管效率和水平不斷提高。如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等國家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都制定了富有前瞻性、科學性的規劃方案,可以適應一定時期內技術變革的要求,以不斷優化信息技術和運行效率,為稅收征管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運行系統。如美國研發多年的納稅人賬戶實時數據庫于2012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納稅人將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辦稅服務。這在聯邦稅收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科學技術將成為構建新型稅收征納關系和提高征管效率的重要推動力,并將從根本上改變納稅人和稅務從業者的納稅申報方式。此外,稅務部門利用納稅人賬戶實時數據庫,可以更及時有效地發現納稅申報差錯并予以糾正,而不是二、三年后再去進行評估和稽查。

2、涉稅信息的法制化管理,有效解決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

各國稅務部門普遍形成一個共識是:第三方信息報告的法律制度是解決征納之間信息不對稱和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的強有力工具。據統計,有第三方信息報告的收入,申報準確率達到了96%!無第三方信息報告的收入,申報準確率約為50%!美國國內收入法 “信息與納稅申報” 這一章中,共用65個條款6.2萬字詳細規定了包括任何政府單位及其機構或部門在內的幾乎所有主體應向財政部長(稅務機關)報送五大類源頭信息。《德國稅收通則》規定“行政機關或者包括德意志銀行、國家銀行和債務管理局在內的其他官方機構以及這些官方機構的機關和公務員的保密義務,不適用于他們向稅務機關提供情況和出示材料的義務”。通過涉稅信息的法制化管理,使稅務部門稅務部門很容易與其它相關部門交換、共享信息數據,有效解決了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有利于從源頭上消除納稅不遵從動機。提高納稅遵從度,同時為有效實施稅收征管提供了豐富的、高質量的基礎涉稅信息數據資源。

(五)普遍推行納稅遵從風險管理

OECD成員國家把促進納稅遵從和風險管理的理念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積極推行納稅遵從風險管理,并貫穿于稅收征管全過程。

以美國、澳大利亞為代表的OECD國家基本上都實施了納稅遵從風險管理,主要是運用風險管理的理念、方法和信息化技術手段,以納稅人對稅法不遵從帶來的稅收流失的不確定性風險為管理對象,根據稅收風險發生特點和規律對納稅遵從風險程度進行分析識別、等級排序、預警監測、應對處理與風險管理績效評估,對不同稅收風險等級的納稅人采取差別化、遞進式的風險應對控制策略,力求最具效率地防范和控制納稅遵從風險、減少稅收流失,提高納稅遵從度。

為了有效實施遵從風險管理,OECD國家普遍建立了遵從風險分析研究的專業化管理機構,分析不同的稅收流失風險成因和遵從行為類型、特點規律,把納稅遵從風險類型分為自愿遵從型、嘗試遵從型、不想遵從型和強制遵從型,并致力于納稅遵從行為及風險特征規律的分析和量化管理,通過構建納稅遵從風險評估測度模型,開發信息技術管理系統,進行遵從風險識別和等級排序,科學地量化和預警監測稅收流失風險,并及時提出有效應對策略選擇進行風險控制和排除。

澳大利亞等IMF成員國家建立的“金字塔”式的納稅遵從風險應對處置管理模型,對主動申報、自愿遵從的納稅人通過簡化辦稅流程、減少資料報送、給予優質便捷的納稅服務等應對策略實施遵從激勵;對過錯性或嘗試性不遵從行為,風險較低的納稅人通過及時提示提醒,提供人性化的教育、輔導幫助等管理手段糾正其錯誤,幫助其遵從;對不想遵從,中等及偏高風險等級的納稅人,通過約談、調查核實、稅務審計、評定等管理方式促進其遵從;對拒不申報、惡意不遵從,風險等級高的納稅人充分運用法律的效力嚴格執法,從嚴查處,打擊震懾,強制其遵從,即隨著納稅遵從度的降低,稅收流失風險的加大,風險等級的提高,風險應對控制逐漸由優化服務到輔導,由柔性管理到剛性管理最后到嚴厲執法,執法的剛性和力度逐漸加大,由此建立了差別化、遞進式遵從風險分類應對控制體系,提高風險應對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服務和執法的有機結合,促進納稅遵從度和納稅人滿意度共同提高,實現稅收流失風險得到及時、有效防范和控制的稅收風險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林軍.信息管稅 促進稅收事業發展[J].中國稅務, 2009,(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