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計量觀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3 11:05:00
導語:財務會計計量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費爾薩姆-奧爾森模型引進了持續性,這里有兩方面問題值得關注:(1)即使在理想條件下,由于異常收益會持續到下期,則損益表也含有重要的信息。因為公式:公司價值=每期資產負債表上公司資產的賬面凈值+未來異常收益的預期現值(商譽),此時公式中商譽≠0。(2)由于可持續收益對公司未來業績至關重要,所以投資者希望獲取能幫助他們估計可持續收益的信息,會計人員應當對持續性不同的項目進行分類,以提供對投資者更有用的信息。
費爾薩姆-奧爾森模型可用來預測公司的股票價值,然后與公司的實際價值對比,這樣可以看出公司的股票價值是被高估還是被低估了。奧爾森的凈剩余理論支持了計量觀。因為如果在資產負債表上報告的公允價值部分越多,則公司價值中包含在未入賬的商譽就越少,于是投資者在估計公司價值的構成部分時所犯錯誤的可能性就越小。這就能夠提高投資者的決策質量。
盡管凈盈余理論適用于任何會計基礎,但其“企業價值取決于基本的會計變量”的證明與計量觀是一致的。
(三)實務中法律責任的承擔也支持計量觀的運用(不是增加披露)
越來越多的實務因素也支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計量上,比如金融機構的破產表明資產價值被嚴重高估了,所以,出現了要求用市價計價、最高價測試以及其他公允價值為基礎技術的會計準則以有助于減輕審計人員的責任。審計人員為了減輕法律責任,更愿意在資產負債中引入公允價值的計量觀,在不嚴重喪失可靠性的情況下,會計人員采用公允價值會預測到公司可能出現破產、兼并、環保責任等方面的價值變化,增加決策的有用性,這導致了計量觀的復歸。
環境的變化也給歷史成本會計帶來了難題:如技術進步要求公司調整規模和結構,這必然會造成許多兼并、重組、裁員與破產事件的發生,這就給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凈收益與資產估值的充分性施加了壓力。另外,由于面臨許多的未來責任,如環保責任、社會責任,則無法應用歷史成本會計的收益與配比原則。計量觀的大量使用在減少投資者的偏見以及控制市場的無效率上還是有作用的。對證券市場的研究,關鍵是確定市場的有效程度問題。所以會計人員主要是要清楚在多大程度上計量觀將增加決策有用性,以減少現存市場的無效性。當然,由于存在可靠性問題,計量觀永遠不會擴展到所有財務報表項目都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比如,資本資產的歷史成本的計量基礎不會被取代。
三、現值計量觀在會計實務上的應用
現值計量觀應用中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可靠性。如果為了更大的相關性而犧牲了太多的可靠性,則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應在財務報表中恰當的引入公允價值。在計量觀下,對某些資產和負債以公允價值進行確認與計量來提供信息,財務報告的重心將由利潤表轉移到資產負債表上。
(一)財務報告中已存的現值計量項目
一直以來,財務報告中就存在相當多的現值計量項目,如(1)短期應收和應計項目因支付期間相當短,沒有必要折現,實際上是以現值為基礎計價。(2)長期債券中使用實際利率法。(3)投資使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在成本與市價孰低規則下,一旦資產價值被沖減,就不再轉回。(4)長期資產減值當資本資產賬面價值超過可回收凈值時,應沖減賬面價值,計算可回收凈值時所估計的未來現金流量不需要折現,如果資產減值了,則應當減計至公允價值。(5)下推式會計,若一公司被全部或實質收購,則允許被收購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上按重估后的價值進行記錄,將計量觀引入了財務報告。以上均運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觀。這些項目中部分運用公允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公司財務狀況和前景,對投資者的決策是有用的(二)美國在金融工具計量觀方面的運用
1.債權和權益證券的計價。FASB將債權和權益投資的資產分為持有至到期日的、為交易而持有的、可用于出售的三類。持有至到期日的證券按照攤銷后的成本計價,為交易而持有的以及可用于出售的證券按公允價值計價。
2.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價值取決于一些基礎性的價格、利率、匯率或其他變量的合同。衍生金融工具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一筆初始投資,要求或允許用現金交割——不需要交付與基礎性變量相關的資產。衍生工具具有杠桿的性質——用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許多保護,或進行投機活動。FASB要求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都必須以公允價值計量。
3.套期保值會計。進行套期保值主要是為了進行風險管理,企業面臨的風險主要有價格風險和信用風險。企業可以通過持有的資產和負債進行自然套期保值,也可以通過購買套期保值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在信息觀下,與套期保值交易有關的未實現利得和損失予以遞延,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直至這些交易真正發生。FASB要求對于指定為已確認資產或負債套期保值的衍生工具(稱為公允價值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工具和被套期保值項目上的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而將指定為預期交易套期保值(稱為現金流量套期保值)的衍生工具上的未實現利得或損失包含在綜合收益中,直至交易對凈收益產生影響。
(三)無形資產會計
無形資產會計是對計量觀的終極測試。由于無形資產很難預測其盈利性和成本收回,因而無法確定其公允價值,無形資產只有在其獲得高于所用資本成本的異常收益時,才具有商譽,但報告商譽的公允價值會帶來信息的可靠性問題。
1.外購商譽。當一家公司并購另一家公司時,兼并公司支付的價格與被兼并公司資產公允價值的凈值的差額為商譽。在歷史成本基礎下,商譽必須在其使用壽命期內攤銷。但計量觀下,商譽以收購時所確定的價值被保留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上,除非有證據表明它已經減值,此時應采用最高值測試從而將商譽減計至新的公允價值。新準則取消了權益結合法,并對商譽運用最高值測試使無形資產確認向計量觀邁進,凈剩余模型可能為估計商譽的公允價值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
2.自創商譽。自創商譽由于沒有現成的確認成本,所以通常在其發生時就會被沖銷,這帶來了收入和成本不匹配問題,且報告收益的價值相關性很低。改進自創商譽的建議包括將成功地研究項目資本化,以及重編前期的財務報表,以在獲取了更多的近期信息后更正提前沖銷的無形資產成本。
(四)風險報告
至少由于金融機構的需要,股票市場認為除β外的其他關于公司風險的信息是有價值的,如以財務報表為基礎的風險指標可以較早顯示β變化的方向和范圍。這些機構的股票匯報對風險敞口以及套期保值對風險敞口的影響很敏感就能證明這一點。財務報告對此做出的反應是在財務報表中報告越來越多的公允價值,并補充披露有關風險及其管理當局的討論信息以及金融工具合約的信息,這使得投資者能夠更好的估計他們的投資可獲得的回報數額、時間以及不確定性。基于這種考慮,增加披露金融工具的分解信息將能進一步有助于投資者。財務報告也正朝著為投資者提供定量的風險信息的方向發展,如提供敏感性分析和報告風險價值。雖然還存在技術性的挑戰,但這還是表明了風險披露在朝著計量觀的方向發展。
我國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在會計史上是一次重大的變革,在會計計量上,突出了以歷史成本為基礎,適度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價值,這增強了資產負債表的有用性,使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并重,計量觀在資產負債表中的使用,增強了財務報表的相關性,但關鍵問題是使用公允價值的程度和公允價值的確定問題。總之,計量觀的回歸使用是會計職業界的共識,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參考文獻
[1]葛家澍、劉峰:《會計理論—關于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研究》,中國財政出版社2003年版。
[2]WilliamR.Scott:《財務會計理論》,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版。
[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4]魏明海、劉峰等:《論會計透明度》,《會計研究》2001年第9期。
[5]R.L.瓦茨、J.L.齊默爾曼著,黃世忠、陳少華等譯:《實證會計理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6]劉毅、吳蘭飛:《現值計量觀與財務報告決策》,《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 上一篇:電信IT維護組成員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農業局作風建設材料